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荧屏上的恶婆婆形象

合集下载

给恶婆婆的称呼

给恶婆婆的称呼

给恶婆婆的称呼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恶婆婆的普遍形象和称呼
2.恶婆婆的称呼来源
3.恶婆婆的称呼类型
4.社会对恶婆婆的看法
5.结论:总结恶婆婆的称呼及其社会意义
正文
在许多中国传统故事和现代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恶婆婆”的形象。

她们通常被描绘成尖酸刻薄、欺压媳妇、不讲道理的老年女性。

那么,这些恶婆婆都有哪些称呼呢?
恶婆婆的称呼来源于古代的封建社会,那时女性的地位较低,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

婆婆作为家中的长辈,地位尊崇,而媳妇则需顺从婆婆的意愿。

因此,婆婆通常会对媳妇进行恶言相向、百般刁难,甚至使用暴力。

这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因此恶婆婆的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

恶婆婆的称呼类型有很多,比如“老巫婆”、“魔鬼婆婆”、“恶毒婆婆”等。

这些称呼反映了社会对于这种行为的不满和反感。

在很多故事中,恶婆婆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媳妇的反抗,从而产生一系列家庭矛盾和纷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恶婆婆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关爱,而不是欺压和折磨。

恶婆婆的称呼实际上是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和谴责。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恶婆婆的称呼过于贬低和歧视,应该用更加中立的词汇来代替。

总的来说,恶婆婆的称呼是对一些老年女性行为的描述和批评。

尽管有些夸张和贬低,但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家庭和谐、尊重和关爱的价值观的
重视。

恶婆婆现实案例

恶婆婆现实案例

恶婆婆现实案例这是一个姐姐的婆婆,说她恶稍有些过份,生活中也是一个说话稍显强势的老太太,也没做过什么过份的恶事,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

老太太有两个儿子,我这个姐姐是二儿媳妇。

大儿子现在是三婚,头婚离异无孩,二婚离异有一女儿随女方,听说老太太俩口子也很支持儿子再次离婚,原因就是女方不愿意再给他们生孙子。

据说大儿子见了上百个对象以后,终于娶了现在这个三婚老婆,刚开始老太太很是满意,因为新儿媳愿意给他们生孩子。

事实上大儿子和三婚老婆都已经四十多了,但两人还是花了很多钱做了两次试管都没有成功,所以决定先缓一缓,先以事业为主,挣些钱再说孩子的事。

老太太看大儿子抱孙无望,态度立马转变,由刚开始的殷勤不断,变得,怎么说呢,就是比较冷淡吧,终于在前一段因为琐事和大儿媳,吵了一架,算是把大儿子的三婚老婆也得罪了。

再来说说老太太对我这个姐姐的伤害,也就是二儿媳。

刚结婚后,好像是第一年吧,有一次他们一块参加亲戚的婚礼,我姐姐说她正在随意的聊天,突然老太太就把她拉到另一大桌亲戚面前,指着一个大肚孕妇说,这是谁谁家儿媳妇,人家刚结婚就怀孕了,姐姐说当时一大桌不认识的人就齐刷刷的盯着她,让她好难堪了一阵。

让我姐姐伤心落泪的是她结婚第二年的春节,当时已经刚刚怀孕,她自己还没感觉到。

结婚两年还没动静,老太太更着急了,大过节的对我姐姐各种脸色,大年初二姐姐和老公回娘家,刚出大门,老太太追出大门,硬塞给她一百块钱,本以为是让她买些礼物的,谁知道老太太说到,给你点钱去市里的大医院赶快检查检查。

姐姐听后,忍不住就哭了,一直从家门口哭到车站。

我问她,当时你怎么不怼老太太,姐姐说可能当时太伤心了,人也年轻,嘴也笨,就光知道哭了。

后来,姐姐生了个女孩,现在已经上小学了。

最让姐姐对老太太由生气变成怨恨的一次,是在女儿几岁的时候。

就是准备要二胎了,姐姐也想要,但是一直没动静,老太太又坐不住了,又开始对姐姐进攻了。

还是一个什么节日吧,亲戚们在家里吃饭后随意的聊天,姐姐也很轻松的说一个什么话题吧,突然老太太恶狠狠的接过话茬说了一句让她也自己后悔终生的话,她说,你还好意思说别人,我都六十多了,还没当上奶奶呢!姐姐说当时全屋人都愣了好几秒的时间,不清楚老太太为何说这样的话。

影视剧中的“恶婆婆”,年轻时秒杀当红花旦,尤其是第二位!

