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长的心态

合集下载

辅导作业的家长心态

辅导作业的家长心态

标题:陪娃写作业的家长心里那点事儿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放学回家,除了玩和吃,还有一件事情少不了,那就是......写!作!业!而我们亲爱的爸妈呢,往往会变成我们的“作业辅导员”。

今天啊,我就来聊聊我观察到的爸妈在辅导作业时的心态。

首先呢,我得说,我的爸妈可真是操碎了心。

为啥这么说咧?因为他们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一副比我还紧张的样子。

妈妈会提前把水果切好,摆在桌子上;爸爸则会确保笔是满水的,橡皮是好用的,好像要出征打仗一样,准备工作做得那叫一个充分。

每当我坐下来开始写作业,妈妈就会悄没声儿地坐到旁边,眼睛盯着我的作业本,仿佛她能通过眼神给我传递一些智慧似的。

如果看我写错了,她会耐心地帮我指出来,声音温柔得跟棉花糖似的:“这个字写得不太对哦,再想想看怎么写。

”可如果我要还写错,那气氛就有点微妙了,她会深呼吸,然后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

爸爸呢,他通常在我写数学作业时出现。

他会先看看题目,然后看看我,摸摸鼻子说:“这题咱们慢慢来,别急。

”但我知道,其实他心里可能比我还急。

有时候,我遇到特别难的题,爸爸也会皱眉头,这时候他就会说:“嗯,这个问题先放着,爸去给你倒杯水,咱们冷静一下。

”说实话,我挺感动的。

虽然他们有时会因为作业的事情叹气、皱眉,但他们永远都在努力帮我,想让我能学好。

我想,这就是家长的爱吧,那种即使心里焦急,也愿意陪着孩子一点点进步的爱。

不过呢,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教我写一篇作文,她说:“你得先想清楚要表达什么。

”我想啊想的,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乱糟糟的。

妈妈看了又看,最后忍不住笑了出来:“算了算了,我们先吃饭去吧,吃饱了脑子才能更清楚。

”这种时候,我就觉得爸妈真的好可爱。

他们不是那种只知道让我学习的机器,而是最真实的、有笑有泪的人。

他们希望我好,有时也会因为我的原地踏步感到无奈,但更多的时候,是鼓励和包容。

所以啊,我觉得,家长辅导作业时心态复杂得很。

培养孩子家长的心态很重要

培养孩子家长的心态很重要

培养孩子家长的心态很重要
大家如有兴趣,看一看培养孩子成功的家庭,一般并不富有,条件不是很优越,很多还是困难家庭,但他们的孩子懂事、有礼貌、学习好,很优秀。

是人人羡慕,个个称赞。

殊不知,这是心态创造的奇迹,因为这些家庭的家长,他们知足于自己的现状,特别是心态放得很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只想孩子健康成长,将来能自食其力的生活,要说期望,希望他们比自己过得好一点也就罢了,并潜移默化地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孩子。

由于家长很低的心态、不高的要求,使孩子在更大的空间、更实在的理想中,较轻松自由地学习、成长、成才。

而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把自己难于实现的愿望和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期望值太高,使孩子无法适应,在此情况下,不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是表现出三种不好的心态:一是攀比的心态,对孩子数落,你看谁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的好,你咋是这样的榆木疙瘩,气死人呀(注意:换位思考,如有人如此数落你反映怎样);二是恨铁不成刚,本来抱有那么大的希望,结果事与愿违,那个失落、怨恨太重,发展到对孩子拳脚相加;三是放弃,自认为对孩子做了很多,结果孩子一点进步也没有,放任,放弃吧。

对比之下,那种心态好,不言自明,一目了然。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保持一个放低的心态、平常的心态、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奋斗的方向、成功的道路。

家长的教育心态与态度

家长的教育心态与态度

家长的教育心态与态度家长的教育心态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个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家长的教育心态以及其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家长的教育心态1. 积极乐观的心态家长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他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潜力,给予鼓励和支持,相信孩子可以超越自己。

这种乐观的心态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接纳与尊重的心态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他们不应该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家长的尊重可以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形成健康的人格。

3. 自律与榜样的心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行为榜样。

他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

同时,他们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

4. 成长与发展的心态家长应该具备成长与发展的心态,意味着他们要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而非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开阔眼界,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家长的教育态度1. 平等与沟通的态度家长应该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进行沟通。

他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

通过积极的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怀。

2. 关注与关爱的态度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心。

他们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和社交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关心和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情感稳定感。

3. 鼓励与激励的态度家长应该通过鼓励和激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们可以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和肯定,表达对孩子努力的赞赏。

