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之间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其体重大多在2500g 一下,身长不到47cm,多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1.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不定,多为体温低下。
因此,早产儿所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
遵医嘱采取保暖措施,如暖箱、棉包被等,并加强体温监测。
暴露操作应在辐射台保暖下或暖箱中进行,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并观察有无硬肿。
2.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最好母乳喂养,尽早开奶。
有吸吮力和吞咽力者,鼓励母亲勤喂奶,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有吞咽力但无吸吮力者,可将母乳挤出消毒后用勺子喂养,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早产儿病情变化,包括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摄入情况。
如反生以下情况,应及时通知儿科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进行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呻吟;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⑥早期或重度黄疸;⑦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⑧硬肿症;⑨出血症状;⑩24h 仍无大小便。
4.预防出血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1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遵医嘱注射维生素K15mg,连续3天,预防出血症。
5.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消毒隔离要求高。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严格控制医院性感染;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预防交叉感染。
6.其余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概述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的活产新生儿。
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需加强护理。
二、护理措施
1、病室管理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进早产儿室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理每个患儿前后要洗手。
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晨间护理时室温提高到27℃~28℃,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应放入暖箱。
暖箱温度按照日龄及不同体重的温度调节,暖箱湿度55%~65%。
检查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受凉机会。
2、病情观察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面色、反应能力、体温、呼吸、心率、哭声、皮肤有无发绀、黄疸、出血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3、营养支持早产儿生后无呕吐者,尽早哺喂。
如无母乳喂养条件时,可选择质地柔软的小孔奶头喂养母乳化奶粉,3h喂1次。
无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喂养或鼻饲,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体重在1500g以下者每2h喂奶1次,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4、呼吸道护理早产儿缺氧时,应及时给氧气吸入,氧浓度30%~40%为宜,如果喂奶时发绀,
可于喂奶前后给予氧气吸入15min。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断脐带
后,应保持安静4h,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每2~3h更换体位1次,随时注意有无呕吐,以防窒息。
5、皮肤护理体重在1000~1500g的患儿,每天擦浴1次,体重2000g 以上者可作水浴。
每天测量体重并记录。
6、健康教育出出院时向家属介绍喂养患儿方法及预防感染等知识。
早产儿护理_常规

早产儿的护理相关知识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d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指(趾)甲未达到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护理问题/关键点1.体温异常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早产4.生活能力低下5.体重6喂养7.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8.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9.并发症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初始评估1.胎次、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2.母亲孕期健康状况3.胎儿发育情况与家族史4.体重和营养状况5.生命体征6.神经系统反应7.皮肤完整性8.家长经济状况。
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2.脉搏氧饱和度3.消化系统3.1吃奶是否耐受3. 2喂养困难3.3胃食管反流3.4腹泻3.5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呼吸系统4.1呼吸暂停4.2窘迫呼吸综合征4.3肺出血4.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5体重和营养状况5.神志和精神状况6.缺氧的症状和体征7.黄疸情况8.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9家长对患儿预后的了解程度10.家长对患儿治疗的态度11.辅助检查:脑CT、胸片12.肺功能的测定干预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与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
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暖箱保暖。
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应给予戴帽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
暴露操作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因地制宜,加强保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到65%。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统称为早产儿。
(一)维持体温稳定
1、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
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病情,给予不同保暖措施,测体温6次/d。
3、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二)维持有效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肩太高15°,头偏向一侧。
2、有缺氧症状时。
遵医嘱给予吸氧,氧浓度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出现呼吸暂停,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拍打足底、托背、睡水床等措施。
(三)合理喂养
1、尽早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2、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给予鼻饲喂养。
3、每日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体重一次。
(四)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手卫生。
2、限制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3、室内物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五)密切观察病情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观察患儿喂养、精神、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等。
3、加强输液管理,常规使用输液泵、密切巡视,随时记录。
(六)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注意保暖,维持患儿体温36~37℃.
2、合理喂养4~6个月。
3、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脐部护理,预防感染。
4、出院后1个月科室随访。
5、根据体重增长情况,按时预防接种。
早产儿护理常规ppt课件

首先,应该保持室内安静, 避免外界噪音和干扰,减少 对早产儿的刺激。其次,要 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保持空气流通,让早产儿适 应室内的环境。另外,为早 产儿提供舒适的睡眠条件也 是很重要的,可以选择柔软 的床铺和舒适的睡袋,让早 产儿充分休息。此外,可以 安排家人轮流陪护,给予早 产儿更多的安全感。
特殊照顾
1. 给予关爱:给予早产儿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建 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给予 关爱
2. 早期 干预
3. 母乳 喂养
4. 生长 监测
5. 预防 接种
6. 日常 护理
给予早产儿足 够的关爱和呵 护,建立良好 的亲子关系。
在宝宝出生后, 尽早进行袋鼠 式护理,让宝 宝感受到母体 的温暖和安全
感。
特殊喂养方法是为应对早产儿无法自行吸吮母乳或奶瓶的情况。根据医生建议,可以通过鼻饲等特 殊喂养方法来为早产儿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水分。在进行鼻饲时,医生会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地操作, 确保喂养安全有效。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静脉营养等其他方法来维持早产儿
的营养需求。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早产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使用。
1. 逐步增加奶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胎龄逐步增加喂奶量。
早产儿护理常规与特殊照顾中,喂食时间和量的调整是关键的一环。逐步增加奶量是必要的,因为早产儿的肠胃系统尚 未发育完全,无法一次性适应足量奶水。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胎龄逐步增加喂奶量可以确保他们的肠胃逐渐适应,避免 消化问题,同时满足其生长需求。在调整喂食时间和量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早产儿的健康和安全。
尽量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有助 于增强宝宝的 免疫力,促进 宝宝的生长和
早产儿护理规范