影视剧中的“恶婆婆”,年轻时秒杀当红花旦,尤其是第二位!

影视剧中的“恶婆婆”,年轻时秒杀当红花旦,尤其是第二位!娱乐圈对女明星的年龄尤为残酷,女明星过了四十岁,就很少有合适自己的角色了,只能演主角的妈妈了。

有的女明星最怕别人说她的年龄,把自己的年龄一再改小。

不少人说刘晓庆装嫩,一个不甘心演女主角她妈的演员,除了装嫩还真的没有别的办法。

而男明星们还可以继续老干部,大叔之类的,和小花们谈恋爱,充当人生导师。

潘虹是国产剧中最常见的“婆婆”,干练的短发,黑框眼镜,炯炯有神的大眼,与媳妇干起仗来,赫赫威仪,可谓是最有气势的婆婆了。

年轻时太美了,五官立体,美艳大气。

颜值加演技,将国内外奖项拿了个遍。

1981年,凭借杜十娘夺得了第四届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殊荣。

1983年,《人到中年》被作为“中国电影新作”在日本东京展映。

潘虹也凭借陆文婷的角色,获得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87年凭借电影《井》徐丽莎一角夺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如今只能在婆媳剧中浪费演技了,潘红自己也说,自己四十岁以后几乎没有导演找她演戏了。

当年倾国倾城的“妲己”也当起恶婆婆来了,美人迟暮,张牙舞爪,在柴米油盐中消磨了灵气,成天和儿媳斗智斗勇,只能说一句可惜了。

称得上是最年轻的婆婆。

这一双美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勾去了多少人的魂魄。

刘洁眉目温婉,气质娴雅,在《回家的诱惑》中刘洁把言语刻薄,性情刁钻泼辣的婆婆演绎得入木三分,让观众看得咬牙切齿。

年轻时刘洁眉眼间带着风情,与现在相比,褪却了妩媚,更显温婉。

梁丽在《妻子的秘密》饰演黎明朗的母亲,是个强势、迷信的妈妈,虚荣又残忍,歧视自己残疾的大儿子黎天,为了富上加富逼黎明朗娶百合,在得知江氏发生意外后又怕惹麻烦上身而千方百计阻止他们成婚,是一切矛盾的催化剂。

观众最熟悉的就是老版《水浒传》中的孙二娘,和《神医喜来乐》中的泼辣媳妇吧!年轻时梁丽长相清纯秀美,从这个角度看,李依晓和她长得有几分相似。

“恶婆婆”都有的5个特点,种种讨人嫌,老人要引以为戒

“恶婆婆”都有的5个特点,种种讨人嫌,老人要引以为戒

“恶婆婆”都有的5个特点,种种讨人嫌,老人要引以为戒展开全文在婚姻家庭里,婆媳矛盾向来最为棘手。

虽然初衷是希望孩子生活好,但由于观念的不同,不少的老人喜欢倚老卖老干预他们的生活,把家庭搅和得矛盾重重。

因此,在人们的眼中,好婆婆能让家庭幸福,而恶婆婆则会逼得夫妻不和,有的甚至导致妻离子散。

李莹就遇上一个恶婆婆。

她刚与老公结婚时,就发现婆婆为人比较强势,以为李莹夺走了她的儿子,为捍卫女主人的尊严,要求李莹能对她事事顺从。

婆婆不喜欢她们夫妻亲密,只要看见小两口开个玩笑,就要严肃的数落一番,搞得小夫妻在家里只能像个陌生人。

而且婆婆还经常挑事,如果李莹辩解几句,婆婆就大哭大闹说受欺负,还逼迫着老公表态。

刚开始老公还能理解李莹,在婆婆的挑唆下,慢慢地态度变得相信婆婆说的话。

在又一次争执中,老公认定是李莹不尊重婆婆让她道歉,李莹不愿意老公还动手打她,这让李莹感到非常难过。

为了摆脱这个既可怕又自私的婆婆,李莹最后只好选择了离婚。

那么,人们眼中的恶婆婆有哪些特点呢?1、占有欲较强不少的老人性格强势,认为自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儿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儿媳嫁进家里就要服从自己的安排,包括喜怒哀乐都要听自己的,不能违逆自己的意愿。

