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完整版)《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A

▆《公共关系学》试卷共2页(第1 页)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
学院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众
2、公共关系传播
3、公共关系策划
4、社会型公共关系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2、简述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意义。
3、简述网络公关信息传播的方式。
4、简述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特征.
三、论述题(15分)
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四、应用题;(20分)
公共关系传播应怎样选择合适的媒介?请举例说明。
▆
▆
▆
▆
▆。
《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

《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公关活动不包括以下()工作。
A.协调 B.沟通 C.传播 D.销售2.1923年,()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投公众之所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4.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交流的()A.单向性 B.逆向性 C.双向性 D.单一性5.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是()A.组织 B.公众 C.个人 D.传媒6.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时期是()A.巴纳姆时期 B.哈罗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爱德华•伯内斯时期7.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发展程度来看,不包括()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公共受众8.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属于公共关系的哪一种类型()A.最佳境地 B.恶劣状态 C.不佳状态 D.具有良好前途的状态9.认为“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的心理定势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定型作用 D.晕轮效应10.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思想家是()A.艾维•李 B.巴纳姆 C.伯尼斯 D.马斯洛11.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一个环节是()A.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B.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C.公众辨认与分析 D.组织自我形象分析12.在组织形象地位的测定中,属于最佳公共关系状态的是()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低知名度.低美誉度C.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13.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推销产品,后者推销服务B.前者是营利性的,后者是非营利性的C.前者是非营利性的,后者是营利性的D.前者旨在确立组织形象,后者旨在推销产品14.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则是()A.真实公开原则 B.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C.科学指导原则 D.整体统一原则15.公关关系传入中国大陆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只注重个人形象。
2024年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壹、單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l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佪备选项中只有壹种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講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野应代码涂黑。
金昔涂、多涂或未涂均熊分。
1. 【题干】侧重徙公关的传播属性来理解公共关系的毕者是[]。
【选项】A. 雷克斯·哈罗B. 弗兰克·杰夫金斯c.詹姆斯·格鲁尼格D. 蔡尔滋【答案】B【解析】公共关系的定义分扁: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专家、征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舍1978年刊登【墨西哥宣言】、社舍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皋蔡尔滋专家。
2. 【题干】公关的行扁主体是[]。
【选项】A. 有关公众B. 组织机构c.传播沟通媒介D. 佪人【答案】B【解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形扁主体是组织机构。
公共关系的沟通野象是有关大众;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公共关系的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帣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3. 【题干】国际公关协鲁成立的峙间是[]。
【选项】A . 1955年B .1985年C . 1986年D .1987年【答案】A【解析】国际公关协舍是公共关系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社团组织,成立于1955年。
4. 【题干】决定公众性质的是公众的[]。
【选项】A.群体性B. 共同贴的性质c.多样性D. 变化性【答案】B【解析】公众,是指和公众关系主体利益有关并互相影响和作用的佪人、群体或组织的继和。
决定公众性质的是公众的共同性。
5. 【题干】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勤的目的射象是[]。
【选项】A. 佪人B. 群体c.公众D. 组织【答案】C【解析】公众,是指和公众关系主体利益有关并互相影响和作用的佪人、群体或组织的继和。
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勤的目的射象。
6. 【题干】目的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公共关系学》20春期末考试【答案50274】

22.建设性公共关系活动主要应用于()。 A.组织的开创时期 B.组织的顺利发展时期 C.组织与环境出现摩擦的时候 D.组织的逆境时期
23.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政府公众
B.专业公关公司 C.综合职能部门 D.独立公关社团
3.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外对象不同,可将公众分为()。 A.目标公众 B.优先公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4.政府公关收集信息的工作包括()。 A.信访工作 B.民意测验 C.典型调查 D.建议征集
