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
新闻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责 任 编 辑 : 芳 晓
《 约 民报 》 者 雅 可 布 ・ 斯 , 入 到 纽 约 各 贫 民 纽 记 里 深
窟 , 摄 了 大 量 的 照 片 , 后 把 这 些 照 片做 成 素 描 图 发 拍 然
9 4
奇 般 的 人 物 芬 顿 ・ 雷 迪 分 不 开 的 。而 新 闻 摄 影 的 全 面 布 展 开 , 依 赖 于 一 批 关 注 社 会 问题 , 生 活 怀 有 热 忱 关 则 对 怀 之 心 的社 会 改 革 家 。 进 行 摄 影 记 录 的摄 影 家 。
身边 的 、与 自己切 身利 益 密切 相 关 的事情 投 入 的关注 程 度 会 更 高 些 。新 闻 事 实 奇 特 、 满 情 趣 , 有 人 性 味 , 充 富 这 些 事 实 能 够 引 起 读 者 的 接 受 兴 趣 。 真 实 是 新 闻 摄 影 的 本 质 规 定 , 其 赖 以存 在 的 根 本 。 是
合成 的第 一幅 永久性 照 片。 13 8 7年 , 国 画 家 路 易 . 盖 尔 用 水 银 蒸 汽 使 曝 过 法 达
新 闻摄影 是 以摄影 技 术 为手段 , 正 在 发 生 的 , 对 具 有报 道价 值 的新 闻事 实 , 过 现场 选 择 抓拍 的 手段 , 通 摄
取 特 定 的 瞬 间 形 象 , 并 结 合 必 要 的 文 字 因 素 来 进 行 新
闻 摄 影 技 法 与 洛 伦 特 的 现 代 新 闻 摄 影 准 则 及 图 片 编 辑
原 则 , 养 了一 大 批 世 界 著 名 的 摄 影 记 者 。 1 4 年 在 培 97 巴 黎 成 立 “ 格 南 图 片 社 ” 麦 。
记录 下 窗外 的景 色。 这 是人 类 用暗 箱和 感 光材 料 摄影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
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
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
一、解放前阶段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
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
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
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
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 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
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
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
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
新闻摄影在中国

新闻摄影在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新闻照片开始在中国出现,到如今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当代的价值。
一、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史1、早期阶段中国的新闻摄影始于19世纪60年代。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这些照片打开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大门。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新闻摄影逐渐发展起来,但速度较为缓慢。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加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新闻摄影师和摄影机构。
他们的作品广泛涉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为公众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视觉报道。
例如,1904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合影以及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现场拍摄,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成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摄影逐渐发展成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闻摄影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传递信息、记录历史、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新闻摄影也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二、新闻摄影的当代价值1、传递信息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有效的信息。
在当代社会,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闻摄影通过图像的直观表达,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
2、记录历史新闻摄影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
通过拍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活动等,能够将历史瞬间定格为永恒。
这些照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能够在未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
3、服务社会新闻摄影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历史的功能,还能够服务社会。
通过拍摄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典型人物等,能够引起社会的和思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新闻摄影还可以通过宣传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等方式服务社会。
4、促进文化交流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形式,也具有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
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也在不断地发展,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
首先,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应该更加注重视觉效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通常只
会花费几秒钟的时间来阅读一篇报道。
因此,新闻摄影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能够快速地抓住新闻的核心内容。
此外,新闻摄影需要适应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的
平台使用不同的尺寸和比例,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其次,在新闻报道中,要注重传达信息。
新闻摄影需要通过照片传递信息,让读者能
够快速地了解新闻的背景和内容。
因此,新闻摄影需要选择恰当的角度和构图,以最直观
的方式传达信息。
另外,新闻摄影也需要注重故事性,通过照片展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和人物细节,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内涵。
最后,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需要与多媒体相结合。
新闻摄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片,
而是需要与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以更好地展现新闻。
例如,通过在照片
中加入文字或标注等方式,更直观地传递信息;通过与音频或视频相结合,让读者更加深
入地了解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因此,新闻摄影需要不仅注重照片本身的拍摄和编辑,还需
要注重整体多媒体的制作能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需要注重视觉效果、传递信息和与多媒体相结合,以适应
