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最终5篇)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最终5篇)第一篇: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范文[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也是世界性的长篇小说名著,它那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而完美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小说史上任何一部名著所不可比拟的。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由于家庭原因,遂长期寄居在贾府,她孤单一人,深感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养成“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孤标性格。
关键词:美,高洁,才华横溢,叛逆,悲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伟大的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深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自从作品诞生一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神魂颠倒。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诩,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力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她的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在蔑视权贵,渴望自由上午基础上,她被贾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这爱情给她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著,专一的爱情,薛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挣,于是她不是愁眉就是长叹,落花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塑造的这么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却给不同的读者带来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她的误解也一直伴随着作品的诞生而存在着.我个人对林林黛玉是在充满同情的同时,对她的个性很欣赏的.尽管她并不是个完美的人,她显而易见的缺点虽然不能让别人轻易的接受.但也许正是她的不完美才带给我更多的震撼.她的悲剧命运就显得更深刻.她不仅美在外在,而且她高洁的品格,奇异的才学,叛逆的行为更让人叹服.所以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也能不让人为之掬泪.一,美丽的外表。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的论文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的论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怜人”形象。
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不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权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的自我毁灭来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呼唤女性的觉醒。
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她的个性具有前卫性,具有号召力,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可怜人” ;前卫性时代悲剧《红楼梦》是我国清朝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个代表:曹雪芹将其塑造成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让人怜爱的少女形象。
1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悲剧色彩非常浓重凄凉的身世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孤高自许的独特个性。
她出身在一个走向衰弱的封建官宦家庭,却由于母亲去世的早,没能受到封建礼教、妇德等方面的熏陶和训练。
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却因身体赢弱,功课上得不到严格的要求。
至于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等社会知识对她的影响显然非常有限了。
这也是她保持着纯真的个性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个性使她在寄居的声势显赫却又充满着仇恨、倾轧、争夺、势利的荣国府中“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别人合拍以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了,这是黛玉“自尊、自爱”的表现。
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那样的的无奈和凄凉,更能让读者感到黛玉的可怜、可敬。
林黛玉纤弱多病让人怜爱。
故事中对于她的病有多处描述。
如其母亡故时黛玉旧症复发;如宝黛初次见面,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而林听到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时更是怨急攻心,在极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于是有了与宝玉相对傻笑的一段等等,让人们对她的纤纤弱质有清晰的印象。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并未花费太多笔墨描写林黛玉的外在美,却给人留下了非常精致的美丽形象。
小说写林黛玉的出世,用“仙草化身”让读者体会她的超凡脱俗,想像她的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作文对林黛玉进行浅析

作文对林黛玉进行浅析《对林黛玉的浅析》篇一在《红楼梦》那如梦如幻的大观园里,林黛玉就像一朵清幽的兰花,静静地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却又带着丝丝的哀怨。
咱先说说林黛玉的外貌吧。
她长得那叫一个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似的。
我有时候就想,这曹雪芹也太会写了,这么几个字,就把林黛玉那种柔弱、娇美的形象给勾勒出来了。
也许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女子就是美的极致吧。
林黛玉的性格呢,那可真是复杂得很。
她敏感得就像一只惊弓之鸟。
记得有一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儿的时候,她就想啊:“哼,是不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我呀?”我当时就想,这姑娘是不是有点太小心眼儿了呢?可是后来再一想,也许她在贾府里,毕竟是寄人篱下,心里总是缺乏安全感的。
就像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对别人的一举一动格外在意,生怕自己受了委屈。
她这种敏感,可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吧。
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也是让人揪心。
他们俩就像是一对苦命的鸳鸯。
林黛玉爱贾宝玉爱得那叫一个深沉。
她的爱情就像一团燃烧的小火苗,小心翼翼又炽热无比。
我想,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里,他们的爱情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根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林黛玉只能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藏在心底,偶尔借着诗词抒发一下。
她写的那些诗,就像是她心底的呐喊,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比如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听起来就特别的凄惨。
她把自己比作落花,感觉自己的命运就像那落花一样,飘零无助。
林黛玉在大观园里的生活,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她虽然有着贾母的疼爱,可还是要面对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
那些个丫鬟婆子,虽说表面上对她恭恭敬敬的,可保不准背后怎么议论她呢。
她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大观园这个小社会里,艰难地走着自己的路。
她的清高,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不合群。
可她又不屑于去讨好别人,她就守着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和宝玉一起谈诗论文。