鼓励和激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4. 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保持宽容与理解的态度。

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孩子的成长需要教育与引导。

什么样的教育与引导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可能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众多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育孩子时的家长心态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心态就犹如我们看世界的眼镜,世界的颜色取决于眼镜的颜色,好的心态使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在现实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教育孩子的心态有些什么呢?1、期望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来源之一。

适度的期望可以使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明期望的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只是不断地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对孩子应有的鼓励,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加油站”,鼓励不足甚至没有,结果造成孩子前进动力不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停止不前甚至朝相反方面发展。

也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家长的梦想期等着孩子来实现,孩子肩负着自己和家长的对于未来的想往,负重前行,使得很多孩子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对生命也没有了期待。

期望要适度,期望加上鼓励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2、替代心态许多家长觉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吃了许多苦头,在心中很自然地就先生了替代心态,总是不断地告诫孩子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只有照我说得去做才是最佳做法。

从短期效果讲,这种做法是最好的,省略了一些探索过程中的挫折。

但从孩子成长看,这种替代孩子思考与选择的做法是与家长教育的初衷是相反的。

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中,有些是可以传授的,有些则必需是要孩子体验的,就好象学骑自行车一样,只是讲而不去练,孩子永远也不知道骑自行车的感觉是什么,成长的智慧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或是哪个人教会的。

在替代心态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成为一个听话的机器,一个没有个人思想的做事的人,而不是一个生活的智者。

3、急躁心态“十年树林,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懂,但实际生活中急于求成的事随处可见。

家长的心态与家教行为2013.2

家长的心态与家教行为2013.2

家长的心态与家教行为2013.2家长的心态与家教行为2013.01前言:一、心态决定行为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

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

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

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只能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爬下了,再也不敢不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

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

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一样,失败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力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做出了不该做出的行为。

上面的故事中,第一次属于无知,不知道实际情况,所以无知无畏。

第二次上的人应该看作是勇敢的。

因为他在有风险的环境中挺身而出。

第三次站出来的人是谨慎的,也是很正常的,他们代表大多数人。

最后还顾虑重重,不敢行动的人,则是悲观主义者。

他们的想法也许有几分道理,但世界上哪有那么万无一失的事呢?连吃饭都有哽住的时候。

所以,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在于,环境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

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心态,这很正常,而在同一环境中,也有不同的心态,这就看各人的心理素质了。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
作为父母,与孩子相处的心态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成长。

在与孩子相处中,父母需要保持积极、耐心、理解和尊重的心态。

首先,父母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如果父母在情绪上失控,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进而导致孩子的情绪失控。

因此,父母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平静。

其次,父母需要有耐心。

孩子天生好动,常常难以安静下来。

但是,父母需要有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发展。

同时,父母需要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而不是急于求成。

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会逐渐成长和进步。

再次,父母需要理解孩子。

孩子天生好奇,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烈。

但是,父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误解和不理解。

因此,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进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最后,父母需要尊重孩子。

尊重是一种信任和尊严的表达。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在和孩子沟通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不以批评和责备的方式对待孩子。

只有通过尊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总之,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非常重要。

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需要保持积极、耐心、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给孩子一个温暖和协调的
家庭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自信、健康、有爱心的人。

家长应有的心态和对策

家长应有的心态和对策

家长应有的心态和对策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心态可是相当重要哦!想想看,很多时候孩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就能让家长心情波动,真的是“晴天霹雳”或者“柳暗花明”。

所以,家长们可得时刻提醒自己,心态要稳,别让小事影响了大局。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一激动,可能就会说些伤人的话,结果孩子反而不敢再试。

这可就得不偿失,真的是“事倍功半”。

要是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们要学会“捧人”。

听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不妨多夸夸他,哪怕只是写了一篇小作文,也要像在夸大新闻那样热情。

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也能激励他往更高的目标努力。

相反,如果一味批评,那可是会让孩子心里堵得慌,搞不好还会影响他未来的表现,真的是“养虎为患”。

再说了,沟通也是一门艺术。

很多时候,孩子的心思咱们大人是捉摸不透的,像是在玩“捉迷藏”。

这时候,家长要像个侦探,细心观察,主动交流。

问问他们的想法,听听他们的烦恼。

别以为孩子小就不能有复杂的情感,他们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哦。

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愿意向你倾诉,心里有话也能随时说出来。

家长的期待也不能太高。

孩子不是“超人”,也不能样样都行。

给他们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他们在这个范围内努力,做到“量入为出”。

就像爬山一样,不能一口气就想登顶,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过高的期望不仅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也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热情,真的是“反而欲速则不达”。

