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含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等息本额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等息本额计算公式在贷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这两种还款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还款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计算方式和特点,因此在选择贷款方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还款方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等额本金是指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的本金相同,利息逐月递减的还款方式。
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是前期还款额较大,后期逐渐减少。
等额本息是指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的本息总额相同的还款方式。
这种还款方式的特点是每月还款额相同,但是利息和本金的比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等额本金的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每月偿还本金 = 贷款总额 / 还款期数。
每月偿还利息 = 剩余贷款本金×贷款利率。
总还款额 = 每月偿还本金 + 每月偿还利息。
在这个公式中,贷款总额是指贷款的总金额,还款期数是指贷款的还款期限,剩余贷款本金是指每月偿还本金后剩余的贷款金额,贷款利率是指贷款的年利率。
接下来,我们来看等额本息的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的计算公式如下:每月偿还本息 = [贷款总额×月利率× (1 + 月利率) ^ 还款期数] / [(1 + 月利率) ^ 还款期数 1]总还款额 = 每月偿还本息×还款期数。
在这个公式中,贷款总额、还款期数和月利率的含义与等额本金的计算公式相同。
月利率是指年利率除以12,即贷款利率/12。
通过以上两种还款方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等额本金的特点是前期还款额较大,后期逐渐减少,总还款额相对较低;等额本息的特点是每月还款额相同,但是利息和本金的比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总还款额相对较高。
在选择还款方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如果希望前期还款额较大,后期逐渐减少,可以选择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如果希望每月还款额相同,可以选择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
浅谈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

浅谈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摘要: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是银行还贷的基本常用还款方法,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两种还款法的各种区别、优劣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本文从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基本定义开始,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推导出其相关公式,揭示了两种还款法的本质与不同,并对两种还款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关键词: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还款额;差异性现如今,向银行贷款购房已然成为主流,无数人为了还清自己所贷的银行货款,成为了新一代的“房奴”.为了减轻自己生活中承担的压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银行贷款还款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同为银行还贷通用方式,这两种还款方式各有各的缺点和优点,适合各种不同阶层的群众,本文主要就是研究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这两种还款法间的各种差异性,让人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银行的两种还款方式,不至于在向银行贷款选择还款方式时只能听取银行工作人员的建议和推荐,自己丝毫没有头绪,本文希望帮助贷款人了解等额本金还款法和等额本息还款法的各种优缺点,同时也能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片面的根据还款利息的高低,选择出一种最为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减轻自己的生活负担.1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定义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是商业贷款中的两种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是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还款金额偿还贷款本息,等额本金是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本金偿还贷款本息。
等额本金又称利随本清、等本不等息还款法。
贷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这种还款方式相对等额本息而言,总的利息支出较低,但是前期支付的本金和利息较多,还款负担逐月递减。
等额本息又称为定期付息,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
