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选修四化学试题及答案

选修四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 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答案:C2.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这是因为()A. 分子间有间隙B. 分子大小可以忽略不计C. 分子间距离可以忽略不计D. 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大小答案:D3. 以下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酒精B. 蔗糖C. 醋酸D. 氨气答案:C4.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2Na + 2H2O → 2Na+ + 2OH- + H2↑B. Na + H2O → Na+ + OH- + H2↑C. 2Na + 2H2O → 2NaOH + H2↑D. Na + H2O → NaOH + H2↑答案:A5. 实验室中,鉴别NaOH溶液和NaCl溶液的方法是()A. 加入酚酞试液B. 加入硝酸银溶液C. 加入稀盐酸D. 加入硫酸铜溶液答案:A6.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硫酸B. 蔗糖C. 醋酸D. 氯化钠答案:B7.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下列操作中,不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B. 减小生成物浓度C. 升高温度D. 增大压强答案:C8.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NaOHC. HClD. MgO答案:C9. 实验室中,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方法是()A. 加入碳酸钠B. 加入氢氧化钠C. 加入溴水D. 加入水答案:A1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反应中,生成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A. CO + CuO →B. CO2 + Ca(OH)2 →C. Na2CO3 + HCl →D. Na2SO4 + BaCl2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B. 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答案:A. 2H2 + O2 → 2H2OB. Fe + 2HCl → FeCl2 + H2↑2.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氧化铁:______B. 硫酸铜:______答案:A. Fe2O3B. CuSO43. 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______B.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______答案:A.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B.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4.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A. 氢气:______B. 氯气:______答案:A. H:HB. Cl:Cl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实验室中,将10g碳酸钠(Na2CO3)溶解在100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AH= + 1.9 kJ-moF1,说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低B.已知H+(aq) + OH (aq)=H2O(l) A//=-57.4 kJ mol-1, 20 g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吋放出的热量大于28.7 kJC・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F1,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AH= —890.3 kJ-mol-1D.将0.5 mol N2和1.5 mol出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比仗),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AH=—38.6kJ molT【解析】A项,题给反应吸热,故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C项,生成的H2O(g)不是稳定氧化物;D项,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5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故无法判断的数值。
【答案】B2.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Z(g)+2W(g), 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1,则上述反应中〃的值是( )A. 1B. 2C. 3D. 4【解析】由题意知z?(W) = 2 LxTmin=^*^ mol-L_I-min_1,根据斤:2=e(Z) : c(W)知= 1 O【答案】A3.(2015-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表示0 "〃〃〃〃〃〃〃〃• 表示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和0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0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 A .状态1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m 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 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电解质?A. 氯化钠B. 硫酸C. 二氧化碳D. 纯水2. 根据题目分析,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但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二氧化碳自身电离的,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因此,答案是C。
3. 以下化合物中,哪种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OC. HClD. Fe4. 根据题目分析,氯化钠、氧化钙和铁都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而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因此,答案是C。
5.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A. 氢B. 钠C. 氧D. 氯6. 根据题目分析,氢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而钠、氧和氯都属于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因此,钠的原子半径最大。
答案是B。
二、填空题7.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 H₂SO₄ → FeSO₄ + H₂↑- 碳酸钙受热分解:CaCO₃ → CaO + CO₂↑8.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有机溶剂:- 乙醇- 丙酮- 甲苯三、简答题9.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一例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4Fe + 3O₂ → 2Fe₂O₃在这个反应中,铁原子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氧气获得了电子,被还原。
四、计算题10. 已知某溶液中HCl的浓度为0.1 mol/L,求当加入0.05 mol/L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值。
首先,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₂O设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V升,那么HCl溶液中剩余的H⁺浓度为:(0.1 - 0.05V) mol/L当HCl完全中和时,pH = 7。
高二化学选修四期末考试及答案

