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do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doc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瘻;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卷《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瘵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碑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痿——切开挂线法;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一雷公藤制剂15.吴师机的《理漁骈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总结了不少治疗学上的新成就。

16.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正宗派一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 '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全生派一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謄,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要点: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要点: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要点: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要点: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要点: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要点: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要点: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要点: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2.颜面疔疮的病因病理、治疗与防护。

3.手足疔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特点。

4.手足疔疮中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细目三:痈要点:1.颈痈的病因病理及特点。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是针对中医外科专业医生进行考核的一份参考内容,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知识1. 中医外科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基本原则、辩证论治等;2.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学说:深入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与病机;3.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等;4. 中医外科常用方剂及药物:熟悉中医外科治疗的常用方剂、药物及其临床应用;5. 中医外科手术理论与技术:了解中医外科手术的理论基础、操作技巧、常见术式等。

二、临床技能与操作1.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通过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听诊等方法,准确诊断中医外科常见疾病;2. 中医外科治疗技巧:掌握中医外科治疗技巧,如针刀结合、传承经验方剂等;3. 中医外科手术操作:熟练掌握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规范与技巧,如手术准备、切口设计、术中控制出血等;4. 创面处理与创面护理:了解创面处理原则,包括创面清洁、消毒、敷料选择等;5. 护理与康复指导:皮肤损伤、创口护理、康复体操等特殊护理知识与技巧。

三、病例分析与综合评估1. 中医外科病例分析:能够分析并区分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不同病因病机;2. 中医外科病例综合评估:综合运用中医外科基本理论及技能,对病例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3. 中医外科并发症的防治:了解中医外科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4. 中医外科手术后的病例观察与护理:掌握中医外科手术后的观察要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感染与并发症的观察等;5. 术后康复辅助治疗:熟悉术后康复辅助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康复体操、按摩、针灸等。

以上是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中医外科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与操作能力。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尽量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年中医执医大纲之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2020年中医执医大纲之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无菌术2.灭菌3.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1.麻醉方法的分类2.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前准备与用药要点: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63细目三:局部麻醉要点:1.常用局麻药2.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四:椎管内麻醉要点:1.蛛网膜下腔麻醉(1)适应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及处理2.硬膜外麻醉(1)适应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五:全身麻醉要点:1.分类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1.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2.常用气管内插管方法3.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要点:1.适应证2.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1.适应证2.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1.适应证2. 2.禁忌证3.细目二: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要点:5. 1.不良反应6. 2.并发症及处理7.细目三:自体输血8.要点:9. 1.优点10.2.适应证11.3.禁忌证12.细目四:成分输血13.要点:14.1.优点15.2.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16.细目一:手术前准备17.要点:18.择期手术术前准备19.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20.要点:21.1.一般监测22.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23.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24.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25.要点:26.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27.2.急性肾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处理28.3.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29.细目一:概述30.要点:31.1.疼痛的临床分类32.2.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33.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34.要点:35.1.诊治范围36.2.常用方法37.细目三:术后镇痛38.要点:39.镇痛方法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40.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41.要点:42.1.纤维胃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6543.2.纤维胆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44.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45.要点:46.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47.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九单元外科感染48.细目一:局部化脓性感染49.要点:50.1.疖和疖病51.(1)临床表现52.(2)西医治疗53.(3)中医辨证论治54.2.痈55.(1)临床表现56.(2)西医治疗57.(3)中医辨证论治58.3.急性蜂窝组织炎59.(1)临床表现60.(2)西医治疗61.(3)中医辨证论治62.4.丹毒63.(1)临床表现64.(2)西医治疗65.(3)中医辨证论治66.5.急性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67.(1)临床表现68.(2)西医治疗69.(3)中医辨证论治70.6.脓肿71.(1)临床表现72.(2)西医治疗73.(3)中医辨证论治74.细目二:全身性感染75.要点:76.1.诊断77.2.西医治疗78.3.中医辨证论治79.细目三:特异性感染80.要点:81.气性坏疽82.(1)临床表现83.(2)西医治疗84.(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单元损伤6685.细目一:概述86.要点:87.1.定义88.2.分类89.3.损伤的修复90.细目二:颅脑损伤91.要点:92.1.脑震荡93.(1)临床表现94.(2)西医治疗95.(3)中医辨证论治96.2.脑挫裂伤97.(1)临床表现98.(2)西医治疗99.(3)中医辨证论治100. 3.颅内血肿101.(1)临床表现102.(2)西医治疗103.(3)中医辨证论治104.细目三:胸部损伤105.要点:106. 1.肋骨骨折107.(1)临床表现108.(2)西医治疗109.(3)中医辨证论治110. 2.气胸与血胸111.(1)临床表现112.(2)西医治疗113.(3)中医辨证论治114.细目四:腹部损伤115.要点:116. 1.脾损伤117.(1)临床表现118.(2)西医治疗119.(3)中医辨证论治120. 2.肝破裂121.(1)临床表现122.(2)西医治疗123.(3)中医辨证论治124. 3.胰腺损伤125.(1)临床表现126.(2)西医治疗127.(3)中医辨证论治128. 4.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67 129.(1)临床表现130.(2)西医治疗131. 5.结肠与直肠损伤132.(1)临床表现133.(2)西医治疗134.细目五:泌尿系损伤135.要点:136. 1.肾损伤137.(1)临床表现138.(2)西医治疗139.(3)中医辨证论治140. 2.膀胱损伤141.(1)临床表现142.(2)西医治疗143.(3)中医辨证论治144. 3.尿道损伤145.(1)临床表现146.(2)西医治疗147.(3)中医辨证论治148.细目六:烧伤149.要点:150. 1.临床表现151. 2.诊断152. 3.西医治疗153. 4.中医辨证论治154.细目七:冷伤155.要点:156. 1.临床表现157. 2.西医治疗158. 3.中医辨证论治159.细目八:咬蜇伤160.要点:161. 1.毒蛇咬伤162.(1)病因病理163.(2)临床表现164.(3)西医治疗165.(4)中医辨证论治166. 2.兽咬伤167.(1)临床表现168.(2)西医治疗169.(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肿瘤170.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神经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皮脂腺囊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血管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原发性肝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69(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直肠癌(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与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胆道感染与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4)中医辨证论治2.胆石病(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临床分型4.诊断与鉴别诊断70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手术治疗指征3.手术禁忌证4.术后并发症及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1)临床表现(2)中医辨证论治2.甲状腺癌(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乳腺疾病细目一:急性乳腺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与检查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腺增生病71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乳房纤维腺瘤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乳腺癌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应证2.外科治疗方法3.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非手术疗法适应证4.手术疗法适应证细目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门静脉高压症要点: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三:腹股沟直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四:股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第十八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73细目一:痔要点:1.痔的分类与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一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带状疱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癣74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湿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皮肤瘙痒症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银屑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白癜风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淋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梅毒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尖锐湿疣要点:1.临床表现2. 2.诊断3. 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1、破伤风发作期最先出现的症状是A、苦笑面容B、张口困难C、颈项强直D、角弓反张E、手足抽搐2、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A、24小时B、2~3天C、4~14天D、20~30天E、2~6个月3、破伤风前驱期不应有的症状是A、头痛、头晕B、乏力、多汗C、烦躁、打呵欠D、咀嚼无力E、张口困难4、水疱性冻疮为冻疮A、Ⅰ度B、Ⅱ度C、Ⅱ度轻型D、Ⅲ度轻型E、Ⅲ度5、浅Ⅱ度烧伤创面无感染时的愈合时间为A、2~3天B、3~5天C、7~14天D、21~28天E、以上都不是6、按照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双上肢占A、4.5%B、9%C、18%D、36%E、以上都不是7、毒蛇咬伤后,下列局部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早期结扎B、扩创排毒C、艾灸法D、烧灼法E、封闭疗法8、主要含混合毒的毒蛇是A、竹叶青蛇B、尖吻蝮蛇C、眼镜王蛇D、烙铁头蛇E、银环蛇9、主要含神经毒的毒蛇是A、银环蛇B、眼镜王蛇C、烙铁头蛇D、尖吻蝮蛇E、竹叶青蛇10、主要含血循毒的毒蛇是A、金环蛇B、蝮蛇C、眼镜蛇D、眼镜王蛇E、尖吻蝮蛇11、属神经毒类的毒蛇是A、蝰蛇B、竹叶青蛇C、尖吻蝮蛇D、海蛇E、眼镜蛇12、下列何种毒蛇不属于血循毒类A、金环蛇B、烙铁头蛇C、竹叶青蛇D、尖吻蝮蛇E、蝰蛇二、B1、A.仙方活命饮加减B.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C.大黄牡丹汤加减D.复方大柴胡汤加减E.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1> 、治疗肠痈热毒证的代表方剂是A B C D E<2> 、治疗肠痈湿热证的代表方剂是A B C D E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破伤风发作期: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1)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