家长还得懂得适时放手。

总想控制孩子的一切,那可不太现实。

适当的自由,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责任。

就像放风筝,线放得太紧,风筝就飞不起来。

要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孩子才能在风中自由翱翔,体验生活的美好。

即使他们犯错了,也别急着指责,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毕竟“吃一堑长一智”嘛。

家庭氛围也很关键。

家长可以尝试多制造一些轻松愉快的家庭活动,比如一起做饭、看电影或者打游戏。

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家庭的温暖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进而在外面遇到困难时,也能更有勇气去面对。

家长的心态

家长的心态
年级开始担任她 的数 学老师 ,那 时候学校有 奥数兴
趣班 , 上不管成 绩好 的 、 的 , 班 差 基本上都报 了名彳 艮
多孩子告 诉我 :我妈妈要 我报奥数 班和作 文班.我 “ ” 问他们 :那你 自己想学 吗?” “ 有的说想学 ; 有的就 冲 最近关 于取消奥数教育 的呼声似乎很高 , 已经 这 不是 国人第一 次将 奥数教育推 到公 共舆论 的风 口浪 着我不好 意思地笑笑 ,赶 紧跑开 了……这个孩 子 当

天下课 , 她告诉 我 : 老师 , “ 其实我 不喜欢 学奥 数 ,
” 我说 :那你 可以不学呀 !” 不行啊 , “ “ 我 不喜欢 、 愿不愿意 , 统统要求学奥数 . 因为家长 有 奥数太难 了. 正是 她非逼着 我学不可 !” 旁边 马上就 了这个需要 , 社会上 各种培训班 便应运 而生. 特别是 妈妈不会 同意 的 , “ 我要是不学奥 数 , 我妈妈会打死 我 2 0 年后 , 05 一些原来不做奥 数培训的机构 , 都开始招 有孩子 接话 :对 , 我一看 , 还是个平 常成 绩挺好的孩子. 平常 看着 兵买 马 , 纷涉 足奥数 培训市 场 , 纷 到处 是所 谓 的“ 奥 去 !” 挺生 动活泼 的小 丫头 ,在奥数课 堂上话都怕说 的样 数培 训班 ” 使得奥数 教育更 加 是鱼龙 混杂 , , 好不 热 我 我找到这孩子 的妈妈 , 做她 闹. 于是 , 有人质疑 : 奥数学 了有用吗?碰到好老师 子 , 的心里很不是滋 味. 这 直 的, 孩子 的思维有 长进 , 数学成 绩提高 了 , 这部分 学 的思想工作.我把 孩子的学 习情况 给她 妈妈说 了 , 她的孩子 目前不适 合学奥数 . 了打 消 为 生家长认 为奥数学 了有用 . 到好老师 的 , 没碰 孩子 思 白地告 诉她 : “ 想 、 法没什 么改变 , 方 甚至 更加畏惧 数学 了 , 这部 分 她 的顾虑 ,我帮她分析 :这孩子语 文 、英语都挺好 数 毕业 复 习一 下 , 沟通 知识 间 学生 家长就 会心生 抱怨——学 , 学不 进 ; , 丢 又丢 不 的 , 学也 不是特 别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談家長的心態
華夏中醫吳侃陽中醫師
自閉症患兒的命運完全掌握在家長的手中;在三十餘年的臨床研究中,筆者對此深有體會。

對於自閉症,目前西醫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語言或行爲的訓練,試圖對患兒有所幫助;然而這種方法療效有限,尤其是對於智力中樞損傷的孩子更是如此。

因此,大多數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康復已經不存希望,只能認命。

但是還是有那麽一些家長不肯服輸,愛心驅使他們進行不懈的努力,希望能找到能夠治療孩子疾病的方法,哪怕只是一點點症狀上的改善也好。

筆者三十餘年臨床中所結識的這類家長的確可歌可泣,他們的愛心均已得到回報,通過中醫治療,孩子症狀上所出現的好轉、甚至痊愈使他們得到最大的安慰。

然而,有些個別家長是不負責任的,前不久,有位患者告訴她的朋友,華夏中醫的吳醫師對他3歲女兒的自閉症有治療方法,勸她把女兒送去治療。

可她卻衝著她的朋友說,“我哪有時間?!”如果媽媽都這麽說,別人能說什麽呢?誠然,在她眼裏自己,或者金錢比較重要,癡呆的孩子即使長大後,也不會懂得責怪誰。

有許多家長為找到筆者而慶幸,他們日日夜夜為著孩子症情的減輕作出最大的犧牲。

這種兩極化的心態時刻震撼著筆者,驅使我作爲一位醫者去更加努力地進行學術上的探索,去作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通過三十餘年的臨床,筆者對於患兒家長的心態有著一定的了解,覺得有必要輿願意為自己孩子作出貢獻的家長們溝通。

