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代表计算题

药代动力学代表计算题
药代动力学代表计算题

计算题(Calculation questions )

1.某患者单次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2g ,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如下: 时间(h)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血药浓度(mg/ml)

0.28

0.24

0.21

0.18

0.16

0.14

0.1

0.08

求k ,Cl ,T 1/2,C 0,V ,AUC 和14h 的血药浓度。

【解】对于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

kt 0e C C -=,t 303

.2k

C log C log 0-

=

log C 对t 作直线回归(注:以下各题直线回归均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处理),得:

a = 0.4954,

b = -0.0610,|r | = 0.999(说明相关性很好)

将a 、b 代入公式0C log 303

.2kt

C log +-=

得回归方程:

4954.0t 061.0C log --=

① 1h 1405.0)061.0(303.2b 303.2k

-=-?-=?-=

② h 9323.41405

.0693

.0k 693.0T 2/1===

③ mg/ml

3196.0)4954.0(log C 10=-=-

④ 6.258L ml)(62583196

.02000C X V

00====

⑤ L/h 8792.0258.61405.0kV Cl =?== ⑥ )(mg/ml h 2747.21405

.03196.0k C AUC 00

?===

⑦ 3495.14954.014061.0C log -=-?-=

g/ml 44.7mg/ml)(0477.0C μ==

即14h 的血药浓度为g/ml 44.7μ。

2.某患者单次静脉注射某药1000mg ,定期测得尿药量如下: 时间(h) 1 2 3 6 12 24 36 48 60 72 每次尿药量(mg)

4.02

3.75

3.49

9.15

13.47

14.75

6.42

2.79

1.22

0.52

设此药属一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30L ,用速度法求k ,T 1/2,k e ,Cl r ,并求出80h 的累积药量。

【解】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尿药数据符合方程0e c

u X k log 303

.2kt t X log

+-=??, t

X log

u

??对c t 作图应为一直线。根据所给数据列表如下:

t (h)

1 2 3 6 12 t ?

1

1

1

3

6

u X ? 4.02 3.75 3.49 9.15 13.47 c t

0.5 1.5 2.5 4.5 9 t X u ??log

0.6042 0.5740 0.5428 0.4843 0.3512 t (h)

24 36 48 60 72 t ? 12 12 12 12 12 u X ? 14.75 6.42 2.79 1.22 0.52 c t

18 30 42 54 66 t X u ??log

0.0896

-0.2716

-0.6336

-0.9927

-1.3632

根据上表数据,以t

X log

u ??对c t 作直线回归得:

A = 0.6211,

B = -0.0299代入方程

0e c

u X k log 303

.2kt t X log +-=??得回归方程: 6211.0t 0299.0t

X log

c u

+-=?? |r | = 0.9999(相关性很好) 则)h (07.0)0299.0(303.2k

1-=-?-=

)h (9.907

.0693

.0k 693.0T 2/1===

1100e e h 0042.01000

6211

.0log X X k k --===

L/h 126.0300042.0V k Cl e r =?==

80h 的累积药量:

)mg (7.59)e 1(07

.02.4)e 1(k X k X 8007.0k t 0e u =-?=-?=?--

3.某单室模型药物口服X 0=1000mg 时数据如下: 时间(h)

0.25 0.5 1.0 2.0 3.0 5.0 8.0 12.0 C (μg/ml)

12.5

23.8

37.8

50.0

61.0

50.0

37.8

26.0

图解法求:k ,k a ,T max ,C max ,V ,AUC ,Cl (已知F =0.698)

【解】根据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列表如下:

t (h) 0.25 0.5 1.0 2.0 3.0 5.0 8.0 12.0 C 实测 (μg/ml) 12.5 23.8 37.8 50.0 61.0 50.0 37.8 26.0 C 外推 (μg/ml) 80.0 78 74 67 C 残数 (μg/ml)

67.5

54.2

37

17

对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符合方程)e e ()

k k (V FX k C k at k t a 0

a ----=

当时间充分大时,k t

Ae

C -=,t 303

.2k

A log C log -

=

将血药浓度取对数后,尾段3点对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的斜率为-0.0416 截距为1.909 ∴ )h (0957.0)0416.0(303.2k

1-=-?-=

再根据第二行和第三行相对应的数据相减得到第四行残数浓度,取对数后对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残数线,斜率为:-0.3422

∴ )h (788.0)3422.0(303.2k 1a

-=-?-=

从截距可知A=82μg/ml

已知F=0.698,X 0=1000mg=1000000μg ,则

)

9.689(L 9689(ml)82)0957.0788.0(1000000

698.0788.0)(0==?-??=-=A k k FX k V a a 分布容积表观

)

log (log 303

.2max k k k

k T a a --=达峰时)

h (046.3)0957.0log 788.0(log 0957.0788.0303

.2=--=

max

max KT e V

FX C -=峰浓度)

g/ml (82.5396891000000698.0046

.30957.0μ=?=

?-e

h )g/ml (77.7520957.096891000000

698.0AUC 0?μ=??==

Vk FX 曲线下面积

总清除率in kV Cl 15.45ml/m ml/h)(24.9270957.09689==?==

即:1h 0957.0k

-=,1a h 788.0k -=,V = 9.689L ,T

max

= 3.046h ,

C max = 53.82μg/ml ,h )g/ml (77.752AUC

?μ=,Cl = 15.45ml/min

4.按给药间隔τ,重复剂量X 0作静注后,在一房室开放模型中,体内最大药量为)X (∞的表达式为

τ

-∞-=

k 0

max e 1X )X (,式中k 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① 估算max )X (∞,若τ= T 1/2 ② 估算max )X (∞,若τ= 2T 1/2

③ 估算到达max )X (∞50%,75%和90%时所需时间(T 1/2的倍数表示) 【解】

① τ= T 1/2时, 0T T /693.00

k T 0max

X 2e

1X e 1X )X (2

/12/12/1=-=-=

?--∞ ② τ= 2T 1/2时, 0T 2T /693.00

max

X 33.1e

1X )X (2

/12/1=-=

?-∞

③ ∵ τ-τ---=k nk 0max n e 1)e 1(X )X ( τ

-∞-=k 0

max

e 1X )X (

∴ 0k k nk 0max max n ss X e 1e

1)e 1(X )X ()X f τ-τ

-τ-∞---==?(

τ--=nk ss

e 1f

nk )f 1ln(ss --=

τ

则n 693

.0)

f 1ln(T ss 2/1--=

τ

∴ 到达max )X (∞50%时所需的时间,n 2/12

/1T 1693

.05

.0ln T =-=τ,即为1个半衰期。

到达max )X (∞75%时所需时间,n 2/12

/1T 2693

.0)

75.01ln(T =--=τ,即为2个半衰期。

到达max )X (∞90%时所需时间,n 2/12

/1T 32.3693

.0)

9.01ln(T =--=

τ,即为

3.32个半衰

期。

5.一种新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水剂肌内注射100mg ,病人体重70mg ,35岁,黑种人,男性,测得数据如下:

t (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6.0 7.0 C (μg/m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0.25

0.15

设该药属于单室模型

① 分别计算消除半衰期和吸收半衰期。

② 若静脉注射100mg 后得AUC 为)g/ml (h 30μ?

,试问生物利用度百分数多少? ③ V 为多少?按体重计算它的百分数多少?

