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政治看台湾问题
从地缘政治看台湾对中国的意义

从地缘政治利益看台湾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2005年5月7日,也就是赴莫斯科红场参加庆祝二战胜利60周年阅兵仪式的前两天,布什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发表了以“民主和自由”为题的演讲,席间提到:“‘欧洲胜利日’尽管终结了法西斯主义,但压迫并没有结束。
1945年的《雅尔塔协议》只不过延续了慕尼黑协议和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议定书的不公正传统(英法和德国曾在慕尼黑签署协议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而德苏间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议定则将波罗的海国家划归苏联管理)。
历史再度上演的是,强权政府的交易牺牲了小国的自由。
但这种欲藉牺牲他人自由谋求稳定的企图,最终却导致欧洲大陆陷于分裂和动荡。
”以及“当你们携起手来走向街头时,那个帝国崩溃了,《雅尔塔协议》也被最终埋葬——直到永远”,“我们不会重复前辈的错误,这些错误包括绥靖容忍暴政,或者牺牲自由来换取徒劳的稳定。
”尽管自苏联宣布解体的那一刻起,雅尔塔体系就已名存实亡,但是作为缔约国的一方,美国现在却以如此坚决的态度就该协议展开批判,这着实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毫无疑问,布什的此次演讲表明,美国将亲自为雅尔塔体系划上句号——同一战时德国单方面撕毁“凡尔赛合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此土崩瓦解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战胜国而非战败国把协议送进了坟墓。
众所周知,所谓的《雅尔塔协议》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美、英、苏三国缔结的一个协议。
正是在该协议的基础之上,三个大国构建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
作为“雅尔塔体系”的既得利益者,美国似乎应该对此体系推崇备至。
然综观布什此番对“雅尔塔协议”所作的评价,却大有扬其恶而抑其善之势:他不仅大肆诋毁“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帝国”——苏联,而且还委婉地自我批评了一把——因为美国自己也曾是缔结该协议的强权政府之一。
既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雅尔塔协议”之褒贬折射出大家对二战的看法,那么布什一言既出,其实质在于借此否定了二战胜利的积极意义。
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
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
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关于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心得体会800字

关于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心得体会800字在我国的国家政策中,台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接触媒体的方式比较多,也关注着自己所在的社交圈里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想表达的是我对于台湾问题的真实感受。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问题有些遥远。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从未经历过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对于两岸间的分歧和历史背景的了解有限,更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国际政治上引起了如此多的关注和争议。
尽管如此,我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台湾问题都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原则问题。
我国有着统一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台湾岛屿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台湾问题不是国际政治的普通问题,而是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其次,关于台湾问题,我们需要注意思辨。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不同,两岸间的政治态度和文化传统也日趋不同。
有些人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持看法倾向于相互融合,有些人则更倾向于保持各自独立。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思辨水平,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出发,去分析、研究这个问题,综合考虑两岸间复杂的因素,尽早寻找更全面、更可行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认为通过合理、稳妥、积极的措施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如果我们不统一,那么中国的全面发展将很难实现。
当前国家对于台湾地区的政策则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加深两岸民间融合;二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同时,我们应该强调互惠合作,加强经济贸易关系,通过两岸融合来实现台湾方面的尽快发展。
总之,在我看来,台湾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问题。
我国应该保持清醒和冷静,协调两岸政策,积极做好两岸融合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和平解决两岸纷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实现两岸同胞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2)

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2)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篇二《台湾问题与危机管理》摘要:台海危机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危机。
一个中国,是中美共识的基础。
和平统一,是中国的目标;不独不统,是美国的目标。
为避免在双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因第三者挑动而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中美正在并将继续就台湾问题以及其他国际危机管理交换政策,加强沟通。
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两岸交流,两岸统一虽然任重道远,但两岸稳定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很难改变,并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一、台湾分裂势力膨胀造成台海局势紧张台湾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就是分离主义或者叫分裂势力。
二次大战以后,成立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他们当中为数不少的国家都面临着国家统一问题或者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分离主义加剧成为国际政治中显著的现象和问题。
前不久,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也闹出了独立。
