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影响探讨

合集下载

螺内酯在治疗慢性充恤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螺内酯在治疗慢性充恤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表 1 两组 一 般 情 况 比较

大的危害 , 因此 , 控制其发 展和减少死 亡率是 临床治疗的方 向
为 了提 高 有 效 治 疗慢 性 充 现报 道 如 下 心 力 衰 竭 ,我 们 在 常 规 治 疗 的錾 础 上联 用 螺 内 酯 , 通 过 病 情 而 渊 节 用量 , 得 _显 著 疗 效 , 并 取 『

论 著 ・
20 0 9年 4月第 4 7卷第 l 期 O
螺内 在 慢性充 性心力 酯 治疗 恤 衰竭的 研究 应用
罗 玉 芬
( 都 九 星医 院 ,L 内科 , 都 6 05 ) 成 LI管  ̄ 成 10 3
[ 摘要】目的 探讨 螺 内酯对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H 的临床治疗 效果 方法 12例患 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2例 ) C F) 2 6 和对
LUO u e Y fn
【 s r c 】 j c v oe a aet f cs f prn l t e o ho i c n et e h atf lr( H ) Me h d 2 ae f a e t Ab t a t Ob e f eT v l t h e e t o s i o c n n c ,nc o g s v e r a ne C F . t o s 1 0c ss t n i u e o ao ’ i i op i s
照组 (0例 )两 组 均 了抗 心 衰 常 规 治 疗 , m 管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卡 托 普 利 2 ~5 o/ 、 尿 2 6 , 如 5 % gd 速 0~10 gd 消 心 痛 1ng , 0 m /、 0n/ td
无禁 忌证 者口服地高辛 0 15 g , .2 m / 观察组加用螺 内酯 2 d 0~4 m d 连续 用药 8周 以上 。结果 观 察组 与对照组 比较左室 0 ̄ ,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抗 心肌 缺血 , 制交感 神经 张力 及 A Ⅱ的作用 , 抑 同时作 用于 心 肌 细胞 膜钙 通道 复合体 而 防止低钾 、 镁 血症 。亦有研究 提 出 低 螺 内酯 直接 作用于 心肌 ,不依赖 拮 抗醛 固酮 ,包 括降低跨 膜钾 内流 , 加不 应期 和动 作 电位 时 间及正 性肌 力作 用。本结 果提 增 示 螺 内酯 和标 准药 物可 减少 室性 心律失 常 的发生频 率 , 全性 安
系统 ( AAS , 长期使 用后 血 管紧张 素 Ⅱ( Ⅱ) R )但 A 浓度并 没有 持 续 降低 , 多研究 显 示 A 许 CEI 不能 完全 抑制 A Ⅱ水 平 , 也不 能 抑制 醛 固酮 系统 ( D)分 泌 。心 肌 细胞 存在 AL 受体 , AL D CHF时 AL 升高 , D 水钠潴 留 , 低钾 低镁 , 而导致 心肌 细胞 电 从
1 1 病 例选择 : 0例继 发于 扩张 型心肌 病 、 心病 、 血压 性 . 6 冠 高
心 脏病 、 膜退 行性 变及 风湿 性心脏 病 的 C 瓣 HF患 者 , 4 男 8例 ,
P 值
> 5 00
>0 5 0
> 5 0 0
> 5 00
注: ★治疗后 组问 比较 P <0 0 , . 5 ★★治疗后 组问 比较 P<0 0 。 .1

圳 治疗前
文 献标 识码 : B 6 0例 C HF 治 疗 的 前 后 指 标 { ± s)

治疗后
笔者 就干 预神 经 内分泌 因素过 度激 活 , 用螺 内酯 联合 标 使 准 药物治 疗慢 性充 血性 心力 衰竭 ( CHF) 合并 室性 心律 失 常 , 观 察其疗 效 及安全 性 , 报道 如下 。 现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李海滨,刘刚,刘坤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螺内酯中图分类号:R0541.61文献标标识码:A文章编码:最新研究证明,神经体液的激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神经体液因素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以及内皮素、血管加压素等。

其中RAS系统中醛固酮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1 醛固酮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神经激素水平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并引起肾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持续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在RAS系统中,人们往往偏重前两者,而低估了醛固酮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醛固酮可以促进钠的潴留、钾镁的丢失、加剧交感系统的兴奋、副交感系统抑制。

近年来研究表明,醛固酮可引起心肌及血管纤维化、内皮功能异常、直接血管损害、血栓损害、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阻止心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严重降低动脉的顺应性,并参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动物实验已经发现,阻断醛固酮受体的作用,可预防其对血管及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1〕。

