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在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应用观察

合集下载

多模式个体化镇痛应用于骨科疼痛管理病房的效果观察

多模式个体化镇痛应用于骨科疼痛管理病房的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1期3130 引言骨科疼痛多为较强的急性疼痛,是伤害性刺激,疼痛强度大,时间长,炎症反应重。

目前患者仍存在关于疼痛的错误观念。

不能全面认识疼痛的危害,能忍则忍,担心药物成瘾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等[1]。

鉴于诸多因素,适时建立“骨科疼痛管理病房”,通过多模式个性化的镇痛方式,使每位骨科患者在伤后或围手术期接受专业化、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使之处于“微痛”或“无痛”的良好状态。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进行讨论,探究哪种方法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具体的研究过程会体现在本文的分析中。

2 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治疗与常规普通的镇痛治疗方法对比试验的过程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治疗与常规普通的镇痛治疗方法对比试验样本的选取过程应该保证有足够大的样本数量,还需要控制样本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比如年龄的分布要具有均衡性男女比例要协调,对于样本的治疗方法应采取自愿的形式,在后期的跟踪调查中要得到样本患者的同意,以免出现问题[2]。

本文的实验的样本选择来自于我院治疗的患者自愿参加的试验调查过程,样本的数量一共为40例,这40为患者为我院 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这两组的病例,这40例有20例采用的多模式个性化镇痛治疗骨骼疼痛,有20例采用的常规普通的镇痛治疗方法治疗骨骼疼痛,前者编号为实验组,后者编号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男患者有10例,女患者有10例,对照组男患者有11例,女患者有9例。

实验组中的患者年龄从53~67岁,平均年龄为64.7岁;对照组中的患者年龄从55~68 岁,平均年龄为65.2岁。

两种试验的样本在使用两种方法开始治疗之前都进行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的传授教育过程,知道相关治疗的内容以及后期复健的治疗方法,医生在对样本治疗之前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样本自身对于自己的病处要有足够的了解,在经过医生的宣传教育之后确定自己的治疗方式,实验组用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治疗治疗骨骼疼痛,在进行骨骼相应的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检查,由医生确定好患者之前的生活状态,病史追溯,并对可能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化验检查。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90年代 • PCA术后镇痛
中后期
• 多模式镇痛
当前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减少药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降低副作用
协同镇痛
最大效应/ 副作用比
常用药物和镇痛途径
阿片类
口服 静脉
曲马多
NSAIDs
切口 局部 浸润
阿片类
椎管 内
神经 阻滞
其他
专家指南
脏器 负担 增加
免疫 抑制
情绪 波动
胃肠 蠕动 减慢
术后疼痛
肢体 活动 减少
睡眠 障碍
。。。。。。
慢性疼痛 行为改变
围术期疼痛治疗的目标
最大程度镇痛 最小的不良反应 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
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围术期疼痛治疗的发展史
• 术后口服、肌注药物治疗,硬膜外延期拔管
80年代
90年代 • 硬膜外吗啡、神经阻滞、胸膜腔、腹腔用药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围术期疼痛
疼痛
急性疼痛
初始状态下未充分
控制 手术后疼痛是慢性疼痛
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
围术期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增加 氧耗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连续神经阻滞
术中关节腔注药
阿片类镇痛药
止吐药
其他常用镇痛药
静脉自控镇痛
口服镇痛药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全文)术后镇痛不充分可导致患者术后应激、早期活动困难、睡眠不足等,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严重的术后疼痛还是慢性疼痛发展过程中的特异性因素之一,可见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传统镇痛主要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但易出现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肠梗阻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延长。

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是将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联合应用,使其发挥最佳镇痛效应,是减少单种药物或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最有效镇痛策略。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多学科合作,应用循证医学论证的一系列处理策略,达到减少手术应激、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近年来,ERAS途径和方案正在成为提高术后恢复的基本标准,MMA是ERAS推荐的镇痛方式。

MMA不仅对减少患者痛苦和不满情绪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能够避免术后长时间使用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促进ERAS。

现就MMA 在术后疼痛控制及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术后疼痛与MMA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临床上根据疼痛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的炎性疼痛和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由于疼痛的产生机制不同,在各种临床疾病中表现各异,增加了疼痛治疗的难度。

术后疼痛发生快、程度剧烈,使机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同时伴随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满意度,并且极有可能导致术后慢性疼痛的形成,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促进作用。

