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1)

合集下载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

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

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

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

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

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

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

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

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

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在班里,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特别是随班就读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学习。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连续三年担任班主任,今年担任了401班的班主任。

我始终把德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刻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每次我在学生面前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人帮我拿东西时,我会对他们说“谢谢”;不小心碰到了哪个孩子,我会对他说“对不起”,他们也都受我的影响变得很有礼貌。

课堂上,我也尽量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有一次,因故不能及时回到教室组织学生就餐,一个学生跑下楼,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说:“老师,你快去吃吧,我已经帮你盛好了。

”顿时心里暖暖的,回到教室一看,有的孩子已经吃完了,正有序组织学生放餐盘,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突然觉得我的孩子们长大了。

上课前,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纸屑时,不是大声训斥,而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孩子们也争相恐后地行动起来。

这样通过自己点滴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帮他们树立优良的品格和行为习惯,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付出总有回报,因为平时的积累,我连续两个学期获得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二、关爱学生,点燃火花作为班主任,我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通过与家长微信、电话、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做好转化工作。

我是这么做的: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基本上会给学生们一个微笑,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早上上学路上是不是注意安全了……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了老师很在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

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引路人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怎样走进学生心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当好一名班主任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好养成教育,即对人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1.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乐于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

2.道德品质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3.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等等,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

4.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体能及安康的体魄,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健体。

5.交往素质的培养。

在养成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办事,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应变的品质。

要想把上述教育抓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讲究“引”的艺术。

这个“引”要求班主任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

1.“引”好班干部。

指导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有一定的责任。

在此根底上从第二学期起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学生“轮流执政”,给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施展才能的时机。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时机均等地得到锻炼,激发学生自觉培养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质。

2.“引”好后进生。

对学习或纪律方面后进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约束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能自我约束,遇事冷静,做事有分寸;其次要进行制度制约,加强纪律教育,建立全班级管理制度;另外,要造成舆论约束,培养学生具有勤学守纪的良好行为。

加强与后进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引”好家长。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终身教育的根底。

走进学生心灵作文

走进学生心灵作文

走进学生心灵作文英文回答:Walking into a student's mind is like entering a labyrinth,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surprises and challenges. As a student, I can say that our minds are constantly buzzing with thoughts,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that shape our daily lives.For example, there are times when I feel overwhelmed by the pressure to perform well in school. I often find myself juggling multiple assignm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cial obligations, which can be mentally exhausting. This feeling of being pull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an create a sense of chaos in my min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cus and stay motivated.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oments of pure joy and excitement that light up my mind. Whether it's acing a test, receiving praise from a teacher, or simply spending timewith friends, these positive experiences create a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happiness within me. It's like a burst of energy that fuels my passion for learning and growing as a person.中文回答:走进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像进入一个迷宫,充满了曲折、惊喜和挑战。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接纳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我们教育者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学生,在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行为后,用心感知学生的内心状态。

学生有时也会明示或者暗示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例如诉说自己的困惑、疑虑,或者情绪低落等等。

这时,教育者不应冷漠对待,而应保持真诚地关注,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找到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心理上的困惑或疑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和社交环境,建立互信和互动的沟通机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思维导图、默写机制、感性影像等,激发学生视觉与听觉的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多元化的感知方式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交环境的建设,鼓励
学生参加集体性活动、小组研讨等,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技能,
并及时给予慰问和赞赏,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获得感。

最后,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attitude,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安定。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
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让他
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掌握知识。

如此,才能真正读懂学生的内心,走近学生的心灵,提高教学
质量,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2、我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

如果不了解学生,不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心理,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部间去看学生的一举一动,去听学生的心声,去想学生的内心世界。

随时把学生的事装在自己的心里,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知识多去浇灌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我在平时的空余时间里,给学生摆谈,与学生经常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

在摆谈一些爱国等方面的历史时,我满怀激情打动学生。

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及时去帮助他。

前几年还没有免除学杂费时,我刚接到一个六年级的班级,遇到过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成绩平平,他很少别人说话,很多学生开始也不爱和他玩,我知道后,先主动和他交谈,经常在学习上关心他,接着我注意抓住他的优点在班上表扬他,最后他终于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了,在他的心里,他认为老师没有放弃他,后来成为了一名上等生。

我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消了不平衡心理。

有一个学生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就不服气,私下说我不公平,为什么不狠狠评别的同学。

我知道后,叫他到办公室,好好地给他讲其中的原因,我给他说:“你已经是第二次没有完成作业,而其他个别的同学才第一次,而我是了解到的,再说老师这样严狠批评是为了你好,应该对你是一种倍加的关爱,想想,如果老师不管你,你会有进步,有收获吗?你要说老师偏心应该是偏你的心才对呀!你这不是在冤枉老师吗?”这个学生一下子脸红了,说:“老师,我错怪你了。

