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成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北京市蔬菜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北京市蔬菜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北京市蔬菜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一、蔬菜市场现状分析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而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巨大。

然而,近年来蔬菜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价格波动大、质量参差不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首先,供应链不稳定。

北京市蔬菜市场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且大部分蔬菜依赖外地供应。

由于北京市大部分农田已经被城市化占据,供应蔬菜的土地面积有限,导致北京市依赖外地供应。

同时,运输成本高,这些都使得蔬菜市场供应链不稳定。

其次,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许多农民在种植蔬菜时经验不足,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导致蔬菜数量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

再次,市场监管不到位。

蔬菜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蔬菜的质量问题。

此外,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不被严肃查处。

最后,居民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速冻蔬菜或者方便食品,而不再购买新鲜蔬菜。

这也导致了蔬菜市场的需求量下降。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改善蔬菜市场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供应链稳定性。

加大对本地农田的保护力度,推动农田可持续利用,提高本地蔬菜的产量。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农业合作,确保蔬菜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优化物流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蔬菜流通效率。

2.推广现代科技种植技术。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鼓励农民使用温室种植、水培种植等现代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3.加强市场监管。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执法机制。

加强对市场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肃查处,保证蔬菜市场的质量和安全。

4.增加蔬菜的多样性。

推广本地特色蔬菜,在种植上更加注重多样化,生态种植等,满足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蔬菜价格上涨

蔬菜价格上涨

蔬菜价格上涨近年来,蔬菜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

这种上涨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可能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首先,影响蔬菜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气候变化。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持续的干旱、洪水以及极端的温度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蔬菜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供应量减少,从而推动蔬菜价格上涨。

特别是在一些主要蔬菜产区,如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印度的西北地区,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现象对农作物的影响尤为显著。

其次,运输成本也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都依赖进口蔬菜满足本国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油价的上涨和物流成本的增加,蔬菜的运输成本也相应上升。

这使得进口蔬菜更加昂贵,进一步推动了蔬菜价格的上涨。

此外,人口增长也对蔬菜价格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蔬菜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农业产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供不应求,使得蔬菜价格上涨成为必然结果。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和农田面积的减少,蔬菜价格上涨的压力更为突出。

蔬菜价格上涨对人们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蔬菜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人们减少蔬菜的消费量。

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高昂的蔬菜价格可能使他们无法负担得起。

这可能导致饮食不均衡和营养不良问题的出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蔬菜价格上涨也会对餐饮业造成影响。

餐馆和食堂通常需要大量的蔬菜作为主要食材,而价格的上涨会增加他们的成本,从而导致餐饮价格上涨。

这可能使一些消费者减少就餐频率或者选择其他类型的食物,对餐饮业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蔬菜价格上涨也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利好。

高蔬菜价格意味着更高的利润,这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农民投入到蔬菜种植中。

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供应量,并减轻蔬菜价格上涨的压力。

然而,这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改善农田灌溉设施等。

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及调控政策

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及调控政策

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及调控政策首先,市场供需关系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供需关系是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蔬菜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亦然。

供需关系的变化受到季节因素、自然灾害、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生产成本也是蔬菜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蔬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工成本、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成本、农田租赁成本等。

这些成本的变化会对蔬菜的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政府的调控政策也对蔬菜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通过资金补贴、产区扶持、价格监管等手段来调控蔬菜价格,以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和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进口关税、鼓励蔬菜产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等方式来影响蔬菜价格。

为了调控北京市蔬菜价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变化情况,及时发布市场行情信息,引导市场预期。

其次,政府采取了稳定农业生产的措施,鼓励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增加市场供应。

同时,政府还鼓励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蔬菜价格的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打击价格操纵等违法行为。

政府还制定了一些调控政策,如实施补贴政策、价格临时调控等,以保障市场供应和消费者利益。

总结而言,北京市蔬菜价格的形成机制是市场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和政府调控政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政府的调控政策,通过引导市场供
需平衡、稳定农业生产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力求维护蔬菜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利益。

