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小非解禁问题最简单的办法

合集下载

琐议“大小非”解禁

琐议“大小非”解禁

月 出 现 。高 达 2 7 亿 元 的 限 售 股 解 禁 , 36
众 所周 知 ,今年股 市 闹得最沸 沸 给投资者 造成 的心理 压 力更是 不言而 扬扬 的莫过 “ 大小 非”解 禁了。只要 一 喻 。统 计 显 示 ,目前 沪 深 两 市 总 股 本为
提到 “ 小 非” 大 ,股 指就 必 跌 。 “ 小 2 3 万亿股 ,总市值合计 1 .4 大 .5 8 2 万亿 。
值多 达 l 1 亿元 ( 0 8 6 2 得 更 清楚 ,但 这 并不是 投 资者 所期 待 96 以2 0 年 月 1日 的收盘价 计算 )的股 票解禁 ,而当月沪 的救 市 ,市场所 需要 的是一 个 实实在 真真 正正 的救 市 。 A股泡 在 综指 仅 由3 3 . 点跌至 3 3 . 。然而 在 的利好 , 69 1 43 3 6月解禁 的股 票市值仅有 7 2亿 股 ,A 沫 逐渐 减小 的过 程 中 ,金 融风 险 也小 3
W h nabsrabre en.d。he n d n t ae a t d 。r c ea
琐议 “ , ’解禁 大d t ’ l  ̄
■ 吴 文 哲 张 迎
2 0 年 ,沪指一度冲 上 6 0 点高 市 , 多机 构做 了新股 申购 , 而他们 07 00 许 然
峰 , 并 有 某 些 人 乐 观 人 士 大 胆 预 测 将 大 量 的 资 金 涌 入 并 没 有 给 股 市 一 针 镇 冲 上 1 点 , 是许 多 投 资 者 带 着 自 己 静 剂 ,因为多 数机 构的 资金并 不会 留 万 于 的 家 产 纷 纷 入 市 , 并 没 有 预 感 到 一 个 在 股 市 之 中 , 它 们 的 目 的 只是 从 中 赢 巨大 的 泡 沫 将 要 破 裂 , 当 时 有 些 股 票 利 , 以 中石 油 为 例 ,其 申购 价 为 1 . 67 的 市 盈 率 甚 至 高 达 五 六 十倍 , 是 , 元 , 而 其 上 市 价 却 冲 到 了4 多 元 , 但 股 然 0 这