随着心衰的加重,醛固酮的血液浓度成比例增高,显而易见,充分阻滞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对逆转顽固性心衰有明显益处。

2 螺内酯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已成为21世纪流行病。

业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部分逆转心室重构,有效治疗心力衰竭〔2〕。

ACEI可降低RAS系统中激素的血浓度,但对血循环中醛固酮的抑制作用却是短暂的〔3〕。

ACEI不能完全抑制醛固酮的产生,因为除血管紧张素Ⅱ外,其他因素(如血钾),对醛固酮的产生也起重要作用,甚至超过血管紧张素Ⅱ。

短期应用ACEI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但持续应用则不能持续降低,称为醛固酮逃逸现象(ALDescape)。

依那普利、呋噻米、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疗效观察

依那普利、呋噻米、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疗效观察
f n t n wa 2 5 , t 7 o r e f c , 5 5 o f c ie e s No s v r y e k lmi rh p k lmi sf u d T e 6 W D u ci s9 . % wi 6 % f o h ma k d e f t 2 .% fe f t n s . e e e h p r a e a o y o ae a wa o n . h M e e v
Fal e iur
WE Z a x n N h o ig
( dnP ol Ho ilH z 2 4 0 , hn ) Mu o epe s t , ee 7 0 0 C ia pa
【 bta t O jc v oo sreh eae t f c f nl r,uoe d,prn l tn ncrnc o gs v erfi r i As c r ] bet e T bev eh r ui ef t aa i frsmie si oa o e oi c n et e atal en i t t p c e oe pl o c o h i h u
s io o a t n o h o i o g si eh at al r a_ in fc t e u e t ep t n s s mp o , mp o e t eq a i f i , i h i s f p r n lc o ef rc r n c c n e t e r i e C D s i a l r d c ai t’ y t ms i r v u l y o f wh c s a e v f u g i n y h e h t le
adsi n lc n . h po e n f ad cfnt n ted t miao fe etc l et nf c o E )Sxmi t wa ig n r oat e T ei rvmet ri c o , e r nt no fv nr ua e ci at n(F. i— n e ln po o m oc a u i h e i l t i rj o r i u k ds n e(MWD weeosre eoe era et n mots f rh et n. eut T e oa e et e a fmpo e ada i ac 6 t ) r e d fr et n d3 nh t e a b v b h t t m a a e t t metR s l h t fcv t o rv dcric r s t lf i r e i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照组 (6例 ) 两组年龄 、 3 , 性别 、 心功能级别及基础心脏 病情况
与 A E 致血钾升高, CI 但停 药后血钾 下降 , 高钾并不 影响病死
率 一 ‘ 。
本文采用螺内酯 4 m / , 0 gd 与依那普利联合使用 8 , 周 临床
有 效率为 8 .% , 2 5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而
螺内酯与血管 紧张索转 化酶抑 制剂 ( C I合 用治 疗难 A E) 治性心力衰竭 , 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I 临床症状 , 显著降低
患者病死率。螺内酯与 A E 合用 导致高血 钾及 肾功能损 害 CI 是 临床 医师最关心 的问题 , 国内外均有报道 , 联合使用螺 内酯
压性心脏病 2 2例 , 风湿性心脏瓣 膜病 1 , 7例 扩张性心肌病 1 4 例, 病程 4个月 一 1年 ( 2 平均 4 2± . . 2 5年 ) 8例患者均 经 。7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 充血性 ; 内酯 ; 螺 依那普利 有文献报道 螺内酯 与依 那普 利不能 同时使用 , 因二者都 促进肾脏 排钠 , 使血 钾水平 升高。本文观察 小剂 量螺 内酯联 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 衰竭 ( HF , C ) 以探讨其 临床疗效
及安全性。
2 结果
春 10 1 ;. 3 0 23 白城医高专 附属 医院内科 , 吉林 白山 170 ) 300 白城 科, 吉林
长春
10 1 ;. 30 2 2 长春工业 大学 o 7级研究 生 , 吉林

17 0 ;. 3 00 4 白城平 台 2 1医院 , 2 吉林 自城 170 ;. 山市 中医院内 30 0 5 自
练, 教育和就业 扶持 等一系列科 学干预 和综合保 障的管理 工 作机制 , 并使之长期化和制度化 。 [ 收稿 日期 :08— 5—1 编校 : 20 0 0 李晓飞 郑英善]

