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细胞介素1a(IL1a)
白细胞介素1阻断剂与尿酸酶治疗痛风新进展

白细胞介素1阻断剂与尿酸酶治疗痛风新进展摘要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IL-1)阻断剂与尿酸氧化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治疗。
现将国内外IL-1阻断剂、尿酸氧化酶使用情况的文献进行相关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 Recently interleukin-1 (IL-1)inhibitors and uricas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se drugs so as to hopefully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study.KEY WORDS gout;IL-1 inhibitors;uricases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是由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引起的有一种或多种病变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首发症状,一般起病急骤,有时呈爆发性,多可于午夜因足痛而惊醒,疼痛呈刀割、咬噬样性质,同时关节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但予于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痛风发作,使病情逆转。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
慢性痛风常继发于急性痛风反复发作或急性痛风未经过治疗或治疗不当后,部分患者也可无明显的急性痛风症状。
急性痛风经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足背、踝、足跟、膝、指、腕、肘等处,会因反复发作而演变成多关节炎并进入慢性期。
慢性期关节炎发作将越来越频繁,间歇期缩短,同时疼痛逐渐加剧,甚至在发作后不能完全缓解。
受累关节数也将逐渐增多,严重者可累及肩膀、髋、脊柱、骶髂、胸锁和下颌等关节及肋软骨,出现肩背痛、胸痛、肋间神经及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晚期可表现为多关节肿大、僵硬、畸形和活动受限。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一类细胞因子,起着调节免疫反应、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重要功能。
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从最早的发现到如今的应用。
一、IL-1的发现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白细胞介素,其中最早被命名的是IL-1。
IL-1系列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
此后,研究人员发现IL-1还能够诱导发热、促进炎症反应等。
这项研究为后续的白细胞介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白细胞介素的分类与命名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白细胞介素。
根据它们的功能和结构差异,白细胞介素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了编号。
例如,IL-2被鉴定为一种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的介素,而IL-4则被认为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
三、白细胞介素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白细胞介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展开。
IL-2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此外,IL-1受体拮抗剂(IL-1RA)被用来治疗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其可以抑制IL-1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四、白细胞介素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白细胞介素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最新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领域密切相关。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白细胞介素类型,并研发相应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总结起来,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见证了人们对免疫系统的不断探索和理解。
白细胞介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免疫反应的认识,而且为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白细胞介素的应用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简称白介素1 (IL-1),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2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是所有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并可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故为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也参与抗体反应、造血和肿瘤监视。
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对于白介素2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IL-2R:对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有诊断意义,可作为病情观察和药效监测的一项指标。
白细胞介素-4的生物作用,包括刺激活化B细胞和T细胞增殖、CD4+T细胞分化成II型辅助T细胞. 它也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白细胞介素-4诱导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向IgE,上调第二型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的产生。
白细胞介素-6,简称白介素6 (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
它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
IL-1、TNF-a, PDGF、病毒感染、双链RNA及c AMP等,均可诱导正常细胞产生白介素6。
白介素6能够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
白介素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目前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
在肿瘤、感染、器官移植、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血液、消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在1989年,Mosmannand及他们的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免疫介质,由Th2细胞克隆分泌,能够抑制Th1细胞克隆IL-2和IFNr的合成。
早期被命名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F),这种因子后来被命名为IL-10白细胞介素-13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目前共发现了29个白细胞介素(现在可能为35个),分别命名为IL-1---IL29.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IL-1α和IL-1β的区别

