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1)

走进学生的心灵(1)
走进学生的心灵(1)

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教师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更能走进学生心灵。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点开始和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有位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即使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即使他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于男生我采用勾肩搭背闲侃法,对于女生我采用漫不经心访谈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了爱心和宽容。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点,现在此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底细”,教师的工作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才能由外在的表现洞察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等方面。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走访或电话联系了全班学生家庭,和一些他们以前的老师。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教师知晓了这些,就为走进学生的心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随时的反应并给予即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注重,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的是交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协助人。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办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谈心工作,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于同学和王同学,在一段时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均是因为心理、家庭与情感引起。我一面与家长沟通,一面与他们多次沟通,使他们从感情的旋涡、家庭的复杂关系和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很快的走出来,他们的家庭关系跟和谐、把握感情更成熟和学习成绩上升更快了。

三、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教师,一种光辉的职业,被社会各界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能够倾诉的朋友。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教导。

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班级的事让学生自己干,例如我班的班会、黑板报等。要充分信任学生,并能宽容学生,我经常给学生说:我允许你们犯错,你们毕竟是孩子,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决不允许犯第三遍,因为事不过三,到那时,你们一定觉得没有尊重我,因为尊重是相互的。我班有一个同学因为众多因素,导致与家长、同学关系紧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我了解情况后找他的家长和同学面谈多次,并协助他分析他所面临的状况和回出现的后果后,现在A的变化真的很大,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她都能以礼相待,学习态度也更好啦。因为我经常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所以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总会对我说。身上长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么高兴或烦恼的事,某某说话不文明,谁进了网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问,我都会了如指掌。从中我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实行教育。老师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持续的学习与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班主任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等都要求我们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专业水准和全面的知识,这些要靠我们持续的学习而来。

五、绝对保守我所知道的学生的秘密

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在我们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我们能保守这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学生才愿意相信我们,才愿意把他们说知道的告诉我们。多年的实践使我感悟到: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因为走进了学生了心灵,了解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关心了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锦园小学林宗程今天读了一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书,作者把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比较这四个层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条,当一个好班主任就应该把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相信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体验。 一、作者说:“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岁月消融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他们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他们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他们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们让愚昧走向智慧,他们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当他们的学生以出色的成就回报社会时,他们就会体验到耕耘者的幸福。喜看桃李满天下,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说得一点都不错,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感伴随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传奇。 二、书中还谈到:教育机智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如果班主任缺乏教育机智,就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随机应变”是指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时,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恰当地处理问题。“因势利导”是指班主任在遇到棘手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审时度势,即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巧妙地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并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症下药”是指班主任能够正确分析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书中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有: 1.管理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通过教育、组织工作,通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班级工作的预期目标。班主任管理班级,涉及面很广,主要有五个方面:学习活动,如上课、课外作业、考试、自学等的管理;学生生活纪律,如考勤、遵纪守规、清洁卫生等;班级组织建设,如班委成员的选拔组成、班干部工作指导、各项活动负责人的选拔等;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主题讲话的拟定,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等;班级评价管理,如学生的学期总评,单项工作的评价,学习评定,对学生的奖励、惩罚、表扬与批评等;偶发事件的处理(管理)等等。 2.班级工作的指导。班主任对班级各种活动应进行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亲自作出表率。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各种活动的不同内容、性质作认真思考。 3.教育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具有教育影响学生的优势和责任,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政治态度的教育,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养成上的态度与方法的教育指导,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礼仪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把这些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立志、修身、成长、进取、创新和适应社会等方面。 4.协调好科任教师关系。班主任应与班级任课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来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沟通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积极主动配合各学科老师组织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研究和合作,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作者:孙水仙“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 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事实上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容许有半点的闪失。如果说医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么教师就是在铸就人的灵魂。一个弱小生命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不像花花草草可以重来,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我们都希望把强大和美好种进孩子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作最好的老师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拿着爱的法宝走进孩子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们