关于近年来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研究报告

关于近年来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研究报告

关于近年来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研究报告近年来,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分析了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并探讨了对策。

一、生态环境变化近年来,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蔬菜种植带来了不利影响。

降雨量异常、气温波动、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种植面积缩减、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储存难度加大等,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二、种植要素成本增加蔬菜种植要素成本上涨也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施肥、收割、运输等环节成本也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导致了蔬菜种植成本上升。

三、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也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

人们对健康的注意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良心蔬菜,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四、行业管理不规范蔬菜生产领域服务水平较低和管理不规范,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在蔬菜生产的环节中,生产者中的一些无良商贩搭售、假冒等行为影响了消费者购蔬的信心,直接导致了蔬菜价格上涨。

五、运输环节的不透明及毛利过高蔬菜经过不同的交易环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输成本及中间环节的毛利。

而运输成本及毛利多位于交易的中间环节,其价格难以平衡,也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严重影响了蔬菜价格上涨。

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在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减少土地损失、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二、提高生产技术政策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资,积极研究新技术和新品种,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监管,严禁农产品价格的不断炒作,对假冒伪劣产品开展严厉打击。

同时加大对产地、出口口岸、批发市场等农产品监管力度,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

四、节约资源,优化产业链条在建立更短、更透明的产业链条,加强运输管理,减少中间商赚取的毛利是解决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办法之一。

蔬菜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讨论

蔬菜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讨论

蔬菜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讨论昌平二中高二(8)班康平文章摘要:近期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作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决定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范围为北京地区,采取了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和参考文献三种方法。

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作者发现蔬菜价格上涨是由多个原因构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

政府也对此进行了相应措施,防止蔬菜价格上涨过快。

本次研究更深入的研究了蔬菜价格上涨问题,为以后出现的此类问题作出了参考。

关键词:蔬菜价格、上涨、影响课题的产生:从本年春季开始,我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使作者的家人感到忧虑。

作者也察觉到这种情况,并与家人展开讨论,讨论中便产生了多个问题——什么原因使蔬菜价格上涨?蔬菜价格上涨所产生的影响都有什么?介于以上问题,作者决定成立专项课题,以便研究。

一、研究目的:进一步了解蔬菜价格上涨所产生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和参考文献三种方法。

三、具体研究计划:2010年3月——成立研究课题2010年3月至4月——查阅资料,了解相关问题2010年4月至6月——向菜商询问蔬菜价格走势,蔬菜价格上涨原因2010年6月至7月——在人群密集处发放调查问卷2010年7月至7月13日——总结问卷结果,并统计数据2010年7月13日至8月——查阅相关资料,具体了解价格上涨幅度2010年8月至8月24日——结合资料作出总结,写出论文四、实施过程:(一)从网上搜集资料,查找蔬菜价格相关信息,让作者进一步了解蔬菜价格变动情况,便于做下一步分析。

(1)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市发改委5月上旬对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了信息与数据采集,并与4月下旬农副产品平均价格进行对比后认为,粮食、经济作物、畜禽类、蔬菜、水产品和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明显。

其中,小麦、玉米和薯干价格分别上涨4.67%、1.33%和44.44%。

我国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成因及对策

我国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成因及对策

我国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成因及对策我国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社会经济和消费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些波动的成因主要包括供应、需求、天气和市场机制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提高生产效率、调整市场机制、增加供应保障和加强政府监管等。

其次,蔬菜价格波动的成因主要包括供应、需求、天气和市场机制等因素。

供应方面,如果种植户遭遇病虫害或自然灾害,蔬菜的产量会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而需求方面,节假日、人口流动等因素会使蔬菜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此外,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垄断、操纵等行为,也会导致价格波动。

最后,天气因素对于蔬菜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干旱、洪涝等天气灾害都会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价格。

要解决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提高生产效率是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品种和先进设备,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调整市场机制也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农业补贴、加强市场监管等方式,防止市场垄断和操纵,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市场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在市场上形成更加完善的价格发现机制。

