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综合应用题[含答案解析]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类型一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则EC的长为()A.4B.3C.5D.2【答案】B【分析】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得AD=AF=BC=10,EF=ED,根据勾股定理得BF=6,则CF=4,设EC=x,ED=8−x,根据勾股定理得EF2=EC2+CF2,即可解得E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10,DC=AB=8,∵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AD=AF=BC=10,EF=ED,∴BF=√AF2−AB2=√100−64=6,CF=BC−BF=4,设EC=x,ED=8−x,∴EF2=EC2+CF2,即(8−x)2=x2+42,解得x=3,所以EC=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折叠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内容,掌握图形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BC=3,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答案】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E=5,DB=DE,求得CE=1,设DB=DE=x,则CD=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3−x)2=x2,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C=90°,AC=4,BC=3,∴AB=√32+42=5,由折叠的性质得,AB=AE=5,DB=DE,∴CE=1,设DB=DE=x,则CD=3−x,在Rt△CED中,12+(3−x)2=x2,,解得x=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答案】B【分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E,设AE=x,则BE=x,CE=8−x,再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ADE翻折后与△BDE完全重合,∴AE=BE,设AE=x,则BE=x,CE=8−x,∵在Rt△BCE中,CE2=BE2−BC2,即(8−x)2=x2−62,解得,x=7,4.∴CE=7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4.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AD为∠BAC的平分线,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则DE的长为()【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可得BE=2,设DE=x,表示出BD,DE,进而在Rt△BDE【详解】解:∵在Rt△ABC中,∠ABC=90°,AB=3,AC=5,∴BC=√AC2−AB2=√52−32=4,∵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AE=AC,设DE=x,则DC=DE=x,BD=BC−CD=4−x,BE=AE−AB=5−3=2,在Rt△BDE中,BD2+BE2=DE2,即(4−x)2+22=x2,解得:x=52,即DE的长为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长为4,将这张纸片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折痕EF长为2√5,则BC长为()A.4.8B.6.4C.8D.10【答案】C【分析】过点F作FG⊥BC于点G,则四边形ABGF是矩形,从而FG=AB=4,在Rt△EF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由∠AFE=∠CEF=∠AEF 得到AE=AF=BG=x+2,从而在Rt△ABE中,有AB2+BE2=AE2,代入即可解得x的值,从而得到BE,CE的长,即可得到BC.【详解】过点F作FG⊥BC于点G∵在矩形ABCD中,∠DAB=∠B=90°∴四边形ABGF是矩形∴FG=AB=4∴在Rt△EFG中,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在矩形ABCD中,BC∥AD∴∠AFE=∠CEF由折叠得∠CEF=∠AEF∴AE=AF∵在矩形ABGF中,AF=BG=x+2∴AE=AF=x+2∵在Rt△ABE中,AB2+BE2=AE2∴42+x2=(x+2)2解得x=3即BE=3,AE=5∴由折叠可得CE=AE=5∴BC=BE+EC=3+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常用方法.A.7B.136【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AB=2,∠B=∠ADB,CE=DE,∠C=∠CDE,可得∠ADE=90°,继而设AE=x,则CE=DE=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AD=AB=2,∠B=∠ADB,∵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CE=DE,∠C=∠CDE,∵∠BAC=90°,∴∠B+∠C=90°,∴∠ADB+∠CDE=90°,∴AD2+DE2=AE2,设AE=x,则CE=DE=3−x,∴22+(3−x)2=x2,,解得x=136即AE=1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交AB于点D,则FD的最大值为()【答案】D【分析】根据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可得FD=CF−CD=4−CD,即知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用面积法求出CD,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CF=BC=4,∴FD=CF−CD=4−CD,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ACB=90°,AC=3,BC=4,∴AB=√AC2+BC2=√32+42=5,∵2S△ABC=AC⋅BC=AB⋅CD,∴CD=AC⋅BCAB =3×45=125,∴FD=CF−CD=4−125=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A.73B.154【答案】B【分析】先求出BD=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CN,则BN=8−DN,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DN2= (8−DN)2+4,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D是AB中点,AB=4,∴AD=BD=2,∵将Rt△ABC折叠,使点C与AB的中点D重合,∴DN=CN,∴BN=BC−CN=8−DN,在Rt△DBN中,由勾股定理得DN2=BN2+DB2,∴DN2=(8−DN)2+4,∴DN=17,4,∴BN=BC−CN=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杯中吸管问题】9.如图,有一个透明的直圆柱状的玻璃杯,现测得内径为5cm,高为12cm,今有一支15cm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A.1cm B.2cm C.3cm D.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即在杯内最长,可用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CD=5cm,AD=12cm,∴AC=√CD2+AD2=√52+122,露出杯口外的长度为=15−13=2(cm).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所述问题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勾股定理巧妙结合,可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3cm D.2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4cm D.3cm【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度.然后求其差.【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AB 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径为最大直角边时即可得到最小值,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即可得到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ℎ的值最大,ℎmax=24−8=16cm,当直径为直角边时ℎ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ℎmin=24−√82+152=7cm,∴7cm<ℎ≤1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最大与最小距离的情况.13.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答案】D【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24−8=16cm,∴ℎ最大如图2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cm,BD=8cm,∴AB=√AD2+BD2=17cm,=24−17=7cm,∴此时ℎ最小∴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A.5B.7C.12D.13【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h的最短距离,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当吸管、底面直径、杯子的高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短,此时AB=√92+122=15(cm),故ℎ=20−15=5(cm);最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5.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了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A.9cm B.8cm C.7cm D.6cm【答案】D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这只烧杯的直径是:√102−82=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4<h<5B.5<h<6C.5≤h≤6D.4≤h≤5【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即可得出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题意,当牙刷与杯底垂直时,ℎ最大,如图所示:故ℎ最大=18−12=6cm;∵当牙刷与杯底圆直径、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ℎ最小,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AB=√BC2+AC2=√52+122=13cm,∵牙刷长为18cm,即AD=18cm,∴ℎ最小=AD−AB=18−13=5cm,∴h的取值范围是5≤h≤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实际应用题,读懂题意,根据牙刷的放置方式明确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三楼梯铺地毯问题】17.如图在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至少需要().A.3米B.4米C.5米D.7米【答案】D【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的长度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即可求得地毯的长度.【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52−32=4(米),∵地毯铺满楼梯的长度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3+4=7(米).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以及勾股定理,属于基础题,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边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高为5m,坡面长为13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132−52=12m,∵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2+5=17(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是楼梯的示意图,楼梯的宽为5米,AC=5米,AB=13米,若在楼梯上铺设防滑材料,则所需防滑材料的面积至少为()A.65m2B.85m2C.90m2D.150m2【答案】B【分析】勾股定理求出BC,平移的性质推出防滑毯的长为AC+BC,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C=90°,∵AC=5米,AB=13米,∴BC=√AB2−AC2=12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水平的防滑毯的长度=BC=12(米),铅直的防滑毯的长度=AC=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长为:AC+BC=17(米),∵防滑毯宽为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面积为:17×5=85(平方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移,将防滑毯的长转化为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A.13cm B.14cm C.15cm D.16cm【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cm),BC=2×6=12(cm),故AB=√122+52=13(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某商场有一段楼梯,高BC=6m,斜边AC是10米,如果在楼梯上铺上地毯,那么需要地毯的长度是()A.8m B.10m C.14m D.24m【答案】C【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再根据楼梯高为BC的高=6m,楼梯的宽的和即为AB的长,再把AB、BC的长相加即可.