5.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缺点包括()。 A.公众选择余地小 B.接收方式不灵活 C.制作周期长 D.制作费用高
24.汶川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工作都在2个小时 以内启动,这体现了危机处理的()原则。 A.主动性B.来自意性 C.真实性 D.快速反应
25.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 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16.组织由于在经营理念、管理手段、服务态度等方面出现失误造成的社会公众对组织的不信任属于 ()。 A.信誉危机
B.效益危机 C.综合危机 D.点式危机
17.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是()。 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 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 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 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
18.()是企业系统地、科学地策划公关活动的一种书面材料。 A.公共关系简报 B.公共关系企划书 C.公共关系新闻稿 D.公共关系广告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l、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2、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
3、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旗手是美国学者。
4、开创公共关系这一崭新行业的先驱者是。
5、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是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的环境。
6、按公众的态度和意向,可将公众区分为、和边缘公众三类。
7、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有:、维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矫正型公关。
8、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主要是、随时性、、反馈性、情感性、主观性。
9、抽样的方式有和配额轴样两类。
10、民意测验的调查方式有:、通讯调查、电话调查和。
11、政府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公开办事人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形成公众关系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前提是()。
A、大众传播B、组织形象C、社会交往D、传播沟通2、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A、《公共关系学》B、《舆论》C、《有效公共关系》D、《公众舆论的形成》3、世界上第一个在企业内部设立公关部的是()。
A、美国电话电报公司B、美国福特汽车公司C、日本本田公司D、日本松下电器公司4、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这是公共关系产生的()。
A、文化茶件B、历史条件C、政治条件D、经济条件5、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前提是()。
A、加强宣传B、扩大组织C、研究国情D、积极应用6、在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机构中较好的一种形式是()。
A、归属于销售部门B、归属于广告宣传部门C、归属于接待部门D、归属于办公室7、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A、内部公众B、顾客公众C、媒介公众D、政府公众8、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A、人员形象的内涵B、人员形象的外显C、文化形象的内涵D、文体形象的外显9、清调、风格、含义是()。
A、文化形象的内涵B、文化形象的外显C、标识形象的内涵D、标识形象的外显10、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应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人脸上各部位构成的语言是(C)A.声势语言B.角度语言C.情态语言D.距离语言2.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是(D)A.准确性B.扩散性C.渗透性D.双向性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 D )A.产品形象B.人员形象C.服务形象D.整体形象4.一个组织的公众是(B)A.泛指的B.特指的C.抽象的D.封闭的5.被誉为“公共关系学圣经”的是(C)A.《公众舆论之凝结》B.《公共关系咨询》C.《有效的公共关系》D.《舆论》6.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B )A.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B.塑造组织形象C.加强信息传播D.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7.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公众可以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C)A.受欢迎的公众B.被追求的公众C.边缘公众D.潜在公众8.中国最权威的公共关系组织-中国公关协会成立于(B)A.1985年的南京B.1987年的北京C.1986年的上海D.1987年的深圳9.公共关系学之父是(B)A.巴纳姆B.艾维.李C.伯纳斯D.卡特里普10.社会组织内部成员关系的维系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C)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杂志作为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具有的优势是(BCD)A.传播迅速B.针对性强C.表现力强D.时效性长2.按照专题活动的性质分类,以下有(ACD)A.商业性活动B.室内活动C.社会工作活动D.公益性活动3.从危机发生的外显性上划分,危机可分为(BC)A.日常纠纷B.外显危机C.潜伏危机D.形象危机4.“公关三度”是指(ABD)A.美誉度B.知名度C.知情度D.信誉度5.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有(ABC)A.公众利益优先原则B.目的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控制进度原则6.下列属于公共关系策划中组合法的是(ABD)A.检核表法B.形态分析法C.片方法D.信息交合法7.下列属于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是(BC)A.完善人格B.组织能力C.决策能力D.控制情绪8.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公众可区分为(ABD)A.逆意公众B.独立公众C.内部公众D.顺意公众9.组织内设公共部门的特点是(ABCD)A.了解内情B.便于协调C.效率较高D.成本较低10.微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划分为(ACD)A.孕育阶段B.揭丑活动C.职业化阶段D.学科化阶段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进攻型公共关系:社会组织与公众发生某种冲突、摩擦,其发展受阻,为摆脱这一局面,组织采取以守为攻,改造环境,创造新局面,使组织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发展的活动模式。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整合(单项选择)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单项选择题1、在安排会见、会谈的座位时,最常见的排位法是(A)A。