④ 此药物静注研究结果测得原药排出量85%,试问对一名肾功能全部丧失的病人其半衰期为多少? 【解】对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符合方程)e e ()

k k (V FX k C k at k t a 0

a ----=

当时间充分大时,k t

Ae C -=,t 303

.2k

A log C log -

=

① log C 对t 作散点图 根据公式t 303

.2k

A log C

log -

=,确定对后7个点进行直线回归,得回归方程:

logC=0.6003-0.2012t |r | = 0.9995(相关性很好) 则k=-2.303b=-2.303(-0.2012)=0.4634(h -1

)

)

h (50.14634.0693

.02/1==

T

计算残数浓度

t ’ (h) 0.2 0.4 0.6 0.8 C r (μg/ml)

1.98

0.98

0.47

0.24

根据公式t 303

.2k A log C log a

r -

=

t 5142.16022.0C log r -= |r | = 0.9998(相关性很好) )h (4872.3)5142.1(303.21-=-?-=a k

)

h (20.04872.3693

.02/1==

a T

② 肌内注射100mg 该药

???

? ?

?-=∞a 0k

1

k 1A AUC ??? ??-=-4872.314634.016022.0log 1=)g/ml (h 49.7μ? 已知静注该药100mg 时,∞0AUC =30)g/ml (h μ?

则%96.24%10030

49

.7%

F =?=

③ ).848(L 66236

.0log )4634.04872.3(100

2496.04872.3A )k k (FX k V 1a 0a =-??=-=

-

)L/kg %(78.9%10070848.0%=?=W V

④ )h (97.94634

.015.0693

.0k %15693.0T 2

/1=?==

6.病人口服某单室模型药物A 0.1g ,测得该药物的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t (h) 1 2 3 5 8 10 20 C (μg/ml)

9.5

23

20.3

12.5

5

2.55

0.08

① 试按梯形法估算曲线下总面积

② 如果0.1g 药物给予同一病人,间隔时间分别为4h ,12h ,24h ,试估算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③ 如果1mg 药物给予同一病人,间隔时间为4h ,试估算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解】对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符合方程

)e e ()

k k (V FX k C kat kt a 0

a ----=

当时间充分大时,k t Ae C -=

,t 303

.2k

A log C log -

=

①根据公式t 303

.2k

A log C log -

=,确定对后4个点进行直线回归,得回归方程:

logC=1.861-0.1474t |r | = 0.9997(相关性很好) 则k=-2.303b=-2.303(-0.1474)=0.3395(h -1

) ∵ ∑

=++∞+

-+=n

i *

i 1i i 1i 0

k

C 2)t t )(C C (AUC

2

)

35)(3.205.12(2)23)(233.20(2)12)(5.923(21)05.9(AUC 0-++-++-++?+=

3395

.008

.02)1020)(55.208.0(2)810)(555.2(2)58)(5.125(+

-++-++-++

= 117.63)g/ml (h

μ?

② ∵ 当X 0=0.1mg ,AUC=117.63)g/ml (h μ?

∴ 当τ= 4h 时, 4.294

63

.117AUC Vk FX C 0ar ====

ττ)g/ml (μ

当τ= 12h 时, 8.912

63

.117C ar

==)g/ml (μ

当τ= 24h 时, 9.424

63

.117C ar

==

)g/ml (μ ③ ∵ 当X 0 = 0.1mg 时, AUC = 117.63)g/ml (h μ?

∴ 当X 0 = 1mg 时, AUC = 1176.3)g/ml (h μ?

当τ= 4h 时, 1.2944

3

.1176AUC C ar

===

τ)g/ml (μ 7.某一病人给予洋地黄毒甙维持剂量0.15mg/d ,经6个月。若T 1/2=6d ,试计算在维持治疗期间体内存在的洋地黄毒甙的平均药量。

【解】

∵ 洋地黄毒甙半衰期远比给药间隔时间一天要长, ∴ 可用静滴公式来计算口服后体内药量的变化。 已知k 0=0.15mg/d ,6

693

.0T 693.0k

2/1==

)mg (30.16/693.015.0k k X 0ss ===

或设F = 1则 mg 3.1k FX X 0

==τ

即在维持治疗期间体内存在的洋地黄毒甙平均药量为1.3mg 。 8.某药的半衰期为4h ,静注100mg 后,测得血药初浓度为10

g/ml μ,如每隔6h 静脉注射100mg 药

物,直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求

max

)(∞C 和

min

)(∞C 。

【解】已知T 1/2=4h ,C 0=10μg/ml ,τ= 6h 则 6.15e

11

10e 11C )C (6

)4/693.0(k 0

max =-?=-=?-τ-∞(μg/ml)

6.5e e

110e e 11C )C (6)4/693.0(6

)4/693.0(k k 0

min =-=-=?-?-τ

-τ-∞(μg/ml)

即最高坪浓度为15.6μg/ml ,最低坪浓度为5.6μg/ml 。

9.研究华法林药物动力学,70kg ,男性,一次静注200mg ,测得数据如下:

t (h)

C (μg/ml)

t (h)

C (μg/ml)

t (h)

C (μg/ml)

0.25 41.1 8.5 26 90 7.3 0.5 33.9 12.5 21.9 117 4.7 0.75 30.2 24 17.2 145 3.0 1 28 37 15.6 168 1.8 3 25.7 48 12.8 6

23.9

72

9.9

192

1.3

① 应用这些数据,计算A 、B 、α、β,k 12,k 21,k 10和V c 。

② 伪分布平衡后,中央室(血浆)外围室(组织)药量的比值多少? ③ AUC 是多少? 【解】

① a) 以log C 对t 作图,从图形可知该药在体内动态为二室模型。

b) 根据后11点构成的直线,以log C 对t 作回归,求得:

a = 1.4493,

b = -0.0069,|r | = 0.9976(相关性很好)

代入方程B log 303

.2t

C log +-=β得回归方程:4493.1t 0069.0C log +-=

则)h (0159.0)0069.0(303.21-=-?-=β

1.284493.1log B 1==-(μ

g/ml)

c) 计算残数浓度C r

t (h) 0.25 0.5 0.75 1 3 6 C r (μg/ml)

13.07

5.98

2.39

0.3

-1.14

-1.69

对前4点log C r - t 作直线回归求得,

a = 1.7761,

b = -2.1263,|r | = 0.970(相关性好)

代入方程A log 303

.2t

C log r

+-=

α得回归方程:7661.1t 1263.2C log r +-=则

)h (8969.4)1263.2(303.21-=-?-=α

4.587661.1log 1==-A (μ

g/ml)

d) 计算

)

h (6015.11.284.588969

.41.280159.04.58121-=+?+?=++=

B A B A k αβ

)h (0486.06015

.10159.08969.412110-=?==

?k k βα

)

h (2627.30486.06015.10159.08969.41102112-=--+=--+=k k k βα

)

L (312.21.284.58200

0=+=

+=

B

A X V c

即4.58A

=μg/ml ,1.28B =μg/ml ,1

h

8969.4-=α,1h 0159.0-=β

112h 2627.3k -=,121h 6015.1k -=,110h 0486.0k -=,L 312.2V c =。

??