【详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C=6m,AC=10m∴AB=√AC2−BC2=√102−62=8(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为AB+BC=8+6=14(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楼梯的高和宽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量关系.22.某酒店打算在一段楼梯面上铺上宽为2米的地毯,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如果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80元,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A.2560元B.2620元C.2720元D.2840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再求得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详解】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132−52=12米、5米,∴地毯的长度为12+5=17米,地毯的面积为17×2=34平方米,∴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80×34=272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23.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5m B.6m C.7m D.8m【答案】C【详解】楼梯竖面高度之和等于AB的长.由于AB=√AC2−BC2=√52−32=4,所以至少需要地毯长4+3=7(m).故选C24.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1.5m,斜边AC是2.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2.5m B.3m C.3.5m D.4m【答案】C【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2.52−1.52=2因为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所以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5+2=3.5(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平移性质和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类型四最短路径问题】25.如图,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圆柱的内侧点A爬到圆柱的外侧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爬行最短路程是厘米.(π≈3)【答案】30【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透明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6π=厘米≈36厘米,作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的长度即为它爬行最短路程,×36=18厘米,∴A′A=2AE=24厘米,AB=12∴A′B=√AB2+A′A2=√182+242=30(cm),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圆柱展开后所得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然后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答案】10【分析】将圆柱侧面展开,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详解】解: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cm,高为8cm,∵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π∴底面圆的周长为2×6×π=12cm,π×12=6cm,∴BC=8cm,AC=12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AB=√AC2+BC2=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有一个棱长为9cm的正方体,一只蜜蜂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C点(C点在一条棱上,距离顶点B 3cm处),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cm.【答案】15【分析】首先把正方体展开,然后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92+(9+3)2=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爬行的最短路线.28.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内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处的最短距离是厘米.【答案】10【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度即为所求,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连接PA′,最短距离为PA′的长度,)2+(6−1.5+1.5)2=10(厘米),PA′=√PE2+EA′2=√(162最短路程为PA ′=10厘米.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答案】20【分析】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S 的长.【详解】解:如图,∵在圆柱的截面ABCD 中,AB =24π,BC =32,∴AB =12×24π×π=12,BS =12BC =16, ∴AS =√AB 2+BS 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壁离杯底4cm 的点A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 ,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 处,则蚂蚁从外壁B 处到内壁A 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 cm .(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分析】如图(见解析),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作B′D⊥AE,交AE延长线于点D,连接AB′,BB′=1cm,AE=9−4=5(cm),由题意得:DE=12∴AD=AE+DE=6cm,∵底面周长为16cm,×16=8(cm),∴B′D=12∴AB′=√AD2+B′D2=10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AB′=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1.如图所示,ABCD是长方形地面,长AB=20m,宽AD=10m.中间竖有一堵砖墙高MN=2m.一只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要走的路程s取值范围是.【答案】s≥26m【分析】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把中间的墙平面展开,使原来的长方形长度增加而宽度不变,求出新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可得到范围.【详解】解:如图所示,将图展开,图形长度增加4m,原图长度增加4m,则AB=20+4=24m,连接A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24m,宽AD=10m,∴AC=√AB2+BC2=√242+102=26m,∴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要走的路程s≥26m.故答案为:s≥26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5【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详解】解:将圆柱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彩灯带长为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圆柱高3米,底面周长2米,∴AC2=22+1.52=6.25,∴AC=2.5,∴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类型五旗杆高度问题】【答案】6m【分析】设AD=x,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BF=2m,∴CE=2m,∵DE=1m,∴CD=CE−DE=1m,设AD=x,则AB=x,AC=AD−CD=x−1,由题意可得:BC⊥AE,在△ABC中,AC2+BC2=AB2,即(x−1)2+32=x2,解得:x=5,即AD=5,∴旗杆AE的高度为:AD+DE=5+1=6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并在直角三角形中正确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4.荡秋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项目,如图,小丽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DE=0.5m,将它往前推送至点B,测得秋千的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BF=1.1m,此时水平距离BC=EF=1.8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的很直,求绳索AD的长度.【答案】3m【分析】设绳索AD的长度为xm=(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秋千的绳索AD长为xm,则AB为xm,∵四边形BCEF是矩形,∴BF=CE=1.1m,∵DE=0.5m,∴CD=0.6m则AC为(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0.6)2+1.82=x2解得:x=3∴绳索AD的长度为3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5.如图,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聪明的小红发现:先测出垂到地面的绳子长,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n,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长,若m=1米,n=5米,求旗杆AB的长.【答案】12米【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在Rt△ABC中,推出x2+52=(x+1)2,可得x=12,由此解决问题.【详解】解:设AB=x米,因为∠ABC=90°,所以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之,得:x=12,所以,AB的长为12米,答:旗杆AB的长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答案】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详解】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652−252=60(米).∴CE=CD+DE=60+1.68=61.68(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勾股定理,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7.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们是否想过旗杆到底有多高呢?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旗杆高度,进行以下操作:如图1,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再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请根据以上测量情况,计算旗杆的高度.【答案】17米【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m,可得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高度为x m,则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x−2)2+82=x2解得:x=17,答:旗杆的高度为17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8.