由于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认为儿子结了婚被另一个女人夺走了对自己的爱,因而见不得小夫妻亲热,经常限制他们的生活,让年轻人缺乏自由。

2、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一些老人是从多年的媳妇熬过来的,内心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有的认为女人做家务是应该的,而男人做家务就不行,特别不习惯男人做家务,甚至在儿媳处于生理期,或者是坐月子的时候也不愿意让儿子帮助儿媳,有的还会辱骂儿媳娇生惯养让人难以接受。

还有的老人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如果儿媳生下女孩,不是不理不问就是冷言冷语,这样会严重伤害儿媳。

3、喜欢挑拨离间由于两辈人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难免会有分歧。

有的老人不是采取理解的态度,而是以自己的老观念与媳妇站在对立面,喜欢抓住一件小事就没事找事无理取闹,让夫妻之间产生矛盾。

婆婆真有那么吓人吗

婆婆真有那么吓人吗

婆婆真有那么吓人吗?电视剧《天真遇到现实》昨晚在三家卫视播完,不过直到昨天还有网友在埋怨剧中的郑太太:“有这种极品婆婆,儿子再好也不能嫁他啊!要了命了!”这个被观众“吐槽”的婆婆,是剧中男主人公郑现实的妈妈,因为她,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差点儿夭折;也因为她,有观众直言自己看完之后“气得睡不着觉”。

反反复复的“婆媳大战”,让不少年轻观众有了“恐婚”心理。

“最近看的电视剧为什么都是好媳妇遇到麻烦婆婆呢?让人觉得再美的婚姻也会被婆婆搞砸,千万要遇到一个好婆婆呀。

”电视剧里的婆婆们显然让网友“默小美”有点怕。

婆婆,真的有那么“邪恶”吗?演员:婆婆只是假装很强势32年前在电影《喜盈门》中扮演的儿媳妇薛水莲,被观众称为“中国第一贤媳”,这回在《天真遇到现实》里扮演恶婆婆,温玉娟算是彻底颠覆了自己的荧屏形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温玉娟表示,自己这回真是“豁出去了”。

电视剧还没播几集,郑太太就被观众戏称为“极品婆婆”,不过,温玉娟为这个角色进行了“辩护”。

在她看来,这位婆婆之所以对儿媳很苛刻,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

剧中有一段她开煤气自杀的情节,看上去有些“洒狗血”,但温玉娟的理解是,“这是因为她对子女的爱得不到理解,真是觉得没活头了。

”这几年荧屏上“辣婆婆”的角色形象有不少,郑太太绝对算是嗓门最洪亮、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最丰富的一位了。

温玉娟觉得,这个角色在性格上多少有些外强中干。

“我觉得她是一个很真很实在的人,喜怒形于色,内心其实很脆弱,平时吵吵嚷嚷,主要还是为了造势来保护自己,假装自己很强势。

”温玉娟说,其实这个婆婆骨子里仍然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特别是到大结局,情感坚冰终于被融化。

编剧:婆婆不恶家庭戏难编恶婆婆刁难儿媳妇,小姑子欺负嫂子,《天真遇到现实》里的此类情节,在近几年的家庭剧中屡见不鲜。

甚至有观众总结出了经验:“挑个好婆婆比找老公更重要!”还有不少人对编剧的水平提出了质疑。

对于观众们的议论,《天真遇到现实》的编剧翘楚并不感到惊讶,“这挺正常的,婆婆和小姑子出来主要就是捣乱的,观众们又讨厌他们,又喜欢看这出剧,说明她们演得还不错。

“恶婆婆”的8个特征,条条要人命!中1个,家里准“鸡飞狗跳”!

“恶婆婆”的8个特征,条条要人命!中1个,家里准“鸡飞狗跳”!

