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科内讲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源性膀胱科内讲课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科内讲课课件

04
神经源性膀胱是什么?
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有 哪些?
如何诊断神经源性膀胱 ?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 法有哪些?
专家现场答疑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 ,专家进行现场解答 。
专家提供关于神经源 性膀胱的最新研究进 展和治疗方法。
专家分享治疗神经源 性膀胱的经验和心得 。
THANK YOU
神经源性膀胱科内讲课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 •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与预防 • 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研究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问题与答疑环节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 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进 而引起储尿和排尿障碍的一类疾 病。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01
02
03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因、病程 等。
临床表现
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 、合并症等。
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 查、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方法
手术、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等。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症状改善程度、生活质量 提高程度、并发症发生率 等。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 度疲劳。
控制体重
肥胖者适当减肥,减轻膀胱压 力。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有疑似神经源性膀胱 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
查。
避免长时间憋尿
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 功能受损,应尽量避免

定期复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 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
了解病情变化。
注意药物副作用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课件
CT或MRI检查
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膀胱和尿路的结 构,发现潜在的病变。
尿动力学检查
压力容积测定
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评估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尿道压力描记
了解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和尿道阻力,判断排尿障碍的原因。
其他检查方法
膀胱镜检查
通过膀胱镜直接观察膀胱内部情况, 了解膀胱黏膜病变和尿道狭窄等。
体格检查
检查膀胱容量、残余尿量 、排尿功能等,以及是否 有其他相关体征。
病理生理诊断标准
神经传导异常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膀胱神经传导异常,如神经源性电位异常或神经传导速度减 慢。
膀胱功能异常
通过膀胱压力容积曲线等检查,发现膀胱功能异常,如逼尿肌反射亢进或逼尿肌无反射 。
分型诊断标准
逼尿肌反射亢进型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 断
目 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诊断方法 • 诊断标准 • 鉴别诊断 • 诊断注意事项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 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进 而引起储尿和排尿障碍的一组疾 病。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中枢神经源性膀 胱和外周神经源性膀胱,根据临 床表现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充 盈性尿失禁和反射性尿失禁等。
神经源性膀胱
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储尿和排尿异常。
非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障碍并非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
神经源性膀胱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01
表现为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等,与神经源性膀胱相似,但
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同。

神经原性膀胱ppt课件

神经原性膀胱ppt课件
路超声检查、核磁水成像检查等。 测定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排尿后膀胱内
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测定残余尿量常 用的方法有导管法和B超法。
19
பைடு நூலகம் 评定——尿动力学检查
是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 如尿流率、膀胱测压(+肌电图)、影像尿动
力学、压力-流率测定。
20
Volume EMG
EMG
Pura
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害(如老年性痴 呆、脑血管意外等),膀胱过度活动,不能随意 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通常正常,很少发生逼尿肌 括约肌协同失调(DSD)。
因此对上尿路的损害通常较小。
14
病理生理机制——脊髓损伤
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 伤水平相对应,表现出多样性。
24
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
定义: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液体量,其 单位为毫升/秒(ml/s)。
25
尿流率测定影响因素
年龄:随年龄降低 尿量:不少于125~150ml 体位:站立位 心理 环境 重复性:可能不完全一致
26
尿流率测定意义
男性正常参考值 年龄(岁) < 40 40~60 >60
响的客观证据。 证实排尿功能障碍为神经系统受损所
致,需要结合典型的尿动力学图形和 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来综合考虑。 评估所存在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
23
复杂神经源性膀胱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应 了解的参数
膀胱感觉:主要了解本体感觉,以首次排尿感最为敏感,小于 350毫升为感觉减弱。 最初有感觉排尿的膀胱容量 ≧150ml。 有正常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250ml。 有强烈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350ml。

