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合集下载

《金色的鱼钩》 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 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人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长征这段历史背景以及红军战士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颧骨、两鬓、收敛、疙瘩、青稞面、抽噎、红锈、宿营地、搪瓷碗、熬过、严峻、勉强、情绪、脆弱、粗糙、弥漫、喜出望外”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优质教案

13*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叙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3.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重点)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情景渲染1.请同学们认真地看几幅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说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2.在长征途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草地,继续去感受那动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2.认真阅读课文导读后,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红军长征时期,一个小红军战士为了照顾生病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故事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战争时期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同时,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结构还不够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定稿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定稿

金色的鱼钩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优美的小说《金色的鱼钩》。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和一个年长的绅士之间的温馨故事。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小说的情节展开、人物性格描写等方面,以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

内容梗概小说的开场白写道:“在很久很久以前,爱情不会突然降落在你的头上,它只会缓缓地漏进你的心里,直到你发现它确如早已经根深蒂固。

”故事以一个小女孩——莫妮卡的视角展开。

莫妮卡的邻居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查理,并且她和查理的关系非常特殊。

每个周末,莫妮卡都会跑去查理家里,跟他聊天,吃饭,唠嗑。

两个人的交情十分深厚。

在小镇上的钓鱼比赛上,莫妮卡和查理组队。

虽然比赛时他们一直在输,但最后,他们一起捕到了一条金色的大鱼。

查理把鱼提了起来,莫妮卡在眼角落了一颗泪,一下子意识到了这只鱼代表着什么。

查理邀请她一起把这只鱼放回去,而这个举动也讲述了故事的一种主题:尊重生命。

人物分析莫妮卡莫妮卡是一个非常善良和感性的小女孩,她与孤独的查理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纽带。

她对于生活中的细节十分用心,让我们在故事中发现了对于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查理查理是一个老人,他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房子里,并拥有非常深厚的钓鱼技巧。

通过描写他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有一点点的孤独感,因为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思考生活的意义。

主题探讨小说中有很多主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故事的结尾处有一段话:“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爱,就必须学会欣赏这个世界上每一种动物和植物的存在。

” 这个意思是,如果要拥有真正的爱,那就要学会尊重每一个生物的存在。

结束语这篇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让我们看到了善良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是否每一次我们从野外回来,都把野生动物带来的垃圾清理掉呢?是否每次遇到一个迷路的生物,我们都真心去关注和帮助他们?在故事中,尊重生命的思想得以体现,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学会这样去做,让爱和生命都充满气息。

部编版-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部编版-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3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现主要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说学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我采用了“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五环节”课堂教学为基本结构,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三为主”为教学原则,以“多种教法”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为教学宗旨,以“形成学生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策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第1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叙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二、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三、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课前查阅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同时处理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注重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以此为主线,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导入,情景渲染1、请同学们认真地看几幅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说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通过看,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第【1】篇〗【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⑵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⑴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考虑:xxx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

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5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5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色的鱼钩》。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情感教育: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人物形象:红军战士、老班长、小战士4. 情感:爱国情怀、英勇奋斗、舍己为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情感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

本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叙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三、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课前查阅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同时处理生字新词。

注重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以此为主线,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下面我来说教学流程,本课我是这
样设计的:
<一>图片导入,情景渲染
1.请同学们认真地看几幅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说说看后你有什么感受?(通过看图片,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2.引入:在长征途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草地,继续去感受那动人的故事。

<二>合作交流,品味赏析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
2.交流后,引导学生找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加以指导。

3.让学生通过外貌、神态等描写方法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4.接着学习“喝鱼汤”片段,学生回答,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什么情景?让学生齐声朗读并想象老班长与“我”当时的心理。

5.然后分角色朗读“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对老班长的感激与不舍之情。

这时我提议:全体起立,再一次呼唤老班长,希望他能听到我们渴望他醒来的声音。

6.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句话含义。

“在这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小组合作讨论)
7.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8.感受责任,听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三>总结
正是老班长的这种品质像金子一样附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才使它闪光发亮。

我们学课文不仅仅是把课文读好,更重要的是吸收其中的精华,老班长的品质是高尚的,希望同学们能学习这种品质,当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四>板书设计
13*.金色的鱼钩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