分离现象加剧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世界上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比如苏联解体后,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一转身就变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还有东帝汶,2002年从印度尼西亚独立出来;尽管前面提到的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的状况还不确定,但是冷战后南联盟解体之下也分成了克罗地亚、波黑等好几个国家。
第二个方面,就是国家的统一问题。
这在二战后亚洲涌现的新兴民族国家中比较突出,像20世纪50年代以来朝鲜半岛就一直处在分裂状态;像越南也是,从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到1976年才完成国家统一,十几年间,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总之,普遍地来讲,二战后出现的新兴民族国家中有不少国家都存在着分离和统一这样的问题,而且,总的趋势是国家的数量在增加。
与其他国家不同,台湾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台湾问题是在国共两党内战打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结果,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使得当时败逃到台湾岛的国民党存活了下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岸的中国人在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共识。
从地缘政治看台湾问题

从地缘政治看台湾问题台湾在整个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主权问题,也是中国的海权以及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台湾还与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和美国控制亚太格局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首先。
台湾于中国可谓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台湾是亚洲六大陆的的前卫,西太平洋的桥头堡。
而台湾海峡是欧亚航线必经的通道,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航空及海运的必经之地。
台湾是中国守卫大陆内地的前哨,也是中国面向太平洋的门户,意义可谓生死攸关。
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从日本到东盟,中国基本上处于美国岛链战略包围中,中国的活动区域受到严重的限制。
而东南沿海一带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地带,最发达的工业基地也基本在此范围内。
中国要想突破美国的岛链限制,保护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太平洋地区找到一个安全的入海口,而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最便捷的门户,是实现其海权利益的东海前沿基地。
“统一台湾,中国北可遏制日本军事对中国东北再次觊觎的可能,南可与海南省一道对中国南沙主权诸岛屿形成巨大的钳型保护,并由此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海运安全产生有效的保障;西可扩展中国东南安全空间,对中国东南沿海黄金经济带形成前锋拱卫。
”中国军队就可以东出太平洋扩大海防纵深,从而更好地保护大陆沿海和内地的安全。
如果台湾不统一,中国是一个连小国都敢来取一勺饮的受遏制的大国. “台独”一旦得逞,南沙就会不保,中国原本就不太乐观的海权就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中国通往欧洲的航线将受到阻截,且失去南沙丰富的海洋空间和资源,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前沿地带的东南沿海地区,就将失去保护屏障,直接受到日本和美国的威胁. 到那时中国就相当于一个内陆国家.中国将丧失大国地位,其安全权和发展权乃至生存权将受到致命性打击.台湾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台湾问题意味着中国对延续百年的海权地缘政治的根本挑战,无论如何中国非得统一台湾,这关乎一个历史大国的信誉、生存以及发展.同样,台湾对于延伸日本的安全空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形成与变迁

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形成与变迁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形成与变迁2007-03-31 13:00提要:台湾是我国东南海疆上的一座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岛屿,其地缘战略重要性是随着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国际交往而逐步提升的。
与此同时,台湾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又随着中国国力的变化及西太平洋地区国际政治斗争的演变而变迁。
关键词:台湾地缘战略地位变迁台湾是中国东南海疆上一座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岛屿。
台湾的战略重要性是从无到有,并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政治交往的逐渐密切而日益增加的。
自近代以来,在中国政府与人民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中,台湾的地缘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战后,台湾被纳入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成为遏制中国战略防线中的关键一环。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逐步强大,台湾的地缘战略重要性也在相应发生变化。
一、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早期演变决定地缘政治地位重要性的关键因素是地理位置和国际社会之间交往的程度。
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基础是它的地理位置,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因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相互经济政治交往得以确立,并随着交往的密切而提高。
⒈从化外之地到海上交通要道?在早期中国历史上,台湾一直处于中国政治文化的边缘地带,由于古代中国及西太平洋地区各地社会经济都不发达,大陆与当时台湾的交往也十分有限。
东汉及以前的史书中没有关于台湾的任何记载。
公元230年,东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据推测当时的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
“夷”乃夷狄之意。
仅从字面上理解也可知道,当时的夷州是一个遥远的化外之地。
公元610年隋炀帝派兵远征流求。
根据《隋书》对流求的地理位置、居民等情况的记载,这次所到达的流求被认为“肯定是后代的台湾”。
公元230年和610年,大陆王朝两次出兵台湾均无建树,“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福建南部尚未开发,” 至于开发台湾更是遥远之事。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政治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台湾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关心。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台湾问题的形势与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与研究。