“恶婆婆”的8个特征,条条要人命!中1个,家里准“鸡飞狗跳”!女人结婚后,如果能遇到一个好婆婆,婚姻基本上很幸福,但是如果遇上一个有这8种特征的婆婆,每天家里都鸡飞狗跳的,日子过不好。

1、看不得儿子对媳妇好的婆婆这种婆婆多见于单身母亲,一个人把儿子抚养长大,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儿子,把儿子当做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所以当儿子结婚以后,就把儿媳当做自己和儿子的第三者,看到儿子对媳妇好,就觉得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抢走了,所以她受不了。

2、对儿子的缺点视而不见不管儿子是烂泥扶不上墙,还是儿子的坏脾气,就算儿子有再多的缺点,在婆婆眼里,她的儿子也是宝贝疙瘩,在儿子和儿媳之间,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会偏向儿子。

3、她必须是家里的一把手儿子结婚以后,她不放手让儿子儿媳过自己的日子,觉得儿子儿媳必须听自己的,自己就是家里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经常向儿子传递一种“爹妈只有一个,媳妇可以再找”的思想。

4、对媳妇要求严格,对儿子放任不管结婚以后,儿子回家再晚她也不说什么,反而让媳妇多体谅一下自己的儿子,毕竟自己的儿子工作压力那么大,出去放松放松很正常;但是对待媳妇,穿的前卫一点,她就冷嘲热讽,说穿成这样准备去勾搭谁呢?5、要求媳妇必须生男孩很多婆婆在媳妇儿怀孕的时候都说,男孩儿女孩儿都一样,但是等到孩子出生以后,如果是个女孩,她的态度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然后直到媳妇生出男孩以后才罢休!6、紧盯媳妇的钱结婚以后,就见不得媳妇买了什么东西,总觉得花的是她儿子的钱。

其实人家花的是自己真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就算是人家花老公的钱,也是人家小两口之间的事情。

7、观念守旧,不愿改变尤其是在对待喂养孩子方面,很多婆婆还保留有嚼碎了给孩子喂饭的习惯,媳妇胆敢说不卫生,她就会说“你老公就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有啥不卫生的,不也健健康康长这么大了!”8、一哭二闹三上吊只要有了婆媳矛盾,她就在儿子面前哭哭啼啼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

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有些婆婆只要受了点委屈,就会在儿子那告状,好像所有的委屈都是媳妇儿给她受的。

浅析语文课本中的两个恶婆形象

浅析语文课本中的两个恶婆形象

浅析语文课本中的两个恶婆形象作者:屈光耀王琴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6期在古代,婆婆大多以“恶婆”形象出现,她们对儿媳妇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束;媳妇大多扮演着受压迫、受凌辱的角色,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婆婆和媳妇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婆婆的蛮横专制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以致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婆婆的形象总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祝福》中的祥林嫂婆婆、《窦娥冤》中窦娥的婆婆蔡婆婆。

因为《窦娥冤》属节选,文中对蔡婆婆着笔不多,无法展现全貌,故笔者只对刘兰芝婆婆和祥林嫂婆婆做一简析。

一.《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源于焦母所坚守的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更有她变态的心理。

焦母蛮横专制。

俗语说“千年水道流成河,三十年媳妇熬成婆”。

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做媳妇更是如此。

焦母现在终于由媳妇熬成婆婆,在刘兰芝面前不可避免的颐指气使。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句话就可以看得出焦母那种容不得媳妇有半点自由权的心态。

正因为这样,她时时显露出由宗法社会独夫政治培育而成的那种横蛮褊狭的面目。

她的无理取闹更具体地表现在不顾是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表现在为了一己私情而罔顾儿子的态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尤其是面对焦仲卿的恳求,焦母“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儿子完全成了附庸。

对儿子动辄呵斥,对媳妇就可想而知。

蛮横专制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焦母的门阀观念根深蒂固。

她认为兰芝出身低微,不足以和她的门阀匹对:“汝是大家子……贵贱情何薄?”她又时刻不忘卖弄自己的世家地位,一再提起“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表示像她那样人家娶个媳妇就像买头牲口一样容易。

恶婆婆妄想症 看看你有没有

恶婆婆妄想症 看看你有没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恶婆婆妄想症看看你有没有
导语:婆媳相处在一起,对于儿媳而言,也许将遇到一个恶婆婆。

那么怎样的婆婆被列入恶婆婆的名单呢?
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但并非每个婆婆都那么蛮狠不讲理、那么刁钻不可理喻,还是有好婆婆的。