浅析“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 ‘ ‘ 大小非’ ’ 解禁对股市 的影响及对 策 0 1 2 年2 0 l
口韦 春 袁 启洪
(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金融学院 0 8级投资 学硕士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4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我 国” 大小非” 的涵义和历 史根源, 分析 了股权分 置改革 六年来 的状况 , 特别是结合解禁高峰 的 2 0 年和 2 1 09 0 0的特点探讨 了. . 大小非” 对我 国证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提 出了解决” 大小非” 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小非 股权分置改革 证券 市场 ” 小非 ” 大 来源 及现 状 我 国资本市 场建 立之 初 , 为了防 止国有 股权 旁落 , 曾采 取股权 分置 的模 式 ,即上 市公 司公 开发行 的可 在证 券交 易所 上市 交易 的 称 为流通 股 , 不 上市 交易 的称为 非流 通股 。随着 证券 市场 的发 暂 展, 同股 不 同权 的危 害 日趋 明显 。 20 年, 0 5 国务 院颁布 《 上市公 司股权 分置 改革管 理办法》 股权 , 分置 改 革 正式 启动 。原非 流通 股 东在 向流 通股 东 支付 补偿 性” 对 价” , 后 变身 为” 大小 非” l、 即持有 公司 股份 比例 在 5 。I 非” , J %及 以下 的非 流通股 东 , 在股 改方案 实施 之 日起 1 个 月 内不得上 市 交易或 2 转让 ;大 非” ” 即持 有公 司股 份 比例 超过 5 %的非流通 股 东 , 1 个 在 2 月禁售 期满 后 , 出售股 份数 量 占该公 司总股 份 比例在 l 月内不 2个 得超 过 5 2 %,4个月 内不得 超过 l%。 0 ” 小非” 大 的基 本状 况是 存量 巨大, 曾一 度 占据 A股 市场 23的 / 市值 。2 0 年 第一 个解 禁高 峰年度 结束 后 , 股市 场 的流通 股市 09 A 值为 1. 4 9万亿 元 , 限售股 市值 为 9 . 2万亿 元 ,大 小非 ” ” 占A股 总市 值的 比重 已不足 3 . 82 2 l 年 第二 个解禁 高 峰年度 结 束后 ,大 %。 0 0 ” 小非 ” A股 的 比重会 急剧下 降 。 占 以 2 0 年 为例 ,8 l 月 3 08 0年 2 1日收盘 时工 商银行 、 中国银行 、 和 中国石化 的解 禁 市值分别 为 8 5 .亿 元 58 . 亿 元和 4 0. 34 4 07 1 6 08 2 4 亿元 , 资金规 模 占 2 0 年 解禁市 值 的 5 . 其 09 45 %。通 常情 况在 熊市 中市场 对” 大小非” 减持 的恐惧感 较为 强烈 , 事实证 明真 正的大规 但 模减 持一 般 多发生 于牛 市 。2 0 08年 , 禁股 实 际减 持规 模 3 5 解 4 亿 元, 与该年 度主 要股 东的增 持 10亿元 相 比实际减 持压 力并 不大 。 3 相反 2 0 0 9年减 持规 模高 达 13 亿 元 ,同年 主要股 东 的增持 规模 16 却仅 有 15亿元 , 1 减持 压力 巨增 。资金 规模 如此 巨大 的” 大小非 ” , 对于 我 国股市 稳定 发展 的影 响不可 忽视 。 二 、大 小非 ” ” 解禁 带来 的影 响 1 . 原 有供 求平衡 体系 打破 股票市 场是 一个供求 平衡 的体系 ,大小非 ” ” 解禁 必然会 打破原 有 的供求 平衡 ,一 定时期 市场 会 出现流通 股 票的供 应量 远大 于需 求量 的局 面 , 降低 了 个股 的估值 , 这 增加 了市场 的压 力 。随着 ” 大 小非 ” 的逐步 解禁 , 场规 模大 幅增 加 , 大小 非” 市 当” 全部解 禁 , 市场 规模 将是 目前 市场 流通 市值 的数倍 之 多 。 价大 幅下跌 损 害散户 股 利益 的 同时 也可 能给股 市带 来危机 。 2对 资金 面 的严 峻考 验 . 股市 是靠 资金推动 的资本 市场 ,大小 非” ” 的减 持必然 需要 巨额 的 资金承 接 , 对 股市 资金 面是 一个非 常严 峻 的考验 。尽 管大 部 这 分 国有企 业 的股 东不会 大幅 减持 其所 持股份 , 一定 竞争 优势 的 有 企业 考虑 到控 制权 的 问题也 不会 大幅减 持其 所持 股份 , 排除这 但 两大 部分 的减持 后 , 们按 2 %的股 份会 在二级 市场减 持来 估计 , 我 0 至 少在未 来 的 3 内还 需要 31 万亿 元的 资金承 接 , 目前市 场 年 .l 是

关于“新股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对策探析

关于“新股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对策探析

关于“新股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对策探析摘要:造成A股大幅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小非”解禁冲击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2008年共有1200亿限售股上市,市场饱受着来自“大小非”无休止抛售的阵痛。

如果说“新老划断”前的非流通股总有抛售完毕的一天,那么不停的新股发行带来的“新股大小非”将成为抑制我国股票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又一绊脚石。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大小非”;原始股2005年中期来,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走势,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开始启动走出一轮牛市行情,最高飙升到了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这一牛市行情的动力无疑就是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启动,但在这之后市场便一路狂泄,上证指数于2008年10月28日创出了1664.93点的阶段性低点,短短一年之内,上证A股跌幅高达70%之巨。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市场走势让投资者吃尽了苦头。

造成A股大幅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有市场机制自身问题,宏观经济下滑风险加大,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外围金融动荡对我国股市造成冲击等等,但“大小非”限售股减持是我们不得不着重考虑的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

2005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总股本为7679.15亿股,其中流通股为2331.51亿股,非流通股为5347.64亿股。

而到了2008年11月28日,A股股本总额为18686.51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7679.15亿股,非流通股本为11969.68亿股。

在大小非解禁近两年的时间里,非流通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净增6622.04亿股。

导致“大、小非”越减越多的原因就是新股发行带来的巨量“新股大小非”。

大、小非减持为什么会成为市场的沉重压力,主要是因为大、小非持有股票的成本太低。

根据契约精神,“大小非”获得流通权是支付过“对价”的,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改革,虽然“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信心打击很大,甚至造成是灾难性的下跌,但我们似乎不能过多地指责这些大小非,因为他们获得流通权是支付过“对价”的。