? ??---??? ??--+--=α-β-β-α-t 012t 012t 210t 210p c e X k e X k e )k (X e )k (X X X βαβαβαββαα )

e e (k e )k (e )k (t t 12t

21t 21α-β-β-α---+-=

βα

当t 充分大的时候,t

e

α-应趋于0则

49.02627.30159.06015.1k k e

k e )k (X X 1221t

12t 21p c =-=-=-=β-β-ββ 即伪分布平衡后,中央室与外围室的药物比值为0.49。 ③ 922.1770159

.01

.288969.44.58B A AUC

=+=+=

βα)g/ml (h μ? 10.利血平是一个口服降压药,它是双室模型的药物,已通过实验方法求出了它的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及混杂参数如下:

1a h 2k -=,1h 1733.0-=α,1h 004132.0-=β,L 102V c =,L = 0.0024μ

g/ml ,M

= 0.00026μg/ml

并且已知某厂产的利血平片的生物利用度为80%,求服用该利血平片0.25mg 后2h 及20h 后的血

药浓度?

【解】

∵ N + L + M = 0

∴ N = -(L + M ) = -(0.0024+0.00026) = -0.00266μg/ml 根据公式t t t k Me Le Ne C a β-α--++=

则t 004132.0t 1733.0t

2e 00026.0e 0024.0e

00266.0C ---++-=

上式中以t = 2h 代入,得

008264

.03466.04e 00026.0e 0024.0e 00266.0C ---++-=

310908.1100026.07071.00024.001831.000266.0-?=?+?+?-=(μ

g/ml)

上式中以t = 20h 代入,得

08264

.0466.340e 00026.0e 0024.0e 00266.0C ---++-=

31019204.000026.063126.00024.00-?=?+?+= (μ

g/ml)

即服用该厂利血平片0.25mg ,2h 后血药浓度为3

10

908.1-?μg/ml ,20h 后的血药浓度为

3101-?μ

g/ml 。

11.已知某药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80%,1a

h 1k -=,1h 1.0k -=,V = 10L ,今服用该药

250mg ,并设此药在体内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0μg/ml ,问第二次服药的时间最好放在第一次服药后的几小时为妥?

【解】此即求第一次服药后血药浓度降至10μg/ml 时所需要的时间。 由口服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e e (V

)k k (k FX C t k kt a a

0a ----=

从已知条件中,由于k a > k ,则故t

a k e

-可忽略不计。则k t a a

0e V

)k k (k FX C -?-=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t

1.0e

10

)1.01(12508.010?-?-??=

20

9

e t 1.0=

-两边取自然对数 20

9ln

t 1.0=- h 81.0209

ln

t =-= 所以,最迟应于首剂服药后8h 服第二剂,以保证最低血药浓度在10μg/ml 。

12.一患者每日服一次地高辛0.25mg ,其平均稳态血药浓度0.5μg/ml ,从患者症状来考虑,最好维持血药浓度在0.7μg/ml ,试调整维持剂量。

【解】由稳态血药浓度公式τ

kV FX C 0

av

=

0201

0201

2

av 1av X X

kV FX kV FX C C ==τ

τ

∴ 011

av 2

av 02

X C C X ?=

35.025.05

.07

.0X 02=?=

mg ,故维持血药浓度在0.7μg/ml 时的维持剂量为每日0.35mg 。

13.癫痫病人开始时给予苯巴比妥片300mg ,在给药后病人症状未见控制,首次给药6h 后接着又给予300mg ,经2h 病人症状开始有明显好转,可是当给予每天600mg 维持量后,病人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试问病人以何种维持剂量比较合适。(T 1/2=60h ,τ=24h )

【解】由τ

kV X C 0av

=

,则τk X X 0

=,则给予600mg 维持量,体内总积累药量将是

2164.5mg 2460

0.693600mg

k X X 0=?==

τ

显然该积累水平会引起中毒,此时维持剂量可从初始剂量600mg 算出。由题意,第一次给药后300mg 接着又给300mg ,由于该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很长,可看作初始剂量为600mg 。

?

?

?

??-=τ-k 0*0e 11X X ,则维持剂量为

26.145)e 1(600)e

1(X X 24

k *0

060693.0=-=-=?-τ

-mg

该病人以每天145.26mg 的维持量为合适。

14.胍乙啶半衰期约10d ,治疗中等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门诊病人治疗的给药方案一开始剂量为10mg/d ,经一周治疗,如效果不满意,然后按每周增加10~20mg/d (即第2、3、4和第5周的剂量分别为20、30、50和70mg/d ,k = 0.0693d -1

,其体内有效药量约650mg 。

【解】因胍乙啶的半衰期远比给药间隔一天要长,故可用静注和滴注公式来近似计算口服后体内药量的变化。

第1周末体内总累积药量:

46.55)e 1(0693

.010

)e 1(k k X 70693.0k t 011=-=-=

?--mg 第2周末体内总累积量应是第2周给的药量及第1周存留的药量变化的总和:

145e 46.55)e 1(0693

.020e X )e 1(k k X 70693.070693.0k t 1k t 022=?+-=+-=?-?---mg

同样,第3周末体内总累积药量为:

65.255e 145)e 1(0693.030e X )e 1(k k X 70693.070693.0k t 2k t 033=?+-=+-=

?-?---mg 第4周末体内总累积药量为:

68.434e 65.255)e 1(0693.050e X )e 1(k k X 70693.070693.0k t 3k t 044=?+-=+-=

?-?---mg 第5周末体内总累积药量为:

77.655e 68.434)e 1(0693

.070e X )e 1(k k X 70693.070693.0k t 4k t 055=?+-=+-=

?-?---mg 可见在第5周末已达到有效药量,为了维持此药量,则由:

k

k X 0=

,mg/d 44.450693.077.655k X k 0

=?==?。体内每天消除

6.93%的药物,则补

充消除的药量,可保持体内有效药量,故维持量应为45.44mg/d 。

15.某抗生素在体内为单室模型,其生物半衰期为9h ,体内表观分布容积为12.5L ,设长期治疗方案中希望病人的血药浓度高于25μg/ml ,而不超过50μg/ml ,问:

① 若每隔6h 静注250mg 是否合理?

② 若规定每次静注250mg ,问给药间隔应限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

① 静注最低稳态血药浓度及最高稳态血药浓度计算如下:

06.34e 1e 5.12250e 1e V X e 1e C )C (66

k k 0k k 0min

9693.09693

.0=???

?

?

?-=???? ?

?-=???? ?

?-=?-?-τ-τ

-∞μg/ml

06.54e 115.12250e 11V

X

)C (6

k 0

max 9693.0=???

?

??-=??? ??-=?-τ-∞μg/ml

可见此方案比要求的min )C (∞>25μg/ml 及max )C (∞<50μg/ml 稍高,因此,须减少每次剂量或延长τ。

② 要求min )C (∞>25μg/ml ,max )C (∞≤50μg/ml 则???

?

??-=

?-∞9

693.0e 11

5.1225050)C (max

解出τ= 6.6h ?

??

? ??-==τ?-τ?-∞9693

.09693

.0e 1e 5.1225025)C (min

解出τ= 7.6h ∴ 6.6<τ<6.6h

则τ= 7h 较合理,所以给药间隔应为7h 。

16.某抗生素的生物半衰期为8h ,其治疗浓度范围应在25μg/ml 和50μg/ml 之间,静脉注射剂量每次均维持恒定,试考虑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

【解】已知

T 1/2 = 8h ,

min

)(∞C = 25μg/ml ,

max

)(∞C = 50μg/ml ,而

?

?

? ??-=τ-∞k 0m a x e 11C )C (, ???