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的小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如图,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刚好触底,此时测得绳子末端C到旗杆AB的底端B的距离为1米,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米的点E处,此时测得绳子末端E距离地面的高度DE为1米.请你根据小华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数据,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答案】12.5米【分析】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2=AB2+BC2,AE2= AF2+EF2,根据AC=AE,得出AB2+12=(AB−1)2+52,求出AB的长即可.【详解】解: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DEF是长方形,△ABC和△AEF是直角三角形,∴DE=BF=1,BD=EF=5,BC=1,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AB2+BC2,AE2=AF2+EF2,即AC2=AB2+12,AE2=(AB−1)2+52,又∵AC=AE,∴AB2+12=(AB−1)2+52,解得:AB=12.5.答:学校旗杆的高度为12.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B方程AB2+12= (AB−1)2+52.39.学过《勾股定理》后,某班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AB的高度,得到如下信息:①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米(如图1);②当将绳子拉直时,测得此时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CD为1米,到旗杆的距离CE为6米(如图2).根据以上信息,求旗杆AB的高度.【答案】9米【分析】设AB=x,则AC=x+1,AE=x−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得出答案.【详解】解:设AB=x依题意可知:在Rt△ACE中,∠AEC=90°,AC=x+1,AE=x−1,CE=6,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E2+CE2,即:(x+1)2=(x−1)2+62,解得:x=9答:旗杆AB的高度是9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结合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是解题关键.40.如图,学校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多出的这段绳子长度为1米,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为5米,求旗杆的高度.【答案】12米【分析】因为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1)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详解】解:设旗杆的高度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度为(x+1)米,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52=(x+1)2,解得,x=12,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类型六航海问题】【答案】30海里/小时【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方位角的描述求出∠ABC=90°以及AB、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HAB=90°−60°=30°,∠MBC=90°−∠EBC=60°,∵AH∥BM,∴∠ABM=∠BAH=30°,∴∠ABC=∠ABM+∠MBC=90°,∵巡逻艇沿直线追赶,半小时后在点C处追上走私船,∴BC=18×0.5=9海里,在Rt△ABC中,∠ABC=90°,AB=12海里,BC=9海里,∴AC=√AB2+BC2=15海里,∴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15=30海里/小时,0.5答: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30海里/小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若在点C处有一灯塔,灯塔的信号有效覆盖半径为处有一艘轮船准备沿直线向点多能收到多少次信号?(信号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答案】(1)AB=1000海里(2)最多能收到14次信号【分析】(1)由题意易得∠ACB是直角,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过点C作CH⊥AB交AB于点H,在AB上取点M,N,使得CN=CM=500海里,分别求得NH、MH的长,可求得此时轮船过MN时的时间,从而可求得最多能收到的信号次数;【详解】(1)由题意,得:∠NCA=54°,∠SCB=36°;。
勾股定理例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勾股定理例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3 和4,则斜边的长度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斜边= √(3²+ 4²) = 5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 和8,那么斜边上的高为()A. 4.8B. 5C. 6D. 8答案:A解析:先求出斜边为√(6²+ 8²) = 10,三角形面积= 0.5×6×8 = 0.5×10×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4.83.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 的值可能有()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B解析:当4 为斜边时,x = √(4²- 2²) = 2√3;当x 为斜边时,x = √(2²+ 4²) = 2√5,所以x 的值有2 个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和12,则斜边长为()A. 13B. 14C. 15D. 16答案:A解析:斜边长= √(5²+ 12²) = 135.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9,另一条直角边为12,则斜边的长为()A. 15B. 16C. 17D. 18答案:A解析:斜边= √(9²+ 12²) = 15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一条直角边为6,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8B. 9C. 11D. 12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10²- 6²) = 87.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斜边长为5,则其面积为()A. 12B. 10C. 8D. 6答案:D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5 = 12,a + b = 7,(a + b)²= 49,即a²+ 2ab + b²= 49,又因为a²+ b²= 25,所以2ab = 24,面积= 0.5ab = 68.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 和8,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斜边= 10,斜边上的中线长为斜边的一半,即 59. 在△ABC 中,∠C = 90°,AB = 13,AC = 12,则BC 的长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BC = √(13²- 12²) = 510.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 和5,则第三条边长为()A. 4B. √34C. 4 或√34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当5 为斜边时,第三条边= √(5²- 3²) = 4;当 3 和5 为直角边时,第三条边= √(3²+ 5²) = √341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和4,则第三边长为()A. 5B. √7C. 5 或√7D. 不确定答案:C解析:当4 为斜边时,第三边= √(4²- 3²) = √7;当 3 和4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3²+ 4²) = 51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5 和2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60B. 75C. 80D. 85答案:D解析:斜边= √(15²+ 20²) = 25,周长= 15 + 20 + 25 = 6013.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2,斜边为13,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5B. 6C. 7D. 8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13²- 12²) = 514. 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5,一条直角边长为7,则另一条直角边长为()A. 24B. 26C. 27D. 28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25²- 7²) = 2415. 在Rt△ABC 中,∠C = 90°,若a = 5,b = 12,则c = ()A. 13B. 14C. 15D. 16答案:A解析:c = √(5²+ 12²) = 131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8cm 和15cm,则斜边为()A. 17cmB. 18cmC. 19cmD. 20cm答案:A解析:斜边= √(8²+ 15²) = 17cm17.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斜边长为13cm,则其面积为()A. 30cm²B. 60cm²C. 90cm²D. 120cm²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13 = 30,a + b = 17,(a + b)²= 289,即a²+ 2ab + b²= 289,又因为a²+ b²= 13²= 169,所以2ab = 120,面积= 0.5ab = 30cm²18.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11,另一条直角边长为60,则斜边的长为()A. 61B. 62C. 63D. 64答案:A解析:斜边= √(11²+ 60²) = 6119.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5 和12,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为()A. 6.5B. 7.5C. 8.5D. 9.5答案:A解析:斜边= 13,斜边上的中线长为6.520.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 和8,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A. 4.8B. 5C. 6D. 8答案:A解析:斜边= 10,三角形面积= 0.5×6×8 = 0.5×10×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 4.821.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9 和12,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 21B. 30C. 36D. 42答案:C解析:斜边= √(9²+ 12²) = 15,周长= 9 + 12 + 15 = 3622.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4cm,则斜边上的高为()A. 2.4cmB. 2.5cmC. 2.6cmD. 2.7cm答案:A解析:斜边= 5cm,三角形面积= 0.5×3×4 = 0.5×5×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2.4cm2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7和24,则斜边为()A. 25B. 26C. 27D. 28答案:A解析:斜边= √(7²+ 24²) = 2524.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5,斜边为13,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12B. 13C. 14D. 15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13²- 5²) = 1225. 在△ABC 中,∠C = 90°,BC = 6,AC = 8,则AB 的长为()A. 9B. 10C. 11D. 12答案:B解析:AB = √(6²+ 8²) = 1026.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则x 的值可能是()A. 13B. 14C. 15D. 17答案:A解析:当x 为斜边时,x = √(5²+ 12²) = 13;当12 为斜边时,x = √(12²- 5²) = √119,因为选项中只有13,所以x = 132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8和24,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60B. 72C. 84D. 96答案:C解析:斜边= √(18²+ 24²) = 30,周长= 18 + 24 + 30 = 7228.