不过呢,有时候我又觉得林黛玉有点太柔弱了。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最终五篇)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最终五篇)第一篇: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
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红楼梦林黛玉性格分析作文

红楼梦林黛玉性格分析作文作文一。
她很敏感。
有一次,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才送到她那儿。
她就想啊,是不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
她心里就不好受了,觉得自己被看轻了。
还有啊,她听到宝玉和宝钗说笑,心里就酸酸的。
她觉得宝玉对宝钗太亲近了。
她也很聪明。
在诗社里,她作诗可厉害了。
每次作诗,她都能想出很美的句子。
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写得多妙啊。
她读书也多,和姐妹们聊天的时候,总能说出很多典故。
林黛玉还很善良。
她对紫鹃就像姐妹一样。
紫鹃关心她,她也很感激。
她虽然有时候爱使小性子,但那也是因为她在乎宝玉。
她在大观园里,就像一朵娇弱的花,需要人用心去呵护。
她的性格就像她住的潇湘馆一样,充满了诗意和淡淡的忧伤。
作文二。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看到落花,她就会哭。
她觉得落花好可怜,就把落花埋起来。
她拿着小锄头,一点点地把落花埋在土里,还一边哭一边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她心里好像总是有很多忧愁,一点点小事就能让她伤心。
她的自尊心很强。
在贾府里,她总是小心翼翼的。
有一回,她不小心说错了话,就会懊恼很久。
她觉得自己不能被人笑话,要是被人看低了,她就很难过。
她和宝玉吵架的时候,也大多是因为这个。
她觉得宝玉要是不理解她,就是对她的不尊重。
作文三。
她很脆弱。
身体不好,总是生病。
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似的。
她的脆弱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当她知道宝玉要和宝钗成亲的时候,她的心就像被刀割了一样。
她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香消玉殒。
她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禁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林黛玉还特别细腻。
她能察觉到别人察觉不到的东西。
比如说,她能从宝玉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里,看出宝玉的心思。
她看到宝玉的通灵宝玉,就会想自己没有这样的物件和宝玉相配,心里就会有些失落。
她也是个重情的人。
对宝玉的感情那是深深的。
她把宝玉当成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她会因为宝玉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情绪。
她的这种性格就像清澈的溪水,虽然有时候会泛起涟漪,但一直是那么纯净。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怎么写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怎么写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于她的论文吧!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篇1【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
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
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
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
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学校意见: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
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
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
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
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病态美,个性,才华,爱情前言《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林黛玉的评价和分析作文

林黛玉的评价和分析作文说起林黛玉,那可真是里让人又爱又怜的角色。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那小心翼翼的模样,真叫人心疼。
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得多敏感的心思呀!你想,一个小姑娘,背井离乡来到这么个大家族,周围全是陌生的人和规矩,能不小心谨慎嘛。
她长得那叫一个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就这模样,谁见了能不心动?可她的美不是那种张扬的美,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就像秋天里的一朵菊花,在风中微微颤抖。
林妹妹的才情那更是没话说。
她写诗作词,那叫一个厉害。
海棠诗社里,她的诗总是那么出彩,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还记得她的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一句,把她对花的怜惜,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全都写出来了。
她拿着锄头,在落花中哭泣的样子,真真是让人觉得又凄美又心疼。
不过,林妹妹的小性子也是出了名的。
有时候宝玉稍微说错一句话,她就能生上好几天的气。
可这也不能全怪她呀,她那么喜欢宝玉,心里眼里全是他,自然希望宝玉对她一心一意,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说有一次,宝玉和宝钗在一起说笑,被林妹妹看见了,她那小脸一扭,转身就走,宝玉追上去解释了半天,她才慢慢消了气。
这气性,像不像咱们生活里恋爱中的小姑娘,因为在乎,所以格外计较。
还有她哭的那些时候,真真是让人心都碎了。
但她的哭,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哭,而是心里的委屈、孤独、无奈全都化作了泪水。
在这个大家族里,虽然有贾母的疼爱,可到底还是寄人篱下,那种漂泊无依的感觉,不是咱们能轻易体会到的。
林妹妹对爱情的执着,那也是让人佩服。
她和宝玉之间的感情,没有什么山盟海誓,有的只是眼神交汇时的那一抹温柔,一句贴心的问候。
可就是这样纯纯的爱,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显得那么艰难。
她明知前路坎坷,却还是义无反顾地爱着宝玉,这份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在贾府的日子里,林妹妹也有开心的时候。
和姐妹们一起玩耍,一起作诗,那笑容也是发自内心的。
林黛玉论文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林黛玉,一个忧伤的代名词,她是世外仙姝,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天资聪慧,却又如一般女子那般多愁善感……下面我将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并就她的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
在《红楼梦》的前几回,通过贾雨村之口,让我们对林黛玉的多愁敏感有了第一印象,从小她就懂得在写字时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敏感这一性格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后来父母双亡,自己依栖他乡,这对她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又少了安全感。
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确如此,从林黛玉第五回进贾府的首次登场,留给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就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有很多美好的,如聪明、漂亮……但也有“两弯似蹴非蹴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黡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愁与病。
在第二十一回林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中写道“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没明说,但多心的黛玉却敏感地认为宝玉把自己和宝钗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呢?黛玉对宝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这和宝钗对他的“昼掩门”是有区别的,所以她不允许宝玉那样想。
