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细胞介素6IL

合集下载

白细胞介素-6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I n s p e c t i o n/检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定量方法研究进展燕茹,林婧(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江苏南京210049)摘要:细胞介素-6 (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病理和生理活动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因此需要高 准确度测定丨L-6的水平。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IL-6不同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酶联免疫法、免疫 放射法、电化学免疫法,讨论了 IL-6不同定量方法的特点,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检测方法1弓丨言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是一种炎症因 子,由21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健康人体内一般 小于7 pg/m L,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含量急剧升 高,其含量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

IL-6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 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IL-6有助于 评价糖尿病、心血管病、炎症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患者IL-6的连续监测,有助于评估炎症反应的严重 程度,脓毒症及其预后情况;日本指南推荐将IL-6 用于脓毒症辅助诊断,IL-6可以作为脓毒症的早期 预警指标。

研究发现,2019-n C o V感染的患者血清中IL-6 等炎症细胞因子显著升高。

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 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分型及预测疾病严重 程度和患者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法(试 行第七版)》将外周血炎症因子IL-6进行性上升作 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IL-6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监控和预后判断的诊断指标。

IL-6的准确测定 具有重要意义。

为准确地测定血清中IL-6的含量,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本文对IL-6的定量方法进行 综述。

2丨L-6定量检测方法根据IL-6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的不同,对IL-6的 检测分为: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

2.1免疫学方法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为利用特定抗体与抗原发生 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对待测抗体或者抗原进行分析 测定的方法。

人白细胞介素6(IL-6)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人白细胞介素6(IL-6)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仅供科研使用,不得用于临床检验。

人白细胞介素6(IL-6)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人白细胞介素6(IL-6)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英文名称:Human Interleukin-6(IL-6)ELISA KIT【包装规格】48人份/盒,96人份/盒【预期用途】仅供科研使用,定量检测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

【检验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在预包被抗人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固相抗体)的微孔酶标板中,加入人白细胞介素6(IL-6)校准品和待测样本,再加入另一株HRP标记的抗人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酶标抗体),经过温育与充分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组分,在微孔板固相表面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的夹心复合物。

加底物A 和B,底物在HRP催化下,产生蓝色产物,在终止液(2M 硫酸)作用下,最终转化为黄色,在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度(OD值),吸光度(OD值)与待测样品中人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正相关。

拟合校准品曲线,可以计算出样本中人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

【主要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校准品浓度依次为:320、160、80、40、20、0 pg/ml。

校准品已经通过测试,结果表明HBs抗原阴性,HIV1、HIV2和HCV抗体阴性,由于不存在一种试验方法能够完全保证没有这些物质,本品必须按照具有潜在的感染性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应当遵循通用的安全措施。

需要但未提供的材料及耗材1、酶标仪2、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3、蒸馏水4、洗瓶或者自动洗板机5、37℃水浴锅或恒温箱6、500ml量筒7、无粉一次性乳胶手套8、质控品(可从蓝图生物科技产品研发系统中选择)【储存条件及有效期】1、2-8℃保存,切勿冷冻,有效期6个月。

2、开封使用后,包被微孔板放入带有干燥剂的自封袋中,密闭自封袋,并将全部试剂放回2-8℃冰箱。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多肽细胞调节物质,它包括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主要由外周免疫细胞合成(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λ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多生物功能,比如调节生长、分化、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消长等,在人体中形成了非常复杂的调节网络,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细胞因子的多效性和作用的复杂网络,没有任何疾病可以将细胞因子作为疾病特异性标志。

细胞因子的体内检测不适合以鉴定诊断为目的,只适合于对一些过程活动程度的检测,比如一些不应出现的免疫反应如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与感染相关的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几乎可由所有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

IL-6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但其缺乏疾病特异性,通过对IL-6水平的检测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检测方法IL-6的检测方法有流式荧光法、化学发光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等。

参考区间正常人血清中IL-6浓度相对较低(1~5pg∕ml),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如用文献或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使用前应加以验证。