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6,斜边为20,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12B. 13C. 14D. 15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20²- 16²) = 1229. 在Rt△ABC 中,∠C = 90°,若a = 8,b = 15,则c = ()A. 17B. 18C. 19D. 20答案:A解析:c = √(8²+ 15²) = 1730.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3,则第三边长为()A. 12B. √194C. 12 或√194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当13 为斜边时,第三边= √(13²- 5²) = 12;当 5 和13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5²+ 13²) = √1943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0和24,则斜边为()A. 25B. 26C. 27D. 28答案:B解析:斜边= √(10²+ 24²) = 2632.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则其面积为()A. 24B. 36C. 48D. 96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10 = 24,a + b = 14,(a + b)²= 196,即a²+ 2ab + b²= 196,又因为a²+ b²= 100,所以2ab = 96,面积= 0.5ab = 2433.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7,斜边为2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24B. 26C. 27D. 28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25²- 7²) = 2434. 在△ABC 中,∠C = 90°,AB = 17,AC = 15,则BC 的长为()A. 8B. 9C. 10D. 11答案:A解析:BC = √(17²- 15²) = 835.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15,则第三条边长为()A. 17B. √161C. 17 或√16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当15 为斜边时,第三条边= √(15²- 8²) = √161;当8 和15 为直角边时,第三条边= √(8²+ 15²) = 1736.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10,则第三边长为()A. 6B. 2√41C. 6 或2√41D. 不确定答案:C解析:当10 为斜边时,第三边= √(10²- 8²) = 6;当8 和10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8²+ 10²) = 2√413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20和21,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60B. 61C. 62D. 63答案:D解析:斜边= √(20²+ 21²) = 29,周长= 20 + 21 + 29 = 7038.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24,斜边为2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7B. 8C. 9D. 10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25²- 24²) = 739. 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7,一条直角边长为12,则另一条直角边长为()A. 35B. 36C. 37D. 38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37²- 12²) = 3540. 在Rt△ABC 中,∠C = 90°,若a = 12,b = 16,则c = ()答案:A解析:c = √(12²+ 16²) = 204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cm 和16cm,则斜边为()A. 20cmB. 21cmC. 22cmD. 23cm答案:A解析:斜边= √(12²+ 16²) = 20cm42.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cm,斜边长为15cm,则其面积为()A. 54cm²B. 60cm²C. 72cm²D. 81cm²答案:A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15 = 36,a + b = 21,(a + b)²= 441,即a²+ 2ab + b²= 441,又因为a²+ b²= 15²= 225,所以2ab = 216,面积= 0.5ab = 54cm²43.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18,另一条直角边长为24,则斜边的长为()A. 30B. 32C. 34D. 36答案:A解析:斜边= √(18²+ 24²) = 3044.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7和24,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为()A. 12.5B. 13C. 13.5D. 14答案:A解析:斜边= 25,斜边上的中线长为斜边的一半,即12.545.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9和12,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A. 7.2B. 7.5C. 7.8D. 8答案:A解析:斜边= 15,三角形面积= 0.5×9×12 = 0.5×15×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7.246.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5和20,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 60B. 70C. 80D. 90答案:B解析:斜边= 25,周长= 15 + 20 + 25 = 6047.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高为()A. 6cmB. 8cmC. 60/13 cmD. 120/13 cm答案:C解析:斜边= 13cm,三角形面积= 0.5×5×12 = 0.5×13×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60/13 cm48.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25和60,则斜边为()A. 65B. 70C. 75D. 80答案:A解析:斜边= √(25²+ 60²) = 6549.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36,斜边为39,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15B. 16C. 17D. 18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39²- 36²) = 1550. 在△ABC 中,∠C = 90°,BC = 8,AC = 15,则AB 的长为()答案:B解析:AB = √(8²+ 15²) = 1751.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15,x,则x 的值可能是()A. 17B. 18C. 19D. 20答案:A解析:当x 为斜边时,x = √(8²+ 15²) = 17;当15 为斜边时,x = √(15²- 8²) = √161,因为选项中只有17,所以x = 175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0和40,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90B. 100C. 110D. 120答案:D解析:斜边= 50,周长= 30 + 40 + 50 = 12053.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48,斜边为50,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14B. 16C. 18D. 20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50²- 48²) = 1454. 在Rt△ABC 中,∠C = 90°,若a = 10,b = 24,则c = ()A. 25B. 26C. 27D. 28答案:B解析:c = √(10²+ 24²) = 265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16,则第三边长为()A. 20B. 4√7C. 20 或4√7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当16 为斜边时,第三边= √(16²- 12²) = 4√7;当12 和16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12²+ 16²) = 205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40和41,则斜边为()A. 58B. 59C. 60D. 61答案:D解析:斜边= √(40²+ 41²) = 6157.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48,斜边长为20,则其面积为()A. 48B. 96C. 192D. 384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20 = 48,a + b = 28,(a + b)²= 784,即a²+ 2ab + b²= 784,又因为a²+ b²= 20²= 400,所以2ab = 384,面积= 0.5ab = 9658.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50,斜边为52,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16B. 18C. 20D. 22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52²- 50²) = 1659. 在△ABC 中,∠C = 90°,AB = 29,AC = 21,则BC 的长为()A. 20B. 22C. 24D. 26答案:A解析:BC = √(29²- 21²) = 2060.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0和26,则第三条边长为()A. 24B. 2√69C. 24 或2√69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当26 为斜边时,第三条边= √(26²- 10²) = 24;当10 和26 为直角边时,第三条边= √(10²+ 26²) = 2√696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4和16,则第三边长为()A. 2√51B. 2√65C. 2√51 或2√65D. 不确定答案:C解析:当16 为斜边时,第三边= √(16²- 14²) = 2√51;当14 和16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14²+ 16²) = 2√656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5和73,则斜边为()A. 90B. 92C. 94D. 96答案:A解析:斜边= √(55²+ 73²) = 9063.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56,斜边长为25,则其面积为()A. 84B. 96C. 108D. 120答案:A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25 = 56,a + b = 31,(a + b)²= 961,即a²+ 2ab + b²= 961,又因为a²+ b²= 25²= 625,所以2ab = 336,面积= 0.5ab = 8464.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65,斜边为68,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21B. 23C. 25D. 27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68²- 65²) = 2165. 在Rt△ABC 中,∠C = 90°,若a = 18,b = 24,则c = ()A. 30B. 32C. 34D. 36答案:A解析:c = √(18²+ 24²) = 306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8cm和24cm,则斜边为()A. 30cmB. 32cmC. 34cmD. 36cm答案:A解析:斜边= √(18²+ 24²) = 30cm67.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斜边长为17cm,则其面积为()A. 30cm²B. 60cm²C. 90cm²D. 120cm²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17 = 40,a + b = 23,(a + b)²= 529,即a²+ 2ab + b²= 529,又因为a²+ b²= 17²= 289,所以2ab = 240,面积= 0.5ab = 60cm²68.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32,另一条直角边长为24,则斜边的长为()A. 40B. 42C. 44D. 46答案:A解析:斜边= √(32²+ 24²) = 4069.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11和60,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A. 30.5B. 31C. 31.5D. 32答案:C解析:斜边= 61,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0.570.