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2)阵发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

11《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科学)》考核大纲

11《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科学)》考核大纲

《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科学)》考核大纲前言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通过考核,掌握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

本考核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重点考核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从而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的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共九章。

重点考核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

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考核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考核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

【考核内容】1.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

2.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

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

3.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新成就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考核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

2.掌握外科基本术语。

【考核内容】1.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

2020版中医外科学知识点归纳

2020版中医外科学知识点归纳

2020执考中医外科学重点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外感六淫致病: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

情志内伤致病: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

痰饮瘀血致病: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可产生继发病症。

发病机理:邪正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气血凝滞:疼痛、肿胀、结节等。

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热胜肉腐则血肉腐败成脓。

经络阻塞: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

脏腑失和:在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消长与转化:与病位深浅、邪毒盛衰、疾病特性、治疗等因素有关。

部位辨证经络辨证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太阳、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足少阳、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

引经药:药物归经(参见中药学)局部辨证一、辨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体表症状。

(一)辨肿的外形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

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

(二)辨肿的成因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中医外科学(中医助理医师)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中医外科学(中医助理医师)


锁肛痔 直肠指诊的意义及方法
锁肛痔的鉴别诊断
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子痈
子痈的含义 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其他外科疾 病
子痰
子痰的含义 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尿石症 尿石症的诊断
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慢性前 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精浊的病因病机
精浊 精浊的诊断
精浊的辨证论治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
烧伤 的分类
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
毒蛇咬 伤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 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
肠痈的病因病机
肠痈 肠痈的诊断
肠痈的辨证论治
周围血管疾 病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股肿
股肿的病因病机 股肿的诊断
股肿的辨证论治
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牛皮癣
牛皮癣的治疗
白疕
白疕(寻常型) 的皮损特点 白疕(寻常型) 的辨证治疗
淋病的病因病机
淋病
淋病的诊断 淋病的辨证论治
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尖锐湿 疣
尖锐湿疣的诊断 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痔 痔的概念与分类
肛门直肠疾 病
内痔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
局部辨 辨痛 证 辨痒
辨脓
辨溃疡
辨出血
内治法
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 用与内涵
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疾
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病治法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外治法
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合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合证及具体使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合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合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