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

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
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

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

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

你,

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近。

---顾城《远和近》

面对90后的孩子们,相信很多的教师和我一样,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他们给家长和老师的总是疏远和倔强的眼神甚至是背影,但他们相互之间或者对于家长老师之外的人却是另外一番模样,所谓“看我时很远,看云时近。”便是这种感觉吧。这样的状态让我们很困惑。而《学记》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近和互动,才能让学生愿意并乐于和老师一起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励志教育给教室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学生每天在成长册上记录进步和收获,肯定自己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导师则根据学生反映出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反馈和引导,当然,学生有什么意见建议心里话都可以通过成长册和导师进行交流,导师变身为贴身的“知心姐姐”,和导师的倾诉让学生能用正常渠道解决心里困扰,并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会控制和调控自己的心情和学习状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作为14名学生的导师,在批改成长册的过程中,我体味到了和学生心心相通带来的好处,让让学生更加的亲近我,也使教学变得简单易行。

他们的内心可爱而强大,有脆弱也有渴望。

我们班级里有个成绩很好的女生,每天认真的记录学习状态,但期中考试之后,稳居第一名的小骄傲让她浮躁,成长册里她自己也提及,但不知怎

么改进,我给她批阅到:“阶段性的成功,老师祝贺你!这说明你的学习方法是对路的!但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呀!你看赛跑比赛时,人群之中跑到前面很容易,但要争夺前三名前十名就不容易了,因为越是在前面的人越是有实力,你的眼界应该放的更宽广,不要局限在班里,看看年级里自己的位置,那才是目标!”她第二天的成长册里立志到:老师,我会尽快调整自己,向年纪前98进军!嚯嚯嚯!!!从90后网络化的语言里,我体会到了她珍惜老师的善意的提醒和叮咛,并转化成自己的学习的动力,回头看她上课时眼中的坚毅,更让我体会到了语言的强大,我还鼓励她“为学正如撑上船,一蒿不可放缓”这个学生一直坚持乱中取静,成为带班风的学习标兵。

也有学生在别人玩乐是控制不住自己,成长册中记述在校园里“游荡”时所见的花花草草,如此反复避重就轻的不记述学习和收获,我没有批评,毕竟有双发现美得眼睛是好事,我们多长时间没好好看过蓝天白云,可他们在紧张学习时每天看流云看树叶未免有点太浪费时间了,于是我批阅到:“学习之余,到院中去走走看看,你会发现坐在教室里发现不了的道理,花儿树木每年沐浴阳光,默无声息的生长,没有喧哗,只有沉默的拔节开花,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不也应当如此,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沉淀,对自然地欣赏,不仅愉悦身心,反过来它也是一种力量,希望你能读懂并体会,因欣赏而生热爱,因热爱而倍加努力!”后来,学生羞涩的小字回应“老师,我知道了,花草树木每天都在生长,我们看到他们只不过是它们的一个阶段而已,正是因为默无声息的积累,才有绚烂如霞的花朵和深沉的绿,我想我也应努力,不让青春浪费在悠闲之中”写到最后是决心和力量!我想这样比当面批评他每天晃晃悠悠无所事事要更直击心灵!

班里还有另外一名男生,因为重大违纪而受处分,他当时情绪冲动没有料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而严重的后果也让他对世界和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很消极的情绪,成长册里流露出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低沉而厌倦,我细致谨慎的询问他,试图教会他调整:“从老师的理解来看,人总是要经历点什么才能成长,成长往往都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它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长大,更多是你能成熟理智的面对周围的食物,尤其是你不如意时,成熟的人扬起的是笑脸而不是尖刀!”“插曲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时间是弥合痛楚的良药,你要坦然面对,谁没错过,错了改正就好,别人也犯过错误,别人也有经历和过往,只不过大家的不一样而已。平和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永远保持真诚,友爱,宽容,健康的心态”“老师希望你记录日常的小小快乐事,学会调控自己心情,让自己快乐起来,”还建议他画一画心情的晴雨表,毕竟男生和女教师交流不会太直白,但第二天,这个男生就在成长册上画上了心情的函数表,他听进去了我的劝慰,他在努力!当我看到成长册上歪歪扭扭的心情函数表,惊讶的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听到他从街对面一群男孩子中羞涩而真诚的老师好,看到炎热的天气里坚持听讲背单词他的低垂的眼脸,觉得自己的劝慰真的起了作用!

