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清华精神

合集下载

清华百年校庆有感

清华百年校庆有感

清华百年校庆有感202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其百年校庆,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这一天,全校师生、校友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纪念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展望未来,共同憧憬清华的蓝色未来。

作为新一代的清华学子,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百年校庆的庆祝活动。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清华百年校庆不仅仅是庆祝历史和成就的纪念活动,更是为我们清华学子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回顾清华百年的历史,感悟清华百年的精神,感受清华百年的力量,进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为社会作出更加杰出的贡献。

在这次百年校庆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清华百年的精神——爱国、进取、诚信、创新。

这些精神不仅是清华百年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清华学子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重要动力。

爱国主义是清华百年来一直倡导的核心建设,清华师生始终秉持着“厚德博学,敬事爱人,求实创新,能上能下”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进取精神是清华百年来一直推崇的重要品质,清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鼓励师生敢于挑战,锐意进取,勇攀高峰。

诚信是清华百年来一直倡导的重要信仰,清华师生始终遵守“诚信为本”的原则,坚守诚信、恪守正直,为学术、教育、社会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创新是清华百年来一直推崇的重要精神,清华师生始终注重创新,追求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推动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

在清华百年校庆中,我还体会到,清华大学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清华文化是清华百年来不断传承的强大文化力量。

清华文化秉持着“博学谦达、笃行致远”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清华学子前行的动力。

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清华文化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人文奋斗和科技创新并重的体现。

清华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教育,更是对于生命、对于未来、对于历史、对于世界的一种深刻探索。

在翻阅百年历史上的各类照片和资料时,我发现,清华大学的辉煌成就不仅仅来自于顶尖的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更来自于清华大学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值得钦佩的品格。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100校庆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100校庆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100校庆上的讲话淸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

作为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泄向复兴的一个缩影,淸华的百年历程是淸华人致力于兴国安邦的奋斗史,是探索中国科技教育自立自强的开拓史,是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跨越发展的攀登史。

谈“淸华精神”:突岀体现在社会责任之中顾秉林说,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淸华大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自强不息、厚徳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这种充分体现民族自觉,深刻反映时代风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的“淸华精神”,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淸华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淸华就确立了扶植全才、增进国力的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全而贯彻党的教冇方针,造就思想坚泄、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髙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型的拔尖创新人才。

百年树人,桃李芬芳,17万莘莘学子在“淸华精神”熏陶下奋勇向上,一大批治学、兴业、治国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

“淸华精神”深深融入到创新实践之中无论是开创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还是确立顶天、立地、树人的科学宗旨,无论是二三十年代开启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还是五六十年代兴办一批新技术专业,八十年代以来布局和发展综合性学科。

"清华精神”引领着我们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

坚左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百年创新,硕果累累,淸华师生在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的记录,作岀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

今天,随着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淸华大学在国际科技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淸华精神”突出体现在社会责任之中从129运动中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发表最后的演讲,从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

带孩子来清华大学的感言

带孩子来清华大学的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学生。

为了让他更好地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我带着他来到了我国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

站在清华园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我不禁感慨万分,写下这篇感言,记录下我们共同的经历。

一、走进清华,感受历史底蕴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清华园的地面,一片生机盎然。

我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这片神圣的土地。

清华园内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红砖碧瓦,古朴典雅。

每一座建筑,每一片绿地,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清华园、二校门、清华大礼堂等。

这些历经风雨的建筑,见证了清华大学百年的辉煌历程。

当我们站在清华大礼堂前,看着那庄严肃穆的牌匾,心中不禁肃然起敬。

在这里,曾经培养出了无数为国家、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二、聆听讲座,开阔视野在清华园,我们还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举办的“青少年成长教育讲座”。

讲座中,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历史沿革以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教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对清华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孩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原来清华大学是这样的啊!我也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清华大学!”看着孩子眼中的光芒,我心中充满了欣慰。

这次讲座,不仅让孩子对清华大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三、参观实验室,激发求知欲在清华大学的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多个实验室。

走进实验室,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魅力的世界。

在这里,孩子们亲眼见证了各种先进设备的运行,了解了科研人员严谨求实的态度。

参观过程中,孩子被一台机器人吸引了目光。

他好奇地问:“妈妈,这个机器人是怎么工作的?”我耐心地为他解答,并鼓励他多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品味清华精神,传承家国情怀在清华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深刻体会到了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清华精神。

清华大学精神

清华大学精神

清华大学精神
100岁的清华大学,成为社会各界对大学教育乃至大学精神的热烈讨论的核心。

清华精神简练的表述应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包括爱国奉献精神,实事求是、严谨求实、注重实干的科学精神,“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人文日新”的校箴,体现了清华人的勇于求新、不断求新的精神。