只不过由于很多女人电视剧看多了,总是幻想着自己的婆婆就是恶婆婆,在思想上先入为主,导致婆媳相处很是别扭。

看看以下的恶婆婆幻想症你有没有,有的话,就要赶快纠正了。

妄想症一:婆婆会逼着你生孩子
最近热播的《乡村爱情交响曲》把这个老掉牙的“传宗接代问题”再次搬上台面,婆媳矛盾真的非得需要这么个蹩脚的借口来演绎吗?媳妇跟儿子都身体健康,年轻力壮的,要生多少娃儿没有?公公谢广坤非得无所不用其极地折腾他窝囊儿子谢永强跟委屈媳妇王小蒙?放心吧,这样的八点档剧情绝对不会发生在你的婚姻生活中,如果真摊上这么个胡搅蛮缠的亲爹亲妈,不用等着你出手,他们儿子首先就不干了?
妄想症二:婆婆都不讲理
有哪个妈不想自己儿女过得幸福?有哪个婆婆放着太平日子不过,非得天天找事儿吵架,跟媳妇斗的鸡犬不宁?电视剧都是人编出来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过下去的,别总是单方面指责婆婆不讲理,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太任性了?是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婆婆的立场?家和万事兴,婆婆活了大半辈子了,不会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你说,对吧?她并不想总这么折腾,肯定是你一再出招儿挑战她的极限!
妄想症三:婆婆都不好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一个复杂又微妙的关系式,“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便是一种写照。

尤其在当今时代独生子女的个性,要与另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恶婆婆现象难免出现。

恶婆婆主要有两层界定,在这里需加以说明,其一,身份问题,不是血缘之母,但包含伦理意义上的母亲,即婆婆。

其二,性质问题,这里所谓的“恶”并非是十恶不赦,也不仅仅是“坏的”“不好的”,在这里“恶”的本质是一种扼杀人生命活力的力量。

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的痛苦和混乱,带有一定的破坏性。

婆婆作为一个人,是有人性的,她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当婆婆被内外各种压力所逼迫时,一旦这种压力超过了她的忍受程度,她的人格就会发生畸变,隐藏在母性背后的恶就会日渐凸显出来。

表现出恶的一面,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恶婆婆”。

文本中所涉及的恶婆婆多是指,那些由于不合理的生活和不正常的情感经历,而在人格和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扭曲和病变的母亲形象。

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欲主义的压抑,无疑是引发母亲异化为恶婆婆的重要诱因。

同时我认为,如果过于简单的理解恶婆婆形象,仅仅把恶婆婆理解为“不好的”、“坏的母亲”,就过于肤浅,也会使文学史上存在的恶婆婆形象,失去其应有的存在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也会消弱文学作品所蕴藏的深层思想内涵。

在这里应力求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辩证的分析这一形象。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的文章、小说、电视剧简单分析婆媳之间的微妙关系,恶婆婆形象出现的根源及如何在当今时代和谐相处。

以此来综合论述恶婆婆出现的前因后果,以及以后如何避免恶婆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从而构建和谐家庭。

一恶婆婆的出现在中国的传统中,家国同构,男主外,女主内,婆媳关系也就成为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我国封建社会非常重视对婆媳关系的规范,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是淡化婆媳冲突,以婆媳和谐为主调。

当然也有少量写婆媳冲突的作品,如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母亲形象也不再崇高甚至有些恶毒、丑陋。

婆媳之战起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但是只好我们可以从《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追溯到东汉末年。

故事中的婆婆是一个典型的恶婆婆形象,生生拆开了一对恩爱夫妻,导致媳妇“举身赴清池”、儿子“自挂东南枝”的悲惨结局。

这些作品多数简化了婆媳冲突的复杂原因,将人简单划分为好人、坏人。

因为婆媳关系影响着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对婆媳关系的规训与引导,不仅在史书上大书特书孝妇神话,而且在文学作品中有意淡化婆媳冲突,编制出婆媳和谐、相依为命的美丽图景,如《窦娥冤》、《琵琶记》、《秋胡戏妻》,书写媳妇隐忍屈从的美德。

事实上,在封建宗法时代,在传统的大家庭中,由于女性生活空间和生命形态的极端狭小,婆媳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尖锐化,冲突是婆媳关系的常态。