更有学生在成长册里关心我的嗓子,关心我的孩子六一儿童节快乐,融洽的关系也让我的教学很顺利,更有一次,班级值周,我到班里上课,班里很多同学还没到,一个女生热情的招呼我,老师,你上课吧,我听,你讲什么我都听!我心里一热,不由想起市里教研室周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学生因为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学科,因为这门学科,世界给他打开一扇门,门后的世界是他无法相信的精彩,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何等荣幸!”

我希望我也是那样的老师,通过每天成长册的交流,直视学生的眼眸和心灵,达到“看云看我”都近的状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希冀,相信励志教育就是那“微笑之后,言语之前”的金钥匙,用它,教师和学生走近,抚触彼此的心灵,得到彼此的信任和认可,欣赏保留个性的同时,尊重理解对方。

扩展阅读:励志,工作

笃行,成就人生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也不管是风疾雨骤,更无论任务多么艰巨,一步一个脚印的征途上,没有沮丧,也听不到叹息,坚毅、不屈不饶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稳重踏实,这就是笃行的表现,总能给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因为在面对机械的、单调的、五味的、繁重的工作任务时,我们表现出更多的是疲倦与挫败,难免会有很多人动摇当初的理想与追求,一腔的热血被冷至冰点,心中泛起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对眼前的这份工作或事业充满了不满和怨言,在浮躁与矛盾中磨灭斗志,消极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谁,愿意选择这样的人生呢?

在职场上想有所作为的人不少,像鸿鹄一样目标远大的更是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但是,真正能鲤鱼越龙门的却有几个呢?究其原因,不是他们不聪明,也不是他们没有干劲,只是他们太急功近利,没有毅力,在工作中过于浮躁,不够踏实。这正是多数人所上演的一场又一场的职场悲剧人生悲剧。一个计划的实施,一个优秀团队的打造与带领,一个效益的可持续增长,等等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光凭几分热情就

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毅力来对实现目标任务的坚持,要足够的沉稳来应对各种未知变故。

历来就有“干一行,专一行”,相反有“这山看着那山高”之说,这正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笃行人生的肯定。拒绝浮躁,坚定信心,干一行,专一行,纵看职场成功人士经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他所在行业的建树。从大范围来说,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寂静安详的小城镇,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布满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正是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分工必须合理,越是强调我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努力,来提高工作效益。“这山看着那山高”,是常有的现象,也因此而造就了很多人在工作中频繁的“跳槽”,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公司都是一种损失,终无所为。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毅力、不屈不饶的精神品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做每一件事,都当假设有人在注视着你,过好每一天。

笃行,成就你的一生!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近80年光荣的斗争道路。这几十

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仅有的50多名党员,几个小组逐步发展到今天拥有数千万党员的执政党,并在长期的革命中先后形成了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深信共产主义事业的必然成功,深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我深信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

目前,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科学理论,是肩负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

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立党立国的根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今天,强调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决不是无的放矢,而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唯心论、有神论包括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假借科学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气功健身之名传播、蔓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这种现象面前分不清是非,不但不能进行抵制和斗争,反而成为这些错误东西的俘虏。有的把一些江湖骗子、江湖骗术当成"大师"、"大法"顶礼膜拜;有的热衷于求仙、算命、看相、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对所谓超物质、超自然、超人深信不疑。

从中不难看出,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根本的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这样,才能打牢思想基础,不被任何错误的东西所迷惑。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按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努力学习现代科技以及历史、法律、经济等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意识,提高识别、抵制各种唯心主义的能力。