大小非及大小限的意思与工作流程

大小非及大小限的意思与工作流程

大小非及大小限的意思与工作流程一、大小非1.定义:大小非是指大额小额限售非流通股,解禁就是允许上市流通。

大小非解禁就是限售非流通股允许上市。

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5%以上;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5%以内。

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

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

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

或叫限售A股。

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大部分叫大非。

2.区别:国有股减持与大小非解禁的共同之处就是有一部分股票进入市场流通,但两者的历史背景不同,国有股减持是为了改变曾经国企国资完全独立控股的状况但不能改变国资控股的地位,大小非解禁是股改的产物,期限不同解禁的限制也不同,通常股改三年以后就可以全部流通,自由减持,而且不是国有上市企业的“专利”。

二、大小限1.定义:“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即从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这种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这样的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为“小限”.目前市场上被大家所称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提5月新老划断后产生的.所谓新老划断是以2006年5月18日为界,在此之后,新上市的公司属于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也就是说,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锁定期结束,这些股票不用再通过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动流出二级市场.投资者在购买此类股票时就应考虑这种风险,但是在新老划断后,我国股市发行的股票,平均的市盈率高达30倍,最高为99倍的中国远洋,居然比股改前发行的股票的市盈率还高.其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新老划断”这一重点并没大张旗鼓的宣传,告诉投资者在2006年5月18日起买的股票已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须在购买时就考虑到它一年或三年后将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再以如此高的价格在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买卖,但这种宣传几乎就没有进行过,很多投资者仍然按股改前的思维高价买进.三、转户手续需要证件:身份证,深圳股东账户卡(如有上海的也一并带上)操作流程:1、去原托管券商营业部做深圳账户的转托管转入券商名称:,席位号为A股:B股:(开正式发票可到我营业部报销30元转托管费);(如有)上海账户的,要做撤销指定2、将交易账户内资金全部转入银行卡3、撤销三方存管关系4、到我部开立资金账户,并将深圳账户和上海帐户挂上;开通银行存管关系。

改革新股发行方式从源头化解“大小非”的压力

改革新股发行方式从源头化解“大小非”的压力

理想的发行方式是 : 新股 的发行上市只能让原 始股东的原始股票获得流通权 , 而不能让原始股东 通过发行价和其每股净资产的巨大差额“ 合理” 占 地 有新股东的资产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理由可以解释 这种通过制度安排“ 合法” 掠夺他人 财产 的合理性 ; 而且也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可 以解释这是何种 “ 生产要素” 带来 的效益 。经常见到某某公司通过发 行新股上市 , 当天产生多少个亿万富翁的报道 , 实质 上就充分体现了现行新股发行方式的弊端。这是制 度上 的巨大缺陷。 比如 : 原始股东出资 10 万创办企业并按 1 00 元 的价格 获得 股份 , 10 共 00万股 , 占公 司普 通股 的 10 0 %。3 年后其净资产达到 50 万, 00 申请新股发行 上市 , 发行 价 2 元 , 0 发行 股数 10 股 。在 现 有 发 00万 行方式下 , 发行后企业 的净资产达到 2 50 万 , 亿 00 此时 , 因新 增股份 , 始股东 的持 股 比例 为公 司普通 原 股份的 5 %, 0 理论上归属于原始股东 的净资产就变 成 了 1 20 万 , 亿 50 而原始股东所持股份按发行价竟 然值 2 亿。这就是亿万 富翁产生的原因, 因为原始 股东从新股东身上无偿地“ 掠夺” 70 万 , 了 50 而不是 因 为其对 产业 的出色 的经 营 和管理 。 从理论上讲 , 任何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股东都 有权依法买卖所持有 的股份 , 当然也包括减持。这 本 身不 应该 也不会 成 为一个 影 响证券 市场稳 定发展 的问题 , 但为什么在我 国证券市场上它就偏偏成 了 个巨大的问题呢?大小非减持和现在股市上 出现 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和新股东 的持股成本差距太大 , 也就是说 , 他是 1 元买 的, 而 你是 通过 打新 股 , 不 容 易 中签 按 每 股 2 买 的。 好 0元 虽然买者 自 , 负 而且新股 中签后还会有不小 的收益 , 表面上看没啥问题 , 但这种成本上 的巨大差距是造 成公司上市后股票不稳定性 的根源 , 也是大股东融 资冲动 的根源 , 说严重点是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稳定 性 的最 大 隐患 。 笔者 认 为 , 有从 政 策 上正 视 现行 股 票 发行 中 只 的重大缺陷, 从根本上进行制 度性建设 和发行方 式 的革命性改革 , 才可能从源头上化解当前 中国证券 市场上面临的问题 。从抛砖引玉的角度 , 笔者认为 新股发行方式应改为原始股东以净资产按发行价折 算其上市后 的持 有股份 , 新股东 以现金方式按发行 价购买。其优点体现如下 :