一、台湾问题形势的变化台湾问题始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分离,由于历史、文化、国家意识等原因,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形成了一道由国境线、政治、军事等因素构成的界限。
从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已经持续存在了70多年。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的嬗变和台湾本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台湾问题的形势也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冷战结束时期,许多国家认为与大陆接触是会产生风险的。
而现在,随着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全球化,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台湾的存在和台湾民众的权利,支持台湾的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
例如,美国和台湾关系日益亲近,近几年来通过军售、对台湾官员的高层访问等方式,加强对台湾的支持。
其次,台湾问题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在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台湾民众开始关注和追求民主和自由。
这种愿望在台湾的政治领导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台湾持续推动实现全面民主化。
在大陆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港澳台地区的经济联系也开始增加。
同时,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联系也比以往更为频繁,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二、台独问题的现状与政策在台湾问题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台独”问题。
所谓“台独”,就是指台湾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实现独立的一种可能性和倾向。
尽管如此,台独的问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各方面的政策也没有执行。
目前,中国大陆对台独问题采取的政策是一贯的“一国两制”原则,即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在实际操作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和平统一、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同时,中国大陆还为台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帮助台湾维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台海关系的实质

台海政治关系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大多数人都认为台海危机的根源在于统独问题,即台湾执政当局要谋求台湾独立,而大陆则要基于全中国人民的愿望反制台独。
可是,这只是表面上的、结果上的对立,而真正实质的对立,或者说导致表面对立的深层原因,是专制与民主的对抗。
大陆台湾政策的基调是“一国两制”,其核心则是要求台湾执政当局承认共产党“一党专政” 的政治体制,尽管台湾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但必须服从或者说归顺共产党的正统地位;台湾的政治势力,无论是在野的国民党还是执政的民进党,都不排斥“民主统一”的原则。
国民党已经在多种场合表明了民主统一的主张。
即使是力促台湾独立的民进党,在最近大陆政府总理批评其总统“数典忘祖”后,也作出了正面回应,声称其承认台湾的祖先来自中国,但两岸在不同政治制度的治理下,各自社会制度、价值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台湾的未来命运和政治走向,要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由台湾民众通过民主的方式来作出决定,就算台湾人民选择统一,民进党也只有接受。
对于民进党的这番表白,大陆的媒体和民众恐怕又要作出“妖魔化”的评论,如口是心非、玩弄民意、操纵舆论等等,不一而足,反正大陆政治词汇中的“帽子”和“棍子”有的是。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中立地看待台独势力,可以感觉民进党的这番表白并非完全是口是心非的政治伎俩。
在台湾人眼里,今天的台独路线,也是台湾前途的无奈之举,最多也只能算是被各种主客观因素逼迫出来的、解决台湾政治地位的中策。
那么上策是什么呢?当然是通过民主的途径,在对等的基础上让台湾与大陆的政党轮流或者联合执政。
这一点,精明的民进党人不会不明白,但既然民主统一无望,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谋求独立。
无论如何,台湾的民众和政党,都不愿意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成为中国大陆政府统治下的地方孤岛;即使台湾作为大陆现行政治体制下“高度自治”的地区,台湾人还是会担心夜长梦多。
“一国两制”,意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于通过“安乐死”终结中华民国,终结国民党及台湾其他政党的政治价值和生存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缘政治看台湾问题
台湾在整个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主权问题,也是中国的海权以及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台湾还与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和美国控制亚太格局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首先。
台湾于中国可谓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台湾是亚洲六大陆的的前卫,西太平洋的桥头堡。
而台湾海峡是欧亚航线必经的通道,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航空及海运的必经之地。
台湾是中国守卫大陆内地的前哨,也是中国面向太平洋的门户,意义可谓生死攸关。
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从日本到东盟,中国基本上处于美国岛链战略包围中,中国的活动区域受到严重的限制。
而东南沿海一带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地带,最发达的工业基地也基本在此范围内。
中国要想突破美国的岛链限制,保护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太平洋地区找到一个安全的入海口,而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最便捷的门户,是实现其海权利益的东海前沿基地。
“统一台湾,中国北可遏制日本军事对中国东北再次觊觎的可能,南可与海南省一道对中国南沙主权诸岛屿形成巨大的钳型保护,并由此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海运安全产生有效的保障;西可扩展中国东南安全空间,对中国东南沿海黄金经济带形成前锋拱卫。
”中国军队就可以东出太平洋扩大海防纵深,从而更好地保护大陆沿海和内地的安全。
如果台湾不统一,中国是一个连小国都敢来取一勺饮的受遏制的大国. “台独”一旦得逞,南沙就会不保,中国原本就不太乐观的海权就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中国通往欧洲的航线将受到阻截,且失去南沙丰富的海洋空间和资源,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前沿地带的东南沿海地区,就将失去保护屏障,直接受到日本和美国的威胁. 到那时中国就相当于一个内陆国家.中国将丧失大国地位,其安全权和发展权乃至生存权将受到致命性打击.台湾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台湾问题意味着中国对延续百年的海权地缘政治的根本挑战,无论如何中国非得统一台湾,这关乎一个历史大国的信誉、生存以及发展.