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3和1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A. 12B. 12.5C. 120/13D. 130/14答案:C解析:斜边= √(13²+ 14²) = √365,三角形面积= 0.5×13×14 = 0.5×√365×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120/1371.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21和28,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 77B. 80C. 84D. 88答案:A解析:斜边= 35,周长= 21 + 28 + 35 = 8472.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7cm和24cm,则斜边上的高为()A. 72/25 cmB. 84/25 cmC. 168/25 cmD. 252/25 cm答案:B解析:斜边= 25cm,三角形面积= 0.5×7×24 = 0.5×25×斜边上的高,解得斜边上的高为84/25 cm7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75和100,则斜边为()A. 125B. 130C. 135D. 140答案:A解析:斜边= √(75²+ 100²) = 12574.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80,斜边为89,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39B. 41C. 43D. 45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89²- 80²) = 3975. 在△ABC 中,∠C = 90°,BC = 12,AC = 9,则AB 的长为()A. 13B. 14C. 15D. 16答案:C解析:AB = √(12²+ 9²) = 1576.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20,x,则x 的值可能是()A. 25B. 26C. 27D. 28答案:A解析:当x 为斜边时,x = √(15²+ 20²) = 25;当20 为斜边时,x = √(20²- 15²) = 5√7,因为选项中只有25,所以x = 257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84和13,则斜边为()A. 85B. 86C. 87D. 88答案:A解析:斜边= √(84²+ 13²) = 8578.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60,斜边长为26,则其面积为()A. 72B. 96C. 108D. 120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26 = 60,a + b = 34,(a + b)²= 1156,即a²+ 2ab + b²= 1156,又因为a²+ b²= 26²= 676,所以2ab = 480,面积= 0.5ab = 12079.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96,斜边为100,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28B. 32C. 36D. 40答案:B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100²- 96²) = 3280. 在Rt△ABC 中,∠C = 90°,若a = 20,b = 21,则c = ()A. 29B. 30C. 31D. 32答案:A解析:c = √(20²+ 21²) = 298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0 和25,则第三边长为()A. 15B. 5√41C. 15 或5√41D. 不确定答案:C解析:当25 为斜边时,第三边= √(25²- 20²) = 15;当20 和25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20²+ 25²) = 5√418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3 和16,则斜边为()A. 65B. 67C. 69D. 71答案:A解析:斜边= √(63²+ 16²) = 6583.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70,斜边长为29,则其面积为()A. 120B. 130C. 140D. 150答案:A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29 = 70,a + b = 41,(a + b)²= 1681,即a²+ 2ab + b²= 1681,又因为a²+ b²= 29²= 841,所以2ab = 840,面积= 0.5ab = 21084.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72,斜边为7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27B. 29C. 31D. 33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75²- 72²) = 2785. 在△ABC 中,∠C = 90°,AB = 37,AC = 35,则BC 的长为()A. 12B. 14C. 16D. 18答案:A解析:BC = √(37²- 35²) = 1286.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8 和32,则第三条边长为()A. 38B. 14√2C. 38 或14√2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当32 为斜边时,第三条边= √(32²- 18²) = 14√2;当18 和32 为直角边时,第三条边= √(18²+ 32²) = 3887.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9 和11,则第三边长为()A. √22B. √40C. √22 或√202D. 不确定答案:C解析:当11 为斜边时,第三边= √(11²- 9²) = √22;当9 和11 为直角边时,第三边= √(9²+ 11²) = √20288.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45和28,则斜边为()A. 53B. 55C. 57D. 59答案:A解析:斜边= √(45²+ 28²) = 5389.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66,斜边长为26,则其面积为()A. 96B. 108C. 112D. 120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26 = 66,a + b = 40,(a + b)²= 1600,即a²+ 2ab + b²= 1600,又因为a²+ b²= 26²= 676,所以2ab = 924,面积= 0.5ab = 11290.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08,斜边为110,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32B. 34C. 36D. 38答案:D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110²- 108²) = 3891. 在Rt△ABC 中,∠C = 90°,若a = 30,b = 40,则c = ()A. 50B. 60C. 70D. 80答案:A解析:c = √(30²+ 40²) = 509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6cm 和48cm,则斜边为()A. 60cmB. 62cmC. 64cmD. 66cm答案:A解析:斜边= √(36²+ 48²) = 60cm93.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56cm,斜边长为20cm,则其面积为()A. 96cm²B. 112cm²C. 128cm²D. 144cm²答案:A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20 = 56,a + b = 36,(a + b)²= 1296,即a²+ 2ab + b²= 1296,又因为a²+ b²= 20²= 400,所以2ab = 896,面积= 0.5ab = 96cm²94.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78,斜边为8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37B. 39C. 41D. 43答案:B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85²- 78²) = 3995. 在△ABC 中,∠C = 90°,BC = 16,AC = 30,则AB 的长为()A. 34B. 36C. 38D. 40答案:A解析:AB = √(16²+ 30²) = 3496.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10,x,则x 的值可能是()A. 26B. 22C. 26 或22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当x 为斜边时,x = √(24²+ 10²) = 26;当24 为斜边时,x = √(24²- 10²) = 2297.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90和120,则斜边为()A. 150B. 160C. 170D. 180答案:A解析:斜边= √(90²+ 120²) = 15098. 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84,斜边长为37,则其面积为()A. 120B. 126C. 132D. 138答案:B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b,a + b + 37 = 84,a + b = 47,(a + b)²= 2209,即a²+ 2ab + b²= 2209,又因为a²+ b²= 37²= 1369,所以2ab = 840,面积= 0.5ab = 12699.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32,斜边为137,则另一条直角边为()A. 45B. 47C. 49D. 51答案:A解析:另一条直角边= √(137²- 132²) = 45100. 在Rt△ABC 中,∠C = 90°,若a = 48,b = 55,则c = ()A. 73 B. 75 C. 77 D. 79答案:A解析:c = √(48²+ 55²) = 73。
(完整版)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1、在Rt△ABC中,∠C=90°(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2) 在△ABC中,∠C=90°,a=40,b=9,c=(3) 在△ABC中,∠C=90°,c=25,b=15,a=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答案】∵∠ACD=90°AD=13, CD=12∴AC2 =AD2-CD2=132-122=25∴AC=5又∵∠ABC=90°且BC=3∴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52-32=16∴AB= 4∴AB的长是4.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解析:作于D,则因,∴(的两个锐角互余)∴(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在中,.∴.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又∵(已知),∴.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勾股定理及应用 练习题(带答案

勾股定理及应用 题集一、勾股定理与逆定理A. B. C. D.1.如图所示的一块地,,,,,,这块地的面积为( ).【答案】B 【解析】连接,在中,,∴,∵,,,∴是直角三角形,.【标注】【知识点】勾股逆定理的应用2.如图,在四边形中,,,,.求的度数.【答案】.【解析】连接,在中,,,∴,∴,∴,∵,,∴.在中,,∴是直角三角形,即,∵,∴.【标注】【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点】勾股定理的证明A.尺B.尺C.尺D.尺3.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的长为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则这根芦苇的长是( ).【答案】C 【解析】苇长尺,则水深尺,∵尺,∴尺,∵中,.∴.【标注】【知识点】勾股定理与实际问题(1)(2)4.如图,一架云梯长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靠墙的一端距地面米.这个梯子底端离墙有多少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也滑动了米吗?【答案】(1)(2)米.不是.【解析】(1)(2)由题意得此时米,米,根据,∴可求米.设滑动后梯子的底端到墙的距离为米,得方程,,解得,所以梯子向后滑动了米.综合得: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不是滑米.【标注】【知识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5.若的三边长,,满足,则是( ).【答案】D【解析】∵,∴或.∴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标注】【知识点】勾股逆定理的应用A. B. C. D.6.如图,已知在中,,分别以、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则等于( ).【答案】A【解析】由勾股定理可知:.,,∴.【标注】【知识点】勾股定理与几何问题(1)(2)7.下表中给出的每行三个数、、满足,根据表中已有的数的规律填空:当时, ,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答案】(1)(2);; 【解析】(1)(2)∵,∴,.∵,,;,,;,,;∴,.【标注】【知识点】勾股树(1)(2)(3)8.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斜边为,斜边上的高为.求证:..以、、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2)(3)证明见解析证明见解析证明见解析【解析】(1)(2)(3)∵,,∴,代入得,∴.由,,则,∴,即,∴略【标注】【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二、勾股定理的方程思想1.