更应该让整个班集体洋溢着爱的芬芳,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因为爱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1、用爱激励学生。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在孩子的心里都会掀起狂风暴雨。所以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就更要么善待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 2、用爱温暖学生。 太阳是最公正无私了,它会把每一米阳光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芳草凄凄的草坪还是阴暗潮湿的墙角,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无论是车水马龙的柏油大道还是坎坷崎岖的羊肠小路……阳光都毫不吝惜绝无偏袒的一一照顾。班主任就是一轮太阳,要把爱肆意汪洋的洒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只有让每个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3、用爱鞭策学生。 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一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批评的艺术应是理性与人性的圆满结合。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孩子,要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引导,而且是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小心爱护!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后感

一个纸足球引发的“案件” 足球场上,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欢快地笑着、追逐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全然不知道老师已经悄悄站在了旁边。 “过来!”年轻的老师大吼一声。 对于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们无计可施,耷拉着脑袋乖乖地向老师走去。看着这几个喘着粗气的红脸蛋,老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放着要紧的作业不做,竟然玩得如此无牵无挂。 看着老师愤怒的表情,几个小家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言语。 “这是什么?”老师指着其中一个学生手中的白玩意而问。 “足球!”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足球?这就是你们尽心追逐的足球?老师不禁端详起这个“足球”来:将废纸一层层由里及外不断填塞,再用透明胶带扎成的“足球”! 这个新颖别致的纸足球吸引了老师,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内心一阵暗喜:这些小家伙,学习上不肯下功夫,玩起来到时挺有花样的,脑子里还真灵活!真想鼓励一下他们的创造发明。但是年轻的老师犹豫了:他们必须为自己只顾玩不顾学习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有所反思。怎么办?还是让全班定夺吧! 老师把纸足球放在将桌上,没等老师开口,许多学生纷纷围了过来,对纸足球议论起来了:“这足球真有意思!真亏他们想得出来!”“真有创意!”“嘿,先借我玩玩!” 没想到一个纸足球经带来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在全班的一直劝谏下,年轻的老师只要求那几个小家伙写一篇作文,来描述一下踢这个纸足球前后的真实感受。随后一篇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佳作诞生了。 这件事的完美解决,是这位老师“退了一步”后的效果,若不是放弃批评,学生的创新之火怎能不被泼冷水?是一只纸足球教会了这位老师宽容和平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这个错误真的不可原谅吗?这个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事实证明,这位老师用宽容和平和更好地教育了这一帮“捣蛋”孩子,而且效果也并不差。 我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也许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什么都错。而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板下脸批评学生时,先想想这个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另外在批评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的闪光点。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枢纽。然而现今有多少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一味的追求分数,殊不知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自由、快乐、幸福的基础上学习、成长,所以关注学生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的首要条件。 当前,由于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想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扫地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危害。在我个人身上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自我登上讲台的那天,我就十分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对学生们各方面严厉要求,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想法怎样,更别说沟通了。学生们或许对我的“威力”震慑住了,又或许对于我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了。几年来,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本人还多次荣获教学能手奖。至此,我自

慰: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尽管总有家长给我反应学生在家多么不听话、多么自私、小气、不理解别人等等,我都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很棒呀!直到今年二月份,我校分来一位新老师,正好和我同班,她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班的安静,她喜欢和同学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把自己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讲给她听,周六日和学生们在网上聊天,甚至有些学生还把好吃的带到学校送给她,而我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上我的课,这时候,我疑惑了……让学生取得高分错了吗?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我只是榨取学生分数的机器,而从没有接近过学生的心灵”,我必须改变了!我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乏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绝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心中高品位的老师,就得走进学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郭胜男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认同,与其强制的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影响和对他们的人生意义。 一堂小学生的作文课堂展示课开始了:内容是描写热爱的四季,当说到冬天时,孩子们纷纷表达对冬天的喜爱。只有安锐怯怯地举起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 我可以不爱秋天,不爱冬天吗?”看到这,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有他的原因吧。 此时,课堂差不多已经要顺利结束了,老师可以圆满结束课堂,可以婉转地绕过孩子的问题结束活动。但是这位老师给了孩子发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让安锐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感谢老师曾经允许他的不爱,让他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当我看明白:不爱秋天,那是因为“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总累得气管炎都犯了”;不爱冬天,那是因为“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车碾过,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对妈妈充满了爱的孩子,一个知道心疼妈妈的孩子,差一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不爱妈妈,不爱秋天、冬天的“怪”孩子。 幸亏是老师的“允许”,让安锐说出了心中的话:“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接着老师的哽咽、老师的点头,然后郑重举起右手的那种赞同,感动了所有人,老师的引领让同学们、听课的老师们走进了安锐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他的画,原来他没有故意捣乱,他的画就是他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他第一时间进入了我的眼帘,他身着一身黑,黑色的衬衫上面绣着一条龙,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打算。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