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需要进 一步加强,使得更多的早产儿 能够受益于最新的护理技术。
科研成果的评价和验证需要更 加严谨和科学,以保证其安全 性和有效性。
早产儿护理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护 理将更加专业和精细,更多的早产儿 将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早产儿家庭的支持 和关爱,加强家庭与医护人员的合作 ,共同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
家庭用品安全
将家中危险物品、小物件 和药品等放置在宝宝触及 不到的地方,防止误食或 误伤。
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
早产儿应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中 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
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奶量控制
根据宝宝的体重和生长情况,逐渐 增加奶量,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喂奶姿势
选择舒适的姿势喂奶,确保宝宝能 够顺利吸吮,同时注意观察宝宝是 否有吞咽困难或呼吸急促等症状。
早产儿护理规范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 录
• 早产儿护理基础知识 • 早产儿日常护理 • 早产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 早产儿家庭护理指导 • 早产儿护理研究进展
01
早产儿护理基础知识
早产儿定义与特点
早产儿定义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提前出生。
早产儿特点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低,身体各 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 ,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睡眠护理
睡眠环境
早产儿的睡眠环境应该安静舒适,光线适宜。在护理时,应该注意保持室内安 静,避免强光刺激,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睡眠姿势
早产儿的睡眠姿势应该采取仰卧位,尽量避免侧卧或俯卧。在护理时,应该注 意观察宝宝的睡眠姿势,及时调整宝宝的睡姿,保持呼吸道通畅。
医院早产儿护理常规

医院早产儿护理常规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Og以下,身长小于47cm。
出生体重小于250Og者为低出生体重儿,其中小于150O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IOOOg者为超低体重儿。
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病情评估】1了解患儿孕周,根据患儿的外表特征,如头、毛发、囱门、耳部、皮肤、胎脂、乳腺、跖纹、外生殖器(男婴阴囊皱赞少,睾丸未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等判断胎儿胎龄。
2.了解患儿基础体温、出生体重、日龄等。
【护理常规】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3.保暖(1)维持室内温度24〜26。
(3,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4.喂养(1)喂养开始时间: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
体重在150Og以上,无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于生后2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无呛吐者可开始喂奶;危重,异常分娩,呼吸<35次/分或>60次/分,体重在1500g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由静脉补充营养。
如有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产伤儿延迟3天开奶,待生理盐水洗胃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喂奶间隔时间:出生体重V1oOOg者,每小时喂奶一次;1000~1500g者,每15小时喂奶一次;200Og以上者,每3小时喂奶一次。
(3)喂养方法:首选母乳,若无母乳,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1)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或奶瓶喂养。
2)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者,可用滴管滴喂。
3)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可采用硅胶管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
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观察胃残留量:正常残留量0〜2m1∕kg,超过正常值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胃残留量大于正常值或大于喂养量的50%,或合并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保暖:病室内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
禁止为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沐浴。
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以减少散热。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
2)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俯卧位: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
但俯卧位时小儿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引起注意。
3.喂养:早产儿尽可能用母乳喂养,也可用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早产儿的配方乳。
喂奶前常规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开始先试喂2次10%葡萄糖液,每次3~5mL,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
保持半侧卧位或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4h翻身、转换体位1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管,如胃管内残留奶量大于喂奶量的1/3以上则应减量或暂停1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触早产儿。
奶具严格消毒,1人1奶瓶1奶嘴。
每日行脐部、口腔护理2次。
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用消毒液擦拭1次,使用7d后要更换暖箱。
5.保证有效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次数,如有气促、呼吸暂停及时给氧。
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或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吸氧浓度,SaO-85%以下给氧浓度30%~40%,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氧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及暖箱使用的情况,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早产儿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每2h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节律,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暂停、周期性呼吸等症状,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紊乱、血压降低等变化。
3、观察早产儿的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进食的状态,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1、保暖: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应置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湿度保持在55-65%,体重小于1000克时,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窒息,必要时,给氧并观察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每日用空气消毒2次,早产儿每日沐浴次,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护理,保持脐部干燥,使用暖箱的早产儿日对暖箱进行擦拭消毒一次,患儿出箱后进行终末消毒。
4、输液护理:早产儿应根据其体重及喂养的情况,控制其输液的量和速度。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于
无法进食的早产儿给予鼻饲,无法从胃肠中给予营养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静脉高营养时,应保护
早产儿的血管,防止液体外渗,并根据高营养液成分给
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治疗护理:1、补充维k1,1mg连用三天,15天后加用维a和维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
周后补充铁及维e和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
可给氨茶碱静滴,负荷量5mg/kg,维持量2mg/kg .(六)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
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