大小非解禁涉税问题

大小非解禁涉税问题

大小非解禁涉税问题第一篇:大小非解禁涉税问题一、什么是股权分置?定义: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或限售非流通股。

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二、什么是“大小非”?大小非是指大额小额限售非流通股,解禁就是允许上市流通。

大小非解禁就是限售非流通股允许上市。

中国证监会2005年9月4日颁布的“法”规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这意味着持股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份在股改方案实施后“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这就是“小非”的由来。

与“小非”相对应,“大非”则是指持股量5%以上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

2、股权分置的由来及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

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

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

但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破“禁”法门——望闻问切应对大小非减持

破“禁”法门——望闻问切应对大小非减持
: :
熏 俭 ! 避蝮 {i 趋
!

!



!
!
!
要 把 握 好 投 资策略
j
文/ 刊记 者 罗 瑜 本

航 空 (6 0 0 5 9 1 ) 在 其 1 3 9 8 0 2 7 3 7 股 限 售 股 2 月 14
日上 市 前

期该 股 股 价 的 连 续 下 跌 已 部 分 消化了这种




大小 非减 持 是 否打压 股 价

减持有愈演愈 烈 之 势 进 入 3 月份 后 沪 深 股
禁 股 中 仅 1 月份下 跌 超 过 2 0 % 的就 有 7 家 其

续持 有 这 造 成 招商 银 行 解 禁 日反 而 出 现 大

市又 将迎 来 新


轮 限 售股解 禁 高潮 解 禁风

中中 国国航 (6 0 1 1 1 1 ) 兴 业 银 行 (6 0 1 1 6 6 )两 家

利 空 因 素 因 为 它 扩 大 了 市场 的 筹 码 供 应


因此 主 力机 构可 能利用市场 上 大 部分

大股 东获 利 的 空 间非常丰厚 这 当然 引起 他
们套 现 的 冲 动

量 但 这 和 当初 配 股 的 转 配 部 分上 市
。 。



投 资人 士 的心 理 误 区 采 取 表 面 上 不 合 理 但


为发 起 人 的 产业 资本 理 论 上 对 公司 的价值

q 2 7 日 招 商银 行 ( 6 0 0

“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秦素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2期摘要:“大小非”问题对股市的影响不在于解禁,而在于解禁以后的减持,如果大部分不减持,那么解禁规模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尽管如此,面对“大小非”问题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监管当局仍应进一步出台政策进行规范管理,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关键词:大小非;解禁;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27-03“6124.04”这个数字曾经让无数股民为之雀跃,这是2007年10月16日中国上证指数的历史最高点,那时无论是普通股民、媒体还是政府无不欢欣鼓舞,沉浸在资本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里。

然而自此之后,股指一泻千里,2008年10月28日上证股指达到了最低点1664.93点,这给本来就让人难忘的2008又添了沉重的一笔。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A股市场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上证股指下滑了4000多点?一时之间人们众说风云,但是最后大家都把主要原因归结于股改后的遗留问题——“大小非”流通股解禁。

2008年这个问题一直是股民、专家常议的话题,然而进入2009年,似乎大家都把它淡忘了。

在此我不得不重提“大小非”问题,因为2009年才是大小非解禁的高潮期。

一、“大小非”的来源“大小非”产生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招股书上说的是非流通股暂时不流通,导致投资者高价入市。

鉴于非流通股要进入流通状态将会带动流通股的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过对价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给以补偿。

常用的模式是送股,比如10股送3股,即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

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

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的压力会很大,监管部门又颁布了新的政策,即非流通股东送股之日起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4个月后可流通10%,36个月后才可以100%流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大小非解禁问题最简单的办法 [原创 2008-10-30 23:30:59]字号: 大中小大小非股东在卖出股票时的前20天作为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委托上市公司进行公告,告知市场其即将售出持有的股票数量、比例、原因和方式,甚至售价的区间。