时代需求。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提升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表达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无法记录图像的时代到拍摄胶片的相机,再到现在的数字摄影技术,新闻摄影在技术和实践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早期的新闻摄影非常困难,由于技术限制和设备不足,拍摄和传播新闻图片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最早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使用大型相机来拍摄,通过显影和放大,将照片制成黑白胶片,然后才能进行媒体传播。
这些步骤耗时且复杂,限制了新闻摄影的实时报道能力。
到了20世纪,胶片相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新闻摄影的发
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胶片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图片的清晰度和质量,使摄影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和记录新闻事件。
同时,胶片相机的迅速普及也使得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数量增多,新闻摄影开始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摄影技术逐渐取代了胶片相机,成为新闻摄影的主流。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拍摄、后期处理和传播新闻图片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摄影师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新闻事件,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给全球的读者。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摄影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图片,使得新闻摄影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不仅提高了新闻摄影的影响力,也加深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关注。
总结起来,新闻摄影经历了从无法记录图像到胶片相机再到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
而随着科技和传媒的不断进步,新闻摄影的技术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为观众呈现出更真实、直观的新闻事件。
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新闻摄影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新媒体时代的需求,摄影师们需要不断创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观念,以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进行浅析。
一、了解受众需求,创新摄影表达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追求快速、直观的信息获取方式。
摄影师需要更加关注受众的需求,创新摄影表达方式,让图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传播力。
可以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拍摄手法,呈现更加真实、震撼的新闻场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结合当下流行的图片处理软件和技术,将摄影作品制作成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图片,以增加图片的传播效果。
二、注重内容选拔,提升专业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图片的数量是海量的,但是优质的图片却相对较少。
摄影师需要注重内容的选拔,保证拍摄的图片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在数量和质量之间达到平衡。
摄影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各类新闻事件和话题的背景和内涵,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事件的关键点和重点,以及抓住新闻事件的瞬间和精华。
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更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力的图片。
三、善于挖掘热点,关注事件背后故事在新媒体时代,热点新闻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和传播。
摄影师需要善于挖掘热点,及时关注各类新闻事件,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
在拍摄新闻热点图片时,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人物的情感表达,让图片更具有温度和感染力。
只有通过深度挖掘热点事件背后的故事,才能拍摄出更加打动人心的新闻图片,也才能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
四、注重手机摄影,灵活运用社交媒体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提升,手机摄影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重要形式之一。
摄影师需要注重手机摄影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利用手机摄影拍摄新闻图片,以满足受众对快速、便捷的新闻信息获取需求。
摄影师还需要灵活运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送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作品的曝光度和传播度。
新闻摄影历史

新闻摄影历史:1、1839.8.19摄影术诞生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德国汉堡大火废墟(1842.5.5)3、罗杰分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历史上第一次用摄影记录历史事件4、早期新闻照片的媒介主要是画报(1842《伦敦新闻画报》)5、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刊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19世纪末申报请照相馆的人去现场拍摄2、国内时报刊登第一张时事照片(1906.3.29《京话时报》)3、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副刊《时报.图画周刊》预刊号(1920)4、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立5、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图片通讯社6、职业摄影记者的出现(第一个在报上登出名字的是李少穆,在上海《神州日报》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史1、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就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2、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发展3、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家:罗光达《金顶妙峰山》《收复西斋堂》、沙飞《战斗在古长城上》、吴印咸《白求恩大夫》(1939河北)、石少华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1、确立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20世纪30~60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繁荣时期的重要事件1、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2、1947 马格南图片社创立(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布列松、罗伯特.卡帕、西蒙、乔治.罗杰3、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大型记事摄影活动4、1937美国《生活》画报创刊,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见长5、1942普利策新闻奖开设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又增加新闻特写照片奖6、1956“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基本技巧:1、感光度越高,底片颗粒越粗,放大后效果越差(ISO=0.8/H暴光量)2、小光圈(1.4)用于特写,景深小,前后景是模糊的;中值光圈(22)景深大,前后景都很清晰。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