神经源性膀胱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ppt课件
36
促进膀胱排空药物
• 主要是增强逼尿肌收缩和降低尿道阻力的药物
• ①拟胆碱药:如卡巴胆碱、氯贝胆碱、新斯的明 等
• ②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 等
37
促进逼尿肌反射恢复的药物
目前尚在实验阶段,一些学者正在试验阿片 受体拮抗剂和氯甲酰甲基胆碱,但临床结果 还不够满意
38
其他
• 辣椒素:可以阻断C纤维引起的膀胱过度活 动。
22
1.Hald-Bradley分类法(1982)
• 1.脊髓上(中枢神经)病变:逼尿肌收缩与尿道括约肌 舒张协调,多有逼尿肌反射亢进,感觉功能正常。
• 2.骶髓上病变:大多有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与尿道 括约肌活动不协调,感觉功能与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关, 可为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
• 3.骶髓下病变:包括骶髓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病变,由于 逼尿肌运动神经损害可产生逼尿肌无反射,感觉神经损 害可致感觉功能丧失。
• 2.运动障碍性膀胱:病变损害骶髓前角或前根,导致脊 髓排尿反射弧传出障碍。又称运动性无张力膀胱。
• 3.自主性膀胱:病变损害脊髓排尿反射中枢(S2-4)或 马尾或盆神经,使膀胱完全脱离感觉、运动神经支配而 成自主器官。
• 4.反射性膀胱:骶髓以上的横贯性病变损害两侧锥体束 时,完全由骶髓中枢控制排尿,并引起排尿反射亢进, 又称为自动膀胱。
26
逼尿肌反射亢进
• 逼尿肌在储尿期出现自发或诱发的收缩即 称为逼尿肌不稳定,如果合并有中枢神经 系统的异常,则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
• 诊断标准为在储尿期出现幅度超过1.47 kPa(15cmH2O)的逼尿肌不自主性收缩。
27
• 桥脑上病变 • 骶髓以上脊
髓损伤 • 骶髓损伤 • 骶髓以下及

浅论神经源性膀胱精品PPT课件

浅论神经源性膀胱精品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是神经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 现。根据损伤后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神经性膀胱的类型 也不一样,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上运 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反射性膀胱,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下 运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自律性膀胱。因此对患者只要确 定其病变部位,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得出结论而不会 有误,并可以作为治疗依据。
• 辩证取穴:膀胱俞、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太冲、 支沟、阳陵泉;百会、足三里;肾的穴位,具有通经络和气 血、条畅中、下焦气机,使膀胱气化功能得已恢复之功。 “中极”属任脉,走行在下腹部,是膀胱的目穴,有调 理膀胱、输通水道的功能。
• 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的目标 • 不用导尿管; • 随意或虽不随意,但能有规律地排尿; • 没有或仅有少量残余尿; • 没有尿失禁,特别没有滴漏性尿失禁。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致病因素 (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 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 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 神经源性膀胱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 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 胱。
膀胱功能评价
• 通过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现有的排尿功能情况,是否有 尿失禁或尿潴留。并应做常规尿液分析,如条件允许可 做膀胱内压测定,膀胱镜检查、膀胱造影以及肾盂造影 等。在除外严重输尿管膀胱逆流及泌尿系感染得到有效 控制后,方能进行膀胱功能训练。SCI患者神经性膀胱 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 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讲课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讲课PPT课件
4
肾实质分
皮质:
皮质迷路:肾小体
髓放线:直的肾小管
肾柱: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
髓质:肾锥体(15~20个)
(2~3个) 肾乳头
肾小盏(7~8个)
(2~3个)
肾大盏(2~3个)
(2~3个)
肾盂 (1个)
输尿管
5
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皮质肾单位占90%,近髓肾单位占10%
上皮细胞分泌ATP,NO 和PG等多种神经递质, 影响逼尿肌兴奋性和收缩 力;
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固有 膜内的传入神经,将压力 和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冲 动。
血管
肾上腺素能 神经元
胆碱能 神经元
感觉 神经元
15
尿道
男性尿道特点:长、曲、窄 女性尿道特点:短、直、宽,临近阴道、肛门,易
受感染
16
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经
肾小体(产生) →肾锥→ 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输尿管→膀胱→尿道→ 体外
17
膀胱正常功能
包括抑制性储存尿液和定期性完全排尿。 储存尿液是膀胱抑制排尿是通过膀胱内外括约肌的兴
奋(在女性主要通过盆底肌的作用)和逼尿肌的抑制 来实现的 起源于T11-T12的交感传出纤维激活内括约肌的a-受体, 并可能抑制膀胱逼尿肌。 膀胱外括约肌为横纹肌,它与盆底肌一样受阴部神经 (S2-S4)传出纤维的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骶髓躯体运动神经元发出的冲动激活外括约肌,引起 膀胱充盈增加和对膀胱壁压力的上升,使逼尿肌反射 性收缩,同时腰骶交感神经元发出的冲动使内括约肌 收缩和逼尿肌松弛。
➢ 包裹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的腹下神 经,盆神经和阴部神经通过胸10腰1,骶1-3进入脊髓。
膀胱 膀胱括约肌

