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个体行为与管理
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商人就会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文质彬彬,提起工人,总是以身强体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一听说对方是农民,就就认为是大老粗,土包子等等。
定型效应
从众理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你看到了什么?
个体行为与管理
知觉与行为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感觉
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个体行为与管理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情景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 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它表明一个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
认知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 认知和理解。 基础
情感
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 不公平
我讨厌我的主管!
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我要换工作!
认知、情感、行为密切相关
对主管的消极态度
案例
接近律图1 相似性图2 闭锁性 连续性
适应性 对比性 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2)感情调整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 对目标失去了兴趣,同时难度又比原先想 象的要大,此时V值和E值都发生了变化, V→V’,E →E’,M →M’。新的M’如果小于 M,则△M=M’-M等于负值,称之为感情挫 折。 △M=M’-M等于正值,称之为感情增 值。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 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 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 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 在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佛的 ERG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成就需要的高 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美国迪尔在1981年提出了以数学公式 表达的综合激励模式,弥补了期望理论之 不足。 • (一)理论要点 • 综合激励模式: • 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 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二)理论特色 • 1.任务内在激励是赫兹伯格所提出的与工作 本身有关的多样化.丰富性.成就.发展.责任 感……员工由工作任务中存在着这些内激因素而 感到欢乐,即乐在其中。 • 2.再以任务完成激励而言,它是努力导致的 第一级结果绩效,不通之处期望理论认为绩效只 是换取报酬的工具,而综合激励理论认为绩效本 身也有效价。 • 3.由报酬产生的外激励力量,它是以完成认 为前提。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簡介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员会参与制度
自我实现的 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
需要
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展计划、劳资会议制度
内容型激励理论:ERG理论
爱尔德弗的ERG理论
ERG理论的基本内容:
(1)生存的需要(existence) (2)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 (3)成长的需要(growth)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需 生理 安全
要 的 相 对 强 度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
A
B
C
D
心理的发展与成熟
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2020/10/9
9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与管理措施相应表
需要的层次 诱因(追求的目标)
管理制度与措施
生理的需要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
② 有些来自工作环境的因素有缺陷或不具备时,会引 起职工的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 满,并不能使职工受到巨大的激励,不能促进生产率 的增长(保健因素)。
2020/10/9
13
内容型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
传统的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
满意
激励因素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
不满意
2020/10/9
研究激励效果的警觉性试验结果
组别
施加激励情况
A 不施加任何激励 B 精神激励结果
24 8 14 11
误差顺序
4(最多) 1(最少) 3 2
注:表中实验结果指”平均误差次数”.
什么是激励?
激励(Motivation),由动机(Motive) 演化而来,基本含义即为激发动机。在组织 行为学中,激励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 激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54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54页
其中主要相关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31
第一讲 导 论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1、 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
思想的萌芽阶段,由于没有完全脱离君主 统治的观念和工业革命的冲击,管理还处于传 统的巢臼之中,一切以工作为主,忽视人性的 存在 。 2、 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
33
第一讲 导 论
4、 行为科学: 二次大战——80年代
主张运用科学事实来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现象及
心理现象等。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组织行为的特征;
3、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
4、薪资制度的合理化;
5、工会地位的强调;
6、员工参与;
7、劳资关系的和谐。
34
第一讲 导 论
19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具
体讲就是研究一定组织情景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 管理的行为,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 一般规律,以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着重探察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 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以及研究影响个体、群 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
(1)个体水平的自变量:个人背景特征、性格、 能力、动机、价值观及态度、知觉、决策、学 习。
27
第一讲 导 论
(2)群体水平的自变量: 领导风格、群体结构与过程、群体间的关
系与冲突。
28
第一讲 导 论
(3)组织水平的自变量: 组织设计、组织文化、技术与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就是研究二者之间 相互关系。
11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52张)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52张)

思 考 讨 论
管理者究竟要 管些什么?
记住:

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各方面能 力都是最强的,但却最会用人、最懂 得如何激励下属从而能够将比自己更 强的人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来提升 组织的绩效!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主编:焦伟伟 课时:48 学分:3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行为学
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
思考:
管理中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下属不服从安排 员工公然顶撞上司 员工私底下结成一些小团体 公司成员如一盘散沙 、、、、、
讨论:
他们为何齐聚北京? 他们为何能如此整齐划一?
他们为何如此井然有序?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
(1)研究个体行为,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知人善任、 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群体行为,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他们所管理的群体的凝聚力; (3)研究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可以促使领导者提高 领导素质,改善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 导的有效性; (4)研究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增强以人为中心的 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可使 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组织变 革,从而增强活力提升绩效。
优点 缺点
3.实验法
在实验法中,我们可以在一种情况下,改变某一 个组织变量,观察其结果,再拿它与在相同情况下的未 作改变的统一变量所产生的结果比较,以发现该变量对 组织运行结果的影响程度。
优点 完全自然的环境,能允许一定程度的随机干扰
缺点Leabharlann 允许这类研究的环境不会多,而且不一定具有代 表性;往往时间上不允许对某些变量作出变动以使它 们充分发挥作用;有时也难以区分出究竟是哪些因素 对最终结果发挥了作用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共 40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共 40张)

