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②东晋:顾恺之画人物《女史箴图》和 《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往往带有宗 教色彩。
③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奠定基础 必要性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中原落后
(4)北魏政权日趋剧烈的社会矛盾
(3)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符合民 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改革成功 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如均田制满 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深受欢迎。 ③改革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 前提环境。 ④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 阻力,毅然改革。
迁都洛阳的意义:
①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 中心;
②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③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①改穿汉服 ②改用汉姓
③提倡与汉族通婚 ④改说汉语 ⑤改行汉制
机构设置 官吏名称 典章礼仪
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 同,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封建化;争取到汉 族地主的支持,有利于民族融合。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政权更替

221— 263
东魏
十六国
304-439 西晋 266— 316
北齐
北周 隋
581
北魏
386-534
西魏 北朝 南朝
东 汉

220— 266

222— 280
东晋
317-420
宋 420



589
经历了三国鼎立局部统一、西晋短暂统一、 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1)八王之乱(291年到306年)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而重新统一但隋朝被南朝结束,共369年。

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期的混乱诞生了曹魏、蜀汉、吴三国。

到后期曹魏逐渐被司马氏取代,265年被西晋取代。

263年蜀汉于魏灭蜀之战亡于魏国,280年吴于晋灭吴之战亡于西晋,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

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

在304年因为成汉与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十六国时期。

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曜后,司马氏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

东晋最后于420年被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两朝对峙。

南朝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与南朝。

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因为南朝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军事强盛,以及皇室与宗室斗淫乱,使国力由盛变衰。

南朝梁国力复盛,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朝,南朝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

但被北方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

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造成六镇鲜卑贵族与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民变。

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并分别成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政权也逐渐掌握在坚手上。

581年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三国(220—280年)、两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趋势: 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江南逐步开发,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官渡,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战役,战争中都用火攻情节;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战役;2)都是以少胜多战役;失败方领导都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

3)战役都改变了当时政治格局或对政治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曹操壮大势力: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用人;经济:发展生产,屯田垦荒;军事:战术得当;袁绍:骄傲自大赤壁之战:曹操:北方士兵,流行疾病,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自大;孙刘:联合作战,战略得当。

根本:统一条件不成熟淝水之战:前秦民族矛盾严重(最主要)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东晋: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政权更替:一)三国鼎立与结束: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三国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三国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军阀割据到西晋统一的过度,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北方发展生产,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大陆与台湾最早联系。

蜀国诸葛亮治蜀,发展西南。

)2、西晋建立统一:266年,西晋建立。

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即晋武帝。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腐朽,实行分封制,引发八王之乱,致使西晋衰亡。

二)东晋与十六国1、316年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北伐得不到政府支持,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420年,东晋灭亡。

2十六国时期:4时期初至5世纪前期,黄河流域政权连同西南成汉,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期间有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任用王猛改革,缓和了民族关系,存进了民族融合。

三)南北朝对峙:1南朝:420年—589年,江南地区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章.中国历史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3.1. 知识体系基本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的时期。

1.政治。

这一时期,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繁,政权不断更替。

(1)政权更迭。

1)220年,曹魏、蜀汉、孙吴先后称帝建国,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280年西晋完成短期统一,但迅速败亡。

3)317年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420年,刘裕废晋自立,东晋灭亡。

420年—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即南朝。

4)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

439年—581年北方先后出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即北朝。

5)南、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2)重要制度和重大事件。

1)北周武帝改革,加强北周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封建化。

2.经济。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1)江南经济开发,三吴、洞庭、鄱阳湖地区和成都平原农业发达,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曹魏、北魏时期北方农业恢复发展,十六国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3)手工业品种丰富,产量增加,技术进步。

(4)由于战争破坏,国家分裂,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方相对活跃。

3.民族关系。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1)五族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密切联系。

(2)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布局打乱,各民族差异缩小。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高潮。

(4)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蜀、吴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

4.文化。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特点承上启下。

(1)科技。

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郦道元著《水经注》。

(2)文学。

出现陶渊明等杰出诗人。

(3)艺术。

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等成就突出。

(4)思想。

道教改造、佛教盛行,无神论者范缜创作《神灭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线索】三国和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为本单元的突出特点,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宗教盛行也是本单元的突出特点。