高二选修四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2*25=50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3、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的为A.+8Q kJB.+16Q kJC.-8Q kJD.-16Q kJ4、已知热化学方程:为提供分解1molKNO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A.58/94molB.58/(94×2)molC.(58×2)/94molD.(94×2)/58mol5、一定条件下,向2密闭容器中加入2和10,发生反应,2时测得剩余为1,下列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不正确的是A. B.C. D.6、反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够引起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加的质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使容器体积增大7、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润湿润的试纸测稀碱溶液的,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低8、下列有关离子水解的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化学(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 黑色中性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u 64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据人民网2001年9月4日报道,有一集团拟将在太空建立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 激光↑+↑222222O H TiO OH 。
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氢气是一级能源。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 .溶解度:小苏打 < 苏打 B .密度:溴乙烷 > 水 C .硬度:晶体硅 < 金刚石D .碳碳键键长:乙烯 > 苯3.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 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B .50ml 12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C .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4.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2种B.3种C.4种D.5种5.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Cl-、NO3-、S2-B.Na+、Ca2+、Cl-、HCO3-C.K+、Ba2+、Cl-、NO3- D. SO42-、Mg2+、I-、S2O32-6.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CH3COOH)/ c(H+) 值减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水B.加少量冰醋酸C.降低温度D.加少量烧碱溶液7.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考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1期末考试卷高二化学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C.温度、浓度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所以化学平衡一定会移动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c(H+)=c(OH-)=10-6 mol/L的溶液一定呈中性2.已知化学反应①C(s)+12O2(g)===CO(g) ΔH=-Q1 kJ/mol ②2CO(g)+O2(g)===2CO2(g) ΔH=-Q2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Q1、Q2均为正数,且其他条件相同)( )A.C的燃烧热为Q1 kJ/molB.2 mol CO(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 mol CO2(g)所具有的能量C.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g)比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多D.C燃烧生成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Q1+Q2) kJ/mol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4.对于A 2+3B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2)=0.4 mol·L-1·s-1 B.v(B2)=0.8 mol·L-1·s-1C.v(C)=0.6 mol·L-1·s-1 D.v(B2)=42 mol·L-1·min-15.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A(g)+y B(g) z 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 mol/L。
2019-2020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
A.在稀溶液中,1 mol H2SO4(aq)与 1 mol Ba(OH)2(aq)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 和热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101 kPa 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2NO(g)+2CO(g) N2(g)+2CO2(g), △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 NO 的转化率,采取
会使测得的值偏大 D.在 101KPa 时,1mol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就是 CH4 的燃烧热 10.下图曲线 a 和 b 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B.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C.曲线 a 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 P 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D.由 HA 电离出的 c(H+)约为水电离出的 c(H+)的 106 倍
8、有一反应:2A(g)+B(g)
2C(g),右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
曲线,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化学试题+答题卡+答案(10).docx
9. 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 3++2r - 2F/+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 原电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r+2e=I 2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电流表指针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平衡时甲中溶入FeCb 固体后,乙池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10. 25 °C 时,在含有Pb 2+. S 『+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 反应:Sn (s) +Pb 2+ (aq) Sn 2+ (aq) +Pb (s),体系中 c(Pb 2+)和 c(Sn 2 J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 2+)增大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2固体后,c(Pb 2+)变小C.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 2+)增大,说明该反应厶⑦。
D. 25°C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11. 工业上,常用Fe 2(S04)3溶液作腐蚀液,腐蚀铜质电路板得到废液主要成分是FeStX 和CuS04,含少量Fe2(S0j3。
某小组设计装置从废液中 提取铜,如图:已知:F/失电子能力比0旷强。
下列正确的是 A. 电解初期阴极没有铜析出,原因是2H ++ 2e~= H 2f B. 石墨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出0 + 4e~= 4H ++ 02fC. 若将废液2充入阳极室时可再生腐蚀液(硫酸铁溶液)D. 若电路中转移2mol 电子,理论上有2molM 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12. 如图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当某极析岀0. 32gCu 时,I 、 II 、III 中溶液pH 分别为(溶液足量,体积均为100mL 且 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及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A. 13、 7、 1 B. 12、 7、 2 C. 1、7、13D. 7、13、113. 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
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完整版)