临床意义1、IL-6与感染IL-6为来源广泛的正向调节因子,主要发挥促炎作用,正常机体血清IL-6 水平处于低应答状态,其表达既受机体稳态控制,又可在炎症刺激后发生上调。

IL-6是炎症反应最早升高的标志物,是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

感染后1 h开始升高,2h达峰值,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IL-6可以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诱导CRP和PCT分别在感染后2h和6h升高,填补PCT和CRP未升高前的空窗期口是体循环中半衰期最长的前炎症介质。

图片IL6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敏感性比PCT和CRP高动态观察可用于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疗效及预后判断。

IL-6和PCT联合检测是感染早期诊断的'黄金搭档〃。

白细胞介素6第二国际标准

白细胞介素6第二国际标准

白细胞介素6第二国际标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造血和代谢等方面。

IL-6在机体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准确评估IL-6的生物学活性,国际上建立了IL-6标准物质,其中IL-6第二国际标准是最常用的一种。

IL-6标准物质的建立旨在提供一个稳定、准确且可重复的测量方法,以确保在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对IL-6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

IL-6第二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成为评估IL-6生物学活性的重要参考。

IL-6第二国际标准的建立经历了严格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验证过程。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IL-6进行定量比较,并在多个实验室中进行跨实验室验证,确保了IL-6第二国际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IL-6第二国际标准的建立为国际间IL-6生物学活性的比较和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基准。

IL-6在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备受关注。

IL-6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细胞信号传导,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IL-6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白血病和肿瘤等。

IL-6的高表达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因此对IL-6的准确测量和生物学活性评估至关重要。

IL-6第二国际标准的应用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IL-6水平的测量和生物学活性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机制和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IL-6第二国际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将促进IL-6在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IL-6第二国际标准在IL-6生物学活性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白细胞介素-6对心脏粘液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对心脏粘液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 -6对心脏粘液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摘要:白细胞介素(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与肿瘤生长、复发与转移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心脏粘液瘤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提升,并且IL-6水平已经成为心脏粘液瘤诊断的重要指标。

除此之外,心脏粘液瘤患者体内IL-6的上升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

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对心脏粘液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心脏粘液瘤;并发症心脏粘液瘤(Cardiac Myxoma,CM)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许多研究表明IL-6与CM关系紧密,在CM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对心脏粘液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IL-6与CM的研究进展1.1心脏粘液瘤研究进展心脏肿瘤极为少见且绝大部分为良性。

CM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00005%,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且女性的患病率约为男性的三倍,诊断年龄通常在三十至六十岁之间[1]。

CM在心脏的四个腔室中均有可能发生,左心房发生率最高(约占75%),其次是右心房,但右心房的恶性倾向高于左心[2]。

房间隔卵圆窝是最为常见的CM附着部位,极少见于瓣膜。

临床表现常见血流梗阻、栓塞和全身症状的三联征,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3]。

有研究表明,CM会以每月0.15cm的速度增长[4]。

一般肿瘤大小约为2.7至5.8cm。

CM 早期不易发现,直到引起一些重要的临床表现才会被患者觉察。

TTE胸超声心动图与TO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上最常用于诊断CM的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CM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

约有5%的CM呈现家族性遗传,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21%-67%[4]。

C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一致认为粘液瘤肿瘤细胞起源于位于卵圆窝和心内膜处的原始多能间充质干细胞[6]。

CM的分子机制还有待研究。

1.2IL-6与CM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具备多种细胞活性,可致良性及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7],与肿瘤生长、复发与转移有关,IL-6是肿瘤造成局部生长和远端扩散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8]。