另外,增加供应保障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种植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方式,增加蔬菜的产能和稳定供应。

此外,政府还可以倡导节约浪费、合理饮食,引导消费者减少浪费,稳定需求,减少蔬菜价格的波动。

最后,政府监管的加强也是重要的对策。

政府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的不正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综上所述,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社会经济和消费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提高生产效率、调整市场机制、增加供应保障和加强政府监管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对策,才能够有效地稳定蔬菜价格,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视角下“高菜价”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探讨

经济学视角下“高菜价”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探讨

下了很 大功夫 , 由地 区行政一把手 主管 , 支 持蔬 菜生产 基地的建设 ,鼓励成立农村合
作社 ,并 出台了一 些具体 的优 惠政策。但
“ 蒜你狠 ” “ 、 豆你玩 ” “ 、 姜你军”等农产 品
价格轮番上涨配合 日益加重 的通货膨胀预
期 ,将我 国农产 品尤其是蔬菜价格持续推 高。与其他商 品不 同,蔬菜作 为一 日三 餐 的必需品 ,其价格弹性很小 ,消费者不 能
也 都在4 8 — 倍之 间。 蔬菜从 生产到分 销 , 每

蔬菜市场也还存在 以下主要问题 。
( )菜 农 组 织 化 程 度 低 、 生 产分 散 一
关键 词 :蔬 菜 价 格 蔬 菜价 值 链 蔬
菜基 地 职 业 经理 人
尽管各地政府 都在 “ 菜篮子”工程上
近年来 ,尤其是 2 0 0 9年 以来爆 发的
不能充分 了解市场信息和蔬菜销售渠道缺 乏 ,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没有能 力将产 品 与超 市对接。在当前的模式下 ,为 了减少
个流程都会增加蔬菜价格 , 这数倍于 “ 出
厂价”的菜价 ,已经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
重 要诱 因。 实际上 , 蔬菜从农 田到 餐桌 , 往 往要经历 生产 、收购 、加 工、批发 和零售 等 5个甚至更多环节 ,这些环节都 需要保 证一定 的利 润,中间商和销售 商的层层 加


曩 嚣 ≯
州 r | 蕊 i 尊 强 强 髓 强 瓢 辑 强 。 t | 匏镦 霸 麟强豫 | 糍 秘 磐 趣 能 强 蠊 鸲强 瓣 强 尊 麓秘 《 筠 麓 戴

_l l l 0 l l
| l _ ■l l 0
些较高收入的人群集聚使得我 国大 中城市 的蔬菜 消费量 巨大 , 进一 步加大 了我 国城

蔬菜价格形成因素及措施

蔬菜价格形成因素及措施

蔬菜价格形成因素及提升措施
我市蔬菜销售渠道广泛,目前销往包括北京、上海、青岛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

我市蔬菜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国蔬菜价格的形成。

当前,我市蔬菜价格主要受以下几个原因影响:一是生产环节。

当前阶段,我市番茄等蔬菜大部分正处于定植阶段,整体蔬菜产量下降,另外近段时间的干旱天气也严重影响了我市蔬菜的产量,从而导致当前市场出现蔬菜供不应求的情况,提高了蔬菜价格;二是运输环节。

随着油价的上涨,蔬菜运输成本相应提高,也造成了蔬菜价格的提高;三是销售环节。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中,蔬菜销售要求当日清理,剩余蔬菜被处理,也间接导致了我市蔬菜在各大型超市的售价偏高。

为解决以上问题,平抑物价,我市从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对应措施,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加强技术指导
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利用赶技术大集、举办现场技术讲座、印发实用技术手册、明白纸等方式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咨询解答农民提出的生产技术难题,现场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

同时开通了农业视频咨询服务系统,通过网络视频互动,随时解决农民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