《原电池》练习题选择题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e-== Fe2+2.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pH一定或可能等于7的情况共有①pH=2盐酸和pH=12 NaOH溶液②pH=2醋酸和pH=12 NaOH溶液③pH=2盐酸和pH=12氨水④pH=2某酸和pH=12 NaOH溶液⑤pH=2盐酸和pH=12某碱溶液⑥pH=2硫酸和pH=12 NaOH溶液⑦pH=2盐酸和pH=12 Ba(OH)2溶液⑧pH=2硫酸和pH=12 Ba(OH)2溶液A.5种B.6种 C.7种 D.8种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C.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溶液,其pH依次为7、8、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X、HY、HZ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HY>HXB.HX是强酸,HY、HZ是弱酸,且HY的酸性强于HZC.X-、Y-、Z-三种酸根均能水解,且水解程度Z->Y->X-D.三种盐溶液中X-、Y-、Z-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Z-)>c(Y-)>c(X-)5.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 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p 1>p 2B .PCl 5的分解率增大C .p 1>p 2D .Cl 2的体积分数增大6.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 <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B.已知1mol/L 的乙酸溶液的pH 约为2, 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属于电解质8、25℃时,把2 mL 0.1 mol/L H 2SO 4溶液加水稀释成4 L 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其浓度接近于( )。
(完整版)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测试卷(含答案)
2014-2015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平行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18×3=54分)1.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 -57.3 kJ·mol-1,又知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稀硝酸;③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C.ΔH1=ΔH2>ΔH3D.ΔH1<ΔH2<ΔH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H<0,当v(SO2)= v(SO3)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ΔH<0,ΔS>0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ΔH>0,ΔS>0的反应任何条件都是非自发反应;C.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ΔH= 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由此计算Cl-Cl 键的键能D.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Na2CO3和NaHCO3的等体积混合溶液中:2c(OH−)-2c(H+)=3c(H2CO3)+c(HCO3-)-c(CO32−)3.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①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 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 h;水的离子积为K w;则三者关系为:K a·K h=K w②反应2A (s) + B (g)=2C (g) + D (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③在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均存在下列关系c(Na+)+c(H+)=c(OH-)+c(HCO3-)+2c(CO32-)④pH=2的盐酸和pH=1的醋酸,c(H+)之比为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g
+22()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 1>V 2
B .V 1<V 2
C .V 1=V 2
D .V 1≤V 2 7.已知:4NH 3(g)+5O 2(g) 4NO(g)+6H 2(g). △H=-1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A (g )+yB (g )
zC (g )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 。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x+y ﹥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 的转化率增大
D.C 的体积分数下降
14、对可逆反应4NH 3(g) + 5O 2(g) 4NO(g) + 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 = 3υ正(H 2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生成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 = 5υ逆(NO)
Ⅱ非选择题(50分)
16、(9分)
(1)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 ______ 反应开始至2 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甲烷作为能源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已知:
①2CH 4(g )+3O 2(g )
=2CO (g )+4H 2O (l ) △H 1= —1214 kJ/mol ②2CO (g )+O 2(g )=2CO 2(g ) △H 2= —566 kJ/mol
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12分)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q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 ,温度T 和压强P 与反 应物B 的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
根据图象填空 (1) P 1 P 2 ,化学计量数的关系:m +n______q ; (填“>”.“<”或“=”)
(2) T 1 T 2, (填“>”.“<”或“=”)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
(填“吸热”或“放
热”)
B 的 体积 分数 t(时间)
T 1、P 1 T 1、P 2 T 2、P 2
19.(10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
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
实验方
案如下:
甲: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 mol·L-1的 HA、HCl溶液各10 mL,按图装好,观察现象
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HA和HCl溶液的pH;
②再取0.1 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0 mL)分别稀释至100
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
(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 mol·L-1的HA溶pH1(填“>”、“<”或“=”);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
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快
B.加入HA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
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
20、(7分)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 mol X和1.60 mol Y,发生反应:
aX(g)+3Y(g) 2Z(g)
经过10 min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的物质的量为0.2mol ,Y的浓度为0.2 mol/L。
计算并回答:
(1) a 的值
(2) 该条件下X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3) 该条件下反应2Z(g) aX(g)+3Y(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6 、(1) 3X + Y ⇆2Z (3分) 0.05mo l·L-1·min-1(3分)
(2) CH4(g)+2O2(g)CO2(g)+2H2O(l)△H1=—890KJ.mol-1(3分)
17、(1)、<、<(2)>、吸热(每空3分)
18、(12分)(每空3分)
(1)[c(Ag+)]2·c(S2-) (2)Cu(OH)2 Cu2+ + 2NH3·H2O = Cu(OH)2 ↓+2NH4+
(3)BD
19、(每空2分)(1) > B (2) ②A;D
20、(1)a=1 (3分)(2)66.7% (2分)
(3)0.005 mol2·L-2(不写单位不扣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