”我又补充到:“老师巴不得班上每个同学都是好样的。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个学生很自豪,他还把我不是偏心的做法向同学们宣传开去。

的确,在以后的一些有点“体罚”学生的做法,我班的学生没有怨言,他们知道我都是在关爱他们,在重视他们。

总之,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很精彩的。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摘要】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接触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建立师生信任关系、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声音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结,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为了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通过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唯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学生心灵,学生心结,了解内心,情感和情绪,师生信任关系,自我认知,情感管理能力,尊重,理解,倾听,处理情绪,教育基础,健康成长,心理健康。

1. 引言1.1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心灵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情感、想法和困扰。

如果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便能更好地指导和引导他们的成长。

通过与学生建立起深入的情感联系,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和稳固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必要性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必要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微妙的,它包含着他们的情感、想法、认知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学生,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育目标。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背后的原因。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1小A,是我们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名同学,据前任老师讲,小A 考试常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同学们都烦她,因为她上课不守纪律,男生常常欺负她,学习不好嘛,好像大家在骨子里就看不起她。

课堂上,小A又开始说话了,我看了她好几眼,可她根本不看我。

听写本交上来,哎呀,她写的字根本让人无法辨认,而且空了许多格,一共十个词,小A只写对了两个字,而且还不规范。

我强压住怒火,告诉她要认真复习。

为了调动大家学语文尤其是写作文的兴趣,我在班里引导大家进行小说创作。

小A竟然第一个交上了一篇小说。

我一看,知道她是抄的,因为那内容全是《红楼梦》的原文,她还不嫌麻烦,一下子抄了七张作文稿纸。

我本想批评小A这种抄袭现象,但转念一想,平时要布置她写作业,她常不完成,这次,她可是主动抄了这么多呀?不行,批评只会降低她的学习与作业的热情,我何不假装不知道,让她在抄写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呢?于是,我在班上大力表扬小A,称她是班里第一个勇于进行小说创作尝试的人。

那节课下来,我意外地发现她竟听得那样认真。

之后的日子里,我在小A的日记中,经常鼓励她写字进步了,内容充实了等等。

慢慢的,她的日记越写越多,而且真的越来越工整了。

一天,小A悄悄找到我,要我给她一张照片,我问她做什么用,她说想贴到毕业留言簿上留作纪念。

在往常,这种事经常有。

我从未答应过任何同学,因为我怕影响他们的学习,更不愿让他们互相攀比着都来给我要照片。

我望着那双渴望又有些怯意的眼睛,犹豫了,若不给她,可能会让她失望的。

我对她说:“这样吧,明天我给你带照片来,但请先不要贴到你的留言簿上,也不要告诉任何同学你有我的照片,好吗?”小A高兴地答应了,快乐立刻写在了她的脸上……在这之后,小A的听写本上错字越来越少,字也写得越来越工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

很多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

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教师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

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更能走进学生心灵。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点开始和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

有位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即使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即使他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对于男生我采用勾肩搭背闲侃法,对于女生我采用漫不经心访谈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了爱心和宽容。

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

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

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点,现在此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底细”,教师的工作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才能由外在的表现洞察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等方面。

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走访或电话联系了全班学生家庭,和一些他们以前的老师。

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

教师知晓了这些,就为走进学生的心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随时的反应并给予即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注重,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的是交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协助人。

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办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谈心工作,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

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于同学和王同学,在一段时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均是因为心理、家庭与情感引起。

我一面与家长沟通,一面与他们多次沟通,使他们从感情的旋涡、家庭的复杂关系和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很快的走出来,他们的家庭关系跟和谐、把握感情更成熟和学习成绩上升更快了。

三、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教师,一种光辉的职业,被社会各界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

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能够倾诉的朋友。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教导。

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班级的事让学生自己干,例如我班的班会、黑板报等。

要充分信任学生,并能宽容学生,我经常给学生说:我允许你们犯错,你们毕竟是孩子,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决不允许犯第三遍,因为事不过三,到那时,你们一定觉得没有尊重我,因为尊重是相互的。

我班有一个同学因为众多因素,导致与家长、同学关系紧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我了解情况后找他的家长和同学面谈多次,并协助他分析他所面临的状况和回出现的后果后,现在A的变化真的很大,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她都能以礼相待,学习态度也更好啦。

因为我经常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所以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总会对我说。

身上长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么高兴或烦恼的事,某某说话不文明,谁进了网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问,我都会了如指掌。

从中我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实行教育。

老师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也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持续的学习与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班主任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等都要求我们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专业水准和全面的知识,这些要靠我们持续的学习而来。

五、绝对保守我所知道的学生的秘密
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在我们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如此。

只有我们能保守这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学生才愿意相信我们,才愿意把他们说知道的告诉我们。

多年的实践使我感悟到: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

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因为走进了学生了心灵,了解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关心了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