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特点及发生的时期。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进化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生物现象。
2.基因突变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意义:如sicklecellanemia(镰状细胞贫血)。
3.基因重组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排列组合,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意义:如植物杂交育种。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生物进化提供新的遗传变异。
分析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重组使基因组合更加多样化,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遗传变异。
5.课堂实例分析抗生素抗药性植物杂交育种人类遗传病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在课堂实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拓展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基因改良等。
六、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基因突变教案高中生物

基因突变教案高中生物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3. 能够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难点:基因突变的具体影响及相关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
1. 基因突变的定义
2. 基因突变的分类
3. 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
4. 基因突变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向学生详细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影响;
4.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基因突变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基因突变的效果;
5.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对基因突变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课堂练习
1.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基因突变的定义;
2.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分类;
3. 解释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
六、作业
1.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一种基因突变的案例,并写下你的观点;
2. 思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写下你的思考。
七、教学反馈
利用小测验、讨论或问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应用。
阜宁县明达中学高一生物期末复习教学案(基因突变和其它变异)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教学案课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变异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及特点教学难点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回顾一、基因突变1.突变原因⑴诱变因素①________: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②________: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能改变____________。
③________: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的DNA。
⑵内部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偶尔也发生错误。
2.与生殖的关系⑴若发生在______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⑵若发生在___________中,一般不遗传,但对于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⑶若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⑴普遍性:无论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以及人,都会发生基因突变;无论是存在__________,还是不存在,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发生。
⑵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________,可以发生在细胞内_________,也可以发生在一个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
⑶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_________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_________,并且基因突变的方向与________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⑷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_________,但是一个种群包括许多个体,一个个体含有许多基因,因此对一个种群而言,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随机突变,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
⑸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可能会破坏生物体与__________的协调关系;但有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_________,适应_________环境,获得新的__________;还有些基因突变既_______也_________。
4.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______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的原始材料。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生物教案( Biological Lesson Plans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
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
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文科班的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基因突变”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的第1节内容。
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的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及基因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层次的了解。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一概念的理解的构建,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2、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1)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和基因结构等词组的准确理解(2)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使学生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这一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基因突变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学生能描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1)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基因突变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遗传物质发生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高中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引言: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教授基因突变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高中生的基因突变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原因以及对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4. 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定义:首先,给学生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通过讲解基因的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 基因突变的类型和举例:接着,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解释。
例如,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插入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新增一个或多个碱基;缺失突变则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碱基缺失。
3.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在此部分,对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例如,突变可以由外源性因素如辐射和化学物质引起,也可以是由内源性因素如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的错误导致。
4.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的作用:通过讲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兴趣。
学生可以了解到基因突变是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驱动力,同时也是种群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果蝇的突变型并计算突变频率,来了解基因突变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绘图的方式,形成对基因突变的更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教案设计

《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教案设计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学习目标:1.基因突变的时间是DNA复制过程中;有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几种类型;结果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可能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
3.分析教科书中列举到的各种实例,总结归纳出基因突变的特点,找出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和生产实际的意义。
4.说出基因重组的概念,发生时机。
认真分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从中领悟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基因重组的概念。
学习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基因重组的概念。
我的课堂:一.情境导入:自学等级二.课堂预学:1、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或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原因:因素:紫外线、某射线及其他辐射。
作用机理:损伤细胞的DNA.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作用机理:改变生物体内核酸的碱基。
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3)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一个发生改变。
②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中被代替。
(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存在的;②基因突变是的;③自然状态下,一种生物的突变率很;④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的。
2、基因重组:(1)概念:指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2)类型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自由组合。
②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使基因发生交换,导致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三.合作讨论、展示:1.发生了基因突变,遗传性状一定会改变吗?2.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否看见?3.完成下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四.我的疑问:五.归纳总结:六.自我测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基因某一位置点的改变B.所有基因突变一定能通过生殖传递给后代C.绝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突变个体的生存有利D.每个生物体只有某些特殊细胞能发生基因突变2.当牛的精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A.基因重组B.DNA的解旋C.基因突变D.蛋白质合成3.在形成精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可能发生于()A.精原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精子细胞4.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B.基因重组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5.下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乙是在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用B、b)。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一、核心素养侧重点1.生命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异,这些变异对于生物的生存意味着什么,对于群体(种群)的进化又有什么意义。
从而深刻理解变异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遗传伴随着变异,为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奠定基础。
2.科学思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遗传中的错误现象,这种错误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但从适应和进化的角度分析,遗传的错误实际上为生物群体的生存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即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基于这些认识,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生命活动中的变化,并将辩证思维迁移应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
生物学中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本节设计了一个“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学中的相关性,并了解因果关系与相关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科学探究什么是基因突变?本章并不是直接讲授,而是通过列举镰状细胞贫血和结肠癌发生的原因两个实例,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述了基因突变的本质特征。
这种由宏观认识(疾病)到微观分析(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过程,就体现了一种思维上进行的探究。
切不可认为只有动手操作才是探究,动手操作的前提往往是思维,没有思维的动手操作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谈不上科学探究。
开展“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活动,需要探究在4℃时,蒜(或洋葱)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情况。
实验没有给出具体结论,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该探究活动还可以训练学生制作装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技能。
开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活动,可以了解某些特定遗传病的发病率,学习遗传病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意识。
4.社会责任遗传病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了解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机制,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遗传、进行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关爱遗传病患者,是关系个人和他人健康的重要社会责任。
基因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精确地诊断一些遗传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学设计)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
计)
一、染色体变异的种类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包括⑴缺失、⑵重复、⑶倒位、⑷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性状的改变。
如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有两种类型:⑴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有3条造成的。
⑵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如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等。
巩固训练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其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状况为:ab cde 。
则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a.ab c
b.ab cdef
c.ab ccde
d.ab cde
二、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判断
1.染色体组的概念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
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巩固训练2.下列对染色体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b.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c.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巩固训练3.判断下图所示细胞所在的生物是几倍体?
三、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主要区别
1.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新个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如蜜蜂的雄蜂、普通小麦的花粉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等。
2.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新个体,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如蜜蜂的工蜂、果蝇、水稻等等。
区别的方法可简称为“二看法”:一看是由受精卵还是有配子发育成的,若是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若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二看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巩固训练4.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巩固训练5.普通小麦为六倍体,42条染色体,科学家用花药离体培养(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小麦幼苗是( )
a.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b.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c.六倍体,含六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
d.单倍体,含一个染
色体组,21条染色体
四、单倍体植株、多倍体植株和杂种植株的区别
⑴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一般高度不育。
⑵多倍体植株:茎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丰富,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⑶杂种植株:一般生长整齐、植株健壮、产量高、抗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巩固训练6.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小
五、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区别
⑴原理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⑵常用方法: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而单倍体育种是在花药离体培养后,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形成纯合子;
⑶优缺点: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器官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但只能适用于植物,动物不适用,并且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单倍体育种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一般两年),后代都是纯合子,但技术复杂,一般不育。
巩固训练7.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根据图回答问题:
⑴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称为,方法ⅱ称为,由①和②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
⑵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由④培育出⑤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称为育种,其优点是。
⑶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称为,形成的⑥叫。
[参考答案]
1.d
2.d
3.⑴八倍体⑵三倍体⑶二倍体⑷二倍体⑸四倍体
4.d
5.b
6.d
7.⑴杂交自交基因重组⑵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⑶人工诱导多倍体多倍体染色体变异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