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什

么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推动的,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共产党员只有积极投入到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的实践中去,才能够深刻体验自然、物质、社会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及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才能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高。远离实践、消极遁世,希望通过"个体修炼"、"闭门养性"来求得社会的进步、个人精神的升华,是根本不可能的,反而会使人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甚至走火入魔,做出于己于社会都不利的蠢事来。共产党员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还会在思想上、精神上变得软弱无力,遇到矛盾、困难、挫折,就容易陷入各种宿命论的泥潭,往往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力量,而是把个人的吉凶祸福、前途命运寄托于某种所谓"神灵"、"运气",企求本不存在的神秘力量的保佑、恩赐,成为各种唯心主义的俘虏。

同时我还深刻认识到,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长时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

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

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1、标题。居中写“入党志愿”。

2、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1)入党态度。首先,要表明自己的入党态度,表明“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简述对党的认识:

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

如何认识党史,以自己耳闻目睹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例;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3)明确入党动机、目的,写出最终端正入党动机的思想演变过程。

(4)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并表明今后要继续发扬优点的决心以及如何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

(5)再次向党组织表明入党决心,并简要说明今后的努力方向或是入党后的态度等。

3、结尾。署名和注明日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走近彼此心灵--励志教育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后感

一个纸足球引发的“案件” 足球场上,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欢快地笑着、追逐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全然不知道老师已经悄悄站在了旁边。 “过来!”年轻的老师大吼一声。 对于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们无计可施,耷拉着脑袋乖乖地向老师走去。看着这几个喘着粗气的红脸蛋,老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放着要紧的作业不做,竟然玩得如此无牵无挂。 看着老师愤怒的表情,几个小家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言语。 “这是什么?”老师指着其中一个学生手中的白玩意而问。 “足球!”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足球?这就是你们尽心追逐的足球?老师不禁端详起这个“足球”来:将废纸一层层由里及外不断填塞,再用透明胶带扎成的“足球”! 这个新颖别致的纸足球吸引了老师,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内心一阵暗喜:这些小家伙,学习上不肯下功夫,玩起来到时挺有花样的,脑子里还真灵活!真想鼓励一下他们的创造发明。但是年轻的老师犹豫了:他们必须为自己只顾玩不顾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有所反思。怎么办?还是让全班定夺吧! 老师把纸足球放在将桌上,没等老师开口,许多学生纷纷围了过来,对纸足球议论起来了:“这足球真有意思!真亏他们想得出来!”“真有创意!”“嘿,先借我玩玩!” 没想到一个纸足球经带来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在全班的一直劝谏下,年轻的老师只要求那几个小家伙写一篇作文,来描述一下踢这个纸足球前后的真实感受。随后一篇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佳作诞生了。 这件事的完美解决,是这位老师“退了一步”后的效果,若不是放弃批评,学生的创新之火怎能不被泼冷水?是一只纸足球教会了这位老师宽容和平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这个错误真的不可原谅吗?这个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事实证明,这位老师用宽容和平和更好地教育了这一帮“捣蛋”孩子,而且效果也并不差。 我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也许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什么都错。而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板下脸批评学生时,先想想这个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另外在批评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的闪光点。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

关爱学生案例: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云南省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张永鵾 摘要:沟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实的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学生交流沟通却成了很多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学生们不愿意敞开他们的心灵,对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 关键词:沟通学生心灵 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却换来学生的冷眼相向,老师伤透了心的同时,也在苦苦的寻找着新的沟通方法。下面我以我们班的李宗中为例,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我与学生的沟通。 李宗中,男,11岁 优点: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喜欢上网玩游戏。 缺点:自由散漫、易于冲动、报复心极强、人际关系紧张、沉溺于网吧玩游戏。 一、心理原因分析 李宗中的父母是重组家庭,继父对他非常冷漠,家里靠收废旧维持生计,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基本无管束、教育孩子的时间,任其