神经源性膀胱讲课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讲课PPT课件
大脑皮层有两个排尿中枢:
➢逼尿肌区中枢位于额叶中央上部 即胼胝体膝部,是控制逼尿肌的感 觉和运动中枢; ➢阴部神经感觉运动中枢位于顶叶 中央,是尿道周围横纹肌的中枢。
旁中央小叶
杏仁核
额上回 前扣带回
视前核 隔区
胼肢体扣带回
网状结构
+ 促进 - 抑制 24
传入神经
逼尿肌 上皮+逼尿肌
盆神经
上皮 浆膜
大脑皮层 脑桥
交感神经节
腹下神经
盆神经
34
传出神经
从脊髓传出的运动神经主要三 个部分:
➢ 阴部神经核
位于脊髓S2~4,相应神经纤维 组成阴部神经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直 肠外括约肌等横纹肌,引起这些肌肉 收缩,并维持其紧张度。
胸髓 骶髓 阴部神经
大脑皮层 脑桥
交感神经节
腹下神经
盆神经
35
传出神经
从脊髓传出的运动神经主要三 个部分:
12
膀胱
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 膀胱逼尿肌是由交织的平滑肌纤维 组成,在接近膀胱颈时排列成三层: 内层纵肌、中层环肌和外层纵肌。
膀胱容差 正常成人350-500ml 最大容量800ml 新生儿膀胱容量为成人的1/10
膀胱三角
13
膀胱及尿道的解剖
14
膀胱上皮
表达牵张和化学感受器, 可以感受膀胱内压力和化 学变化;
➢ 盆神经节
胸髓
具有胆碱能细胞、肾上腺素能细
胞和中间型细胞。接收副交感节前纤 维冲动的兴奋和交感纤维冲动的抑制, 骶髓 对排尿、储尿具有协调作用。
阴部神经
大脑皮层 脑桥
交感神经节
腹下神经
盆神经
36
排尿的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CONTENTS 目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 • 神经源性膀胱的并发症 • 神经源性膀胱的预防与护理 • 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CHAPTER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 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进 而引起储尿和排尿障碍的一类疾 病。
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学研究
01
深入探讨了神经系统的损伤、病变等因素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02
揭示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膀胱、神经、内分
泌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的动物模型研究
03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过程,为药
下尿路症状
尿频
由于膀胱无法正常储存尿 液,导致频繁排尿,影响 生活质量。
尿急
尿液无法控制,出现急迫 的排尿感,可能影响社交 活动和睡眠。
尿失禁
无法控制尿液排出,导致 衣物和床单经常潮湿,影 响个人卫生和心理健康。
感染与结石
尿路感染
由于尿液滞留和细菌滋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出现尿痛、 发热等症状。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因病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属 和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健康教育
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有 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
增强信心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增强 战胜疾病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贮尿
排尿
• 膀胱内低压力 • 括约肌关闭
• 随意启动 • 逼尿肌收缩 • 括约肌开放 • 协同能力
贮尿期 膀胱内压
排尿循环
排尿期
膀胱充盈
第一次的 膀胱充盈感
正常排尿感
膀胱充盈
膀胱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 允许 & 注意力 脑干: 开关和协调
T11 - L1,2: 交感神经纤维:贮尿 S2-4: 副交感神经纤维: 排尿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
定义 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
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 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病因
外周神经病变 糖尿病、盆腔手术、感染性疾病、椎间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
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降低
尿潴留
交感兴奋
逼尿肌张力正常 括约肌张力增高
交感兴奋+ 副交感抑制
逼尿肌张力降低 括约肌张力增高
潴留+失禁
交感和副交 感均兴奋
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增高 肾脏返流严重
尿失禁或潴留原因
尿失禁 膀胱原因 无抑制性收缩 容量降低 低顺应性 出口原因 膀胱颈压力降低 外括约肌张力降低
基底节病变、脑血管病变、额叶脑肿瘤、脊髓损伤 、
脊髓S2-4损伤
下尿路的神经控制丧失 逼尿肌松弛 尿道外括约肌松弛 膀胱颈机制存在 大膀胱 尿失禁
逼尿肌-括约肌:储水球囊和水龙头的关系