围术期疼痛主要有切口痛、炎性痛和内脏痛等,单一镇痛药物和方法难以达到满意镇痛效果。

若根据疼痛种类及来源进行镇痛治疗,术后镇痛往往需要两种及以上的药物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镇痛的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多模式术后镇痛在四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多模式术后镇痛在四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多模式术后镇痛在四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杨付明马晓瑜崔建宁张晓闻云霞窦亚丽杨向霞史小凤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3期【摘; 要】目的:探讨多模式术后镇痛在四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用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进行四肢手术的患者76例,所有患者下肢手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上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静脉镇痛,研究组术后镇痛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

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结论:在进行四肢手术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多模式术后镇痛对其患者进行麻醉镇痛,其效果比较理想,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广泛应用。

【关键词】多模式术后镇痛;四肢手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57-02骨科四肢手术一般会使用止血带进行加压止血,能够使出血量降低,有利于手术操作 [1]。

应用传统的麻醉镇痛方式无法有效的控制疼痛,还会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严重的影响[2]。

多模式镇痛是将多种镇痛方法和多种不同作用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四肢手术中,对疼痛病理进行阻断,使中枢和外周敏感化减少,达到镇痛的效果[3]。

本次研究将对四肢手术患者,应用多模式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比较满意,以下将对其效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进行四肢手术的患者76例。

排除有严重的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药物过敏、精神疾病等患者。

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术( 38.2±6.5)岁,体质量45~81kg,平均体质量(63.7±8.1) kg;研究组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是15~73岁,平均年龄是(47.6±6.7)岁,体质量42~78kg,平均体质量(62.4±7.1)kg。

氢吗啡酮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氢吗啡酮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DOI:10.16096/ki.nmgyxzz.2021.53.02.007氢吗啡酮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观察黄春伟,崔永武厶(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25)[摘要]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HM组(观察组50例):盐酸氢吗啡酮0.1mg/kg,右美托咪定2M g/kg,帕洛诺司琼0.5 mg,生理盐水加至100ml;SF组(对照组50例):舒芬太尼2M g/kg,右美托咪定2M g/kg,帕洛诺司琼0.5 mg,生理盐水加至100mlo所有受试对象均采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背景输注剂量为2ml/h,单次冲击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 o手术结束前30min,HM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氢吗啡酮镇痛液10ml(含氢吗啡酮0.5mg的0.15%布比卡因溶液10ml),SF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舒芬太尼镇痛液10ml(含舒芬太尼20隅的0.15%布比卡因溶液10ml)o结果比较两组术后36h PCA有效按压次数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组表现情绪改善倾向(P<0.05)o结论氢吗啡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镇痛效果好,患者情绪更稳定,舒适度更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骨科[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4-0951(2021)02-0148-04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ydromorphine Ketone in MultimodeAnalgesia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HUANG Chun-wei,CUI Yong-wu A(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Beijing Lunar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Orthopedic Hospital,Beijin10002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ydromorphine in multi-mode analgesia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Methods100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M group(Observation group,n=50):HM group(observation group,n=50):hydromorphine0.1mg/kg, right metomidine2yg/kg,parenoxetron0.5mg,saline to100ml;SF group(control group,n=50),sufentanil2 fzg/kg,right metomipramine2yg/kg,parenoxetron0.5mg,saline to100ml.All subjects were treated with a single-time self-controlled analgesia pump,with a background infusion dose of2ml/h,a single impact dose of0.5ml,a locking time of15min.30min before surgery,HM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hydromorphine anal­gesic solution10ml(0.15%bupivacaine solution containing0.5mg of hydromorphine10ml)via epidural catheter and sf group with sufentanil analgesic solution10ml(0.15%bupivacaine solution containing20yg of sufentanil10ml).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PCA effective compression and VAS scores,Ramsay sedation scores,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adverse reactions,postoperative cogni­tive function,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o 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nd the HM group showed a tendency to improve mood(P<0.05).Conclusion Hydromorphine can be safely and effectively used for multi 一mode analgesia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the analgesic effect is good,the patient's mood is more stable and the△[通讯作者]E-mail:cywnm@comfort is higher,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covery.[Key words]hydromorphine;sulfentanyl;dexmedetomidine;multi一mode analgesia;orthopedic氢吗啡酮是吗啡的一种半合成衍生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与吗啡相似,镇痛效力是吗啡的5~8倍[门。