农业科技服务直通车、农业信息110服务
车可以随时赶赴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

希望通过技术指导的形式增加蔬菜产量。

二、加大园区建设
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引进科技型、高端化大型项目及园区,推进农业经营由分散向园区化转变。

通过高标准的设施园区建设,提高我市蔬菜生产的设施标准,合理布署生产,从而加大我市蔬菜抗击恶劣天气的能力,尽量减小蔬菜产量起伏,做到供求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2010 年以来,北京市蔬菜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

引起蔬菜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分析,得出平稳蔬菜价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CPI 物流价格
一、北京市蔬菜供应的构成北京市是一个大型的蔬菜消费城市,常住人口2000 多万,按照人均日鲜菜消耗量1 千克计算,北京每天的鲜菜需求量为2000 万千克,一年是730 万吨。

北京市所需求的蔬菜由于种类上和数量上的繁多,京郊所生产的蔬菜很难满足,因此外地蔬菜供应是北京蔬菜供应一个重要的环节。

截止2010 年底,本市基本菜田面积为58 万亩,其中芹菜、生菜、菠菜等叶菜类占到总量的60%左右,番茄、黄瓜等果类蔬菜约占18%,蔬菜全年平均自给率为28%左右。

预计到“十二五”末,本市蔬菜总面积可达到70 万亩,蔬菜年总产量达到450 万吨,蔬菜自给率由28%提高到35%。

目前北京72%左右的蔬菜依赖河北、山东、辽宁等其他省市的供应。

外地供应的蔬菜包括了70 多个品种,其中销售量排行前几的是白菜、生菜、黄瓜、油麦菜、西红柿等。

二、蔬菜价格总水平分析从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价格指数趋势
图可以看出,2011 年以来,蔬菜价格同比和环比呈上升趋势。

图12011 年新发地蔬菜指数(单位:元/公斤)为了更清晰的看到北京蔬菜价格的变动趋势,我们选取本地菜中的芹菜、外地菜以大白菜、黄瓜作为样本,分析北京市蔬菜价格走势特点。

图22010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蔬菜批发均价(单位:元/公斤)
2011 年以来,蔬菜价格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 5 月份以来,蔬菜价格呈现加速上涨,多种蔬菜价格两个月内价格呈现翻番或更多。

三、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
1.宏观经济
1.1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蔬菜价格随之上涨。

本轮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的正常复归,是对惠民政策的积极反应。

与此同时,大量“热钱”的炒作也在推高农产品价格。

随着房市低迷、股市波动,大量流动性货币开始炒作农产品,使得部分农产
品变相为金融投资品,价格暴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2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蔬菜涨价加速。

本轮蔬菜价格的上
涨,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可小觑。

1.3极端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大部分蔬菜生长周期短,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一碰到高温、多雨、干旱、寒冻等天气受损率较大。

2010 年以来北方持续干旱,蔬菜的产量受到极大影响。

2.生产成本去年以来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也有通胀预期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产成本的上涨。

不仅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也较大。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起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幅度也很大,务农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从需求方面来看,农业生产者越来越少,农产品消费者在增加,城市化进程中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也在增加。

2011 年上半年,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化肥市场价格全面走高。

按6 月底水平,尿素、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钾肥等品种价格的同比涨幅均在30%左右。

其中尿素
出厂价一度突破2400 元/吨,少数地区市场甚至出现了
2600~2700 元/吨的批发成交价,逼近了历史最高价位。

3.流通成本
我国农产品流通明显存在环节太多、链条过长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中国,蔬菜由田间地头到市民的餐桌大概需要以下几步:先由大量的、分散的种植户手中通过农村经纪人运送到一级批发商或者代理商手中,然后一级批发商或者代理商再转手到二级批发商手中,由二级批发商转手到零售商手中,最后由零售商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数据显示,通过这种渠道销售的蔬菜占到了消费总量的70%以上,其他部分由超市等渠道供应。

目前,中国生鲜蔬菜的冷链运输并不发达,通常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流通过程损耗很大,损失率在25%~30% 左右,这些自然要计算到物流成本中。