自我激励,追求卓越的心态等。

还有团队精神,世界眼光。

2008年,蒋方舟在信中写道,“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模样。

”蒋方舟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破格降分录取。

在大学精神和学风建设上,刘道玉说,清华大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继承下去,而非停留在口头上。

学术的自由、多元化,以及保持和时代相对一定的独立性,都被提出来。

还是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质疑:中国高校存在着普遍同质化的问题——类似的拨款方式、评估方式,必然导致不同大学之间的风格趋近。

在它背后,又是被诟病已久的教育行政化。

清华大学要成为世界认可的一流大学就必须具有独立的大学精神,具有自由的大学思想,各种思想,各种科学技术都能在清华成长,这样就能具备自由的大学氛围;大学教授要能安心做学问,校长要能通过学校的教授委员会批准,而不是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这样才能保证清华的独立精神,可现在上级某些领导觉得某个同志很不错,也在其他知名大学担任过校长,就马上调令,这样的一言堂形式会严重阻碍大学的发展,毕竟大学不是某个人所创造的,是一个团队所努力的结果。

清华校风八个字

清华校风八个字

清华校风八个字导语:清华校风之魅力与影响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校风一直备受关注。

清华校风八个字,即求真务实,刚正不阿,严谨求实,追求卓越,不仅是清华大学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广大清华师生的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入探讨清华校风八个字所体现的内涵与影响。

一、求真务实:清华人追求真理的精神清华校风中的“求真务实”是清华人追求真理的精神内涵之一。

在学术研究方面,清华师生秉持着对真理的追寻,不断深化学问,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他们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努力将学术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清华学子秉持着严谨的态度,踏实勤奋,培养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

二、刚正不阿:清华人追求正义的勇气清华校风中的“刚正不阿”代表清华人追求正义的勇气。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社会实践中,清华人始终坚持原则,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敢于站出来维护正义。

他们将仁义礼智信融入日常行为准则中,不做迎合权力和利益的媚俗之徒,用坚定的信念和理性的思考为社会进步发声,为真理发声。

三、严谨求实:清华人追求严谨的学术态度清华校风中的“严谨求实”体现了清华人严谨的学术态度。

清华师生在研究和学习中,注重思维方法的严谨性和实证性,以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勇于批判性思考。

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使清华大学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术精英,推动了学术界和科研领域的发展。

四、追求卓越:清华人追求全面发展清华校风中的“追求卓越”体现了清华人追求全面发展的追求。

清华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思辨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不仅关注学术成就,还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他们追求卓越,不仅在学习中努力取得好成绩,在各个领域都能有所建树。

五、清华校风八个字的历史渊源清华校风八个字代表了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的办学理念和校风,源远流长。

清华大学于1911年创建,追求真理和秉持正直从一开始就成为清华人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

清华精神与文化基础知识讲解

清华精神与文化基础知识讲解
人文、文化: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势;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周易》
绪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人生智慧秘诀 ·掌声之道:
“挺胸抬头、手心相对于胸、双脚平踏于地”---
头顶百会天,劳宫、膻中养心静心人,三里厚德地; 王道贯穿天、地、人,居中心、如来心,忠恕“吾道一以贯之”
·智慧课程口诀:“心要空、意要恭、身要松、舌要通” ·我们简化掉了什么?
五千年中华文明--百年清华的创新源泉、文化命脉!
1.3.1清华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
• 国耻纪念碑 • 美国人的希望:“我们现在能够使用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
---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 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 季羡林“惊艳一跪”; • 梅贻琦的“四爱”:爱学校、爱祖国、爱同事,爱青年学生(“不倒 梅”) • 1997年97岁的陈岱孙弥留之际的留恋…;曹禺逝世前失忆四个月后的 自我介绍… • 彭桓武“好奇怪”、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韦杰三烈士“我心甚 安”、钱三强所见叶企孙先生“泪如雨下” …23位“清华英烈 祖国 儿女” • 1936~1937清华人的飞机梦(航空之父冯·卡门、华敦德教授与清华 25个学生), • 钱伟长们“愤而撕掉赴美签证护照” •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清华人在西 部……
之器” 4、内省为君子:“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
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知天命:“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 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九思成圣:“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 忠,事思敬,疑思问,愤思难,见得思义。”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爱国奉献清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便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蕴育的爱国奉献精神。

清华诞生时是一所利用美国退还“庚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师生将清华学堂看作“国耻纪念碑”。

在五四运动中,清华国耻纪念会曾立下“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的誓词。

这种对国家、民族的孱弱,列强的欺凌感到痛心疾首而产生出的爱国精神,被老学长们称为“哀兵士气精神”。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中国面临民族危亡,老校长梅贻琦在当年12月就职演讲中要求清华师生“紧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了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