2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的计算原理2.1等额本金的计算原理在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下,由于每期偿还的金额中本金保持不变,没有偿还贷款所产生的利息则随着剩余本金的减少而逐月递减,直到贷款人还清贷款.我们结合一件事例来帮助理解等额本金还款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如以王某欲在市区购买一套新房,向银行贷款30万元整,协定贷款期为20年,年利率为6%,为例:月利率=年利率÷12=6%÷12=0.5%,月支付本金=贷款总额÷期数=300000÷240=1250元,第一个月利息=期初贷款余额×月利率=300000×0.5%=1500元,则第一个月还款额为:月支付本金+利息=1250+1500=2750元,以第一个月期末剩余贷款余额作为第二个月期初贷款余额,则第二月产生的利息为期初贷款余额×月利率=(300000-2750)×0.5%=1493.75元,则第二个月还款额为:1250+1493.75=2743.75元,同理第三个月的期初贷款余额为第二月末的期末贷款余额,第三个月产生的利息:(300000-1250×2)×0.5%=1487.5元,则第三个月还款额为:1250+1487.5=2737.5元,……由此可得月还款利息=(贷款总额-月还款本金×已还款期数)×月利率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总额 -平均月支付本金×已支付期数)×每月利率,第二百三十九个月利息为:(300000-1250×238)×0.5%=12.5元,则第二百三十九个月还款额为:1250+12.5=1262.5元,第二百四十个月利息:(300000-1250×239)×0.5%=6.25元,则第二十四个月的还款额(最后一期)为:1250+6.25=1256.25元.为了更加清楚直白的了解等额本金,下面用表1将此还款法中每月还款额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表1 等额本金还款额构成表我们不难看出,每月还款利息的数额是一个公差为6.25的等差数列,每期以6.25元的数额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本金以1250元的数额的不断归还,每月产生利息的贷款余额就减少了上一期已经归还本金所产生利息,即减少了1250(月还款本金)×0.5%=6.25元.每月还款的利息不断减少,而月还款本金不变,月还款额也就随利息的降低而不断降低.2.2等额本息的计算原理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设贷款总额为,银行月利率为,总期数为(个月),月还款额设为,则第一个月产生的本息之和即为,偿还元后,第一个月末贷款余额为:计算可得月还款额为:2149.29元.下面用表2将等额本息还款法的月还款额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表2 等额本息还款额构成表从表中不难看出,等额本息还款法下前期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部分远远高于本金,到了还款后期,月还款额才主要用于偿还本金,这就导致了本金的偿还量较慢,产生的利息就比较多. 3基于表1表2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差异分析3.1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特点的差异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法虽然看似相似,但所代表的意义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从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的各项构成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等额本金的“等”体现在每期还款额中本金部分相等,月还款本金保持不变直到还请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的“等”体现在了月还款额相等,即每期所偿还利息和本金之和保持不变,每期还款额中本金部分逐渐升高,利息也就因本金的升高而降低了.3.2总还款额的差异从表1中我们可以知道,等额本金还款法中月还款额的多少为一个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公式,可以求出等额本金的总还款额为480750元.等额本息的总还款额即为2149.29×24=515829.6元.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同利率下,贷款人选择等额本息在贷款期内支付的金额比等额本金所支付的金额多.3.3月还款额的差异通过表1可以发现等额本金中每期还款额为一个首项为2750,公差为6.25的等差递减数列,月还款额=利息+本金,本金保持不变,即月还款额的多少取决于当期所支付的利息,而利息随着已偿还本金的增多而不断减少,导致月还款额逐渐减少.等额本息中每月还款额保持不变,每期均为2149.29,还款前期远远低于等额本金的月还款额。
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

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虽一字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
计算公式: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等额本金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贷款金额/贷款月数)偿还贷款本金,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两者合计即为每月的还款额。
计算公式:每月应还本金:a/n每月应还利息:an*i/30*dn注:a贷款本金 i贷款月利率 n贷款月数 an第n个月贷款剩余本金,a1=a,a2=a-a/n,a3=a-2*a/n...以次类推 dn 第n个月的实际天数,如平年2月就为28,3月就为31,4月就为30,以次类推。
等额本息法与等额本金法的主要区别:等额本息法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相同,在月供中“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
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法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
但由于该方式还款额每月相同,适宜家庭的开支计划,特别是年青人,可以采用用本息法,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职位升迁,收入会增加。
等额本金法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等额本金),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月利息,形成一个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尔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