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感

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富积淀。书中收录的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字里行间表现出他们强烈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对于班主任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教育模式也是不存在的。通过本书的学习,让我明白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读这本书,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

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夏庄小学六年级三班班主任王玉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会倾听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许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余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随便聊聊班级和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兴趣的浅自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 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写信,也是倾听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心中许多当面不好讲的话,都可以在信中自然流露。网络聊天、手机聊天,其实也是一种更新的倾听方式。网上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而亲切,正日益受到年轻教师的重视。师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沟通和解决。 三、学会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出现学生的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全身心地听学生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展农村住校生德育工作 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展农村住校生的德育工作 夏演初中:徐永林 内容提要:随着义乌的经济发展,到外地做生意、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常常三五天甚至半个月不回家,为了方便,许多家长就让孩子寄宿在学校。然而,由于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特殊的教育环境,使得一些孩子产生了懒惰、厌学、自私自利等不良现象。本文结合笔者担任住校生管理者的经验,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住校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让农村学校的住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时候感到心里充满阳光,生活充满欢乐。 关键词:农村家庭住校生寄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背景:农村学校的住校生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德育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农村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初中住校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路途较远,孩子上下学不方便更不安全。我校是个山区学校,离校五华里以上的村就有12个村,三百多学生。最远的村子,离校有三十多里,坐公交车也得四五十分钟。(2)家长在外做生意、打工,无暇照顾孩子。义乌市是个小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许多人都到城里或外地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3)父母离异后,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双方将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而老人们根本管不住孩子,只得让他们住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学校修建了学生公寓、食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农村初中住校生常见的不良表现 1、农村家长的一些不良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不高,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劳动,使他们无暇打理卫生,而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们行为粗鲁、常讲脏话,这无疑给孩子直接树立了坏榜样。许多学生不刷牙,不洗脸,甚至一两个月不洗澡,还有些学生的床上总是乱七八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都堆在床上。 2、由于家长在外做生意,让孩子住校,孩子容易养成懒惰、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由于这样的家庭父母一般比较会赚钱,他们给孩子的零用钱一出手就是上百元。家长想:我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好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那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所以有的家长把零花钱给了孩子以后,就不管不问,只管自己做生意。因此,孩子只要想办法从家长那里拿到钱,一切就万事大吉。有了钱以后就是买各种的零食,至于作业,也花钱顾人完成。 3、父母离异后,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家不服从爷爷奶奶的管教,只得让孩子住校,拜托学校老师教育的。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孤傲、自私自利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话都不听,老师更不能拿我怎么样。他们常常抱着这种思想,不屑与人合作、交往。因此,这些学生平时很难与同学保持良好关系,他们感到苦闷、孤单失群,导致同学间的关系不和谐。 针对农村初中住校生存在的这些不良表现,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德育管理策略: 二、农村初中住校学生德育的管理策略 (一)、开展趣味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勒温建立的团体动力学认为,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改变个体,应该先使其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我们夏演初中以十人一个寝室为单位进行编排,寝室成员又以班级为单位编排,这非常有利于团体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题记: 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走上讲台,走进教育,至今已20载春华秋实。20年,淘尽了浮躁与虚荣,留下了稳健和沉重;20年,教法在钻研中不断完善,思想在磨砺中走向成熟。20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心中却从未改变,那就是“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它恒久弥新,历久弥坚。 怎样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爱,心灵教育的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爱,不是即兴开放的情绪之花,而是一种恒久弥新的能力。”我很喜欢曲令敏女士这段话。教师生命深处的大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源泉。 1、爱,始于平等和尊重