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探讨

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探讨

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探讨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患者。

两组患者术后全部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同时分别配合常规疼痛护理和多模式镇痛管理。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静息痛程度和活动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8、1.638,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静息痛程度和活动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74、10.584,P<0.05)。

观察组患者创口感染、压疮、便秘、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686,P<0.05)。

结论: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从而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标签:多模式镇痛管理;创伤性骨折;康复护理创伤性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在当前交通事故发生率显著上升的情况下,导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数量也急剧增加[1]。

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来说,在其受伤到愈合的整个过程中,均会承受着较大的疼痛[2]。

而临床研究指出,创伤性骨折属于急性创伤,而急性创伤引起的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机体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问题[3]。

因此,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来说,疼痛的缓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积极采取多种疼痛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益处[4]。

鉴于此,临床护理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寻有效的创伤性骨折镇痛管理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多模式镇痛管理的优势逐渐凸显,笔者将其应用到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收效甚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2016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应用

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应用

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应用早在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疼痛为人体第5大生命体征,他们希望凭此观点的提出,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疼痛的重视度和认知度。

疼痛是大部分疾病都会表现出的共同症状,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者潜在损伤相关的产生不愉快主观情绪和感受的体验。

自从疼痛医学被设为单独的独立学科,已发展有50年左右的历史,但目前仍然以单一的模式进行疼痛治疗的方式居多,而事实上,这样的单一药物治疗或单一方法治疗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疼痛缓解效果的,并且也不能在很大几率上减少疼痛所带来的副作用。

1多模式术后镇痛的概念所谓多模式术后镇痛即是突破单一的镇痛方式,联合应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者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技术联合来达到镇痛效果或是获得更好的镇痛作用,尽量减少由于术后疼痛所带来的副反应,代表着今后临床镇痛技术的发展方向。

2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阶梯性治疗方案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阶梯治疗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癌性疼痛治疗是相仿的。

首先按照疼痛等级将其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以及最后的疼痛消失。

在轻度疼痛阶段,也就是阶梯治疗的第一阶段,主要使用到的镇痛药物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加其他的辅助药物。

而在中度疼痛阶段,也进入到了阶梯治疗的第二阶段,使用到弱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相应添加或减少其他辅助药物。

在进入到阶梯治疗的第三阶段时,已经面临着重度疼痛,此时需要使用到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3多模式镇痛方法多模式镇痛实现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联合应用于外周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的NSAIDs和区域阻滞以及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物实现的镇痛效果。

一般比较常用的联合镇痛方法分为以下九种,分别是:(1)NSAID和其他类药物例如阿片类药物联合;(2)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复合用药;(3)复合神经阻滞;(4)外周和中枢的联合用药;(5)神经源性疼痛的治疗;(6)脊髓联合镇痛治疗;(7)病人自控镇痛;(8)不同镇痛方式的联合应用;(9)超前镇痛。

氯诺昔康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氯诺昔康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 2 ] 马天 如 , 赫 军. 不 能一期 手术切 除肝癌 的介入 治疗 现 状[ J ]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 0 0 9 , 6 ( 4 ) : 2 1 4 .
[ 3 ] 秦 威, 文艳 玲 , 罗 葆明 , 等. 一种杀 菌型 医用超 声耦合 剂对人体接触部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J ] . 中华 超声影像
蛋 白( A F P ) 含量及局 部复发 率 明显低 于对照 组 , 两组 比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详见 表 1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 D P< O . 0 5 3 讨论
术、 肝移植术 的效果相媲美 , 而且 射频消融术 还具有 手术时 间 短、 创伤小 、 安全等优点 , 值得l I 缶 床借荐。
疼 痛的产生是多 因素综合影响 的、 极其复 杂的一个 过程 , 单 一的止痛机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笔者 旨在探讨 术后多
模式应 用氯诺昔康 结合 P C A在 骨科关 节置 换手 术术 后 的镇 痛效果 ,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பைடு நூலகம் 法
微量镇痛泵 , 配方 同 A组相同。镇 痛泵使 用方法 : 手 术结束前 3 0分钟即 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生命 体征在手术 室 内硬膜外注 入芬太尼 0 . 0 5 mg 加 左旋布 比卡 因 1 O m g加 0 . 9 %氯化 钠共 5 I l l l , 连接镇痛泵( 基础量 2 . 0 m l / h , 追 加量 0 . 5 m l / 次, 间隔锁 定 时间 1 5 a r i n ) 。 1 . 3 数据采集资料 : 术后疼痛评分采 用视觉模 拟疼痛标 尺法 ( V A S ) …, 其 中元 痛为 0分 , 极 度疼痛为 l O分 , 于麻 醉清醒后 4 h进行 第 1 次评分 , 然后 每 4小 时记 录 1次 , 直 至镇痛 泵撤 除( 使用 时间 3 6- 4 8 h ) 。 术后第 2 天开始记 录患者生 命体 征 ( 血压、 心率、 脉搏 血 氧饱和度 ) , 记录药物不 良反应 情况 , 阿片类药 物不 良反应 ( 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对骨科下肢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观察。