尿失禁
副交感兴奋
逼尿肌张力异常增高 括约肌张力正常
骶丛损伤
逼尿肌张力正常 括约肌张力降低
尿失禁
骶丛损伤+ 副交感兴奋
尿潴留和失禁
尿潴留 膀胱原因 逼尿肌无反射 容量增加 高顺应性 出口原因 高充盈压力伴低流速 内外括约肌失协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抑制性膀胱收缩,且逼尿肌收缩不充分
神经源性膀胱 分类
治疗
首要目标 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 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次要目标 恢复∕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 提高控尿∕排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 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S2-4: 阴部神经: 控制外括约肌
膀胱体
膀胱基底部
前列腺 外括约肌
A
B
A:交感神经激动α受体,使膀胱基底部收缩
B: 交感神经激动β受体,使膀胱体舒张
C:胆碱能受体激动,出现排尿
C 贮尿期
(交感神经纤维)
(抑制副交感的效应)
逼尿肌
Ach
( 副交感神经纤维)
(内括约肌 )
(躯体神经)
(外括约肌 )
手术治疗
扩大膀胱容量的术式 A型肉毒毒素膀胱壁注射术(高度推荐) 自体膀胱扩大术(逼尿肌切除术)(推荐) 肠道膀胱扩大术(高度推荐)
手术治疗
增加尿道控尿能力的术式 尿道吊带术(推荐)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推荐)
手术治疗 增加膀胱收缩力的术式
骶神经前根刺激术(SARS) (配合骶神经后根完全性切断术)
对盆底肌及尿道括约肌不完全去神经化的患者,推荐使用盆底肌功能 训练、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措施。
口服M受体阻断剂治疗无效可使用膀胱腔内灌注抗胆碱能药物、RTX等。 经保守治疗无效但膀胱壁尚未纤维化的患者高度推荐应用A型肉毒毒素
(BTX-A)膀胱壁注射术、推荐应用自体膀胱扩大术。 DO合并膀胱顺应性极差(膀胱壁严重纤维化、膀胱挛缩)的患者高度
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治疗神经源性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
保守治疗方法
导尿治疗 间歇导尿(高度推荐) 留置导尿(急性期短期留置推荐,长期留置可选) 膀胱造瘘(可选) 外部集尿器(可选) 腔内药物灌注治疗(可选) 神经电刺激
膀胱腔内电刺激(推荐) 胫神经电刺激(不推荐)
行为技巧 反射性排尿训练 代偿性排尿训练(Valsalva屏气法和Crede手法)、 肛门牵张训练 盆底肌训练
逼尿肌过度活动(DO)的治疗策略
抑制DO的保守治疗方法:行为训练、盆底肌功能训练、盆底电刺激、 生物反馈、口服抗胆碱能药物、膀胱腔内药物灌注等。
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包括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在 内的联合治疗。高度推荐M受体阻断剂为代表的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神 经源性DO。
逼尿肌成形术(可选)
33
手术治疗 降低尿道阻力的术式
A型肉毒毒素尿道括约肌注射术 尿道外括约肌切断术 膀胱颈切开术 尿道支架置入术
34
手术治疗
同时治疗储尿和排尿功能障碍的术式
骶神经后根切断+骶神经前根刺激术(SDAF+SARS) 骶神经调节术
35
膀胱再训练
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通过患者的主观意 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从而达到下尿路功能的部分恢复,减少下尿路功能 障碍对机体的损害。
神经源性膀胱科内 讲课
解剖
逼尿肌
尿道括约肌
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端尿道和膀胱颈
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力, 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 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上向 外牵拉,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构,阻力 下降。
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
正常的膀胱-尿道功能
推荐应用肠道膀胱扩大术。 骶神经调节对部分神经源DO有效,可选择使用。上述治疗措施因抑制
DO造成的残余尿增多问题可以由间歇导尿解决。
保守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推荐) 行为训练 盆底肌功能训练 盆底电刺激 生物反馈
保守治疗方法
口服药物 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药物
M受体阻断剂(高度推荐)
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药物
对于无膀胱出口梗阻的逼尿肌无反射患者选择使用氯贝胆碱(可选)
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
α受体阻滞剂(推荐)
治疗核心要素 保持膀胱低压! 避免肾脏返流! 没有感染+没有漏尿 安全? 清洁导尿技术 饮水制度+膀胱训练 药物处理
神经源膀胱功能重塑
核心措施
明确膀胱容量-压力关系 确定储尿/排尿的障碍 有的放矢,处理障碍
保守治疗方法
手法排尿(特殊情况下可选) Crede手法 Valsalva排尿 扳机点排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