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息法少。
但该还款方式在贷款期的前段时间还款额较高,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年龄大的可采用本金法,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等额本息还款法,由于每月的还款额相等,因此,在贷款初期每月的还款中,剔除按月结清的利息后,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少;而在贷款后期因贷款本金不断减少、每月的还款额中贷款利息也不断减少,每月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多。
一张图看懂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

一张图看懂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黄炎山2018-03-26 10:44:06一句话来概括两种方式的内容和区别就是:等额本金:本金保持相同,利息逐月递减,月还款数递减;等额本息:本金逐月递增,利息逐月递减,月还款数不变。
我们先来讲下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概念。
等额本金就是每月还款的本金一样,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贷款金额/贷款月数)偿还贷款本金,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两者合计即为每月的还款额。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额一样,即每月本金与利息之和不变,但本金与利息比例是变化的。
比方说等额本息每月还款1000元,第一月还款的1000元中本金是230,利息是770元;由于第一月还了230本金,利息相应减少,而每月还款额一样,所以本金比例增加。
则第二月的1000元中本金是231,利息是769元。
直至最后一月还款的1000元本金是996,利息是4元。
一区别01在贷款期限、金额和利率都相同的条件下,还款初期,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每月归还的金额要大于等额本息。
但按照还款总额计算,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还款总额更低。
02有一定经济基础从而能承受前期较大还款压力适合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且提前要作出还款计划。
经济条件不允许、收入处于较稳定状态的借款人适合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每月归还相同的款项,这样更方便安排收支。
还款计算公式等额本金计算公式:1.每月还款额=每月还款本金+每月还款利息;2.每月还款本金=贷款总额/贷款月数;3.每月还款利息=贷款本金余额*贷款月利率(贷款月利率=年利率/12);4.贷款本金余额=贷款总额-已还款月数*每月还款本金。
举个例子:比如贷款100万;贷款30年;当前利率4.9%计算:每月还款本金=1000000/360=2777.78元;第一个月还利息=1000000*4.9%/12=4083.33元;第一个月还款总额=2777.78+4083.33=6861.11元第二个月还利息减少:2777.78*4.9%/12=11.34元第二个月还款总额=6861.11-11.34=6849.77元;以后每月递减11.34元。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怎么计算的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怎么计算的贷款时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怎么计算的1、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每月应还利息=剩余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每月月供递减额=每月应还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月利率,总利息=〔(总贷款额÷还款月数+总贷款额×月利率)+总贷款额÷还款月数×(1+月利率)〕÷2×还款月数-总贷款额。
2、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总利息=还款月数×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每月应还利息=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序号-1)〕÷〔(1+月利率)^还款月数-1〕。
贷款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有什么区别1、计算方法不同。
等额本息还款法。
即借款人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
等额本金还款法。
即借款人每月等额偿还本金,贷款利息随本金逐月递减,2、两种方法支付的利息总额不一样。
在相同贷款金额、利率和贷款年限的条件下,“本金还款法”的利息总额要少于“本息还款法”;3、还款前几年的利息、本金比例不一样。
“本息还款法”前几年还款总额中利息占的比例较大(有时高达90%左右),“本金还款法”的本金平摊到每一次,利息借一天算一天,所以二者的比例最高时也就各占50%左右。
4、还款前后期的压力不一样。
因为“本息还款法”每月的还款金额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收支和物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每次的还款压力是一样的;“本金还款法”每次还款的本金一样,但利息是由多到少、依次递减,同等情况下,后期的压力要比前期轻得多。