記得在2001年給患兒PETER治療的過程中,孩子的外婆曾告訴筆者,PETER的媽媽最近心態上的可能有些問題,想請筆者和她談談。

詢問中得知,隨著讀書季節來臨,媽媽難以忍受他人歧視的眼光;同時她覺得孩子近期的療效沒有剛開始的三個月明顯,也因此而著急。

類似問題其實是所有的自閉症患兒家長都能遇到的,許多家長常常因爲患兒的病狀而感到自卑,感到擡不起頭來。

這種心態完全是錯誤的,孩子患病是每位家長都不願看到的,而且自閉症目前還被西醫列爲“絕症”,這些屬於家長的責任嗎?顯然不是。

作爲家長,她一得到華夏中醫可以治療這種疾病的訊息,立即帶孩子前來醫治,並取得一定的療效。

同時,為了配合醫生治療,她花費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孩子的狀況得到長足的進展。

其間的付出,是那些歧視人家生理上缺陷的家長們難以做到的;所以說,她應該感到自豪,因爲她比其他孩子的家長更加偉大。

關於療效的問題,她也存在著觀念上的誤區。

想當初,由於看到患兒痊愈無望,她打算在百年之後,將患兒托付給其大兒子一起生活。

通過三個月的治療,她看到了患兒症情的改善,看到了孩子能獨立生活的希望,因而覺得療效明顯,感到振奮。

振奮過後,其心態就開始疲勞;因爲這個時候她忘記了當初的無望,忘記了當初筆者所說的治療期所需要的大致年限,儘管她還是看到孩子症情仍然不斷有著進展,
但她卻不以爲然,以爲筆者還可以更快、更快、更快地使孩子改善,從而超越目前科學所能允許的限度,出現了不應有的急躁情緒,影響到孩子的治療。

原因很簡單:其一,由於急躁,她會認爲治療沒效,而不去認真收集孩子日常生活中症情的變化;有少數家長甚至會因此而放棄治療。

其二,由於急躁,她會過分拉擡對孩子的要求,由於孩子的能力達不到她的要求,因而會更加損傷孩子已經受到傷害的自尊心。

筆者的分析使她恍然大悟,她很快地修正了自己的不正常心態,知道珍惜臨床上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積極配合筆者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指導和訓練。

與“欲速則不達”剛好相反,孩子的症情改善提速了,僅僅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孩子在普通學校普通班上學時的成績大多數達到“A”;孩子的體力也明顯增強。

也就是說,離筆者當初允諾的三年治療期還差兩年多的時間内,她的孩子已經達到當初所提出“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要求。

在三十餘年給孩子們治病的過程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家長對孩子的愛,也經常受著這種愛的“折磨”。

初診階段,四處碰壁而處於無望狀態的家長,會隨著孩子身上所出現的症狀改善而驚喜;接著就會覺得改善緩慢而出現焦慮。

這個時候,筆者就“倒楣”了;雖然孩子臨床症狀還在不斷改善,但家長們此時會無視“絕症”的客觀性而“不想”只看到這點改善,他們的心裏只是想著孩子應該快點完全恢復正常。

出於這種心態,某些家長會因此而採取不當的作法,他們或者不與醫生配合,或者乾脆停止治療,這就是筆者所收治的患兒中,很多未能痊愈的根本原因。

說句笑話,即使堅持進行治療的患兒家長,也難得對筆者的努力作一、兩句讚賞,因爲他們心裏所想的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孩子症狀改善上所不斷出現的新要求。

臨床上,這種急躁的心態在許多患兒家長身上都會出現,雖然是父母的愛心所致,無可指責,但它是有害的,家長應該努力去克服它。

在治療的過程中,家長應回想來華夏中醫治療之前的心態,孩子雖然在接受語言和行爲輔導,但作用不是很大,當時自己的心情是絕望的。

雖然希望自己孩子能快點康復的心情是人之常情,但應該尊重科學,不應存有明日就可恢復正常的奢望。

筆者常說,自己只能給予孩子三分的療效,其餘的七分完全靠家長的配合,離開了這個基礎,筆者不可能治好孩子的病。

因此,筆者呼籲家長正視這個問題,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緒,建立起信心,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細小變化,並提供給醫生作臨床參考依據;只有雙方在臨床上的配合,患兒才能夠更快的得到康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