在售出股票之后的5天内,再把售出股票的具体情况做事后公告。

这几天,很有趣的评论和判断不断发生,就是有人开始唱多中国,而有人继续唱空中国。

唱多中国和唱空中国,都是为了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唱多中国,是给市场更多的信心和远见;唱空中国,是给市场更多的冷静和建议。

两种意见,都应该值得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唱多中国的人,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包括国际权威机构,认为近期因为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协调,各国央行都出台了密集政策,市场会有一个反弹作为积极的表现。

另一方面,09年中国由于在短暂的经济下滑之后,明年中旬会因为其较为稳定的市场流动性状况和政府有预见性的政策而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资本市场出现反弹,并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面临很多的机遇。

同时,他们也承认,要解决市场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包括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国内时机的把握、耐心和资本对中国是否能够抓住机遇都很关键。

唱空中国的人,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权威机构,认为影响中国A股市场的最大制度性问题,大小非解禁问题和限售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市场的重心还会下降,下降的可能性甚至达到大小非的成本区间或者甚至到1000点,800点以下。

现在A股市场还没有被低估,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市场继续下跌,有市场本身目前难以克服的理由。

本人在这个PK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既不敢唱多也不敢唱空。

但本人的意愿也是中国股市能很好的发展。

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兜售一下原来的老观点,关于大小非解禁的老观点。

大小非解禁问题,确实是限制市场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大小非股东急于解禁大小非的目的和冲动在哪里呢?股权分臵改革基本完成后,由股权分臵市场转变为全流通市场,是我国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环境的重大变化。

股权分臵改革后,“大小非”与其他有限售期的股份在本质上都是流通股,只是限售期限各有不同。

为什么到了限售期满,大小非股东就急于将股权变现为现金?这里面肯定有其必然的原因。

从大小非股东的构成看,按其投资角色有发起人股东,有战略性股东,有策略性股东;按其控股比例有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对于这些股东来说,相当与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

股东们辛辛苦苦的把一个公司发展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成为股东们利用资本市场配臵资源发展壮大的一个平台。

如果大小非股东把股权全部变现,就相当于解除了和上市公司的法律关系。

如果把股权局部变现,就减少了其在上市公司的发言能力或者说是控制能力。

有什么原因让大小非股东忍疼割爱呢?做一个上市公司的大小股东不是很好么?我想,原因可能有几种:第一,大小非股东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通过解禁这个退出机制来套现,另外寻找项目;第二,有比上市公司更好的项目或者产品,吸引大小非股东套现,以获得投资这个项目或者产品的资金;第三,对经济预期不看好,怕自己的股权贬值;第四,由于大小非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上存在分歧,一些大小非股东用脚投票,从而套现;第五,大小非股东采取市值管理的办法,对股票高抛低吸,以获得市场波动的差价;第六,股票的价格已经透支了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股东需要退出市场;第七,大小非股东本身缺乏资金,迫切需要套现来解决资金缺乏的燃眉之急。

以上,都是影响大小非股东解禁的比较负面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基于一个市场伦理的假设,就是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的目的,是让社会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这些原因看起来,我们都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市场那么怕大小非解禁呢?有两个现象:一是市场的估值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大小非的成本非常低,不管什么价格流通,大小非股东都可以挣钱。

很低成本的套现,相对于其他投资者的交易心理而言,不公平;二,大小非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情况最为了解,其掌握的信息程度对其他投资者形成了不对称的关系,在对企业的了解这个层面,大小非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存在了同股不同权的矛盾,也就是说,其他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权利是不如大小非股东的,这是信息上的不公平。

一个很熟悉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把自己的股票卖给相对不熟悉上市公司的其他投资者,就相当与自己把自己的儿子不要了,卖给别人。

自己都不看好儿子,难道别人会看好你的儿子?那么,其他投资者愿意要么?《论语·颜渊》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市场对大小非的反应激烈,就理所当然了。

而市场大幅下调,对要进行解禁的大小非股东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市场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公平交易。

我们发现,大小非在解禁中,大小非股东有两大优势,一是成本优势,一是信息优势。

成本优势,就是持有股票的成本比较低;信息优势,就是大小非股东对上市公司比社会投资者更为熟悉,其派出的利益代表包括董监高人员,就是公司的内幕知情人。

在大小非中,由于供求双方对大小非的价格存在分歧,造成了市场估值水平的不断降低。

如果大小非股东在占有这两个优势的前提下,把股票流通,这显然存在一个道德问题。

就是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我先做市场的“范跑跑”,把股票卖给你再说,以后市场情况如何变化,我不管。