自然发展,久而久之,造成了他任性、孤僻、情绪不稳定,走极端的性格倾向。上学期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来学校上课,父母也找不到他。 二、激励过程 1. 挖掘闪光点,委以重任 应该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张扬个性,终成人才。学生的个性犹如一颗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种子,只要你给于它阳光和雨露,它便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以探索者的目光来观察李宗中,发现他还是有做事的能力,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夸奖。因此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亲切的对他说:“李宗中,老师想让你负责班级的电子白板和电脑的管理。”他闻言一惊,有点难以置信地说:“真的?”我认真地点点头:“当然。”他又有点担心地说:“我行吗?”我拍拍他的肩膀,大声地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行!”这时,我惊奇的发现一缕灿烂的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那是会心的笑,自信的笑,被信任、被尊重的笑。果然不负我所望,他对这份工作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从家里自己拿来新的毛巾,每天下课就去清理白板、电脑上的粉笔灰,放学后不用老是提醒,主动去关闭电脑,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了他,第七周时给与他“优点卡”和“班级贡献奖”。慢慢的,充满自信的笑容回到了他脸上,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成绩也逐渐提高了。语文月考由原来的几十分一下子考了80分,我又给他加了20分的进步奖励。这一刻我看到他从未有的自豪与自信。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枢纽。然而现今有多少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一味的追求分数,殊不知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自由、快乐、幸福的基础上学习、成长,所以关注学生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的首要条件。 当前,由于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想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扫地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危害。在我个人身上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自我登上讲台的那天,我就十分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对学生们各方面严厉要求,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想法怎样,更别说沟通了。学生们或许对我的“威力”震慑住了,又或许对于我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了。几年来,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本人还多次荣获教学能手奖。至此,我自

慰: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尽管总有家长给我反应学生在家多么不听话、多么自私、小气、不理解别人等等,我都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很棒呀!直到今年二月份,我校分来一位新老师,正好和我同班,她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班的安静,她喜欢和同学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把自己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讲给她听,周六日和学生们在网上聊天,甚至有些学生还把好吃的带到学校送给她,而我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上我的课,这时候,我疑惑了……让学生取得高分错了吗?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我只是榨取学生分数的机器,而从没有接近过学生的心灵”,我必须改变了!我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乏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绝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心中高品位的老师,就得走进学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锦园小学林宗程今天读了一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书,作者把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比较这四个层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条,当一个好班主任就应该把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相信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体验。 一、作者说:“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岁月消融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他们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他们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他们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们让愚昧走向智慧,他们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当他们的学生以出色的成就回报社会时,他们就会体验到耕耘者的幸福。喜看桃李满天下,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说得一点都不错,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感伴随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传奇。 二、书中还谈到:教育机智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如果班主任缺乏教育机智,就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随机应变”是指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时,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恰当地处理问题。“因势利导”是指班主任在遇到棘手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审时度势,即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巧妙地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并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症下药”是指班主任能够正确分析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书中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有: 1.管理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通过教育、组织工作,通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班级工作的预期目标。班主任管理班级,涉及面很广,主要有五个方面:学习活动,如上课、课外作业、考试、自学等的管理;学生生活纪律,如考勤、遵纪守规、清洁卫生等;班级组织建设,如班委成员的选拔组成、班干部工作指导、各项活动负责人的选拔等;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主题讲话的拟定,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等;班级评价管理,如学生的学期总评,单项工作的评价,学习评定,对学生的奖励、惩罚、表扬与批评等;偶发事件的处理(管理)等等。 2.班级工作的指导。班主任对班级各种活动应进行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亲自作出表率。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各种活动的不同内容、性质作认真思考。 3.教育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具有教育影响学生的优势和责任,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政治态度的教育,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养成上的态度与方法的教育指导,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礼仪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把这些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立志、修身、成长、进取、创新和适应社会等方面。 4.协调好科任教师关系。班主任应与班级任课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来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沟通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积极主动配合各学科老师组织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研究和合作,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会倾听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许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余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随便聊聊班级和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兴趣的浅自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 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写信,也是倾听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心中许多当面不好讲的话,都可以在信中自然流露。网络聊天、手机聊天,其实也是一种更新的倾听方式。网上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而亲切,正日益受到年轻教师的重视。师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沟通和解决。 三、学会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出现学生的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全身心地听学生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