如图,已知等腰的底边,是腰上一点,且,,求的周长.【答案】.【解析】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是直角三角形.在中,应用勾股定理,设,代入数值得,.所以的周长=.【标注】【知识点】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的应用2.如图,在中,,平分,,,求的长.【答案】.【解析】过作,∵平分,∴,∵,∴由勾股定理得,设,则,在由勾股定理得:,解得,∴.【标注】【知识点】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的应用(1)(2)3.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相交于点,过点作,垂足为.求的长.求的长.【答案】(1)(2)..【解析】(1)∵平分,,,∴,在和中,(2),∴≌,∴.∵,,,∴在中,,∴,.设,则,,在中,,,解得,∴.【标注】【知识点】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在中,,,,求边上的高.【答案】.【解析】设为,则,∵为的高,∴在中,,在中,,∴.即,解得:.∴.∴在中,.【标注】【知识点】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的应用(1)(2)5.如图,在中,,,,点为边上的动点,点从点出发,沿边往运动,当运动到点时停止,设点运动的时间为秒,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的值.若是等腰三角形,求的值.【答案】(1)(2)或.,或.【解析】(1)(2)当时,是直角三角形,,,故.∵,∴,即,,.当时,是直角三角形,此时与重合,∴,,综上所述,或.当时,即,解得,当时,取中点,连接.∵,∴,∴,∴,∴,即.当时,过点作于点.∵,,,∴,在中,,即,综上所述,的值为,或.【标注】【知识点】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的应用6.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现将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为,则的长为 .【答案】【解析】依题可知≌,∴.设,则,在中,,,∴,解得,,∴.【标注】【知识点】翻折问题与勾股定理7.如图,在中,,,,将折叠,使点恰好落在斜边上,与点重合,为折痕,则 .【答案】 或【解析】在中,,∵将折叠得到,∴,,∴.设,则.在中,,∴,解得.∴.【标注】【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A. B. C. D.8.如图,在矩形中,,,将沿对角线翻折,点落在点处,交于点,则线段的长为( ).【答案】A【解析】设,则,∵四边形为矩形,∴,,,∴,由题意得:,∴,∴,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标注】【知识点】其它翻折问题9.如图,矩形中,,,点是边上一点,连接,把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的长为 .【答案】或【解析】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图图①当点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所示.连接,在中,,,,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当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点、、共线,即沿折叠,使点落在对角线上的点处,,,,设,则,,在中,,,解得,;②当点落在边上时,如答图所示.此时为正方形,.综上所述,的长为或.故答案为:或.【标注】【知识点】四边形与折叠问题三、勾股定理与最短路径问题A. B. C. D.1.如图,长方体的长为,宽为,高为,点离点的距离为,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爬到点,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答案】B【解析】将长方体展开,连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图,,,由勾股定理得:.()如图,,,由勾股定理得,.()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长方体的宽为,高为,点离点的距离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得:∴.由于,故最短距离为.【标注】【知识点】勾股定理与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2.如图所示,无盖玻璃容器,高,底面周长为,在外侧距下底的点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的处有一苍蝇,试求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答案】最短路线长为.【解析】如下图可知,最短路线的长度为线段的长度,作于,则,,∵底面周长为,∴,∴.∴最短路线长为.【标注】【知识点】勾股定理与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
八年级勾股定理应用题及解析

八年级勾股定理应用题及解析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勾股定理,顺便解决点应用题。
你知道吧,勾股定理就像数学界的小明星,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里玩飞盘,飞盘飞得可高可远,结果掉在了一个大树上。
这时候,你得想办法去把它拿下来。
这个大树离你有点远,你站在树下,向上看,心里琢磨:我得爬多高,才能把飞盘给捞回来呢?这就牵扯到我们今天的主角——勾股定理了。
勾股定理告诉我们,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简单点说,假设你的飞盘掉在了离你10米远的地方,而树高5米。
咱们就可以把这情景看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边是5米(树高),另一个边是10米(你和树的距离),然后我们来求斜边。
这个斜边,就是你从地面到飞盘的那条斜线。
公式一用,5的平方加10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换算一下,结果就是25加100等于125。
好嘛,斜边的平方是125,咱们再开个方根,得出斜边大约是11.18米。
天哪,这个高度可真不低,真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上去。
不过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勾股定理除了在树下捡飞盘,还能用在哪呢?哎,这可多了去了!比如说,你想测量一个建筑物的高度,但又不想爬上去。
你站在离建筑物10米远的地方,仰头一看,嘿,这建筑物就像一座高耸的山峰。
假设你仰望的角度是60度,咱们又可以用勾股定理来推算了。
先把视线延伸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就是你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另外一边就是建筑物的高度,而斜边就是你视线的长度。
用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咱们就能算出建筑物的高度,轻松搞定。
再比如,假设你在海滩上玩,看到远处有个帆船。
想测量它离你的距离,却又不想游过去。
你在海滩上找个高地,打算用望远镜观察。
这时候,你只需要知道高地的高度和你与帆船之间的距离,就能用勾股定理来算出帆船到高地的直线距离。
真是方便得让人惊讶。
数学不仅仅是那些冰冷的公式,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用上。
别忘了,勾股定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专题01 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解析版)

专题01 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题型一 求面积1.“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赵爽弦图”中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2()24a 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4,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B .3C .4D .5【解答】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c ,则22214c a b ==+,2()24a b +=Q ,22224a ab b \++=,解得5ab =,\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441425141042ab -´=-´=-=,故选:C .2.如图,所有阴影部分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D 的面积依次为6、10、24,则正方形C 的面积为( )A .4B .6C .8D .12【解答】解:由题意:A B E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D C E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A B D CS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Q 正方形A 、B 、D 的面积依次为6、10、24,24610C S \-=+正方形,8C S \=正方形.故选:C .3.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向两侧作正方形.设6AB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1220S S +=,则图中BCD D 的面积为( )A .4B .6C .8D .10【解答】解:设AC a =,BC b =,由题意得:6a b +=,2220a b +=,222()2a b a b ab +=+-Q ,22062ab \=-,8ab \=,BCD \D 的面积118422ab ==´=.图中BCD D 的面积为4.故选:A .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其面积记为1S ,以CD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记为2S ,L 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2022S 的值为( )A .20221()2B .20211()2C .2022D .2021【解答】解:在图中标上字母E ,如图所示.Q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CDE 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2DE CE CD \+=,DE CE =,221S S S \+=.观察,发现规律:2111S ==,211122S S ==,321124S S ==,431128S S ==,¼,11()2n n S -\=.当2022n =时,202212021202211()()22S -==,故选:B .5.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为直径作一个半圆,点M 是半圆上一个动点,分别以线段AM 、DM 为边各自向外作一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1S 和2S ,若正方形的面积为10,随点M 的运动12S S +的值为( )A .大于10B .小于10C .等于10D .不确定【解答】解:AB Q 为半圆的直径,90AMD \Ð=°,22210AM DM AD \+==,21S AM =Q ,22S DM =,1210S S \+=.故选:C .6.如图,在四边形ABDE 中,//AB DE ,AB BD ^,点C 是边BD 上一点,BC DE a ==,CD AB b ==,AC CE c ==.下列结论:①ABC CDE D @D ;②90ACE Ð=°;③四边形ABDE 的面积是21()2a b +;④22111()2222a b c ab +-=´;⑤该图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5B .4C .3D .2【解答】解://AB DE Q ,AB BD ^,DE BD \^,90B D \Ð=Ð=°.在ABC D 和CDE D 中,90AB CD B D BC DE =ìïÐ=Ð=°íï=î,()ABC CDE SAS \D @D,A DCE \Ð=Ð,ACB E Ð=Ð.90A ACB Ð+Ð=°Q ,90DCE ACB \Ð+Ð=°.180DCE ACB ACE Ð+Ð+Ð=°Q ,90ACE \Ð=°,故①②正确;//AB DE Q ,AB BD ^,\四边形ABDE 的面积是21()2a b +;故③正确;Q 梯形ABDE 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CE 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2111()2222a b c ab +-=´,222a b c \+=.故③④⑤都正确.故选:A .7.如图,Rt ABC D 中,90C Ð=°,AD 平分BAC Ð,交BC 于点D ,6CD =,12AB =,则ABD D 的面积是( )A .18B .24C .36D .72【解答】解:作DH AB ^于D ,如图,AD Q 平分BAC Ð,DH AB ^,DC AC ^,6DH DC \==,1126362ABD S D \=´´=.故选:C .8.如图,Rt ABC D 中,90C Ð=°,5AC =,12BC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 、ACPQ 、BCMN ,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4S ,则1234S S S S +++等于( )A .60B .80C .90D .120【解答】解:连接PF ,过点F 作FD AK ^于点D ,AB EB =Q ,90ACB ENB Ð=Ð=°,而90CBA CBE EBN CBE Ð+Ð=Ð+Ð=°,CBA EBN \Ð=Ð,()CBA NBE AAS \D @D ,故4ABC S S D =;同理ADF ABC D @D ,AC DF AQ CP \===,90QAC KDF PCD Ð=Ð=Ð=°Q ,//AQ DF \,\四边形CDFP 是矩形,90CPF \Ð=°,180QPC CPF \Ð+Ð=°,Q \,P ,F 三点共线,又FA AB =Q ,90FDA ACB Ð=Ð=°,而90FAD CAB CAB ABC Ð+Ð=Ð+Ð=°,FAD ABC \Ð=Ð,()FAD ABC AAS \D @D ,同理可证ACT FDK D @D ,2FDA ABC S S S D D \==,同理可证TPF KME D @D ,AQF ABC D @D ,13ADF ABC S S S S D D \+==,综上所证:1234133125902ABC S S S S S D +++==´´´=.