白细胞介素-6的在儿科应用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6的在儿科应用的临床意义

IL-6与炎症
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体循环中半衰期最长的前炎症介质,激活时间快速,半衰期约1小时;IL-6是一种炎症因子,是炎症介质网络的关键成分,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6的产生要早于CRP和PCT;IL-6诱导产生CRP和PCT;IL-6与炎症和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炎症发生时,IL-6率先升高
评估炎症反应及感染患者的预后,IL-6优于PCT和CRP
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IL-6含量的变化
存活者组IL-6浓度快速下降,而死亡者组IL-6浓度延迟下降;并且IL-6的下降的动力学用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要优于PCT和CRP;与PCT和CRP相比,IL-6能更好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能更快的反映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白介素6(IL-6)
在炎症、脓毒症预警及新生儿败血症等妇幼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
IL-6分子结构
IL-6小分子多肽,有四个- 螺旋构成, 184个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量26 KD。
IL-6: 多来源 – 多作用
IL-6
PC12 细胞
CRPFibrinogenSAA
etc.
骨髓瘤细胞
系膜细胞肝细胞Fra bibliotek神经细胞分化
二、败血症及脓毒症的诊断
当特异性保持约95%时,各标志物预测早发性新生儿脓毒症的cut-off值
IL-6诊断脓毒症cut-off值设为250pg/ml时,其特异性高达94%
L. Bender, J. Thaarup, K. Varming, H. Krarup,S. Ellermann-Eriksen & F. Ebbesen. Early and late 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Dan Med Bull 2008;55:219-23

白细胞介素-6(IL-6) PPT

白细胞介素-6(IL-6) PPT
[1]Ali Masjedi,Vida Hashemi,Mohammad Hojjat-Farsangi,Ghasem Ghalamfarsa,Gholamreza Azizi,Mehdi Yousefi,Farhad JadidiNiaragh.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interleukin-6 and its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immuno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18,108.
[2]陶敏,郑康超,肖淼淼,肖辉雪,杨向俐,施维,田磊,吕家高.IL-6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 版),2016,45(05):585-587. [3]王丽娜,王华成,张一彤,欧阳雅帆,杨广.血清IL-6对脓毒症病情判断的作用[J].中国热带医学,2018,18(08):827-829.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ILs)
细胞因子根据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 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功能复杂, 成网络,交叉重叠。
IL-6的功能
• 作为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的主要介质, 影响炎症反P和PCT,能更快的反应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 IL-6表达失调可引起许多疾病; • 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IL-6会快速生成; • 手术病人的IL-6浓度能够预示是否会有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 有效的评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严重程度; • IL-6还在慢性炎症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

白细胞介素-6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6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6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IL-6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氧化应激、神经元死亡、神经炎症反应等。

IL-6作为一种免疫系统调节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

同时,IL-6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和存活。

研究发现,IL-6在帕金森病的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IL-6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JAK/STAT、
PI3K/Akt等,促进神经元的凋亡和炎症反应。

此外,IL-6还可以促进神经元突触的损伤和神经元突触再生的抑制。

除了直接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和存活外,IL-6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周围的免疫细胞活化和分泌,影响神经元的状态。

例如,IL-6可以促进微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导致神经元周围的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加速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

此外,IL-6还可以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和情绪状态。

研究发现,IL-6可以影响海马区的神经元功能和突触可塑性,从而影响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总之,IL-6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IL-6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针对IL-6的治疗策略,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白细胞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科研使用。

●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组织、细胞上清及相关液体
样本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

●有效期:6个月
●保存条件:2-8℃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白细胞介素6(IL-6),再与HRP标记的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
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
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
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 (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 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

加入一定量的PBS ,PH7.4。

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

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

加入一定量的PBS (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 )活性。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
标准品50μl ,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 ,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50μl 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 ,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 弃掉,再各取50μl 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 ,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 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 ,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 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 ,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 弃掉。

(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 ,浓度分别为60ng/L , 40 ng/L ,20 ng/L ,10 ng/L , 5 ng/L )。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
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 ,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 (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00μl ,空白孔除外。

4.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60分钟。

5.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6.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
此重复5次,拍干。

7.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
显色15分钟.
8.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9.测定:以空白孔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
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1.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一次加样时间
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3.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
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4.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5.底物请避光保存。

6.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7.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8.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
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
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
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
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
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此图仅供参考)
试剂盒性能
1.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5以上。

2.批内与批间应分别小于9%和15%
检测范围:
2 ng/L -80 n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