当然,在古代文学叙事中也有写婆媳冲突,如《聊斋志异·珊瑚》、《醒世姻缘传》等,但是这些作品往往简化婆媳冲突的复杂原因,将婆媳冲突处理成好人/坏人的道德对抗。

而事实上,婆媳冲突与个体的道德品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与古代文学不同,现代文学中的婆媳冲突取代了婆媳和谐,拓宽了文学写作的领域。

中国现代作家广泛吸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开始深入挖掘婆媳关系的文化内涵。

在五四初期的现代文学中,现代作家纷纷把笔触深入到对恶婆婆的控诉和揭露上。

对“恶婆婆”的控诉和揭露成为作家们批判封建陋习的一个出口。

五四时期最早涉及婆媳关系的小说是叶圣陶的《也是一个人》和《阿凤》、冰心的《最后的安息》、苏雪林的《棘心》、石评梅的《董二嫂》、罗洪的《念佛》等。

[1]真正将“恶婆婆”这一主题深入开掘的是张爱玲。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彻底颠覆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贤妻良母的男性命题,进一步挖掘了婆媳冲突,尤其是年轻寡母与媳妇间所隐藏的情欲冲突。

在乡土小说作家中真正成功“突围”,显示出自己创作个性并在创作方法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的,是王鲁彦。

20、30年代大部分书写童养媳的小说,都把对童养媳所受非人待遇的揭露与控诉作为中心,作家们看重童养媳的苦难史与非人状态,以此来阐发人道主义所张扬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

真正将婆媳冲突作为叙述中心的作品集中出现在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前期的乡土作家和一些女作家笔下,如许钦文的《疯妇》、王鲁彦的《屋顶下》、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等。

1937年以后的中国陷入了惨烈而悲壮的抗日战争之中,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由国民人格的建构过渡到拯救面临生存危亡的民族,许多“家务事,儿女情”的题材退出新文学作家的视野,但是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表现婆媳冲突的作品:巴金的《寒夜》。

[2][3]有学者认为,汪母在作品中也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她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汪母对儿子的极爱以及对媳妇的极恨让人费解,论文围绕如何理解汪母这一复杂母亲形象展开,首先,作者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汪母对于树生的态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上的,她一心要按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建立自己的家庭,要用传统的家庭模式来规范树生。

在深层意识中汪母对树生的百般挑剔和厌恶是试图复辟旧有家庭模式、试图获得婆婆对儿媳的权威,但是却遭受失败,因而产生怨愤情绪。

其次,作者又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探究汪母的深层心理。

如若一个母亲能在丈夫或其他男人那儿获得正常的情感滋润,眷恋儿子仇视儿媳的心理就不会十分明显;如果不能,她就会把自己对异性的情感需求不知不觉注入到儿子身上,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心理就可能变态。

[4]在40年代的解放区,赵树理为婆媳关系写作赋予了崭新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叙事范式和文学主题。

在《孟祥英翻身》和《传家宝》中,都有四种角色,即婆婆、媳妇、问题的解决者(新政权的代表)和婆媳关系的旁涉者(公公、丈夫、小姑子);其中都有相同的、简单的结构框架——代表传统观念的婆婆跟代表新观念的媳妇发生冲突,婆媳关系的旁涉者加剧着这种冲突,问题最终被代表新政权的工作人员解决,媳妇的观念最终取代了婆婆的观念。

小说中恶婆婆无理地挑起矛盾,造成了年轻女性的不幸,婆婆成了媳妇获得解放而必须越过去的一个障碍,年轻的媳妇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挣脱了婆婆的束缚而获得了解放。

这种重复的大团圆的叙事产生了一种权威的、静止的印象,确认并强化了新政权的合法性。

当然,这种叙事也确认了赵树理小说叙事的合法性。

再看婆媳矛盾的最后解决。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解放区的婆媳关系叙事延续了20、30年代的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的思路,是对前两者提出的问题、存在的矛盾的回答与解决。