? ??-=τ

-∞k k 0min

e 1e C )C (,τ∞∞=k min max e )

C ()C ( 两边取自然对数,则: min max )C ()C (ln

k ∞∞=τ,25

50

ln

8

693.01)C ()C (ln k 1min max ==∞∞τ τ= 8h ,适宜的给药间隔为8h 。

17.苯甲异口恶唑青霉素的半衰期为0.5h ,每次给药0.5g ,其中有效剂量的30%在尿中以未变形式排泄,其余生物转化,试问生物转化总速率常数为多大?若病人无尿时,如何调整剂量?若生物转化为原来的50%时,又应如何调整剂量?

【解】

①先求正常人k 值,因T 1/2 = 0.5h ,则11.386h 0.5

0.693

k -==

正,F e = 0.3, 则

正k F k e e ?=

1

e h 4158.0386.13.0k -=?=正,

1e b h 9702.04158.0386.1k k k -=-=-=正正正

正常人生物转化速度常数为1

h

9702.0-。

② 若病人无尿时,则k e

= 0,此时只有生物转化,故

1b e h 9702.09702.00k k k -=+=+=正病病

再根据35.05.0386

.19702

.0X k k X =?=

?=

0正正

病病0

g

因此,病人无尿时的剂量只能给0.35g 。 ③ 当生物转化为原来的50%时,则正病

b k 5.0k =b , 1h 4851.09702.05.0k -=?=病b

1b e h 9009.04851.04158.0k k k -=+=+=病正病

根据325.05.0386

.19009

.0X k k X =?=

?=

0正正

病0病

g

当生物转化为原来的50%时剂量为0.325g 。

18.某药1g 溶于稀乙醇给充血性心脏病人静注,得到如下尿排数据,求该药物的半衰期?原药排出总量是多少?假定剩余部分经转化,试计算k ,k e 和k b 。如病人无尿,药物半衰期为多少?若病人的生物转化只有50%时,其剂量应如何调整?

【解】

时间(d) 0~1 1~2 2~3 3~5 尿容积(ml) 990 1190 1350 2100 原药浓度(μg

/ml)

0.0233 0.01369 0.00864 0.0066 u

X ?(μg)

230.67 162.91 116.64 139.86 t ?(d)

1 1 1

2 u X ?/t

?

230.67 162.91 116.64 69.93 t X u ??log

2.363 2.212 2.067 1.845 t c

0.5

1.5

2.5

4.0

以t

X log

u

??对中点时间t c 回归得方程: 436.2t 1477.0t

X log

c u

+-=?? 求1d 34.0)303.2(1477.0)303.2(k :k -=-?-=-?=斜率

求d 038.234

.0693

.0T :T 2/12

/1==

原药排出总量k

X k X 0e u

=

由于0e X k log =截距= 2.436

则9.272X k 0

e =,k

X k X 0

e u =

求k e : 9.272X k 0e =μ

g ,1

6

e

d 000273.010

19.272k -=?=

求k b : k b + k e = k ,1e b

d 3397.0000273.034.0k k k -=-=-=

若病人无尿时,由于k e 很小,几乎忽略不计,故半衰期可认为不变。 病人的生物转化只有50%时的剂量调整:

1b b d 1698.03397.05.0k 5.0k -=?==正病 1b e d 1701.01698.0000273.0k k k -=+=+=病病

07.41701.0693

.0T 2/1==病d ,再根据正正

病病00X k k X ?=

5.0134

.01701

.0X 0=?=

病g 。

另外,从药物半衰期看,当生物转化只有50%时,从正常时2d 延长至4d ,增加一倍,故剂量也应减半。

19.若已知某种抗生素的消除速度常数k = 0.27h -1

,最低抑菌浓度1~16μg/ml ,在一个体重为75kg 的病人,表观分布容积V = 19.5L/kg ,医生希望维持2μg/ml 以上的治疗浓度,每隔12h 静注该抗生素一定剂量,试问维持量及负荷量多大?预计最高稳态血药浓度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

【解】最低稳态血药浓度???

? ??-=τ-τ-∞k k 0

min

e 1e V

X )C (,则维持量=-=τ∞?)1e (V )C (X k min 0 )1e (5.1921227.0-??=956.81mg/kg 。

则负荷量=??? ??-=τ-k 0*

e 11X X ?

??

??-??-1227.0e 1181.956= 995.84mg/kg 。 最高稳态血药浓度可由下几式求出:

??

? ??-=

τ-∞k 0max e 11V X )C (或τ

∞∞?=k min max e )C ()C ( 即07.51e 2V

X )C (1227.0*0

max =?==?∞μ

g/ml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5.1512

5.1927.081

.956kV X C 0av

=??==

τμg/ml

20.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人,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ml 的治疗浓度,需确定静滴速率及静注的负荷剂量,已知k = 0.46h -1

,V = 1.7L/kg ,C ss = 2μg/ml ,病人体重75kg 。

【解】静滴的速度(即维持量)为

3.117757.146.02kV C k ss 0=???==mg/h

如同时静注及滴注,体内药量X = VC ,则静注的首次剂量757.12V C X ss *

??=== 255mg

21.羧苄青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为150mg/L ,现用1L 静脉注射液滴注,假定羧苄青霉素为单室模型药物,T 1/2 =1h ,V = 9L

① 如希望静滴该药维持该浓度10h ,应在1L 静脉注射液中溶解多少羧苄青霉素? ② 假定莫菲氏滴管的滴头校正为每ml 10滴,则每min 应滴多少滴?

【解】 ① 因0

00

X k τ=

(滴注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滴注的药量,也可以认为是维持有效浓度10h 所需的药

量),而0

000ss kV X X kV k C ττ=

==kV ,则0ss 0

kV C X τ?=,因150/L 100ml

15mg

C ss ==

93561091

693

.0150X 0=???

=mg ,即在1L 静脉注射液中溶解9.356g 的羧苄青霉素。 ②先求每ml 含药量9356mg/L = 9.356mg/ml 每min 滴注的药量则min /15.6mg 60min

109356mg

10h 9356mg X k 000

=?==τ=

莫菲氏滴头为每ml 10滴,每ml 含药量为9.356mg ,即10滴中含药量为9.356mg 。因此每滴含药量为

滴滴

/mg 9356.010mg

356.9=。

所以15.6mg 含滴数为

179356

.06

.15=滴,即每分钟应滴17滴。

22.利多卡因的有效血药浓度是2.4~6μg/ml ,如分别以150mg/h 和300mg/h 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问是否合适,如果使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在6μg/ml ,则最佳滴速是多少?已知k 10 = 1.04h -1

,V c =40L 。

【解】以150mg/h 速度静滴时,稳态血药浓度为:

61.340

04.1150

V k k C c 100ss =?==

mg/L = 3.61μ

g/ml

以300mg/h 速度滴注时其稳态血药浓度为:

21.740

04.1300

V k k C c 010ss =?==

μ

g/ml

由于利多卡因血药浓度≥7μg/ml 时会产生毒性反应,故以300mg/h 的速度滴注是不合适的。最佳滴速可由k 0 = C ss k 10V c 求出。

2504004.16k 0=??=mg/h

23.已知某药的有效血药浓度为0.5mg/L ,V = 15L ,T 1/2 = 55h ,用此药10mg 给某患者静滴,2h 滴完,问多长时间后发生作用?如用20mg ,此药稀释于50ml 输液中于0.2h 内滴完,则多长时间后发生作用?

【解】以静滴公式

)

1(kt ss e C C --=可推导出滴注后发挥作用的时间 ???

?