走进学生心灵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走进学生心灵感悟教育酸甜苦辣-——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杨丽娟 走进学生心灵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觉得要想当好这个班主任还真是不容易。这些学生刚到中学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好奇心也很重,最主要的是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为了能进一步加强管理班级,力争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想法,现在就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一下: 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爱比维他命更重要。”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关爱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自从按照学部要求七点半到校早读以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可是总有几个学生迟到几分钟,有一个女生总是快八点了才进教室,一开始我就批评她:“你看,同学们都来了,就你常常迟到,以后要早点来啊!”可她仍然迟到。后来找她单独谈话才知道她母亲要去城里陪读,父亲常年早班,早上她要做饭还要洗刷完毕才能来上课,她也不想迟到。我就和她的家长沟通,让她父亲上班前先给孩子做好饭,这就节约了很多时间,以后她就没再迟到。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及时的搀扶,都会打动学生的心,都可能在学生一生的心路历程中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所以老师要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准这样”、“不要那样”、“你不行”、“你干不好”等批评或蔑视的口吻来对待学生。因为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和老师对着干,更不利于教育和管理。 二、多一些示范,少一些说教。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抓好细节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多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刚开学时,班里卫生状况很差:有的小组的学生不按时打扫卫生,有的拿着拖把、笤帚乱打乱闹,有时讲台不按时擦。为了抓好班级卫生,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不要乱扔废纸”等等,有时甚至语言有点偏激,可是卫生仍然不见好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_1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二、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三、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题记: 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走上讲台,走进教育,至今已20载春华秋实。20年,淘尽了浮躁与虚荣,留下了稳健和沉重;20年,教法在钻研中不断完善,思想在磨砺中走向成熟。20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心中却从未改变,那就是“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它恒久弥新,历久弥坚。 怎样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爱,心灵教育的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爱,不是即兴开放的情绪之花,而是一种恒久弥新的能力。”我很喜欢曲令敏女士这段话。教师生命深处的大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源泉。 1、爱,始于平等和尊重