同样,台湾对于延伸日本的安全空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日本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冲破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而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缺乏发展的地缘政治空间。
“日本的地缘政治条件四面掣肘,极其脆弱。
在北方,俄国人踩着“北方四岛”后尾。
南方还有美国在冲绳岛牵着日本的缰绳。
中间还有亚洲国家不断的敲打日本右翼们的脊梁骨。
”根据马汉的理论,要控制海洋,必须控制海上交通线;而控制海上交通线,就必须控制关键的海上据点。
所以日本要发展,必须在海洋空间上大作文章,占领更多的岛屿,从而利用《国际海洋法公约》,以获取岛屿周围半径200海里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
日本有难以割舍的台湾情节,早在甲午战争时就侵占过台湾,而且台海地区是日本能源渠道的咽喉地带,台湾对于延伸日本的安全空间有重要意义。
拥有台湾,日本可以控制
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欧洲最便捷的马六甲海峡通道,日本岛屿和台湾岛形成弧形岛链对中国进行遏制,阻挠中国向东、向南发展,而俄罗斯也将被限制在亚洲北部发展,那么日本在亚洲就可以雄霸一方,甚至可以在亚太地区和美国相抗衡,到时日本就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了。
这就是日本为什么一直盯着台湾不放的原因了。
而台湾问题上,钓鱼岛就是关键了。
拥有钓鱼岛,也就拥有了钓鱼岛周围半径为200海里的庞大海域以及周围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重要资源,及其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和未来潜在的资源。
那么根据《国际海洋公约》关于“主权国家以200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日本就可以利用钓鱼岛来和中国争夺台湾了。
“台独”分子就是明白这些,才想寻求日本的帮助,日本也想通过“台独”分子牵制中国,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旨在建立一个“台日同盟”。
另外,台湾问题的最终结果也将影响到美国利益。
从中美建交前的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到建交后发表《联合公报》,从美国一面承认“一个中国”的事实到一面又对台军售,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台湾问题,美国既不希望中国统一台湾,又不希望台湾独立。
美国对中国设置的岛链限制,台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台湾不统一,台湾当局继续走“亲美路线”,美国就可以控制中国的制海权,截断中国向南发展的道路,阻止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扩大,防止所谓的“中国威胁”产生。
,台海统一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地缘政治的变化将触及到美国的利益。
那么美国是不是愿意台湾独立呢?事实告诉我们不是。
美国至少在形式上是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的。
如果台湾独立,日本和台湾必将走到一起,结成“同盟关系”,中国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
前面说过这样最大的受益者是日本,到时美国将难以控制亚太地区的局面。
美国不会把台湾给日本,当年正是因为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拿走了台湾,才有后来日本法西斯的崛起和珍珠港事件。
“如果中国垮下去,亚洲就出现了一个大的政治黑洞,印度、日本就会起来,俄罗斯力量就会南下,美国就无法收拾局面。
”且美国如果以武力支持台湾独立,中国将会进行殊死抵抗,中国可不是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将不再是像现在这样陷入战争泥潭不可自拔这么简单。
所以美国最希望中国台湾维持现状,这是美国最大的利益选择。
现状不变,美国可以依靠台湾牵制中国,同时和台湾进行军事贸易获取巨大的经济利润,遏制住日本通往能源基地航线的咽喉部位,从而控制整个亚太地区。
因此,从全球视野来看,台湾问题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中国希望和平统一台湾,而且必须统一台湾绝对不能让”台独”发生。
日本却要为了限制中国,谋求大国地位,发展地缘空间,与中国争夺台湾。
而美国则希望维持现状不变,以台独牵制中国,巩固岛链限制计划,北还可控制日本发展。
台湾问题关乎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决不仅仅是一个岛屿的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