• 斯米斯(C.A.Smith)、奥尔干和尼尔(Near)确认了两个 维度的组织公民行为:利他主义(Altruism)和一般化的顺 从(Generalized Compliance),前者表现出对特别的人 (例如一个同事)提供帮助后,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具有更多
公民责任心的非个人形式,它包括对关于工作过程和产品规
• 梅耶和艾伦: • 情感承诺 • 连续承诺 • 规范承诺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 默德:OCQ • /bbs/index.php
• 梅耶和艾伦:组织承诺三因素测量表
• 量表的本土化问题 • /p-1036497.html • 共154题
尊重和理解;运动员精神含有一种对偶尔和暂时的个人不便
与强制性安排不发牢骚、申诉和抗议的态度,愿意毫无抱怨
的忍受;公民美德则是一种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具有责任心
和建设性的投入,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种活动。尽管
后来许多学者又从更多的方面和角度对组织公民行为作了探
讨,但就目前来说,采纳得较多的还是主要由奥尔干等人提 出的五维度组织公民行为结构观点。
• OCB 至少由七个维度构成: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 ,
• 运动家道德(sportsmanship) , • 组织忠诚(organizational loyalty) , • 组织遵从(organizational compliance) , • 个人首创性(individual initiative) , • 公民道德(civicvirture) • 和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 。
• 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和接受; • 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 • 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
• 夏兰希克: • 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的依赖,一些相应的行

组织行为学实用培训讲义(ppt 324页)

组织行为学实用培训讲义(ppt 324页)
个体差异与管理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预备知识: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动力

需 要 、 动 机
兴 趣 、 态 度 、 信 念
界 观 、 价 值 观 、 人 生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认 情 意 睡觉注 知 感 志 眠醒意 气 性 能 过 过 过 状状状 质 格 力 程 程 程 态态态
知觉的分类: 对物的知觉:对物体空间(形状、大小、距离、方
位)、时间、运动等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他人、人际关系、
角色、因果关系)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
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自我知觉往往在社会知觉中进行 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内外部 影响因素
行为就是人的主观特征对客观环境所作的反应。 也可以说是人和环境的函数。(P18)
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型**
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 ·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B=f(Pa、b、c…·Em、n、o…)
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因素
个人主观 内在因素
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记忆\个性倾向
连续律、封闭律、接近律、相似律
思想方法*(见下页)
造成错觉的思想方法*
知觉防御: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倾向(不合需 要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组合原则
知觉的过程
环境刺激 感觉
思想方法
观察 选择
知觉归类
知觉判断
组织
对人或物的假设
解释
隐蔽的态度
公开的行为
反应(行为)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的职业发展路径
• 高级管理者 (e.g., CEO, CFO, 副总裁, 执行副总
裁)
• 中级管理者 (e.g., 主管, 区域经理) • 初级管理者 (e.g., 部门经理, 团队领导, 产品经理,
门店经理)
• 刚入职工作 (e.g., 销售代表, 交易分析员, 会计师,
产品开发人员)
• 大学生 (e.g., 工商管理专业, 工程专业, 艺术专业)
Organization systems level 平
Individual level 个体水平
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 Primary variables
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是我们要解释或预 测的关键因素,它受 到一些其它因素的 影响。
Ⅱ篇 个体 第一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 人性假设与价值观 第三章 情绪、态度与工作
满意度 第四章 激励理论 第五章 激励的应用
Ⅲ篇 群体 第六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七章 工作团队 第八章 沟通 第九章 领导 第十章 权力与授权
Ⅳ篇 组织系统 第十一章 组织文化 第十二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Organization
•Culture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Work Processes •Selection Processes •Training Programs •Appraisal Practices
The Individual Level in the OB Model (个体层次)
Individual
•Biographical Traits •Personality •Values & Attitudes •Ability •Perception •Motivation •Individual Learning •Decision Making
Group
•Communication •Other Groups •Conflict •Power & Politics •Group Structure •Work Teams •Leadership •Decision Making
成功的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管理的活动
1. 传统的管理
• 决策、计划和控制
2. 沟通与交流
• 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材料
3. 人力资源管理
• 激励、处分、冲突管理、人员安置、培训
4. 社交网络
• 社会化活动、政治活动、与外部的相互交往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模型
模型 - Model
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概括, 是对某些真实世界中现象 的简化表征。
假定会引起因变量变化 的变量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1、Individual-level variables 个体水平变量
2、Group-level variables 群体水平变量
3. Organization-level variables 组织水平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s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
介绍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结 果等有效知识
提供知识框架,帮助认识和分析组织中的组织行为问 题,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组织行为研究的兴趣及鉴赏力
二、章节安排
Ⅰ篇 组织行为学导论
liujun99@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导论
对你的期望
积极参与 Active participation 团队合作 Team work 专业知识 Professionalism 学术诚信 Academic integrity 沟通反馈 Feedback and Communication
组织行为
行为是指生命体由内 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 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 和作为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 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的 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 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学(OB)
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 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为什么OB对你很重要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传记特点
Personality 人格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Perception 感知
Motivation 激励
Learning 学习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Productivity Absence Turnover
四、参考书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Michael Hitt, Chet Miller, Adrienne Colella, 组织行为学:基于战略的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五、联系方式
刘军 电话:135 8199 8558 电子邮件:junliu@;
Satisfaction
The Group Level in the OB Model (群体层次)
Group decision making
群体决策
Communication 沟通
Other Groups
团队
Leadership 领导
Group 群体
Intergroup relations
三种管理观
管理的功能观
管理的角色观
1. 计划 2. 组织 3. 领导 4. 控制
• 人际角色
➢ 头面人物 ➢ 领导者 ➢ 联络者
• 决策者
➢ 创业者 ➢ 混乱处理者 ➢ 资源分配者
➢ 谈判者
• 信息传递角色
➢ 传播者
➢ 发言人
技能观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 概念技能
为什么OB对你很重要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1.生产率-Productivity 2.流动率-Turnover 3.缺勤率-Absenteeism 4.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 Primary variables
自变量 – Independent Vari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