正是这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清华迅速成为国内名校的重要精神动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人与北大、南开师生一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坚毅刚卓的精神把西南联大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救国斗争中,众多清华师生,前赴后继,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水木清华北岸山坡上耸立着“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碑,以纪念51名为国捐躯的清华英烈。

这些先烈许多都是在抗战中牺牲的:1932届毕业生刘崇诲在上海吴淞口驾机撞向日本海军旗舰,壮烈殉国。

法学院学生张甲洲带领东北籍同学打回东北老家,举起了“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大旗,担任总指挥。

后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

他实践了“抗战之时不知有家,临战之时不知有身,金钱地位不动心,飞机大炮不怕死”的誓言,在前线英勇牺牲。

还有许多师生是带着科技知识参加抗战的,比如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组织师生参加冀中军民抗战的故事。

叶老师先是让他的助教熊大缜带领几个学生去冀中根据地,组建技术研究社研制炸药、地雷、炮弹等。

继而又让化学系毕业生汪德熙化妆成牧师辗转到冀中,帮助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

这些炸药、地雷在令日寇胆颤心惊的“地雷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叶老师还在天津租界亲自带领师生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让物理系管理员阎裕昌主持爆破研究。

清华大学发朋友圈句子

清华大学发朋友圈句子

清华大学发朋友圈句子
1. 在清华大学,感受到了学术的熏陶和青春的活力!
2. 看到清华校园的美景,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3. 在清华大学读书,是我人生中最美的经历之一。

4. 清华大学,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未来交相辉映。

5. 每一天在清华的校园都是充满灵感和成长的旅程。

6. 感谢清华大学,给予我追逐梦想的平台和机会。

7. 在这里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正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8. 清华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为能在这里学习感到自豪。

9. 清华的石桥、湖畔、图书馆,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知识的气息。

10. 在清华大学,不仅是学习,更是享受生活的绚烂多彩。

11.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12. 清华,让我懂得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13. 清华大学,是我未来的梦想起点,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

14. 清华的校园里,灵感无处不在,每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15. 清华大学的师生们,都是如此有才华和热爱,我真的很幸运能够与他们一同成长。

16. 清华的校友,遍布全球各个领域,我为与他们有着共同的校徽而自豪。

17. 清华大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页,将永远珍藏在心底。

18. 在清华的日子里,我收获了知识和友谊,成长为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的清华精神
在清华的历史上,梁启超先生曾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生。

后来,这八个字成为了清华的校训,对凡是在此生活过的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清华师生的精神风貌。

清华100年的多灾多难所激发起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清华历史,而清华一个世纪的为人处世所展现的“厚德载物”的品德,更是洋溢在神州大地。

回顾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我为闻一多先生的“是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心潮澎湃;为朱自清的“不为三斗米而折腰”而骄傲自豪;敬佩杨振宁先生的科研精神,渴望着如他一样的成就······他们都是从清华园里走出的孩子,是他们那个年代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表征,是千千万万清华人的缩影。

可能像闻、朱、杨,那样的人,太过稀少,也太过遥远,也可能是他们所代表的清华精神太过沉重,让人只能膜拜,又或者称赞他们的人太多太多。

所以今天我只想谈谈发生在我身边,让许许多多人容易忽视的属于小人物的大精神。

百年清华,人文日新。

在百年校庆前夕,由于要参加团体操节目,我们每周六上午都要彩排四个小时。

我们表演的是“校园风采”,由600多名老师跟同学组成,让我感动又敬佩的是每次排练老师跟同学都能放弃周末睡懒觉的机会,准时参加。

这可能对我们学生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年轻有活力。

但对于那些教学任务重,科研工作忙,又有家庭,孩子的老师来说,能够在周末抽出四个小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她们中有年迈的老奶奶,但是在排练过程中,我们一样的努力和认真。

从她们身上我确确实实看到了那些平凡的清华人身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还记得是在第二次训练的时候,原本没有水的我们突然有矿泉水了,其实本来只为教师准备的。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老师向学校反映,她们说“在家里哪有父母喝水看着孩子口渴的,在学校,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

她们感动了我们所有参加排练的学生,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并不仅仅在“名人”身上所独有的厚德载物精神。

还有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在百年校庆晚会上,我本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的,然而离开时却带着深思。

在晚会所有的节目中,让我最是难忘的并不是最喜欢的成龙大哥的节目,而是由平均年龄71的清华校友表演的鄂尔多斯舞。

尽管早已青春不再,老学长们却依旧阳光无限,他们用激情演绎了绚烂,用行动刻画自强不息。

年轻的我们有何理由,又有何借口不积极向上,用激情拼搏未来?
他们很多不为人知,但却一样有着不光声名卓著的人所独有的清华精神,清华的校园里从来不缺少这种人的身影,所缺的,只是我们新鲜血液的加入!
努力吧,让我们用行动写意今天的清华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