??-

-=ss

C C 1ln k 1t

据题意:

1

h 013.055

693

.0k -==

5210

X k 0

00===

τmg/h

64.2515

013.05

kV k C 0ss =?==

μg/ml= 25.64mg/L

则5.1)64.255

.01ln(013.01C C 1ln k 1t ss =--=???

? ??-

-=h ,所以2h 滴完10mg 在1.5h 后发生作用。

当1002.020X k 000

===

τmg/h 时,8.51215013.0100

C ss =?=mg/L 此时,075.0)8

.5125

.01ln(013.01t

=--

=h = 4.5min

故在0.2h 滴完20mg 在4.5min 后发生作用。

24.用安定治疗癫痫大发作,常先静注后静滴,今有一患者,先静注10mg ,半小时后开始静滴,速度k 0=10mg/h ,经3h 是否达治疗浓度0.5~2.5mg/L 。(已知V =60L ,T 1/2=55h )

【解】据题意,先静注半小时内有一个血药浓度变化kt

e C C -=01,半小时后,又开始静滴,此时体

内药量的变化应为静注的药量与静滴的药量变化之和。

即)e 1(kV

k e )e C ()e 1(C e

C C t k 0

t k k t 0t k ss t k 1'-'--'-'

--+

=-+= 因1667.06010V X C 00===

mg/L ,1h 0126.055

693

.0k -==,3='t h ,t = 0.5h ,以已知数据代入

60

0126.010

e )e 1667.0(C 30126.05.00126.0?+

?=?-?-)e 1(30126.0?--

=0.1595+0.4907=0.65mg/L

由于此浓度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故按此速度滴注(10mg/h )经3h 能达治疗浓度。

25.某病对A 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20L ,经估算T 1/2=10h ,该病人给予快速静注剂量250mg 。①试算初浓度C 0;②欲维持血药浓度为8μg/ml ,其恒速滴注速率为多少?③试制订一种给药方案,快速静注后,欲维持血药浓度在8μg/ml 。

【解】 ① 由0

0C X V

=

12.5mg/L 20L

250mg

V X C 00

===

② 由kV

k C 0

ss

=则维持速度kV C k ss 0= 09.112010

693

.08k 0=??

=mg/h ③若快速静注250mg ,则应在血药浓度降至8μg/ml 时给予滴注才行,故先求降至8μg/ml 时需要的时间,由kt

0e

C C -= C = 8μg/ml

t 0693.0e 202508?-= t 0693.0e 2516?-= 44.60693

.02516

ln

t ==

h

在 6.64h 后用kV C k ss 0=的速度滴注,可维持血药浓度在8μg/ml ,2010

693

.08k 0

??

== 11.09mg/h 。

另外一种给药方案为同时静注及滴注,则首次静注剂量

208V C X ss *0?===160mg

维持静滴速度为09.112010

693

.08kV C k ss 0

=??

==mg/h 26.Oxacillin T 1/2=0.5h ,30%原形经肾排泄,①求k b ;②肾功、肝功能各减退50%时的血浆半衰期?③若每日静注5g ,肝功能减退50%时应用多少剂量?

【解】 ①b e k k k

+=,e b k k k -=,T

1/2

=0.5h

∴97.05.0693.03.05.0693.0T 693.03.0T 693.0k 2/12/1b

=???

?

?--=???? ??--=

h -1

②肾功能减退50%时T 1/2为多少?

由k 病 = k e 病 + k b k e = 0.3k ,则k e 病 =k 3.05.0k %50e

??=

k e 病 =2079.05

.0693

.03.05.0=?

?h -1

,k 病 = 0.2079 + 0.97 = 1.178 h -1

T 1/2病 =

59.0178

.1693

.0k 693.0==病h ,此为肾功能减退50%时的半衰期,与正常半衰期差别不大,可以

不调整剂量。

肝功能减退50%时T 1/2为:

k 病 = k e 病 + k b 病 = k e + 0.5k b = 0.3k + 0.5k b

9.097.05.05

.0693

.03.0k =?+?

=病h -1

,T 1/2病=

77.09

.0693

.0=h 当肝功能减退50%时,半衰期延长,故要调整剂量。 ③调整剂量

当肝功能减退50%时,T 1/2 = 0.77h ,k 病= 0.9h -1

,由25.355

.0693.09

.0k

k X X 0

0=?=

=?

病病

g/d ,

故肝功能减退50%时患者应每日给3.25g 。

27.患者体重60kg ,服用某药,每次给药1g ,测得T 1/2=6h ,有80%的药物以原形从肾排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肌酐清除率下降为40ml/min ,显示肾衰竭现象,问应如何调整患者的剂量?(设正常

Cl Cr = 120mg/min )

【解】第一种方法,通过k 值的加和性求出k 病再求病人的剂量 ①求k 正:1155.06

693

.0T 693.0k 2/1===

h -1

0924

.01155.08.0k 8.0k e =?==正h -1

由b e k k k +=正 023.00924.01155.0k k k e b =-=-=正h

-1

②求k 病:由于病人肌酐清除率从120ml/min 降至40ml/min ,则肾排泄只有原来的

3/1120

40

= k e 病 =

0308.00924.03

1

k 31e =?=h -1

k 病 = k e 病 + k b = 0.0308 + 0.0231 = 0.0539h -1

③求剂量: 由467.011155

.00539

.0X k k X 00=?=

?=

正正

病病

g

第二种方法:用经验公式求k

,然后调整

1155.06

693

.0k ==

正h -1

]1F )1k [(k k el f +-=?正病

正病Cr Cr f Cl Cl k =

k 病=0539.018.01120401155.0=??

????+????

??-h

-1

467.011155

.00539

.0X k k X 00=?=

?=正正

病病(此法简单)

注:若给药剂量仍为1g 时,要改变。即给药间隔时间要延长2倍。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无论何种通气模式均需对吸气触发、吸气控制、吸呼切换这三个关键环节进行参数设置。 1 触发参数设定与调节 此类参数的作用在于决定呼吸机何时向患者送气。按触发信号的来源可分为由呼吸机触发和病人触发。 1.1 呼吸机触发一般是指时间触发,参数为呼吸频率(f)。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呼吸频率定时给病人送气。此种触发方式多用于病人自主呼吸较弱或无自主呼吸时,如昏迷状态、全麻术后恢复期病人等。呼吸频率在成人通常设为12一20次/min,取决于欲达到的理想每分通气量和PaCO 目标值。 1.2 病人触发此种触发方式需要病人存在自主呼吸,触发信号为患者吸气动作导致的管路内流速或压力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呼吸机上体现为触发灵敏度(trigger sensitivity),相应的有流速触发灵敏度和压力触发灵敏度,流速触发灵敏度通常设为3—5L/min,压力触发灵敏度通常设为-0.5~-2cmH2O。现在大多采用的是流速触发。上述两种触发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相对应于自主呼吸由无到有的过程,触发方式一般是从呼吸机触发向患者触发逐渐过渡的。 2 控制参数的设定与调节 此类参数的作用在于呼吸机怎样按照预设的目标向病人送气。按照控