局部的套现无可厚非,但当大小非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就不利于市场诚信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最后造成大小皆输的格局。

那么,只有一个理由来说明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的现象是有道德的,这就是大小非股东愿意把自己持有的股票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让其他投资者来分享上市公司发展所带来的财富。

要让其他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发展带来的财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股东分红,现金分红或者送股。

最现实的方法就是现金分红。

在这个问题上,管理层最近推出的关于再融资公司需要把分红比例提高到30%的方法非常好,非常合适,和管理层现在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完全一致。

作为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比银行年定期存款利息稍高,就达到标准了。

如果上市公司的分红,比银行年定期存款利息少,那投资者不如把钱存入银行了,还不用承担股价波动的风险。

如果上市公司的分红能保持一种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的稳定分红态势,投资者肯定愿意长期持有这种股票,也愿意买入这种股票。

既然愿意买入这种股票,就会出现股票供不应求的情况,股价就会涨,而不会跌。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充满信心的时候,市场的信心自然不会缺失,市场信心充足的时候,市场就不会大跌。

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宁愿把自己的股票卖给这些投资者,当然就是好事。

作为大小非股东来说,如果分红高于银行利息,那么就没有必要把钱存进银行。

如果分红的比例高于30%,他就可以再融资,把这个上市公司继续做强做大,让自己能够长期保持高回报。

除非有一个项目的分红比例超过30%,要不一个上市公司稳拿30%的分红,难道没有吸引力?但这个项目不会那么容易找。

既然这个项目不容易找,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就成为一个怪现象,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东,更具备做上市公司价值投资者的条件。

马克思说:“当利润达到百分之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百分之50的时候,他们将挺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百分之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如果大小非股东在零成本或者负成本的条件下,基于某些原因变现股票,获得资本套现暴利,无疑给市场很大的杀伤力;如果大小非股东在上市公司源源不断给股东创造价值和收益的时候,让利给其他投资者来分享收益,无疑是市场的道德高尚者。

上市公司大小非的股东,在信息的掌握上,比其他投资者更熟悉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可能,造成信息权利的不公平。

在其卖出股票以后,其他投资者才知道大小非股东卖出股票,而且不知道卖出的原因,这样就让市场产生对这个上市公司估值的混乱。

好的公司,为什么它的股东把股票变现呢?它的大股东都把股票套现了,我们一般的投资者还能买这个股票么?从而就产生了我们讨论到的市场道德问题。

这个道德问题,和当初股改的时候,所签订的大小非股东流通股票在解禁后不受限制流通的约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为了防范这个道德问题,也为了维护获得信息的公平权利,应该建立和完善大小非解禁的预先披露制度。

深交所的深市年报分析报告显示,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数量十分有限,不是导致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在引入“控股股东减持预披露制度”之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情况大大减少,预披露制度对“大非”减持起到抑制作用。

深交所制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就明确要求除了特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售前进行预披露外,还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增持或减持公司股份达到公司总股份1%时应当及时作出公告;在出售后导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于50%、30%或出售后导致其与第二大股东持有、控制的比例差额少于5%时应对出售的原因、进一步出售或增持股份计划等事项及时做出公告。

我想,这个办法可以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

并且还可以更具体化,比如,大小非股东在卖出股票时的前20天作为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委托上市公司进行公告,告知市场其即将售出持有的股票数量、比例、原因和方式,甚至售价的区间。

在售出股票之后的5天内,再把售出股票的具体情况做事后公告。

为什么20天呢,这个相当于董事会公告召开股东大会的时间,股东大会的召开,需要提前20天公告。

这样市场就可以对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的目的和影响在事前事后都有一个自己的心理预期和判断,知道如何采取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的措施。

对于大小非股东而言,也给市场还自己一个清白。

上市公司的股东,不管大小非股东还是其他投资者,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都要从上市公司获得回报,应该是一荣俱荣,唇亡齿寒的关系。

公司大小非股东在其资本退出市场的时候,给其他投资者一个预先告知,在情理之中。

如果确实因为某些限制,不能具体披露,也应该走一个程序,就是预先告知市场,我要卖出公司的股票了,但具体的数量、比例、原因、方式、价格区间因为某些原因限制而拒绝披露。

这样,市场就自动有反应了。

通过市场对股票供求信息的自动调整功能,把大小非解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

市场自然就会更为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