在50年代之后的恶婆婆也渐渐脱离了父权的思想控制,显示出由于观念的不同造成的恶婆婆形象出现的倾向。

本文在下面就论述各式各样的恶婆婆形象。

二形形色色的恶婆婆形象近年来家庭伦理剧的潮流席卷中国电视荧展现婆媳冲突的电视剧创作更是层出不穷。

仅从名称上看就有《婆婆•媳妇和小姑》(2004)《婆家娘家》《媳妇》(2007年)《婆婆来了》等十几部,还有许多作品未以此命名却包含《呼兰河传》《金锁记》《幸福像花儿一样》《青衣》(2007年)等。

婆媳题材电视剧初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传播景观不是偶然现象应该说它是当下中国文化的一种选择。

这是由于它所展现出来的恶婆婆契合了当代中国观众的心理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无法调和的婆媳矛盾——建立在现代文化基础上的个人自由、独立意识与建立在儒家文化上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之间的矛盾。

(一)家庭暴力型电视剧《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也是一位恶婆婆。

她对对儿媳在肉体上的折磨是丧失人性的。

12岁的黑呼呼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实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小团圆媳妇,发育良好,活泼健壮,一个正正常常的人。

[5]周三太太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隔院的杨老太太说“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了三碗”,[5]老厨子说“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碌地转”有二伯说:“这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6]在婆婆和村人眼里小团圆媳妇因为没有表现出温顺乖巧、低三下四的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样子,而显得“出格”了。

从此以后,我家的院子里,天天有哭声,哭声很大,一边哭一边叫……[7]小团圆媳妇被吊在梁上用皮鞭抽打,打昏过去了,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还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当众给她洗澡,洗一次,烫一次,叫一次,直至昏死过去。

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她的婆婆以为“拯救”了儿媳而心满意足。

婆婆并非悍妇,她只是按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办事。

就这样一个活鲜鲜的生命被这个视女性自身价值比猪狗都不如的婆婆给活活折磨而死。

通过小团圆媳妇婆婆这一形象,作者也向读者揭示了传统文化中愚昧、麻木一面对国民的危害。

通过这一人物形象,控诉了这个社会制度。

西蒙•波伏娃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9]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波伏娃的理论进一步理解与其说是”形成”的,更准确的说是”打成”的,这两个恶母俨然己经异化为男权社会统治的工具。

充当了男权统治的打手,愚昧的心理和畸形的心态,使她们极其凶残的对待儿媳,一步步把儿媳逼向死亡。

文本展现了男权社会统治下,女性封闭、麻木、愚昧的生存状态。

重新审视女性群体所处的劣势地位,体现了作家对妇女命运的思考。

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两个母亲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她们的出现对这对女性的解放和女性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母亲形象也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擅长肉体上的折磨,从鞭抽到烙铁烙到公开洗澡,可见其残暴的一面,如果说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儿媳在肉体上的折磨丧失人性的话,而曹七巧却擅于精神上的戕害,是较于身体上的折磨更残酷的一种行为,在精神上的摧残足以让他们处于崩溃的边缘,她毁掉了子女们的幸福甚至是可贵的生命。

(二)情欲受阻型在这一类文学形象中,作家们肯定了母亲情欲的合理性。

同时也对母亲们在人性受到压抑后,形成的疯狂变态给与了更多的关注。

现代文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母亲,她们的情欲长期受压抑,情爱无法得到满足,因而诱发了母性恶的一面,这是一类疯狂的母亲。

电视剧《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背负着黄金的枷锁在人性的挣扎中被挤扁最终失去人性的可爱一面的可怜可恨的艺术形象,因为家庭出身的贫寒,年轻时期的曹七巧在封建大家庭姜公馆身处权力秩序的底层,地位并不稳固,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爱情,咬紧牙根克制了自己的正常情欲,才在丈夫死去之后获得了稳固的封建家长地位。

作了婆婆和母亲的曹七巧并没有修炼成传统文化规范的慈母,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完全泯灭,尤其是呈现在自己面前儿子与儿媳的两性生活,刺激起她为了曾经为保住财产而苦苦压抑欲望的愤怒与委屈,让她回忆起自己为人媳之时所遭受的非人痛苦。

曹七巧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和她所处的家庭中的位置使她不可能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那样利用金钱的力量公开地去弥补自己的情感与欲望的匮乏,但是,她可以利用封建家长的权威在自己的家庭王国里实施家庭政治暴力,曲折隐晦地宣泄自己对欲望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