故选:C .9.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4和10,则b 的面积为 14 .【解答】解:如图,a Q 、b 、c 都为正方形,BC BF \=,90CBF Ð=°,24AC =,210DF =,1290Ð+Ð=°Q ,2390Ð+Ð=°,13\Ð=Ð,在ABC D 和DFB D 中,13BAC FDB BC FB Ð=ÐìïÐ=Ðíï=î,ABC DFB \D @D ,AB DF \=,在ABC D 中,2222241014BC AC AB AC DF =+=+=+=,b \的面积为14.故答案为14.10.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90BAC Ð=°,3AB =,4AC =,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空白部分的面积为 60 .【解答】解:如图,延长AB 交KF 于点O ,延长AC 交GM 于点P ,所以,四边形AOLP 是正方形,90BAC Ð=°Q ,3AB =,4AC =,347AO AB AC \=+=+=,3710KL \=+=,4711LM =+=,因此,矩形KLMJ 的面积为1011110´=,\空白部分的面积为22211034560---=,故答案为:60.11.我国古代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赵爽弦图”.如图,若勾6AE =,弦10AD =,则小正方形EFGH 的面积是 4 .【解答】解:如图,Q 勾6AE =,弦AD =弦10AB =,\股8BE ==,\小正方形的边长862=-=,\小正方形的面积224==.故答案是:4.12.如图,所有阴影部分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C 、D 的面积依次为4、6、18,则正方形B 的面积为 8 .【解答】解:由题意:A B E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D C E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A B D CS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Q 正方形A 、C 、D 的面积依次为4、6、18,4186B S \+=-正方形,8B S \=正方形.故答案为:8.1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 同侧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9和4,则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 6 .【解答】解:如图,作LM FE ^交FE 的延长线于点M ,交JI 的延长线于点N ,Q 四边形A 、B 、C 都是正方形,且正方形A 、C 的面积分别为9、4,90EKI EDR IHG \Ð=Ð=Ð=°,29DE =,24HI =,3DE \=,2HI =,1809090EDK KHI Ð=Ð=°-°=°Q ,90DKE KHI HIK \Ð=°-Ð=Ð,在EDK D 和KHI D 中,EDK KHI DKE HIK EK KI Ð=ÐìïÐ=Ðíï=î,()EDK KHI AAS \D @D ,2DK HI \==,3DE HK ==,13232EDK KHI S S D D \==´´=;90DEF HIJ Ð=Ð=°Q ,18090DEM DEF \Ð=°-Ð=°,18090HIN HIJ Ð=°-Ð=°,90KEL KIL Ð=Ð=°Q,90MEL DEK KEM \Ð=Ð=°-Ð,90NIL HIK KIN Ð=Ð=°-Ð,//EF l Q ,//IJ l ,//EF IJ \,90EML EMN N \Ð=Ð=Ð=°,在EML D 和EDK D 中,MIL DEK EML EDK EL EK Ð=ÐìïÐ=Ðíï=î,()EML EDK AAS \D @D ,EM ED EF \==,3EFL EML EDK S S S D D D \===;在LNI D 和KHI D 中,NIL HIK N KHI IL IK Ð=ÐìïÐ=Ðíï=î,()LNI KHI AAS \D @D ,IN IE IJ ==Q ,3LJI LNI KHI S S S D D D \===,336EFL LJI S S D D \+=+=,\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6.14.如图,正方形ABDE 、CDFI 、EFGH 的面积分别为25、9、16,AEH D 、BDC D 、GFI D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则123S S S ++= 18 .【解答】解:DF DC =Q ,DE DB =,且180EDF BDC Ð+Ð=°,过点A 作AJ EH ^,交HE 的延长线于点J ,90J DFE \Ð=Ð=°,90AEJ DEJ DEJ DEF Ð+Ð=Ð+Ð=°Q ,AEJ DEF \Ð=Ð,AE DE =Q ,()AEJ DEF AAS \D @D ,AJ DF \=,EH EF =Q ,AHE DEF S S D D \=,同理:BDC GFI DEF S S S D D D ==,1233AHE BDC GFI DEF S S S S S S S D D D D ++=++=´,13462DEF S D =´´=,12318S S S \++=.故答案为:18.题型二 求线段长15.一个大正方形,被两条线段分割成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小长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和6,则小长方形的对角线AB 的长为( )A .4B .6C .10D .16【解答】解:如图,Q 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和6,26AC \=,210BC =,由勾股定理得,4AB ===.故选:A .16.如图,在Rt ABC D 中,90ABC Ð=°,以AB 为边在ABC D 外作正方形,其面积为9,以BC 为斜边在ABC D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4,过点B 作BD AC ^交AC 于点D ,则(AD = )A .85B .94C .95D .2【解答】解:Q 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9,29AB \=,Q 以B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216BC \=,在Rt ABC D 中,90ABC Ð=°,则5AC ===,1122ABC S AB AC AC BD D =´´=´´Q ,\1134522BD ´´=´´,解得:125BD =,由勾股定理得:95AD ===,故选:C .17.如图,在Rt ABC D 中,90ACB Ð=°,CD AB ^于D .已知15AB =,Rt ABC D 的周长为15+,则CD 的长为( )A .5BC .D .6【解答】解:如图所示:Rt ABC D Q 的周长为15+,90ACB Ð=°,15AB =,AC BC \+=,222215225AC BC AB +===,22()AC BC \+=,即222405AC AC BC BC +´+=,2405225180AC BC \´=-=,90AC BC \´=,Q 1122AB CD AC BC ´=´,90615AC BC CD AB ´\===;故选:D .18.若ABC=,高24=,则BC的长为( )cm.AD cmAC cmD中,30AB cm=,26A.28或8B.8C.28D.以上都不对Q为边BC上的高,【解答】解:AD\Ð=Ð=°.90ADB ADCBD===,在Rt ABDD中,18CD===.在Rt ACDD中,10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图1,181028=+=+=;BC BD CD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18108=-=-=.BC BD CD\的长为28或8.BC故选:A.19.如图,在ABCBC=,6AB=,4AC=,则DE的^于D,且5D中,CE是AB边上的中线,CD AB长 2 .【解答】解:设BD x=-,=,则5AD x在Rt ACD D 中,222CD AC AD =-,在Rt BCD D 中,222CD BC BD =-,2222AC AD BC BD \-=-,即22226(5)4x x --=-,解得,12x =,则12BD =,2DE BE BD \=-=,贵答案为:2.20.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中,2C B Ð=Ð,AB =,8BC CA +=,则ABC D 的面积为 【解答】解:过A 作AE BC ^于E ,延长BC 到D 使CD AC =,则CAD D Ð=Ð,ACB D CAD Ð=Ð+ÐQ ,2ACB D \Ð=Ð,2C B Ð=ÐQ ,B D \Ð=Ð,AB AD \=,BE DE \=,8BC CA +=Q ,8BD BC CD BC AC \=+=+=,4BE \=,AE \==,222AE CE AC \+=,即228(4)(8)BC BC +-=-,解得:5BC =,ABC \D 的面积11522BC AE ==´´=g故答案为:.21.如图所示,ABC D 的顶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 A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3 .【解答】解:由图形可知,5BC =,BC 边上的高为3,ABC \D 的面积1155322=´´=,由勾股定理得,5AC ==,则115522BD ´´=,解得,3BD =,故答案为:3.22.如图,在Rt ABC D 中,90B Ð=°,3AB =,6BC =,AC 的中垂线DE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延长D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1)求出CD 的长;(2)求出CF 的长.【解答】解:(1)在Rt ABC D 中,90B Ð=°,3AB =,6BC =,则AC ===,DE Q 是AC 的中垂线,12CD AC \==(2)DF Q 是AC 的中垂线,FA FC \=,3AB =Q ,33FB FA CF \=-=-,在Rt FBC D 中,222CF BC FB =+,即2226(3)CF CF =+-,解得:152CF =.23.如图,在ABC D 中,AB AC =,AD BC ^于点D ,45CBE Ð=°,BE 分别交AC ,AD 于点E 、F .(1)如图1,若13AB =,10BC =,求AF 的长度;(2)如图2,若AF BC =,求证:222BF EF AE +=.【解答】(1)解:如图1,AB AC =Q ,AD BC ^,BD CD \=,10BC =Q ,5BD \=,Rt ABD D 中,13AB =Q ,12AD \==,Rt BDF D 中,45CBE Ð=°Q ,BDF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DF BD \==,1257AF AD DF \=-=-=;(2)证明:如图2,在BF 上取一点H ,使BH EF =,连接CF 、CH 在CHB D 和AEF D 中,Q 45BH EFCBH AFE BC AF=ìïÐ=Ð=°íï=î,()CHB AEF SAS \D @D ,AE CH \=,AEF BHC Ð=Ð,CEF CHE \Ð=Ð,CE CH \=,BD CD =Q ,FD BC ^,CF BF \=,45CFD BFD \Ð=Ð=°,90CFB \Ð=°,EF FH \=,Rt CFH 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F FH CH +=,222BF EF AE \+=.24.如图,在ABC D 中,AD BC ^,垂足为点D ,13AB =,5BD =,15AC =.(1)求AD 的长;(2)求BC的长.【解答】解:(1)AD BC ^Q ,90ADB CDA \Ð=Ð=°.在Rt ADB D 中,90ADB Ð=°Q ,222AD BD AB \+=,222144AD AB BD \=-=.0AD >Q ,12AD \=.(2)在Rt ADC D 中,90CDA Ð=°Q ,222AD CD AC \+=,22281CD AC AD \=-=.0CD >Q ,9CD \=.5914BC BD CD \=+=+=.题型三 通过勾股定理设方程25.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GH ,即赵爽弦图.连接AC ,分别交EF 、GH 于点M ,N ,连接FN .已知3AH DH =,且21ABCD S =正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A .214B .215C .225D .223【解答】解:21ABCD S =Q 正方形,221AB \=,设DH x =,则33AH DH x ==,22921x x \+=,22110x \=,根据题意可知:AE CG DH x ===,3CF AH x ==,32FE FG CF CG x x x \==-=-=,2FGN CGNS S D D \=AEM CGN S S D D =Q ,FGN AEM CGN S S S D D D \=+,\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12NGFM S NG FM FG =+×梯形1()2EM MF FG =+×12FE FG =×21(2)2x =´22x =215=.故选:B .26.如图,在ABC D 中,90C Ð=°,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AC 上,MN AB ^.若8AC =,4BC =,则NC 的长为( )A .3B .4C .5D .【解答】解:如图,连接BN ,AB Q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AC 于点M 、N ,AN BN \=,设NC x =,则8AN BN x ==-,在Rt BCN 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N BC CN =+,即222(8)4x x -=+,解得:3x =,即3NC =,故选:A .27.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 a =,HG b =,则斜边BD 的长是()A B C .a b +D .a b-【解答】解:设CD x =,则DE a x =-,HG b =Q ,AH CD AG HG DE HG a x b x \==-=-=--=,2a bx -\=,22a b a bBC DE a -+\==-=,2222222()()222a b a b a b BD BC CD +-+\=+=+=,BD \=,故选:B .28.