小剂量螺内酯、美托洛尔、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的疗效分析

小剂量螺内酯、美托洛尔、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的疗效分析

食、 休息 、 洋地黄 、 利尿剂 、 紧张素 转换 酶抑制 剂等 。治 疗 血管
组 在 此 基 础 上 加 用 螺 内 酯 2 m , 次/ ; 托 洛 尔 O g2 d美
前 两组 射血分数 (V 、 S )每搏量 ( V F 、 脏指数 ( I 比较差 L E )心 c)
异无统计学意义 , 两组治疗后 L E 、 V、 I 有所升高 , 中 V FS C 均 其
尽管血管紧张素酶 抑制 剂 ( C I 等药 物 的 应用改 善 了 C F A E) H
13 疗效判定 .
根据 N H Y A心功能分级评 定心功能 : 为 显效
治疗后心衰症状 和体征消失 , 心功能 改善 2 ; 级 有效为心 衰症
状 和体征 明显改 善 , 心功 能改 善 1 ; 级 无效 为心衰症状 和体 征
例 。随机 分为治疗组 3 2例 , 对照组 3 O例 , 两组患者的年龄 、 性 别、 心力 衰竭的病 因 、 心功 能 分级 、 程 、 压 、 病 血 各项 实 验室 检 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 .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 常规抗心 力衰 竭治疗 , 括低盐 饮 . 包
l , 2例 有效 6例 , 效 1 无 2例 , 总有效率 为 6 . % , 0 0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意义 ( u=20 6, 0 09 。 .7 P= . 1 ) 2 2 两组 治疗前后 心 率比较 . 治疗 后治疗 组心 率低 于对照 治疗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 8 , 0 0 2 , t 9 9 0 P= .3 ) 见表 1 。 2 3 两组 治疗前 、 . 后射血 分数 、 每搏 量、 心脏指数 比较
1. — 5 g2 d辛伐他 汀 1 25 2 , 次/ ; m 0嘴 , 每晚 1 。两组疗程 均 次

常规疗法加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常规疗法加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醛 固 酮 系统 的激 活 , 致 醛 固酮 的增 加 , 固酮 在 肾 导 醛
引 起钠 钾 交 换 , 发挥 利 尿 和保 钾 排 钠 作 用 , 于减 轻 利 心脏 的前 后负 荷 。但 以往 的经验 发 现 , 内酯 长 期应 螺
脏 与 醛 固酮 受 体 结 合 形 成 醛 固 酮 复 合 体 , 而 导 致 用 可 引 起 高 血 钾 症 和 氮 质 血 症 的 发 生 , 且 随 着 从 而 钠 水 潴 留和钾 镁 的排 出 。螺 内酯 是 醛 固酮 拮抗 剂 , 与 AC - 的广 泛应 用 , 人 认 为 螺 内酯 与 ACE I的合 EI 有 —
3 讨 论
醛 固 酮受 体 结 合 , 止 醛 固 酮 复 合体 的形 成 [ , 肾 阻 2在 ] 远 曲小 管 和集 合 管 细胞 内 , 止 醛 固酮 复 合 体 , 而 阻 从
醛 固酮 在 心 衰 发 生 的病 理 生 理 上 有着 相 当 重要
的 作 用n , 衰 时 交感 神 经 系统 和 肾素一 管 紧 张素 一 ]心 血
3 ml 3 . ± 6 1 、 3 - 2 ml 6 及 98 . 1 44 8 。对 照 组 治 疗 前 -
剂、 ACE I等 , 肌 酐 < 2 0 血 2 mmo/ 血 清 K < lL,
55 . mmo/ lL。合 并 有 严 重 的 肝 、 功 能 障 碍 与 糖 尿 肾 病 、 稳定 心 绞痛 、 不 癌症 的患者 除外 。 12 方 法 . 将 8 0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 对 照 组 ( 规 治 常 疗 组 ) 观察 组 ( 内酯 治 疗 组 ) 4 和 螺 各 O例 。对 照 组 患 者 仅 接 受 常 规 抗 心 衰 治疗 , 察 组 在 常 规 抗 心 衰 治 观 疗基 础 上 加用 小 剂 量螺 内酯 2 mg, / , 个疗 程 0 1次 d 一