不平等的爱是居高临下式的、是命令服从式的。这种爱即使老师付出很多,学生也可能不领情,这种爱缺失了尊重。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尊重学生的每一分禀赋和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弱点与过错,尊重学生的每一处变化和反复。尊重不是放纵,我们要洞察孩子们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 用平等和尊重,我走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数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爱也种入了学生的心灵。我的学生知道爱父母、能够敬老师、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我用爱的教育收获着爱的果实。 2、爱,需要交流和沟通 教育,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眼睛、表情、口头、书信,交流的方式无处不在,我要着重谈的是书信交流。20年来,我与无数的学生书信交流过,写信时,那种爱的本意会从笔头源源流出,教师发自内心的愿望能表露无遗。学生在看信中反思,反思后再看信,你的书信能触及他的灵魂。 用书信,我让患了考试焦虑症的学生重新拾回自信;用书信,我让因家庭破裂想轻生的孩子重新融入了集体;用书信,我让玩世不恭的留守少女改邪归正……用书信,我把健全的人格一点一滴养育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郭胜男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认同,与其强制的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影响和对他们的人生意义。 一堂小学生的作文课堂展示课开始了:内容是描写热爱的四季,当说到冬天时,孩子们纷纷表达对冬天的喜爱。只有安锐怯怯地举起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 我可以不爱秋天,不爱冬天吗?”看到这,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有他的原因吧。 此时,课堂差不多已经要顺利结束了,老师可以圆满结束课堂,可以婉转地绕过孩子的问题结束活动。但是这位老师给了孩子发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让安锐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感谢老师曾经允许他的不爱,让他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当我看明白:不爱秋天,那是因为“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总累得气管炎都犯了”;不爱冬天,那是因为“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车碾过,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对妈妈充满了爱的孩子,一个知道心疼妈妈的孩子,差一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不爱妈妈,不爱秋天、冬天的“怪”孩子。 幸亏是老师的“允许”,让安锐说出了心中的话:“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接着老师的哽咽、老师的点头,然后郑重举起右手的那种赞同,感动了所有人,老师的引领让同学们、听课的老师们走进了安锐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他的画,原来他没有故意捣乱,他的画就是他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他第一时间进入了我的眼帘,他身着一身黑,黑色的衬衫上面绣着一条龙,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打算。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温岭市城南小学 李梦婷 【摘要】:在学校里大部分学生学会的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本文根据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对如何提高此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提出了一些观点,对如何教好这门学科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信息技术课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了一些探讨,让信息技术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关键字】课程整合、好奇、合作、比赛、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课,是动手加上动脑的实践课。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人文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信息技术的层次性和实践性,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的人才。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让信息技术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软硬兼“失”入困境 笔者现在是进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年,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要上电脑课的反应是逐渐由外往内发展的。记得去年的三年级,也就是现在的四年级的学生,每个班都对电脑课充满兴趣,甚至是带着兴奋的情绪,碰到偶发事件不能上的时候往往会很遗憾。到了高年级,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电脑课,但是原因已经从最初的好奇和喜爱变成不想失去这一节相对放松自由的课。 由于笔者所处的学校属于乡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计算机房里的电脑只能提供最多不超过一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为了公平起见,教师设定了按单双周轮换操作的制度。三四年级虽然仍旧存在一些学生霸占电脑的现象,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电脑,大家也都会珍惜两个星期才有一次的与电脑的亲密接触,同事也能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一起操作,一起交流。但是五六年级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体形也相对较大,坐在后排位置的学生常常无所事事,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对于课堂上练习和操作已经激不起兴趣,他们反倒宁愿聊聊天、做做小动作等,不去争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机会。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少了浓厚的兴趣,少了积极性,少了活力,常常让课堂陷入单调固定模式的困境,课堂只属于那一半都不到的少数同学。因为不是每节课都能用到电脑,一些学生甚至提出能不能带作业或者不去上电脑课。结果自然是不能,可是学生失望的眼神对于教师来说不得不承认是个沉重的打击,究竟怎样才能跨越那些硬件条件的缺乏,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最初的“冲动”延续得更长更久?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源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并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对其今后

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爱学生的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摘要】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 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灵;关爱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 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 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 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 1.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 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 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 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 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 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 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 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2.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 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 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 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 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更要善于 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 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3.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 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因此,灵 活多变,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中的偶发事件,是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4.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教师,无论在为人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 成为学生的表率,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