双方相对而坐 B.随意就座 C.不设桌,也不入座 D.课堂式2、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提出,(C )越来越被重视。
A。
危机公关B。
网络公关C.环境公关D.公共关系产业化3、巴纳姆的公共关系信条是(B )A。
投公众所好 B.凡宣传皆好事C。
说真话D。
公众必须被告知4、“报刊宣传运动”出现的背景是(D )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新技术革命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便士报”运动5、作为现代组织的一种专门职能和现代社会的一种专门职业,公共关系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C )A。
德国B。
法国 C.美国 D.英国6、现代公共关系的前身是(B )A.清理垃圾运动B。
报刊宣传运动 C 工业民主运动D。
科学管理运动7、宣传组织的业绩、社会贡献、历史传统、人才队伍、技术质量、管理水平,这类广告属于(A)A。
实力广告B。
观念广告C.事务性广告D.标志广告8、公共关系的客体是(B )A.大众B.公众C.人民D.社会团体9、在组织形象地位图中,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处于(A )A.象限ⅠB.象限ⅢC.象限ⅡD。
象限Ⅳ10、CIS作业的关键程序是(A)A。
策划设计阶段B。
调查分析阶段C。
评估阶段D。
实施控制阶段11、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圣经”的著作是(A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公众舆论之凝结》C。
《舆论》 D.《公共关系学》12、海尔集团的广告语:“海尔,忠诚到永远”,属于哪一类公共关系广告(B)A。
形象广告B。
观念广告C。
礼仪广告 D.事务性广告13、(B )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A。
民主政治的进步B。
市场经济的发展 C.人文主义管理思想的 D 。
大众传媒的完善14、众怒难犯”说明了公众舆论对组织具有(D )A.指导作用B.鼓动作用C.评价作用D。
制约和监督作用15、(A )就是让顾客满意的活动,事实上也就是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动。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组织 B.公众 C.传播 D.员工2.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 B.企业 C.传播 D.公众 E.政府3.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A.维系型公关 B.矫正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4.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
A.交际型公关 B.社会活动型公关 C.服务型公关 D.宣传型公关5.在各种传播形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
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 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 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7.网络公关的目的是()A.左右舆论 B.塑造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同 C.开脱组织的错误D.掩盖组织的缺陷8.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包括()。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E.矫正型公关9.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观望公众10.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是()。
A.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B.人际传播的最大弱点 C.大众传播的最大弱点D.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2.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组织 B.公众 C.传播 D.员工
2.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 B.企业 C.传播 D.公众 E.政府
3.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A.维系型公关 B.矫正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4.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
A.交际型公关 B.社会活动型公关 C.服务型公关 D.宣传型公关5.在各种传播形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
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
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 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 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
7.网络公关的目的是()
A.左右舆论 B.塑造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同 C.开脱组织的错误D.掩盖组织的缺陷
8.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包括()。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E.矫正型公关
9.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观望公众10.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是()。
A.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B.人际传播的最大弱点 C.大众传播的最大弱点D.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2.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答: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时代,随着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的需求多样化,选择性越来越强,在其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这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3.简述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