方法80例骨科下肢术后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镇痛模式治疗的对照组和以多模式镇痛的观察组,每组40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在缓解疼痛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下肢术后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轻疼痛,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骨科下肢术后;多模式;鎮痛
骨科下肢手术是一种骨科中较为常见但是伴有剧烈疼痛的外伤骨科手术,由于疼痛感而致使患者在术后康复时应有的锻炼程度不能达到其相关要求而致使其身体功能的减弱或被抑制[1,2]。

因此,在管理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有效的镇痛是提高其康复率的有效手段,常规的镇痛手段不能达到患者的要求。

本院本次临床试验采用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骨科下肢术后患者80例,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5±3.8)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6±1.2)年;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
2.2±
3.9)岁,病程5~11年,平均病程(8.2±0.9)年。

所有参与本次临床试验的患者均对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并且在2周前不使用其他具有镇痛效果的药物,患有影响本实验疾病的患者均不在本次入选范围之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治疗,其治疗方式为:术前不做处理,在患者术后给予自控镇痛泵,并且在术后1周后给予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其治疗措施:术前根据两个不同的时间段针对患者施以同等剂量的塞来昔布(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28),口服,剂量为400 mg;在其术后给予自控镇痛泵,基础用量为2 ml/h,患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酌情添加剂量,但最多不可超过0.5 ml/次;在患者术后至1周的时间每天需要口服塞来昔布400 mg镇痛,1周后患者可酌情减少使用剂量。

1. 3 观察指标疼痛程度可依据视觉模拟疼痛标尺法的指标进行评价,患者满意度可依据其有关指标进行评价。

1. 4 疗效评价标准[3] 0~3分为无痛:疼痛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无任何影响;
3~6分为轻度疼痛:患者在静卧时疼痛,但其程度不大,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6~8分为中度疼痛:患者在静卧时不能平静,持续疼痛,程度较重,可以药物进行辅助;8~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就医指导。

总有效率=(无痛+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总例数×100%。

患者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其中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为: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75分为一般;76~90分为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
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疼痛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无痛15例(37.5%),轻度疼痛15例(37.5%),中度疼痛8例(20.0%),重度疼痛2例(5.0%),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患者中,无痛5例(12.5%),轻度疼痛10例(25.0%),中度疼痛18例(45.0%),重度疼痛7例(17.5%),总有效33例(8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45.0%),满意16例(40.0%),一般5例(12.5%),不满意1例(2.5%),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2例(30.0%),满意15例(37.5%),一般8例(20.0%),不满意5例(12.5%),满意度为87.5%,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骨科下肢术后镇痛关乎于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在康复期间因为疼痛而致使其出现其他病症的例子有很多[4],因此有效的镇痛方式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本院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管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模式的镇痛能够达到常规的镇痛模式在镇痛效果达不到的患者所期望的程度。

研究数据表明,采用多模式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镇痛的患者(P<0.05),说明多模式在镇痛方面极具疗效;多模式镇痛的患者满意度(97.5%)也明显高于常规镇痛的患者(P<0.05),说明多模式获得患者的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在骨科下肢术后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轻疼痛,并且获得患者的认可率较高,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鄂安,张颖研,王合意,等.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配伍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新疆医学,2015,45(1):73-75.
[2] 周红社,霍红艳,廖华山,等.多模式镇痛用于骨科下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5,19(3):76-78.
[3] 程惠平,吴城,张中伟,等.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与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3):308-311.
[4] 董梅珍,余剑勇,邵君.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镇痛药物临床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4):474-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