蔬菜在运送到批发市场后,需要缴纳进场费、摊位费、人员费用(工资、吃住等)等一系列费用,如果经过二级批发商,同样需要支付这些费用。

在零售环节,依然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摊位费、工商管理费等近十几种费用,这样,高价格的蔬菜卖给消费者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纵观整个蔬菜流通链条,可以看出除了一些市场向中间商收取的费用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比如进场费、摊位费等,其他的费用压缩的空间并不大。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汽油价格这些年不断上涨,以及各种过路过桥费,这对于蔬菜流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四、应对蔬菜价格过快增长的对策
1.流通模式变革由于存在大量的散户种植,中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存在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即以批发市场为主,但也包括龙头企业+批发商+终端零售、合作社+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 超市等多种模式。

数据显示,中国城市消费蔬菜的90%是通
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的。

预计到2015 年,中国大中城市超市流通的农产品数量将由现在的10%~15% 增长到30%~50% 。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无论是
上游的农户、或是中游的经销商和批发市场、还是下游的超市都已经开始了自身前后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以期能够彻底打通产业链,以此来稳定整个农产品的供应。

在上游,随着合作社力量的不断加强和壮大,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将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全国各地拥有各类合作组织1.7 万个,却仅有10% 左右的农民加入了合作组织。

在中游,则是大量的中间商和批发市场。

大的经销商和批发市场可以向上游延伸,打造一个完整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链。

目前,新希望集团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3 年内将在北京建设1000 家便利店。

在下游,主要是超市渠道进入到上游。

超市具有强大的物流体系,而唯一缺乏的就是上游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比如沃尔玛已经在大连等地建设了自己的供应基地。

而另外一种模式则是超市与上游的合作社进行对接,即“农超对接” ,也是未来农产品流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专家认为,要破解滞销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制建设,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进一步开拓市场。

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2.物流优化由于蔬菜生产地加工设施和条件缺乏,目前进入北京市场的蔬菜大多以毛菜为主,净菜极少,外地进入北京的蔬菜,
在加工成净菜时总的损耗高达50% ,而发达国家一般仅为5% ;在日本,对蔬菜包装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而美国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以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蔬菜的产后处理能力。

以冷藏技术为例,目前,美国已实现了蔬菜从收获到食用前均持续地处于采后生理需求的温度条件,形成一条“冷链”,即预冷-冷库-冷藏运输-批发市场冷库-商场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

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经为蔬菜销售提供了不少信息传递的方式,但是在实际蔬菜收购和销售中,批发商寻找货源主要靠朋友介绍,通过网络平台寻找信息的比较少。

比如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批发商们在北京销售完蔬菜,返回蔬菜产地收购地的时候基本是空车,这样一来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虽然大部分批发商表示他们都不想空车返回,但是北京到产地的货源信息他们很少能够及时获知。

并且由于信息流通的不及时,往往大量的同种蔬菜同时集中在一起销售,导致该种蔬菜供大于求,让批发商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在某种蔬菜供不应求的时候不能及时供应该种蔬菜。

3.新技术推广
据了解,近5 年来,北京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从14.5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0 万亩。

农民通过设施农业,可实现的大棚亩收入达8000 至1.1万元、温室亩收入1 万至1.3 万元;温室亩利润8550 元,大棚亩利润6019 元,分别是露地瓜菜的7倍、4.1 倍,是大田作物的18.2倍和10.5倍。

本市通过发展
都市型现代农业,巧打时间差,实现了设施农业大棚内四季各种果蔬常鲜,让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过上了季季不闲棚,盆满钵满的新生活。

另外通过蔬菜无土袋培技术、温室蔬菜免杀虫剂技术、温室大棚技术、引进蔬菜优良品种,在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菜农的收入。

4.加大对菜农的补贴力度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确定最低收购
价。

设立蔬菜调节基金,在特定时期补贴减免外地蔬菜进入北京蔬菜交易市场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