不平等的爱是居高临下式的、是命令服从式的。这种爱即使老师付出很多,学生也可能不领情,这种爱缺失了尊重。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尊重学生的每一分禀赋和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弱点与过错,尊重学生的每一处变化和反复。尊重不是放纵,我们要洞察孩子们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 用平等和尊重,我走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数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爱也种入了学生的心灵。我的学生知道爱父母、能够敬老师、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我用爱的教育收获着爱的果实。 2、爱,需要交流和沟通 教育,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眼睛、表情、口头、书信,交流的方式无处不在,我要着重谈的是书信交流。20年来,我与无数的学生书信交流过,写信时,那种爱的本意会从笔头源源流出,教师发自内心的愿望能表露无遗。学生在看信中反思,反思后再看信,你的书信能触及他的灵魂。 用书信,我让患了考试焦虑症的学生重新拾回自信;用书信,我让因家庭破裂想轻生的孩子重新融入了集体;用书信,我让玩世不恭的留守少女改邪归正……用书信,我把健全的人格一点一滴养育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

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技巧 关键词:教师,谈话 摘要:作为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找学生谈话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对症下药,运用好“谈心”,把握好应有的尺度,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就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魏书生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作为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找学生谈话是经常采用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灵,甚至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谈话形式,讲究谈话技巧,从而达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对症下药”,则更加需要讲究谈话的技巧。 一.话前准备 在和学生谈话之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首先要对谈话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因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的标志,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格关系极其重大。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表现为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怎样做”,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谈话内容与方式。其次,对谈话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习和生活环境进行详细而又周全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二.适时适地 谈话前学生一般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在受“训”的思想上有顾虑,如不先消除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一问一答式的“审问”,甚至事与愿违。 1.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有的学生尤其是在犯错误的情况下,一听说跟他们谈话,便在意识里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层,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下去接受了,也仅是浮浅的,非自我意识,不能产生自觉行为。因此谈话前首先要创设好氛围,消除学生戒备心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谈话,从而启迪学生的认识,激发内因使学生产生自觉行为。 2.设计合理的谈话场所:谈话时,我们选择合适的环境,谈话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如在教室当众谈;在办公室个别谈;在校园里个别谈等,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确定是否要谈话及如何谈话。 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进行谈话。选择一个安静的一般只有师生两人在的“二人环境”中谈心,或者在回家路上、或者在放学过后,创设一种和谐、亲切环境,这样学生的心理轻松,谈心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前提;而对于涉及学生道理品质和个人名誉,以及违法乱纪问题的则应在较为严肃的室内进行,如办公室,德育处等。例如:我班有一个同学在上课时吃零食,这种现象老师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斥责,但是没过多久该同学又在课上吃零食。当我知道事情后,觉得老师这样处理学生方法欠佳,该同学也许会认为:反正被批评过,面子丢光了,破罐子破摔。我于是在一次放学后,及时和学生谈心,使他认识到事情害处。从此,该同学再没有在课堂上吃东西,专心听课了。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爱学生的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摘要】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 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灵;关爱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 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 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 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 1.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 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 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 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 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 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 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 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2.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 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 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 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 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更要善于 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 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3.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 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因此,灵 活多变,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中的偶发事件,是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4.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教师,无论在为人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 成为学生的表率,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教师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更能走进学生心灵。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点开始和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即使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即使他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于男生我采用勾肩搭背闲侃法,对于女生我采用漫不经心访谈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了爱心和宽容。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点,现在此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鹤山市第三中学朱少燕 摘要:本文浅谈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主要包括:一、尊重、信任是基础; 二、做个有心人;三、挖掘学生优点,激发学习兴趣;四、巧妙应对“师生冲突”。 关键词:尊重关注心灵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生一个聪明、听话的孩子,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带一个好班、教一群好学生。作为教师,虽然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学生。可事实上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很多教师发现,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去教,用的方式方法也对,可是学生却不听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没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心里不接受你、不认可你。要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前提是他信任你、认可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里面,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认可教师。下面就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1 尊重、信任是基础 1.1自然的尊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才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的目的。 例如,在开学回来的第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对着全班同学说:“我只是了解过你们的家庭情况和大概的学习成绩,但没打听过你们以往的纪律情况,也就是说我不清楚你们哪一位同学是非常遵守纪律的,哪一位同学是经常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的,我不想对个别同学有先入为主的坏印象。我希望在初三这一年里,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慢慢了解你们,我希望看到的、发现的都是你们的优点。希望你们在这一年里好好表现,不要让老师失望!”自从这样说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表现都很好,以至于一些老师反映某些学生以