IL-1α和IL-1β的区别
IL-1α和IL-1β的区别
白介素IL-1早期被描述为引起发烧的蛋白质,称为人白细胞致热原,主要由IL-1α和IL-1β两种蛋白质组成。
IL-1α和IL-1β序列同源性并不高,但他们结合相同的受体复合物,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在具体的生物学功能上, IL-1α和IL-1β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
第一, IL-1α通常与其所产生的细胞质膜关系较大,因此只能局部起作用,而IL-1β可以全身分泌并循环作用;第二, IL-1α表达比较普遍,主要在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也可以在骨髓细胞表达, IL-1β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第三, IL-1α在不同部位被各种蛋白酶(包括钙蛋白酶,颗粒酶B和炎性蛋白酶)加工以达到全部活性,相比之下, IL-1β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在炎性损伤中表达。
IL-1β前体的细胞内加工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
第四,两个基因在发育过程中和对环境的反应是有差别调控,这在免疫反应中导致了这些细胞因子的不同功能。
第五, IL-1α的前域具有核定位序列,有固有的转录反式激活活性,其通过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相互作用而增强,并可影响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存活。
il1a基因序列 -回复

il1a基因序列-回复il1a基因序列,是指人类基因组中编码白细胞介素1α的DNA序列。
白细胞介素1α,简称IL-1α,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
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节。
IL-1α的基因序列的解析对于研究与其相关的疾病和免疫相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il1a基因序列的问题,介绍它的结构、功能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il1a基因序列的基本结构。
il1a基因位于人类基因组的第2号染色体上,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
这些外显子构成了il1a的编码区域,内含子则位于编码区域之间,通过剪接作用参与生成成熟的IL-1α蛋白。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il1a基因序列的功能。
IL-1α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
它能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促进炎症反应的产生和传递。
此外,IL-1α还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它们对外来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IL-1α还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协调免疫反应的进行。
针对il1a基因序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IL-1α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IL-1α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il1a基因序列的分析和功能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与IBD相关的突变位点和调控元件,从而揭示了IL-1α在IBD发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此外,对il1a基因序列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il1a基因序列中的启动子区域和调控元件能够对其表达进行调控。
不同的调控序列和途径会影响il1a的表达水平,从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探索il1a基因序列的调控机制,以期能够在治疗免疫相关的疾病中发现新的靶点和策略。
人IL-1β ELISA kit说明书

标本收集: 1. 收集血液的试管应为无热原和内毒素试管。 2. 血浆抗凝剂推荐EDTA。 3. 避免溶血,高血脂标本。 4. 标本应清澈透明,悬浮物应离心去除。
1
5. 标本收集后若不及时检测,请按一次用量分装,冻存于-20℃,避免反复冻融。 6. 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标本做适当倍数稀释(建议做预实验,以确定稀释倍数) 。
60分钟。 5. 洗板4次。 6. 除空白孔外,加入酶结合物工作液(100ul/孔)。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孔,37℃孵箱孵育30分
钟。 7. 洗板4次。 8. 加入显色剂100ul/孔,避光37℃孵箱孵育10--15分钟。 9. 加入终止液100ul/孔,混匀后即刻测量OD450值(5分钟内)。
结果判断: 1. 每个标准品和标本的OD值应减去零孔的OD值。 2. 手工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品浓度作横坐标,OD值作纵坐标,以平滑线连接各标准品的坐标
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 1. 灵敏度:最小可测人IL-1β达2pg/ml. 2. 特异性:不与IL-2,3,4,5,6,8,10,12,IFN,TNF及sTNF-RII等反应。 3. 重复性:板内,板间变异系数均<10%.
白细胞介素-1名词解释