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的区别及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的区别及计算公式一、等额本息1、等额本息是指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其中本金递增,利息递减,也就是说前期还本付息月供里面本金扣得较少,利息较多),这样由于每月的还款额固定,可以有计划地控制家庭收入的支出,也便于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还贷能力.2、计算公式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设贷款总额为A,银行月利率为β,总期数为m(个月),月还款额设为X,则各个月所欠银行贷款为:第一个月A(1+β)-X]第二个月[A(1+β)-X](1+β)-X = A(1+β)^2-X[1+(1+β)]第三个月{[A(1+β)-X](1+β)-X}(1+β)-X =A(1+β)^3-X[1+(1+β)+(1+β)^2]…由此可得第n个月后所欠银行贷款为:A(1+β)^n-X[1+(1+β)+(1+β)^2+…+(1+β)^(n-1)] =A(1+β)^n-X[(1+β)^n-1]/β由于还款总期数为m,也即第m月刚好还完银行所有贷款,因此有:A(1+β)^m-X[(1+β)^m-1]/β = 0由此求得:X = Aβ(1+β)^m/[(1+β)^m-1]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总期数]÷[(1+月利率)^还款总期数-1]^ —表示乘方,如2^3=8二、等额本金1、等额本金是指将本金每月等额偿还,然后根据剩余本金计算利息,所以初期由于本金较多,将支付较多的利息,从而使还款额在初期较多,而在随后的时间每月递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于在初期偿还较大款项而减少利息的支出,比较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家庭.2、计算公式等额本金还款法其计算公式如下:每季还款额=贷款本金÷贷款期季数+(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季利率如:以贷款20万元,贷款期为10年,为例:每季等额归还本金:200000÷(10×4)=5000元第一个季度利息:200000×(5.58%÷4)=2790元则第一个季度还款额为5000+2790=7790元;第二个季度利息:(200000-5000×1)×(5.58%÷4)=2720元则第二个季度还款额为5000+2720=7720元……第40个季度利息:(200000-5000×39)×(5.58%÷4)=69.75元两种还款方式比较而言,同样的金额、同样的期限,选择等额本金可以少支付利息,因为它的月供里面扣除的本金部分比等额本息这种方式多一些,那么,每还过一次后,剩余的本金越少,利息就越少了.至于选择哪种方式,就要看你的经济条件了,如果你预测办完按揭后还有其他方面需要用钱,那么你可以选择压力较小的等额本息,等你把大事都办妥了,攒些余钱到银行申请部分提前还贷或者提前结清贷款,你只用还上剩余的本金就可以了(有些银行会附加收一点违约金).如果你是高收入家庭,月供只占你家庭收支的一小部分,没什么经济压力的话,可以选择等额本金.1、等额本息利用函数PPMT(rate,per,nper,pv,fv,type)计算本金,IPMT函数计算利息本金=PPMT(各期利率,第几期,总期数,本金)利息=IPMT(各期利率,第几期,总期数,本金)Excel中的PMT函数,通过单、双变量的模拟运算来实现贷款的利息计算。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区别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区别是什么1、两者“每月还款总金额”有明显区别:等额本息,就是每个月还款的“本+息”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而等额本金,就是每月的还款总额里,本金部分始终保持不变,利息另算。
例如,借了50万元,要分50个月还,则按等额本金法,每月要固定还1万元本金,另加利息。
2、两者因还款方式不同而形成的计算思路不同:等额本息的计算思路是:假定这个月还了“本+息”共Y元钱,那剩余的欠款“本+息”,在下一个月里又同样还了Y元,如此这般,到了最后还款期限满,欠款“本+息”应该等于零。
这样,经过数学推导和演算,求解出Y值来。
Y=[总贷款额×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次数]÷[(1+月利率)^还款次数-1]^代表多少次方等额本金法的思路则简单一点了:每期还的本金不变,只要求出每期的应还利息数就行了。
而利息相当于月月清算。
例如总借款100万元,分100个月平均还本金,则每月要还本金1万元。
第一个月还:本金1万元加上100万元本金借一个月应付的利息数;到了下个月,还本金还是1万元,再加上(100-1)=99万元本金借一个月应付的利息数。
显然,下个月的利息少于本月(本金变少的缘故),所以总还款额也少于本月。
如此这般,以后每个月总还款金额越来越少,最后还清。
无论哪种还款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月的还款额(也称月供)中包含两个部分:本金还款和利息还款: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其中本金还款是真正偿还贷款的。
每月还款之后,贷款的剩余本金就相应减少:当月剩余本金=上月剩余本金-当月本金还款直到最后一个月,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利息还款是用来偿还剩余本金在本月所产生的利息的。
每月还款中必须将本月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付清: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其中月利率=年利率÷12。
由上面利息偿还公式中可见,月利息是与上月剩余本金成正比的,由于在贷款初期,剩余本金较多,所以可见,贷款初期每月的利息较多,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的份额较重。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区别的比较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区别的比较俺在实习中,由于经常接触“房贷”,对于广大市民不能很好的理解“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很有感触。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对于非专业的广大购房者而言确是是个难题。
俺今天也谈谈俺地看法:目前,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还款还贷方式为三种:一次性还本付息法(只适用于一年期的贷款);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息还款法。
而又据俺实习得知,在实务操作中主要采用“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方式。
一、基本含义(1)所谓“等额本金”就是借款人将贷款额平均分摊到整个还款期内每月归还,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间的贷款利息的一种还款方式。
这种还款方式每月的偿还额逐月减少。
(2)所谓“等额本息”则是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采用按月等额还款的一种还款方式,即在整个还款期内,每月的还款额固定不变。
二、计算公式(1)等额本金法每月还款计算公式为: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等额本息法每月还款计算公式为:(2)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三、优缺点比较(1)等额本金法优点:是可以节省大量利息支出。