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和学生的谈话记录

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和学生的谈话记录 实习三个多月来,我所在的班级一直有几个男生偏科现象严重,有些学生甚至做好了退学的准备,为了了解学生偏科厌学的原因,我和个别学生进行了谈话。 刘长乐,20班班长,是个很活跃的孩子,很有工作能力,但偏科现象严重。对英语没有兴趣。 赵老师:最近学习怎么样?上课有没有听不懂的啊? 长乐:听不太懂。 赵老师:是因为什么呢?是进度太快了么? 长乐:不是,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就不会英语,现在学也学不会。 赵老师:怎么会学不会呢,现在学的东西都很简单。你也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吧? 长乐: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 赵老师:那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尝试一个大周,你按老师说的每一项做,好吗? 长乐:哦。知道了。我试试吧。 刘建洋,20班普通学生,自制能力差,各科成绩均不理想,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务农,家长对其管教不严,姐姐在技校学习计算机,本人迷恋网络游戏,经常熬夜玩网络游戏,白天上课时无精打采,经常睡觉,或扰乱课堂教学。 赵老师:建洋最近表现不是很好哦,上课怎么又不爱听课了呢? 建洋:不想听,不想学,也学不会! 赵老师: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怎么可以不学习呢?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多激烈呀,没有知识怎么可以啊?

建洋:反正我也不上高中,上完初二我就不上了。 赵老师:那你是怎么打算的呀? 建洋:先玩两年,然后我就去上技校,学习计算机,反正我就喜欢上网,别的都不感兴趣。 赵老师:就算上技校也要继续学习呀,没有底子怎么继续学习呀,而且现在计算机的好的知识都是和英语有关的,一些编程的教材也有好的英语,不会英语怎么可以啊。 建洋:可我小学就没学好,现在肯定也学不好。 赵老师:我可不这么认为,你看平时上课的时候你不怎么听课,但我教的单词你也都会读了,不是么?这说明你很聪明,是个可塑之才。 建洋:是么?我怎么没发现? 赵老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不知道么?呵呵,这样你上课的时候好好听,别捣乱,咱们尝试一个大周,效果一定很好。 建洋:那好吧。 赵老师: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通过两次谈话,这两个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的时候也认真听讲了,并且作业也按时完成了,一大周后我对他俩进行了测试,两个人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谈话对象:初二学生小Y(让父母无计可施的破罐子破摔型,办公室常客,缺乏自信,对现在的学校生活充满反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谈话时机:又一次在课上长时间发呆之后。 谈话地点:教室外(我背对门口,与她相向而坐。) 谈话记录:(谈话以后整理记录,以下我与她的谈话以W和Y代替) W:刚才想什么呢? Y没想什么。(她略显紧张和拘谨) W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毕业以后想干什么?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长时间的沉默,我开始缓和气氛)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五年了。这五年中,孩子们如小树一般茁壮成长,我也在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长大、不断成熟。记得刚刚成为一名班主任时,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的班牌上写上自己的个人简介、教育格言、班级发展目标等内容,在教育格言这一项我是这样写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一直不变的追求”。是的,五年过去了,但是我的追求和梦想一直没有变,“良师益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包含了我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工作的执着,我也将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行着。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努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也会让学生知道我的心里在想什么,让师生沟通的过程成为彼此心与心的交流。 记得刚刚接到这个班时,我发现孩子们在我面前总是显得很拘束,不愿意跟我亲近,眼里总是闪现出一些害怕、冷漠的神情。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陌生多于喜爱,也许自己是刚刚和他们认识,彼此之间还不熟悉的缘故吧。 为了缩短与孩子们的距离,下课后,我主动与孩子们一起谈天说地。在交流中,我总是面带微笑,蹲下身子,弯下腰,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大姐姐,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真正的朋友。我与孩子们一起聊最近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交到的新的好朋友、最喜欢哪些老师上课……孩子们看到印象中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老师此时变得这样的和蔼、亲切,都特别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自己面前放松了下来,乐于敞开心扉,我感到十分开心。有时,我还会和他们一起下下棋、一起玩游戏,一起做手工,我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总是向我问这问那。从他们的言行中,我发现孩子们接受我了,已经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在一种轻松、和谐、自然的状态下,我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不见了,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