答:网络营销传播活动就是宣传网站、提高品牌忠诚力的营销手段。
它具有与传统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⑴互动性;⑵即时性;⑶个性化;⑷传播成本费用低;⑸权利平等性;⑹多元性。
优势:⒈信息多元化;⒉表现形式立体化;⒊传播互动化。
三、论述题(16分):
试析影响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同时作用于受者,并对受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了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应用,会使传播效果得到改善、提高。
研究证明,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传播媒介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二是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
当某种传播媒介特别
有效时,即使使用、驾御上有一定难度,人们也会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
公众对媒介选择的这两个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方式:选择或然率=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选择或然率与报偿的保证成正比,而与费力程度成反比。
所以公关人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媒介传播信息,如果选择不当就有可能使公众接收不到信息或者对公众没有影响力。
(二)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信息的内容即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公关人员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与受者的相关性以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实性,观点的客观性、科学性。
除去内容自身的要求外,内容的表现方式也非常重要。
形式、方法不当,再好的内容也难以传播出去,可能还会引起误解甚至反感。
表现方式包括从传播者的形象、权威性,内容的结构、节奏、变化,到遣词造句的方法、语气、语调等方方面面。
(三)信息的重复一个人接触某一信息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接受它。
同样的信息多次发出,受者会逐渐由生疏到熟悉、由漠然到亲切,甚至在长期接触后,会
把这一特定的内容形式融入自己的生活。
所以同样的信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复出现,是取得以至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时间、空间对受者接收是否有利,对传播效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受者接收环境存在各种干扰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接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者投入接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从传播类型来说,不同种类的传播传播媒介,其效果也不相同。
个人传播在各类传播形式中的传播效果最好,传通率最高,其他传播形式的传播效果都不及它,但个人传播的影响非常有限。
随着传播群体的增大,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下降,反馈的质量、数量下降,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效果就比较模糊、不太明显了。
因而传播学家提出
这两类传播只是有“适度效果”,即一次具体的传播活动对某一个受者来说,效果是有限的。
其中的影响因素一是受者本人的思维定势,二是受者周围团体、个人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24分):
[案例] 海湾战争中的舆论引导
海湾危机刚发生,美国就开动舆论机器同伊拉克进行较量。
美国大肆宣传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不合理,并让人们感到仅靠谴责和禁运等,是无法解决海湾危机的,这样就很快促成联合国授权美国,可以对伊动武的678号决议出台。
同时,美国又抛出了国务卿贝克与伊外长阿齐兹互访的和平努力方案。
此举正好顺应了寻求政治解决海湾危机方案的需要,既是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还是避免“反伊联盟”破裂的有效手段。
甚至在战争爆发前8天,还实现了贝克与阿齐兹在日内瓦的会谈,以此表明美国已尽了“最大的和平努力”,从而造成一种有利的社会舆论。
战争开始后,美国更加强了舆论攻势:一是向伊拉克军队的阵地散发传单,传播小道新闻,扰乱伊拉克军心,二是渲染战争成果,争取国内人民支持,三是不断谴责伊拉克,安抚以色列,保持反伊联盟的团结。
另外,还利用舆论工具传递虚假信息,给伊军造成假象,声东击西,调动伊军。
在战争处于尾声时,美国及时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停火,在舆论上、政治上均取得了主动,保持了反伊联盟内部的合作,避免了国内、国际反战情绪的增长,以显示美国的“宽厚待人”的“高姿态”,为其处理战争结束后协调各关系打下基础。
问题:1、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是如何进行公共关系传播的?
答:传播的起点就是传播者,其终点就是受传者,传播的内容称为信息,而信息,又是由各种符号来表达的。
运用传播模式来说明传播过程及其内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传播过程的有效方法。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巧妙利用舆论协调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2、美国的公共关系传播的在海湾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巧妙利用舆论授权美国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678号决议出台。
同时美国又抛出了国务卿贝克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互访的和平努力方案。
此举正好顺应了寻求政治解决海湾危机方案的需要,既要争取国内外的
舆论支持,也是争取主动权的措施,还是避免“反伊联盟”破裂的有效手段。
甚至在战争爆发前8天,还实现了贝克和阿齐兹在日内瓦的会谈。
以次表明美国已经尽了“最大和平努力”,从而造成一种有力的社会与舆论。
战争开始后,美国更加强了宣传攻势。
一是向伊拉克军队的阵地散发传单,传播小道消息,扰乱伊拉克军心;二是渲染战争成果,争取国内人民的支持;三是不断谴责伊拉克,安抚以色列,保持反伊联盟的团结。
另外,还利用舆论工具传递虚假信息,给伊军造成假象,声东击西,调动伊军。
在战争处于尾声时,美国及时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停火,在舆论、政治上取得主动,避免国内国际反战情绪的增长,显示美国的“宽厚待人”的“高姿态”,为其处理战后各方关系打好基础。
海湾战争的舆论控制,有效地引导了公众的态度,赢得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支持,瓦解了对方的战斗力。
因此在这场战争的前、中、后期,美国政府可谓是利用各种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次相当高明的公共关系活动,实践证明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