缺点:是还款开始阶段月供较高。
(2)等额本息法优点:是每月还款额相等,便于购房者安排资金支出。
缺点:是还款开始阶段,先还的利息较多本金较少,总得算下来,利息总支出也几乎是所有还款方式中最高的。
与等额本息方式相比,等额本金要节省利息,但适用人群有局限。
四、适用人群比较(1)等额本金还款法在贷款初期供款压力最大,以后逐期下降,适用于现在收入处于高峰期的人士,特别是预期以后收入会减少或是家庭经济负担会加重的(如养老、看病、孩子读书等),一般为中老年人。
(2)等额本息还款法一般来讲,等额本息还款法便于借款人合理安排每月的生活和进行理财(如以租养房等),适用于现期收入少,负担人口少,预期收入将稳定增加的借款人,一般为青年人,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也适合选用这种方法,以避免初期太大的供款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含计算公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都需要向银行借贷,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向银行贷款有两种方式:等额本金法和等额本息法。
许多人对这两种方法不甚了解,以至于在贷款方面吃了大亏,今天笔者就详细的向大家讲述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和各自适用的人群。
等额本息法
等额本息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相同,从本质上来说是本金所占比例逐月递增,利息所占比例逐月递减,月还款数不变,即在月供“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其计算公式为:每月还本付息金额 =[ 本金 x 月利率 x(1+月利率)贷款月数 ] / [(1+月利率)还款月数 - 1]
每月利息 = 剩余本金x贷款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贷款额*贷款月数*月利率*(1+月利率)贷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 - 1】-贷款额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贷款额*月利率*(1+月利率)贷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 - 1】
注意:在等额本息法中,银行一般先收剩余本金利息,后收本金,所以利息在月供款中的比例会随本金的减少而降低,本金在月供款中的比例因而升高,但月供总额保持不变。
等额本金法
等额本金法最大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呈现逐月递减的状态;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这样就形成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然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月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每月本金=总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利息=(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还款月数+1)*贷款额*月利率/2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1)*贷款额*月利率/2+贷款额
注意:在等额本金法中,人们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因而其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的情况下,等额本息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要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
等额本息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息每月的还款额度相同,所以比较适宜有正常开支计划的家庭,特别是年青人,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或职位升迁,收入会增加,生活水平自然会上升;如果这类人选择本金法的话,前期压力会非常大。
等额本金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金法因为在前期的还款额度较大,而后逐月递减,所以比较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当然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也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说了这么多,可能许多读者看的也是云里雾里的,下面笔者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和优劣。
例:李先生买了一套商品房,面积120平米,他向银行贷款60万,还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5‰)现在我们分别用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法进行分析: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600000*5‰*(1+5‰)240】/【(1+5‰)*240-1】=3012.5元
等额本金:第一个月=(600000/240) + (600000-0)×5‰=5500
第二个月=(600000/240) + (600000-2500)×5‰=5487.5
实质上,等额本金法与等额本息法并没有很大的优劣之分,大部分是根据每个人的现状和需求而定的。
等额本息利于记忆、规划、方便还款。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宁愿选择“等额还款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月还款额固定还款压力均衡,与等额本金法差别也不是非常的大,况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会使资金的使用价值产生了不同。
当然,也有许多人经济相对宽裕,想使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及节约成本,会选择等额本金法。
简单来说选择哪种还款方式,需根据每个人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规划而定,不要一味的相信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