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走进学生心灵 陈懋蓉成都市金沙小学清波分校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涉及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之间的交流,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你的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你,把你当成是他的倾诉者呢?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会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和家长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学生就听老师的,我们说一百句顶不上老师说一句,好象我们说话他们完全听不进去。。。。。。”。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不管你苦口婆心地耐心引导他,他就是闭口不答;有时越说,他越觉得反感。让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孩子们只听老师的话就不怎么听家长的话呢?在学校规规矩矩,在家就和家长“讲价钱”。我们不排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但是我想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和策略上,最重要的还是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他的倾诉者。 魏书生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小欣(化名)同学是一个性格较内向,学习不积级,经常参与打闹的“问题学生”,他的父亲对他的行为教育往往采取殴打的形式,甚至有时把他的手捆着打,这样的家长我想他和孩子之间是无法沟通和交流的。我得知此事后,及时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通过平时对他家庭和对这个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内心情感的创伤需要得到抚平。我想试图打开孩子的心灵,听听他的知心话,寻找孩子心灵的脆弱处以进行情感教育。在与他的谈话中,我以大姐姐的身份与他交流,以一个大姐姐对小弟弟的诚恳的帮助让他从心里接受我。此时的我已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他能倾诉的知己。我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打开了他的心灵,并随时找机会抓住孩子情感的脆弱处让他受到教育的感化。我答应他不管任何时侯,只要需要我,我都会在他的身边帮助他。小明同学因为我的情感的煽动,触及了他心灵的脆弱处,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正确认识自己打架对同学的伤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想认识了错误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我还是想通过这次教育让他重新成长起来。于是,我询问了他的理想,他也很坦然地告诉我他想当一名飞行员。谈话中我也用激励的、诙谐的话语,让他找到自信,“相信自己,我希望你能好好努力,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飞上了蓝天,记得驾驶你的飞机来到你的母校,来看看我呵?”孩子听了,在晶莹的泪水打湿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我想,这次的感动让这个孩子享受了幸福的。 通过这次平等、和谐式的交流,我似乎明白了孩子经常参与打架的原因,其实父母在任何时候都在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然而作为父母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小明的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是否也在潜意识中引导了孩子处理事情的态度呢?当然,要走进一个孩子的心灵是不容易的,首先要让他能静下心来听你说,你才有进一步的可能开导他,那么我努力寻找每个人心中的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教师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更能走进学生心灵。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点开始和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即使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即使他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于男生我采用勾肩搭背闲侃法,对于女生我采用漫不经心访谈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了爱心和宽容。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点,现在此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让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这两句话无疑给了我们莫大的力量,也教给我们教育的成功方法。 周围总有些极端的例子,或许是因为离得太远,我们从不关心。这样一个网络页面“高考自杀”,许多极端的案例触目惊心,我们却不曾知晓。直到有一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了我们周围,我们才恍然醒悟。 2012年6月7日,孝义市五中门口,人们熙熙攘攘。夹杂着考生们的焦灼忧虑,父母们的殷切希望,气氛显得热烈而紧张。孩子们经过了紧张的考试由校门涌涌而出,有哭的,也有乐的,不管怎样,又结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大多数人还是轻松的。突然,一阵慌乱,只见一个考生握着刺向胸口的刀倒在了血泊中。“自杀”一个恐怖的词汇瞬间穿透在场所有人的心灵,顿时,空间凝固了,每个人的心都被一股寒冷的冰霜冻结了,可怕啊!人们赶紧拨通120、110,现场一阵紧张而一片混乱…… 然而,随着警笛的声声悲鸣,一个花季少年就这么离世而去了。本来他的人生道路有万千种选择,本来他有很多机会出人头地,现在,他却一无所有了。看着那血淋淋的照片,我想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反思。这难道这仅仅是这个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吗?这件事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就都了结了吗?不,不是,这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这是错误教育方式在一个脆弱心灵上的谋杀,这是错误思想观念对人类的又一次摧残,我们的工作也绝不能就此了结。我们真正该结束这种摧残人性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到“教育人”的本质上来,让教育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充满智慧能够化险为夷的教育。就让我们分析一下,怎样让我们的教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首先,应该强化认识,改变教育观念。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应试教育是我们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一次又一次精简,改变,训练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变岂能是一朝一夕。然而,应试教育又是可怕的,没有情感的教育根本不能教育出心灵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一直推行应试教育而不改变,我们将面临教学的失败,教育的失败。十八大以来,中央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不小,其中最为重要的,我们看出来,这次是要从根本上对应试教育做彻底的改造,以高考位代表的考试制度会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也是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这要求我们教师赶快加快步伐走真正教育人的路子,只有扎扎实实做出符合孩子们心灵需要的教育,我们才能真正的成功,我们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有人说: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最后一句话说的真好,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其次,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就是不断的观察、研究。任何学校的教育都是在本校学生情况了解基础上的,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把孩子教好的。我们不能再把孩子们看作是单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人的本性。有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