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
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
一、解放前阶段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
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
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
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 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
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 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
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
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
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旧中国的新闻摄影发展
1876年6月1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拍照火轮车》的
广告,是中国早期采访摄影的一个先例,拍摄地点不再是照相馆,
而是新闻现场。
20世纪初,中国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摄影图片。
1906年3月29日,北京《京话日报》刊登了在?°南昌教案?±中被法国传教士杀
害的江召棠县令的照片。
这是国内日报上刊登的第一张时事照片。
1907年创刊的《世界》画报,每期刊用100至200幅照片,介绍国
内外时事的新闻照片,是当时行销国内的唯一一种摄影画报。
五四运动中,报纸摄影附刊兴起。
《时报图画周刊》(又称《图
画时报》),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创刊于1920年6月9日。
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是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央
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
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这一职
业大量出现则是在20年代末。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摄影事业发展
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
从成立起,就比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
了一幅署名?°本报摄影部?±的照片,被看作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
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一些中国人民革命摄
影史上的杰作,如《战斗在古长城上》、《白洋淀的雁翎队》、
《晓行》等,都诞生在抗日战争中。
抗日战争造就了罗光达、石少
华、沙飞、吴印咸等一批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史上的著名新闻摄
影工作者。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闻总署下设立新闻摄影局。
1952年划归新华社。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出现导演、摆布及弄假?±之风,认为摄影是宣传,必须服从政治需要;摄影是艺术,必须讲究美感。
1957年提出摄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口号。
文化大革命期间演
化为事实为政治服务、主题先行、不受真人真事限制和利用一切手
段塑造英雄形象等背离新闻摄影基本原则的理论。
这一时期出现了
大量的假照片和假报道。
四五运动中的摄影及其意义。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
1983年10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同年在天津举行第一届
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
中国新闻摄影工作和理论研究由此进入到
新闻摄影改革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开展了每年一次的优秀新闻
照片评选活动,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
1985年,首次在新闻照片评选会上设立总编辑慧眼奖,表彰重
视新闻照片的运用、重视培养摄影记者的报纸总编辑。
此后还设立
了总编辑新闻摄影奖,鼓励其亲自进行摄影采访活动。
1986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经过近5年的筹备,于2005年3月举行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IPPC),目前已主办两届。
新闻摄影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
(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
(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
(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建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21世纪新闻摄影的新课题
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数码相机、计算机、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综合利用,使得新闻摄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闻摄影传播的数量、质量和速度都大大提高,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打破了新闻摄影原有的时空障碍。
只要拥有网络,新闻图片就可以在瞬间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打破了新闻摄影及新闻图片资源的垄断,给新闻摄影创造了公平的技术环境。
除了职业摄影记者,自由摄影师成为新闻摄影的稿源之一;商业图片库借助互联网打破了原先通过掌握卫星传稿体系的通讯社所垄断的新闻图片市场。
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需要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迅速更新知识,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报社和通讯社应建立起新的采编工作格局。
负面影响:数字技术运用到新闻摄影领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滥用数字技术编辑处理新闻图片,进行不当的删除、换位、合成等,与新闻摄影工作的真实性基本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新闻摄影界需要尽快制定道德标准和工作标准,以避免新闻摄影的信任危机。
二、视觉传播时代对媒体的新要求
从报纸角度来说,必须在理念、体制、运作方面进行变革:
1建立新的文字与图片(图文并重)采编理念。
2总编辑或图片总监负责图片编辑工作,提升图片采编人员的地位与作用,发展图片采编报道队伍。
3加强摄影报道的组织与策划。
4以图片带版面,版面编排特别是报纸的头版要以图片为中心,做亮图片这个报纸的眼睛。
5建立图片报道评价体系。
6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新闻摄影工作者迅速更新知识,学习和运用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