小剂量螺内酯+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临床疗效评价

小剂量螺内酯+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临床疗效评价

情况 , 并进行超声 心动 图检 查测定 左室射血分 数(V F , 收缩 LE) 左室
末期直径(V S, L E) 左室舒 张末期 内径 ( V s 及 1 LD) 年内再 住院率和病 死率 。 1 . 3临床疗效判 断 显效 : 心功能改善 2 级或 以上 ; 有效 : 心功 能改善 1 ; 级 无效 : 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1 . 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 S 1 . P S1 0统计 软件 , 计量资料 以均数± 准差 标 (± ) 算 , x s计 用药前后 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 计数 资料进行 x 检 验。 2 PO 5 < .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0 2结果 21 中再住 院率比较 治疗 组 3 例 ,因心力 衰竭加重再次住 院 4 .年 4 例 ( 1 %)对照 组 3 例 , 1. , 8 4 因心力 衰竭加 重再 次住 院 8 ( 3 %) 例 2. 5 (< . ) P O 5 。病死率 比较 : 0 治疗组 中死亡 1 , 例 住院抢救无效死 于心力 衰竭 , 死率 3 O 对 照组 中死 亡 6 , 例 猝死 , 例 住院抢救无 病 ,%; 例 1 5 效死于心力衰竭 , 病死率 为 1 . P 0 1 4 %(( . ) 7 0 。两组再次住 院率 和病死 率 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2 心功 能改善情况 对照组显效 6 , . 2 例 有效 1 例 , 8 无效 1 例 , 0 总有 效率 7 . 0 %。治疗组 显效 8 ,有效 2 例 ,无效 4 ,总有效率 6 例 2 例 8 . 两组相 比差异有显著性 P O 5 8 %, O <. 。 0
损和射 血能力下降而引起 的一组临床综合 症。所有形式 的心脏病晚 期均 可导致心力衰竭。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时交感一 肾上腺 素能神经 系统 、 醛固酮系统( A S 等心源性神经激素 系统激活 , 内升高的 RA) 体 去甲肾上腺素 、 血管紧张素 Ⅱ、 醛固酮、 内皮 素等单独或共 同作用 , 对 心脏 结构和功能产生不 良影响 , 加速 心力 衰竭的恶化 。血 管紧张素 Ⅱ、 固酮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 、 醛 心肌间质纤维化 、 心肌细胞凋亡 , 促 进心 肌重塑过程进展( 。 1 ) 血管紧张素转化 酶抑制剂 ( C I A E) 作用 机制在 于能抑制血 管紧 张素 I 的形成 , 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 并使 肾血流量及 肾小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影响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给予20mg/d小剂量螺内酯治疗。

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
治疗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YHA分级。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较对照组增加,LVEDd减小,NYHA分级降低,均
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总治
疗有效率(72.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可提高慢
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改善左室心功能。

【关键词】小剂量螺内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疗效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因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肌舒张收缩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本疾病的特点为以左心室肥厚扩张引起循环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1]。

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旨于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充血性心
力衰竭患者,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54—78例,平均年龄64.3±7.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其中心功能Ⅱ级36例,Ⅲ级
38例,心功能IV级20例。

原发病为冠心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4例、扩张
性心肌病13例、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9例。

排除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与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对本药物过敏的患者;将9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
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吸氧与休息。

酒石
酸美托洛尔,初始剂量为6.25mg/d,依据患者的心率与心功能1-2周增加一倍,
至25-50 mg/d;马来酸依那普利,初始剂量为5mg/d,依据患者的血压与心功能
3-7d增加一倍,至20 mg/d;氢氯噻嗪,剂量为12.5-25mg/d。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给予20mg/d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治疗6个月。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严密监
测血肌酐与血钾,如血肌酐>176.8μmol/L,血钾>5mmol/L,可减小螺内酯用量,
如持续升高则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心脏指数增加
1.0L/min/m2,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心脏指数增加
0.5L/min/m2,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未见改善;恶化:症状加重或死亡。

治疗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LVEF、LVEDd。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研究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计
数资料,使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NYHA分级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 较对照组增加,LVEDd减小,NYHA分级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NYHA分级比较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机体由于应激性释放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醛固
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心室功能、结构发生变化、心肌重塑[2]。

过量释放醛固
酮可促进心肌间质纤维化[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醛固酮水平,但长期使用则出现“醛固酮逃逸”。

螺内酯可与醛固酮竞争结
合醛固酮受体,为醛固酮有效拮抗剂,可有效控制“醛固酮逃逸”的现象,改善心
肌重塑,抑制心肌细胞合成胶原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获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较对照组增加,LVEDd减小,NYHA分
级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故使用小剂量螺内酯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左室心功能;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72.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故使用小剂
量螺内酯可增加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小剂量螺内酯可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增加左
室射血分数,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左室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戴士鹏,马增才,张建刚,徐泽升. 不同剂量螺内酯对肾功能正常收缩性心力
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 疑难病杂志,2014,13(12):1229-1232.
[2] 潘信良.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5,47(1):38-40.
[3] 孙荣军.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随访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5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