在长方形ABCD 中,52AB =,4BC =,CE CF =,延长AB 至点E ,连接CE ,CF 平分ECD Ð,则BE = 76 .【解答】解:如图,延长CF ,BA 交于点G ,连接EF ,过点F 作FH CE ^于H ,过点E 作EM CF ^于M ,Q 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52AB =,4BC =,//AB CD \,52AB CD ==,90D ABC CBE Ð=Ð=Ð=°,DCF G \Ð=Ð,CF Q 平分ECD Ð,DCF FCE \Ð=Ð,FH DF =,G ECF \Ð=Ð,EC EG \=,ECG \D 是等腰三角形,CM MG \=,CE CF =Q ,ECF \D 是等腰三角形,EM CF ^Q ,FH CE ^,EM \和FH 是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EM FH DF \==,Rt CDF Rt CME(HL)\D @D ,52CM CD \==,5CG \=,Rt CBG D 中,3BG ===,设BE x =,则3EC EG x ==+,Rt CBE D 中,222(3)4x x +=+,解得:76x =,76BE \=.故答案为:76.29.如图是“赵爽弦图”, ABH D ,BCG D ,CDF D 和DAE D 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如果10AB =,且:3:4AH AE =.那么AH 等于 6 .【解答】解:10AB =Q ,:3:4AH AE =,设AH 为3x ,AE 为4x ,由勾股定理得:222222(3)(4)(5)AB AH AE x x x =+=+=,510x \=,2x \=,6AH \=,故答案为:6.30.[阅读理解]如图,在ABC D 中,4AB =,6AC =,7BC =,过点A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D ,求线段AD 的长.解:设BD x =,则7CD x =-.AD BC ^Q ,90ADB ADC \Ð=Ð=°.在Rt ABD D 中,222AD AB BD =-,在Rt ACD D 中,222AD AC CD =-,2222AB BD AC CD \-=-.又4AB =Q ,6AC =,222246(7)x x \-=--.解得2914x =,2914BD \=.AD \==.[知识迁移](1)在ABC D 中,13AB =,15AC =,过点A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D .)i 如图1,若14BC =,求线段AD 的长;)ii 若12AD =,求线段BC 的长.(2)如图2,在ABC D 中,AB =,AC =,过点A 作直线BC 的垂线,交线段BC 于点D ,将ABD D 沿直线AB 翻折后得到对应的ABD D ¢,连接CD ¢,若252AD =,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1))i 设BD x =,则14CD x =-,AD BC ^Q ,90ADB ADC \Ð=Ð=°,在Rt ABD D 中,222AD AB BD =-,在Rt ACD D 中,222AD AC CD =-,2222AB BD AC CD \-=-,13AB =Q ,15AC =,22221315(14)x x \-=--,5x \=,5BD \=,12AD \===;)ii 在Rt ABD D 中,5BD ===,在Rt ACD D 中,9CD ===,当ABC Ð为锐角时,如图11-,5914BC BD CD =+=+=,当ABC Ð为钝角时,如图12-,954BC BD CD =-=-=;(2)如图2,连接DD ¢交AB 于点N ,则DD AB ¢^,过点D ¢作D H BD ¢^于H ,在Rt ABD D 中,254BD ==;在Rt ACD D 中,5CD ==,AB Q 垂直平分DD ¢,254D B DB ¢\==,2D D DN ¢=,1122ABD S AD BD AB DN D =×=×Q ,\252524DN ´=,DN \=2D D DN ¢\==,设HB m =,则254HD HB BD m =+=+,22222D H D D HD D B HB ¢¢¢=-=-Q ,22222525(()44m m \-+=-,154m \=,154HB \=,152541544HC HB BD CD \=++=++=,5D H ¢===,D C ¢\===.。
勾股数与勾股定理应用题

勾股数与勾股定理应用题勾股数与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勾股数与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展示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1. 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人自甲地出发,以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向乙地前进;另一人自乙地同一时刻出发,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向甲地前进。
问多少小时后两人相遇?解析:设甲乙两人相遇时间为t小时。
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人行程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120公里。
甲的行程距离为16t公里,乙的行程距离为12t公里。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6t)^2 +(12t)^2 = 120^2解方程可得t = 6。
因此,两人相遇时间为6小时。
2. 一座大楼高30米,从楼顶向下倾斜的斜坡底部距离大楼底部水平距离为40米。
一人从斜坡底部向上沿着斜坡匀速上升,求此人爬到大楼顶部需要多少时间?解析:设此人从斜坡底部到大楼顶部需要t分钟。
根据题意可得,此人爬升的高度为30米,水平行程为40米。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30^2 + 40^2 = (30 + vt)^2解方程可得t = 5。
因此,此人爬到大楼顶部需要5分钟。
3. 一边长为1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直角边为3倍于另一直角边的长度,求三角形斜边的长。
解析:设另一直角边的长度为x厘米,则直角边的长度为3x厘米。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3x)^2 + x^2 = 斜边^2解方程可得斜边的长为5x厘米。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3x)^2 + x^2 = 15^2解方程可得x = 3。
因此,斜边的长为5x = 15厘米。
通过以上应用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勾股数与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勾股定理的应用不仅限于几何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各个学科。
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将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数学工具。
总结:本文通过解析勾股数与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展示了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了解到勾股定理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勾股定理》精选专项应用题(含完整解答)

BC A第14章《勾股定理》精选专项应用题一、填空题: 1、为了庆祝元旦,八(1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佳抬来一架2.5米长的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 . 2、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其中∠C =90°,AB =39米, BC =36米,则其面积是 . 3、有一个长为40cm ,宽为30cm 的长方形洞口,环卫工人想用一个 圆盖盖住此洞口,那么圆盖的直径至少是 . 4、下列条件能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填番号) ①三内角的比为3:4:5; ②三内角的比为1:2:3;③三边的比为3:4:5;④三边的比为8:15:17. 5、若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之比是下列各组数,则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填番号) ①1:1:2;②1:3:4;③ 9:16:25;④16:25:40 6、若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则其 最短边上的高是 ,最长边上的高是 . 7、如图所示,在某建筑物的A 处有一个标志物, A 离地面9米,在离建筑物12米处有一个探照灯B , 该灯发出的光正好照射到标志物上,则灯离标志物 米. 8、小芳的叔叔家承包了一个长方形鱼塘,已知其面积是350平方米,其对角线长为30米.若要建围栏,则要求鱼塘的周长,它的周长是 米. 9、公园内有两棵树,其中一棵高13米,另一棵高8米,两树相距12米,一只小鸟从一 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则小鸟至少要飞 米. 10、如果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____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____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倍.11、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 =1,b =2,c =3,则∠A=____º,∠B=____º.12、某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9cm 、12cm 、15cm三角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面积是_____. 13、右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14、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 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 15、在△ABC 中,∠C=90°,BC=60cm ,CA=80cm ,一只蜗牛从C 点出发,以每分20cm的速度沿CA →AB →BC 的路径再回到C 点,需要______分的时间.16、已知x 、y 为正数,且0)3(4222=-+-y x ,若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1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BC=8,若将该长方形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叠后痕迹EF 的长为______.18、如图1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正好落在BC 边上F 点处,已知CE=3cm ,AB=8cm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图1)(图2) (图3)19、如图2,一个圆柱,底圆周长6cm ,高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 点爬到B 点,则最少要爬行cm. 20、如图3,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使点C 落在C′的位置上, 已知AB=6,BC=10,重合部分△EBD 的面积为________. 21、如右图所示,三个村庄A 、B 、C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5km ,BC=12km ,AC=13km.要从B 修一条公路BD 直达AC. 公路 的造价为26000元/km ,修这条公路的最低造价是 . 22、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会徽主题图案是由一连串如图所示 的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 设其中的第一个直角三角形OA 1A 2 是等腰三角形,且OA 1=A 1A 2=A 2A 3=A 3A 4=……=A 2024A 2025=1, 则OA 2025= .2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B 点,再向正西方向行走9米到达点C ,再向正南方向行走12米到达点D ,再向正东方向行走15米到达点E ,按此规律下去,当机器人走到F 点时,离O 点的距离是 .二、解答题: 1、如图所示,AB 是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 处有一筐桃子,一只猴子从D 往上爬到树顶A ,又沿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处下滑到B ,又沿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通过的路程均为15米,求树高AB.2、在6米高的柱子顶端有只老鹰,看到一条蛇从距离柱子底端18米处的地方向柱子的底 端的蛇洞游来,老鹰立即扑下.若它们的速度相等,问老鹰在离蛇洞多远处能抓住蛇(假设老鹰按直线飞行).A E DB F CB C A E DC ’ 2 1 A B CD AD C AE B 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 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是6分米,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 4、小明用六根木棍搭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若AC ⊥BD 于E ,AB=8,BC=6,DE=7,△ADC 的面积为35,求△ABC 的面积. 5、如图,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点M 重合, 折痕交AD 于E ,交BC 于F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