制目标可分为容量控制和压力控制。 2.1 容量控制是指呼吸机以一个预设的潮气量(Vt)为目标送气。这一潮气量通常可按照6—8ml/kg来计算,需注意达到预设潮气量时气道压力不可过高,以防气压伤。此控制方式下还需要设置吸气峰流速(peak flow)、气体的流速波形、吸气时间(Ti)。 吸气峰流速一般情况下以使气流满足患者吸气努力为目标,成人通常设为40—80L/min。吸气时间通常设为0.8—1.2秒。流速与送气时间的积分即为潮气量,所以潮气量设定后吸气峰流速与吸气时问只需设定其一。流速波形通常选用方波和减速波。减速波因与正常吸气时的正弦波较接近,比较符合生理状态,而较多采用。 2.2 压力控制呼吸机以一个预设的吸气压力(in.spiratory pressure)为目标送气。此压力目标通常设为35cmH2O以下,以达到合适的潮气量且防止肺内压过高。还需要设置吸气触发后达到目标压力所需的时间,这一参数在有些呼吸机上为压力上升时间(risetime),通常设为0.05—0.1秒,在有些呼吸机上为压力上升的斜率(ramp),通常设为75%左右,一般以使吸气流速晗好满足患者吸气努力为目标。 3 切换参数的设定与调节 此类参数的作用是决定吸气向呼气转换的时机,可分为时间切换、流速切换两种方式。 3.1 时间切换在呼吸频率确定后,吸呼比(I:E)或吸气时间决定了吸气向呼气切换的时间点。吸呼比通常设为1:2~1:1.5。

呼吸机常用参数

呼吸机相关参数设置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和调节: 1、呼吸频率:8-18次/分,一般为12-15次/分,COPD及ARDS者例外。 2、潮气量:8-15ml/kg体重,根据临床及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 3、吸/呼比:一般将吸气时间定在1,吸/呼比以1:2-2.5为宜,限制性疾病为1:1-1.5,心功能不全为1:1.5,ARDS则以1.5-2:1为宜(此时为反比呼吸,以呼气时间定为1)。 4、吸气流速(Flow):成人一般为30-70ml/min。安静、入睡时可降低流速;发热、烦躁、抽搐等情况时要提高流速。 5、吸入氧浓度(FiO2):长时间吸氧一般不超过50%-60%,原则上吸入氧浓度逐渐降低。 6、触发灵敏度的调节:通常为0.098-0.294kPa(1-3cmH2O),一般选择2 cmH2O,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大小调整;流量触发者为3-6L/min。 7、吸气暂停时间:一般为0-0.6s,不超过1s。 8、PEEP的调节:当FiO2>60%,PaO2<8.00kPa(60 cmH2O)时应加PEEP,临床上常用PEEP 值为0.29-1.18kPa(3-12 cmH2O),很少超过20 cmH2O。 9、报警参数的调节:不同的呼吸机报警参数不同,根据既要安全,又要安静的原则调节。压力报警:主要用于对病人气道压力的监测,一般情况下,高压限设定在正常气道高压(峰压)上0.49-0.98 kPa(5-10 cmH2O),低压下限设定在能保持吸气的最低压力水平。FiO2:一般可高于

或低于实际设置FiO2的10%-20%.潮气量:高水平报警设置与所设置TV和MV相同;低水平报警限以能维持病人生命的最低TV、MV水平为准。PEEP或CPAP报警:一般以所应用PEEP 或CPAP水平为准。 呼吸机常见报警处理 呼吸机各种报警的意义和处理 1、气道高压high airway pressure: (1)原因:病人气道不通畅(呼吸对抗)、气管插管过深插入右支气气管、气管套管滑入皮下、人机对抗、咳嗽、肺顺应性低(ARDS、肺水肿、肺纤维化)、限制性通气障碍(腹胀、气胸、纵隔气肿、胸腔积液); (2)处理:听诊肺部呼吸音是否存在不对称、痰鸣音、呼吸音低;吸痰;拍胸片排除异常情况;检查气管套管位置;检查管道通畅度;适当调整呼吸机同步性;使用递减呼吸机同步性;使用递减流速波形;改用压控模式;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镇静剂。 2、气道低压Low airway pressure (1)原因:管道漏气、插管滑出、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 (2)处理:检查漏气情况;增加峰值流速或改压力控制模式;如自主呼吸好,改PSV模式;增加潮气量;适当调整报警设置。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 A 剂型因素就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与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与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就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2、【第01章】药物转运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多选题 3、【第01章】药物消除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单选题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与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为( )。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就是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就是( )。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就是 正确答案:E 单选题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就是( )。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1、【第02章】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 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1. E. 广泛性坏死 2.灶状坏死 3.炎症 4.带状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1.毒素 2.有毒 3.毒物 4.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1.肺栓塞 2.肺癌 3.肺炎 4.肺纤维化 4、氟烷可导致 1.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性溶血 3.免疫性肝炎 4.荨麻疹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1.贫血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氧化性溶血 4.白血病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1.肝癌 2.肝硬化 3.脂肪变性 4.肝炎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1.肝细胞 2.库普弗细胞 3.内皮细胞 4.星行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1.区带2 2.区带1 3.区带3 4.中央静脉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1.豚鼠 2.小鼠 3.家兔

4.大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1.免疫性肝炎 2.免疫性溶血 3.荨麻疹 4.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肾小球肾炎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1.红细胞 2.白细胞和血小板 3.红细胞和血小板 4.白细胞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1.链霉素 2.庆大霉素 3.卡那霉素 4.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1.过敏性肺炎 2.肺纤维化 3.红斑狼疮样肺炎 4.间质性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1.内质网肿胀 2.线粒体形态改变 3.质膜起泡 4.溶酶体增多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1.增加 2.不变 3.减少 4.增加或不变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 1.减少 2.不变 3.增加 4.减少或不变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1.肺脏 2.肾脏

注射用磺胺嘧啶钠

注射用磺胺嘧啶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磺胺嘧啶钠 英文名:Sulfadiazine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Huang 'an Midingna 本品主要成分是磺胺嘧啶,其化学名为N -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钠盐。 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0H 9N 4NaO 2S 分子量:272.26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理毒理】 本品属中效磺胺,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疟原虫和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本品的抗菌活性同磺胺甲 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 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 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 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药代动力学】 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后者包括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和房水等,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80%,也易进胎儿血循环。本品O O N S Na N N H 2N

的消除半衰期(t )在正常肾功能者约为10小时,肾功能衰竭者可达34小时。给药后1/2β 48~72小时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 尿。腹膜透析不能排出本品.血液透析仅中等度清除本品。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38%~ 48%。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 1.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肺部 感染。 2.星形奴卡菌病。 3.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4.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 【用法用量】 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人静脉注 射剂量为,首剂50mg/kg,继以每日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2 个月以上小儿一般感染,本品剂量为每日50~75mg/kg,分2次应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者剂量为每日100~15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本品需用无菌注射 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5%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浓度约为1%。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 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 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 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 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 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 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药代动力学论文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PBPK模型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发挥的重要的作用。UPLC是一种柱效高、发展前景好的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机制的数学模型;PBPK用于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更方面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更深研究在药物研发中起到了重要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UPLC PBPK模型药物研发 Abstract: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and PBPK model in the stud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PLC is a column efficiency high,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echanism; PBPK used for simulation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in the body of metabolic distributed more medicine dynamics research. The pharmacokinetic deeper in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ole. Keywords: Pharmacokinetic UPLC PBPK model Drug development 前言: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生物药剂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的处置以及所产生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并且探讨药物代谢转化途径,确证代谢产物结构,研究代谢产物的药效或毒性;提供药物效应和毒性的靶器官,阐明药效或毒性的物质基础,弄清药物疗效和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1]。 1、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1 群体药物动力学 群体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动力学群体参数的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不仅是临床用药所必需,而且有可能成为新药评价的一个必备参数。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的估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二步法,另一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步法。后者亦名Nonmen程序法,它把药物动力学参数在患者身上的自身变异及患者间的变异全估算在内。根据变异值的大小也可预估一些生理、病理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而更具优越性,在个体化给药中,Nonmen常与Bayesian反馈法结合使用。 1.2 时辰药物动力学 时辰药物动力学是指同一剂量在l天内不同时间给予时药物处置出现显著变异。如多数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清晨比傍晚吸收更佳,另外象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清晨服用时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最为明显,同时达峰时间也较其他时间给药为短。一些疾病并非1天24小时机体均需要同等水平的药物,如心脏病患者在凌晨发病较多,若制成脉冲式给药,可产生预防作用;相反,如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却容易带来耐药性,例如硝酸甘油和许多抗菌素类药物;再如只有当血浆中糖分较高时才需要较高的胰岛素。人们开始研究能够自动感知血糖水平,以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智能给药装置。