白细胞介素-1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白细胞介素-1 不?这玩意儿可重要啦!就好比是身体里
的一个小战士,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呢!白细胞介素-1 呀,
它就像是一场激烈战斗中的信号兵。
比如说,当身体遭遇外敌入侵,
像细菌啦、病毒啦这些坏家伙,白细胞介素-1 就会迅速行动起来。
“嘿,兄弟们,敌人来啦,准备战斗!”它发出这样的信号,让免疫系统的其
他细胞都警觉起来,准备迎敌。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白细胞介素-1 这个信号兵,免疫系统不就乱套啦?就像一个军队没有指挥一样,那还怎么打仗呀!白细胞介素-1 还
能调节身体的炎症反应呢!有时候身体受伤了,它能让炎症反应适当
增强,帮助身体修复。
哎呀,这就好像是给身体的修复工作加了一把劲!“加油啊,快点把伤口修好!”
咱再打个比方,白细胞介素-1 就像是一场音乐会里的指挥家。
它指
挥着免疫系统里的各种细胞,让它们协同作战,演奏出一曲健康的乐章。
要是指挥家不在了,那这音乐会还不乱了套呀!
而且哦,白细胞介素-1 对身体的很多生理过程都有影响呢!它能影
响体温调节,有时候会让我们发烧。
哎呀,这发烧可不是坏事哦,这
是身体在努力对抗敌人的表现呢!就像我们努力工作后会觉得累,但
这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果呀!
总之呢,白细胞介素-1 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它的作用可大啦!没有它,我们的身体可就麻烦咯!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保护我们的免疫系统,让白细胞介素-1 能好好发挥它的作用呀!。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简称白介素1 (IL-1),是一种细胞 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它是由活化的巨噬 细胞所产生,能够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 分化并提高其功能。
Biblioteka 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但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都可 以产生IL-1. 正常情况下,只有皮肤、汗液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 的IL-1 绝大多数细胞在受到外来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才 能合成和分泌IL-1.
白细胞介素1测定试剂盒
IL-1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形式:IL-1α和IL-1 β
虽然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仅有26%的同源性,IL-1α和 IL-1 β 能够以相同的亲和力结合于相同的细胞表面 受体 ,而发挥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IL-1R几乎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且每个细胞 的IL-1R数目不等 IL-1R受体1:传递活化信号 IL-1R受体2:将胞外部分的肽链释放到细胞外液中, 并以游离形式与IL-1结合,发挥负反馈作用。
目前已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克隆出IL-1受体拮 抗剂,现已批准投放市场,并与甲氨蝶呤合用治疗 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的检验和测定方法 主要是根据它们的生物学活 性和免疫学检验,生物学检 验是确定生物活性,免疫学 检验是测定蛋白的重量或体 积克分子浓度。这两种信息 对于了解细胞因子在疾病中 的作用都有重要意义。
免疫调节作用:可与抗原协同作用,可使CD4+T 细胞活化,并促IL-2受体表达,也可促进抗体的 形成。 较强的致热作用: IL-1的大量分泌或注射可以作 用于下丘脑而引起发热。 可促进骨髓细胞库的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并释放到 血液,从而增强其杀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可与CSF协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能力,使 之形成巨大的集落,并促使造血细胞定向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白细胞介素1a(IL-1a)酶联免疫检测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a(IL-1a),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白细胞介素1a(IL-1a)的测定。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白细胞介素1a (IL-1a)的水平。
向预先包被了人白细胞介素1a(IL-1a)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白细胞介素1a(IL-1a),温育;洗涤后,加入HRP标记过的白细胞介素1a(IL-1a)抗体。
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白细胞介素1a(IL-1a)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1 标准品(80ng/L)7 显色剂A液6ml
2 标准品稀释液3ml8 显色剂B液6ml
3 酶标包被板12孔×8条9 终止液6ml
4 酶标试剂6ml10 说明书1份
5 30倍浓缩洗涤液20ml11 封板膜2张
6 样品稀释液6ml12 密封袋1个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注意事项
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
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建议所有标准品、样本都做双份检测。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
(×n×5)。
4.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5.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6.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
保质前使用。
7.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
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
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程序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请按照说明自行在小试管中倍比
2
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孔中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50μl;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3.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
如此重复5次,拍干。
4.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5.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
如此重复5次,拍干。
6.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
7.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8.测定:以空白孔调零,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9.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OD 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
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
应记住由于样品稀释了的,其实际浓度应该乘以总稀释倍数。
操作程序总结:
检测范围:L→50ng/L。
规格:96T/盒
保存:2-8℃
有效期: 6个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