她的心门是半掩着的,只要贾宝玉坚定地轻轻一推就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宝玉她以试探为主,其实这也反映出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她不敢将自己的心完全向宝玉敞开,她怕他有了“姐姐”就会忘了妹妹,她只能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做土,寄全部希望于宝玉这个“玉盆”,用以培育他们之间这颗柔弱的爱情幼芽,当遭遇“狂风骤雨”的摧残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在《咏菊》中她写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何为“秋心”?秋在心上是为“愁”,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多愁她的善感和她的缺乏安全感。
当她刚进贾府宝玉为她摔玉后,她晚上一个人独自唾泪,认为“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因我之过”,袭人劝她“若为他这种行迹你就多心伤感,恐怕你伤感不了呢?”当然袭人是不会懂黛玉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的,黛玉是恐日后落人话柄,她知道那块玉是个稀罕物,她也亲眼见着了贾府上下为那块玉的紧张,倘若宝玉真因她那句“你这块玉是个稀罕物,岂能人人都有”而受刺激将玉摔坏了,那她就成了贾府的罪人,日后就更没立足之地了,所以她愁她怕,却无人理解……,再如第二十六回,晴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黛玉开门,说“凭你是谁,也不给开门”,依着她的身份和她与宝玉的关心,她大可高声斥责,但她却没有,她回思“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她在贾府的生活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怕出错,落人话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
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
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
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
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学校意见: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
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
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
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
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病态美,个性,才华,爱情前言《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像是个“捧心西子”。
二、尖酸刻薄冷外表黛玉的身世,决定了她是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她说的话,常常向刀子一样刺向别人,自己却浑然不觉。
她的刀子主要刺向两种人:一种是威胁到她和宝玉关系的人,一种是让她觉得受到旁人歧视与踩压的人。
威胁到宝黛关系的人:宝钗,湘云,张道士的提亲等等,黛玉的枪口不好直接对准目标,宝玉就成了替罪羊,她的话大部分都是刺向宝玉的,看看黛玉都是怎么说的吧!第二十二回,宝钗念了只《寄生草》,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说的湘云也笑了.——黛玉又在醋宝钗了,当然倒霉的总是宝玉。
当着众人的面讥讽宝玉,却没考虑宝玉的面子与感受。
当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也不会伪装啊。
第二十九回,宝钗记得湘云有个金麒麟,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这话是很刻薄刺耳的,不得不赞一下宝钗的涵养。
第三十四回,黛玉见宝钗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这话真够刻薄的!让黛玉觉得受到歧视的人:周瑞家的,比戏子一节。
在送宫花一章节,周瑞家的因顺路,最后到了黛玉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周瑞家的听出黛玉是多心了,所以不说话,但心里会怎么想?至少也觉得这女孩子事多,不容易相处,心里会设防的。
黛玉的这张嘴,真是得罪人啊。
第二十二回,湘云说唱戏的女孩子象黛玉。
宝玉前来陪不是,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三、坦率纯真显本质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
其实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
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
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
本为情敌,无嫌犹猜。
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
其实她也很谦和。
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
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
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
四、过人之才情有人说黛玉是“诗魂”,的确如此,她浑身上下无不闪耀着诗的光辉。
“在《红楼梦》中写诗最多是林黛玉,仅长歌就有三首,还有联句两篇。
”除此之外,黛玉还有律诗、绝句和词,整部《红楼梦》里,没有第二个人的诗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超过她。
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省亲时。
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其才,不想元春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命罢了。
当时众人所题之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文采风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纨──万象争辉;宝钗──凝晖钟瑞。
这些题匾大都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必说诗歌自身了,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一些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
而且林黛玉帮宝玉写的那首诗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海棠社诸芳作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
”再来看看第二十七回中的《葬花吟》。
此诗共五十一句,可以说自首至尾,字字精警,句句动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是她用生命铸成的绝唱。
它深深地打动多少读者的心,更引出多少多情多感的女儿泪。
诗中的背景是漫天飞舞的桃花,生之华丽,死之惨烈,当然会让人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受,黛玉不仅表达此意,也有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怨,更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对严酷外界的控诉,对污浊环境的拒斥。
读完让人觉得凄楚感慨,真的是黛玉得血和泪的结晶。
那个孤高自许,洁身自爱的女子身影便宛在纸上眼前。
而黛玉在中秋夜在凹晶馆与湘云联诗,虽是用了“十三元”的韵,但她对上湘云的“寒塘渡鹤影”的那句“冷月葬花魂”真是让人称奇。
五、纯美之爱情在《红楼梦》里,最感人的是黛玉对宝玉的纯洁凄美的爱情了。
宝黛的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并围绕二者的爱情展开,通篇《红楼梦》无处不迸发宝黛爱情的动人火花。
在第一回,作者用别具匠心的想象,浪漫夸张的笔调,创造了“还泪”之说,也是宝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以此说明宝玉、黛玉的爱情是前世注定的,是有前缘的,而他们来到俗世是为了续前缘。
把宝玉、黛玉的爱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因此更真实、深刻、感人。
当二人第一次见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有了这样的场面: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这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绝佳注解。
从此,他们“一桌吃,一床睡”,一起看“杂书”,一起听戏曲《牡丹亭》,而且还一起“埋香冢”。
他们往往同哭同笑,彼此都倾注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可能的东西。
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思想一致,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叛逆性格。
从书中的描写可见,宝钗的美,绝不在黛玉之下,甚至“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是宝玉还是没有爱上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生活道路和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