16秋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浙江大学17春16秋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下列关于恒量、定时分次注射给药时血浆药物浓度变化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 要5个t1/2达到Css B. 峰值(Cmax)与谷值(Cmin)波动之比与间隔时间t有关 C. t越短波动越小 D. 药量不变,t越小可使达到Css时间越短 E. 肌注时Cmax与Cmin的波动比静注时小 正确答案: 2.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 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 辅酶Ⅱ D.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 水解酶 正确答案: 3. 在等剂量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A. 血浆浓度较小 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 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 D. 生物可用度较小 E. 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正确答案: 4. 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 每4h给药一次 B. 每6h给药一次 C. 每8h给药一次 D. 每12h给药一次 E.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正确答案: 5. 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饭后口服给药 B. 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 微循环障碍 D.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 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正确答案: 6. 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的特点为() A.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 分子量大 C. 极性大 D. 脂溶度高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7.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其在体内发生的() A. 活化 B. 灭活 C. 化学结构的变化 D. 消除 E. 再分布 正确答案: 8.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 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 C. 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E. 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 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 起效快 B. 起效慢 C. 维持时间长 D. 维持时间短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10. 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组织器官血流量 C. 血浆蛋白结合率 D. 组织亲和力 E. 药物剂型 正确答案: 11. 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 6 B. 5 C. 7 D. 8 E. 9 正确答案: 12. 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 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 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 正确答案:C 2.【第01章】药物转运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3.【第01章】药物消除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是 正确答案:E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磺胺嘧啶要药动学曲线测定讲义

磺胺嘧啶钠的时量曲线及药动学参数测定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1.药动学:(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本实验采取一次性给药后连续采样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时刻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进而计算出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目的:掌握磺胺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初步计算。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家兔称重,肝素化:取一耳备皮,用2ml注射器吸取肝素耳缘静脉注射(从远心端开始), 0.5ml/kg,注射后用干棉球及回形针止血; 2.耳中央动脉取血:取同侧耳中央动脉,拔净周围被毛,擦干。取中下1/3交界处,将动 脉上下端固定,可在底下垫一棉球以便切开,做斜切,要求是“切开不切断”以防血管收缩。用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把兔耳折成漏斗状,收集血样0.5~0.6ml(大约半滴管,空白血样可多取)至小试管。用手指指腹夹闭动脉近心端止血,切口以干棉球擦干。3.快速静注20%SD-Na2ml/kg:取另一耳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同时开始计时,注射后 用干棉球及回形针压迫止血。 4.给药后收集血样:给药后第1、3、5、10、15、30、60、120、180min,分别从耳中央动 脉取血样0.5~0.6ml至小试管。 (1)临床上正规实验应不少于11个点 (2)每次取血放开压迫的手指,将兔耳折成漏斗样即可,取血前应擦净残血。 (3)若血液流出不畅,可用灯光局部照射、轻揉耳根部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动脉血流出。 (4)第1、3、5、10、15min时间隔时间短,应注意准确把握,止血用指腹压迫法,30min 后间隔时间长,可用干棉球压于切口再将兔耳反折止血。 5.按照下表进行血浆SD-Na浓度测定。 ***注意:(1)三套试管以及漏斗、移液管、滴管等应做好标记,不能混用; (2)三氯乙酸与血液混匀后应立即震荡; (3)待所有样品过滤、收集滤液完成后才可一起加亚硝酸钠与麝香草酚钠,且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四、结果处理: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用20%SD-Na的原药配制成10、20、40、80、120mg/100ml 5个浓度

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吸收 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最大血药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二、分布 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 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 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 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 三、消除 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 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 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 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肌肉注射)、粘膜(栓剂)。 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 共性:药物是通过生物膜吸收的。 吸收过程 扩散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IPAP:设置的吸气相的压力EPAP:设置的呼吸相的压力 Rate:后备通气频率;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低于后备通气频率时,呼吸机将进行机控呼吸 TimedInsp:后备吸气时间;吸呼比不超过1:1RiseTim e:压力上升时间VentRamp:爬坡压力设置;爬坡指的是为了提高病人对呼吸机的依从性,所这置的IPAP逐渐上升的功能 VentRamp指的是每次呼吸增加的压力,可以调整为、1、2、3cmH2O,例如IPAP为10cmH2O,EPAP为4cmH2O,VentRamp为,第一次呼吸的IPAP为 4cmH2O;第二次呼吸的IPAP为4+,为4cmH2O;第三次呼吸的IPAP为+;以此类推,经过12次呼吸后IPAP达到最高压力10cmH2O Disconnect:管道脱落报警;可以设置为15秒,30秒,60秒和OFF Apnea:窒息警报;可以设置为10秒,20秒,30秒和OFF LowMinVent:低分钟通气量报警,可以设置为0—L/min TimedatP:指的是最近一次的鼓风机工作时间;可以通过进入甚至将时间清零SystemCodes:指系统码Modem:连接网络时打开 PtAlarmsHistory:指报警的历史记录;可以进入查看 PEV:指是否适用PEV漏气伐;当适用PEV漏气伐时必须调整到YES,否则机器的自动漏气补偿功能认为有大量漏气,会进行漏气的补偿 Lockout:指键盘锁,当参数设置完成后可以通过把Lockout调整到YES,进行键盘锁定 Language:指屏幕显示语言的更改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代动力学》课程作业(必做)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药剂学; 2 ?剂型因素; 3 ?生物因素; 4 ?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二、问答题 1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2 ?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通道转运;2 .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 .载体媒介转运; 5 .促进扩散; 6 ? ATP驱动泵; 7 .多药耐药; 8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9 ?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 二、问答题 1 ?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2 ?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3 ?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 ?已知某药物普通口服固体剂型生物利用度只有5%,与食物同服生物利用度可 提高近一倍。试分析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拟采用哪些方法改善之。 5.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影响其溶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6 ?影响n型药物口服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该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填空题 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 性药物中分子量________ 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 管,分子量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 ?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 ___________ 或_______ 扩散池。 3 ?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气动力学粒径范围一 般为________ . 4 ?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给药的部位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等。 5 .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有_________ 、_______ 等。 6 .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___________ 、_______ 途径吸收。 二、问答题 1 ?采用什么给药途径可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学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2 .试述影响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 3 ?粒子在肺部沉积的机制是什么?简述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 第四章药物的分布 一、填空题 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_____________ 运送至_____ 的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吸收 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最大血药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二、分布 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 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 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 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 三、消除 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 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 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 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粘膜(栓剂)。 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 共性:药物是通过生物膜吸收的。 吸收过程 扩散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IPAP:设置的吸气相的压力EPAP:设置的呼吸相的压力 Rate:后备通气频率;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低于后备通气频率时,呼吸机将进行机控呼吸 TimedInsp:后备吸气时间;吸呼比不超过1:1RiseTim e:压力上升时间VentRamp:爬坡压力设置;爬坡指的是为了提高病人对呼吸机的依从性,所这置的IPAP逐渐上升的功能 VentRamp指的是每次呼吸增加的压力,可以调整为0.5、1、2、3cmH2O,例如IPAP为10cmH2O,EPAP为4cmH2O,VentRamp为0.5cmH2O,第一次呼吸的IPAP为4cmH2O;第二次呼吸的IPAP为4+0.5cmH2O,为4cmH2O;第三次呼吸的IPAP为4.5+0.5cmH2O;以此类推,经过12次呼吸后IPAP达到最高压力10cmH2O Disconnect:管道脱落报警;可以设置为15秒,30秒,60秒和OFF Apnea:窒息警报;可以设置为10秒,20秒,30秒和OFF LowMinVent:低分钟通气量报警,可以设置为0—?L/min TimedatP:指的是最近一次的鼓风机工作时间;可以通过进入甚至将时间清零SystemCodes:指系统码Modem:连接网络时打开 PtAlarmsHistory:指报警的历史记录;可以进入查看 PEV:指是否适用PEV漏气伐;当适用PEV漏气伐时必须调整到YES,否则机器的自动漏气补偿功能认为有大量漏气,会进行漏气的补偿 Lockout:指键盘锁,当参数设置完成后可以通过把Lockout调整到YES,进行键盘锁定 Language:指屏幕显示语言的更改 Alarm:指报警声音强弱选择 呼吸参数正常值 每分钟通气量(EV):6~10L/min潮气量(VT):5~8ml/kg 呼吸频率(f):16~20次/分呼吸时间比(I/E):1.5~2.1 压力:1.5~2.9kPa(15~30cmH2O)氧浓度(FiO2):30%~40% PEEP:3~10cmH2O触发灵敏度:-1~-3cmH2O 呼吸常见报警及处理: 1.呼吸暂停:病人无呼吸或不能触发呼吸机 2.压力报警:1)高压:呼吸机管道打折,受压,积水,分泌物阻塞,气道痉挛,人 机对抗,报警设定不正确 2)低压:气囊充气不足,气囊漏气,管道脱落。漏气。报警设定不正确 3.容量报警:1)高容量:实际潮气量高于设置水平,检查所设置的通气方式, 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处理见高压报警 2)低容量:常见与病人的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脱开或某处漏气,处理见低压报警 4.气源报警:氧气,空气压力不足报警 氧浓度(Fio2)报警:高于或低于实际设置10%~20% 5.电源报警:停电,电源插头脱落 呼吸机故障的紧急处理 1.立即脱开呼吸机导管与气切导管或气管插管导管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 数包括那些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1).表观分布容积 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 (2).血浆药物浓度 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随时间变化。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指给药后,以血浆(或尿液)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简称药—时曲线,如图:

(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 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 max表示,单位以 ug/mL或者mg/L来表示。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 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 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达峰时间长,则表示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越长。达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6).血浆生物半衰期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答案

药代动力学必做作业 、选择题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 A ?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 D 表观分布容积小 E 半衰期长 3 ?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 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 4.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 A. 最大效应B .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 D 起效的快 慢E.剂量大小 5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 A. 骨架片 B.包合物 C.软胶囊 D.栓剂 6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 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 3-5 个半衰期 D.5-8 个半衰期 E.8-10 个半衰期 7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 A吸收B ?分布 C.代谢 D.排泄 8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 A ?生物利用度 B.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 9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 B .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

10、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 ) A. 胃 B.小肠C .结肠D .直肠 11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 )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 A ?口服给药 B.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 12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 A .肾 B .小肠 C .大肠 D .肝 13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 A .胃 B .小肠 C .大肠 D .肝 14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 A ?片剂B.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 15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 A .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6 、下面的转运方式当中,逆浓度梯度的是(A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 ( B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 A .主动转运 B .促进扩散 C .吞噬 D .膜孔转运 E.被动转运 17、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为(B)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经离子通道 E.滤过 18、关于药物的转运,正确的是(D) A. 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 B.简单扩散有饱和现象 C. 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 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 E.滤过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19、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 A. 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 C. 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巴比妥类能诱导 肝药酶活性 20. 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C )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呼吸机参数的意义: IPAP:设置的吸气相的压力EPAP:设置的呼吸相的压力Rate:后备通气频率;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低于后备通气频率时,呼吸机将进行机控呼吸Timed Insp:后备吸气时间;吸呼比不超过1:1 Rise Tim e:压力上升时间VentRamp:爬坡压力设置;爬坡指的是为了提高病人对呼吸机的依从性,所这置的IPAP逐渐上升的功能 VentRamp指的是每次呼吸增加的压力,可以调整为0.5、1、2、3cmH2O,例如IPAP为10cmH2O,EPAP为4cmH2O,V entRamp为0.5cmH2O,第一次呼吸的IPAP为4cmH2O;第二次呼吸的IPAP为4+0.5cmH2O,为4cmH2O;第三次呼吸的IPAP为4.5+0.5cmH2O;以此类推,经过12次呼吸后IPAP达到最高压力10cmH2O Disconnect:管道脱落报警;可以设置为15秒,30秒,60秒和OFF Apnea:窒息警报;可以设置为10秒,20秒,30秒和OFF LowMinVent:低分钟通气量报警,可以设置为0—?L/min Timed at P:指的是最近一次的鼓风机工作时间;可以通过进入甚至将时间清零 System Codes:指系统码Modem:连接网络时打开 Pt Alarms History:指报警的历史记录;可以进入查看 PEV:指是否适用PEV漏气伐;当适用PEV漏气伐时必须调整到YES,否则机器的自动漏气补偿功能认为有大量漏气,会进行漏气的补偿 Lockout:指键盘锁,当参数设置完成后可以通过把Lockout调整到YES,进行键盘锁定Language:指屏幕显示语言的更改 Alarm:指报警声音强弱选择 呼吸参数正常值 每分钟通气量(EV):6~10L/min 潮气量(VT):5~8ml/kg 呼吸频率(f):16~20次/分呼吸时间比(I/E):1.5~2.1 压力:1.5~2.9kPa(15~30cmH2O) 氧浓度(FiO2):30%~40% PEEP:3~10cmH2O 触发灵敏度:-1~ -3cmH2O 呼吸常见报警及处理: 1.呼吸暂停:病人无呼吸或不能触发呼吸机 2.压力报警:1)高压:呼吸机管道打折,受压,积水,分泌物阻塞,气道痉挛,人机对抗,报警 设定不正确 2)低压:气囊充气不足,气囊漏气,管道脱落。漏气。报警设定不正确 3. 容量报警:1)高容量:实际潮气量高于设置水平,检查所设置的通气方式,潮气量。呼 吸频率等参数,处理见高压报警 2)低容量:常见与病人的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脱开或某处漏气,处理见低压报警4.气源报警:氧气,空气压力不足报警 氧浓度(Fio2)报警:高于或低于实际设置10%~20% 5.电源报警:停电,电源插头脱落 呼吸机故障的紧急处理 1.立即脱开呼吸机导管与气切导管或气管插管导管 2.自主呼吸良好者可给予吸氧,自主呼吸不良或无自主呼吸者,予以简易呼吸球加压给氧, 尽快通知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