三国和两晋。

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国家分裂,这种局面实质上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曹操势力逐渐强大,一度统一北方,但赤壁战败,统一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孙、刘势力发展,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经济。

西晋曾一度统一,但因各种矛盾尖锐复杂,又迅速灭亡。

东晋偏安江南,与内迁各族建立的政权对峙。

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并想进而统一中国,但淝水战败,统一愿望再度落空。

南北朝,东晋之后,南方四朝相互更替,史称南朝。

南朝时,由于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开始赶上北方。

但政治上,则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享有特权,极端腐朽。

而此时的北方,继前秦统一失败后,北魏又曾一度统一北方。

此后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这一趋势,并使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东魏、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北周又一度统一北方,为以后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大融合,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的开发,我国的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领先世界的成就,出现了祖冲之、贾思勰等著名科学家和杰出的文学艺术家。

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及以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

【基础知识】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江南经济的开发(1)江南农业的开发:地域: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三吴地区(吴兴、吴郡、会稽)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原因: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专题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题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南方士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 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 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 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 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经济上
• 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 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 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专题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建立时序
265—316年
南朝420-589年 (宋、齐、梁、陈) 北朝386-581年 (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
三国(魏蜀吴)西晋
东晋
南北朝
220—280年
317—420年
二.阶段特征
• 总述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 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1.政治上
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 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 尉”进行管理;东晋《抱扑子》中有关于火药的 最早记载
3.文化上
•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 特色。在农学、数学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治:三省制逐步形成(不用掌握) 经济:北魏实行均田制、南北朝的灌钢法、北 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南北朝的“草市”
文化:随着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到挑战, 但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书法进入自觉 阶段,楷、行、草书成熟,出现钟繇、王羲之 等书法名家;绘画总结了许多绘画理论,出现 顾恺之、扬子华等著名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专题一三国到两晋一、三分天下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

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3.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9年,孙权建吴二、短暂的统一1.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2.少数民族进攻——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专题二南北并立——南北朝一、南北格局1.南朝:公元420年到589年,宋齐梁陈2.北朝:公元386年到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二、少数民族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专题三乱世奇文1.历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主要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一2.小说(1)《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有“干将莫邪“、”董永“等神话(2)《世说新语》:南朝宋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3.文人(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2)诸葛亮:《出师表》《诫子书》模拟演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文观止》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B.《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C.《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出自:A.《左传》B.《淮南子·人间训》C.《史记》D.《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政治:三国鼎立
• 1.背景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两场重要战役爆发。
战役名称 时间 官渡之战 200年 赤壁之战 208年 双方 意义 特点 以少胜 多 以少胜 多
曹操—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曹操—孙刘 为三国鼎立局 联军 面的形成奠定 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 魏 蜀 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知识点二】经济:江南开发
• 1、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1)、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2)、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 3)、 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 进生产发展;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启示: (1)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2)政治 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3)经济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 重视,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时间:220年—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魏 蜀
西晋 吴
西魏 北周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复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的情况和民族融合的史实。
2.总结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4.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 • • • •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 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 ——《敕勒歌》 注:大家所熟知的《敕勒歌》原为高车族创作,后来被誉为鲜卑语,北魏孝 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敕勒歌》才被译为汉语保存了下来。
(1)举例说出商鞅变法之中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措施。 (2)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请就孝文帝改革后“汉人胡化” “胡人汉化”各举一例。
【知识点四】文化成就:科学技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领域 人物 成就 地位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 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七位,比欧洲早一千 年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2、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概 况 农业 手工业
开辟大量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相结合在江南实 行麦稻兼作,双季稻;新建水利工程 丝织业:蜀锦 , 建立专门机构管理 冶铸业: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水平高
商业
城市繁荣,建康城人口达百万
【知识点三】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
帝改革
• 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
书法
绘画 石窟艺术
王羲之
顾恺之
《兰亭序》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汉化政策: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 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
• 启示: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
的重要手段,是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
(2013江苏徐州)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 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数 学 祖冲之
圆周率
农 学 贾思勰
地理 郦道元 学
社会因素: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 经济的发展 《齐民要术》 的农学著作,世界农 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个人因素: 热爱科学 优秀的地理著作,又 刻苦钻研 《水经注》 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 亲身实践 学价值
【知识点四】:艺术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
领域 人物 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