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统计综合评价方法

二 、无量纲化方法
若无特殊说明,以下所考虑的指标 x ( j 1, 2 , , m ) 为极大型指标,其观测值为 { x i 1, 2 , , n ; j 1, 2 , , m )。 1、标准化处理方法
j
ij
x ij
*
x ij x s
j
j
s x 式中, 、 ( j 1, 2 , m ) 分别为第 j 项指标观测值的(样 x 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为标准观测值。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
V
j
j
( j 1, 2 , m )
xj
x 式中, 是第 j 项指标的标准差, 是第
j
j
j
项指标的均值;
各指标的权重:
W
j
V
j
j 1
m
V
j
第四节
指标合成
这里所说的合成,是指在对每个指标进行标 准化处理后,通过一定的算式或特定的方法将 多个指标对事物不同方面的指标评分综合在一 起,以得到对事物整体的评价结果。指标合成 方法主要有传统合成法和多元统计指标合成法, 传统合成法包括加法合成(加权线性和法)、 乘法合成及加乘混合法;多元统计指标合成法 包括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
j
j
*
ij
特点: (1)样本平均值为0,方差为1; (2)区间不确定,处理后各指标的最大值、最小 值不相同; (3)对于指标值恒定的情况不适用; (4)对于要求指标值 x 0 的评价方法(如几何加 权平均法)不适用。
* ij
2、极值处理方法
x ij
*
x ij m M
j
(优选)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统计分析概述
统计分析概念
是根据分析研究目的,在科学的
理论指导下一客观统计资料为依据,结
合具体实际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进行系
统地分析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发展规律。
统计分析的步骤
确定分析目的 拟定分析提纲 搜集、鉴别与整理资料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统计分析报告
期望值准则
以各方案收益的期望值的大小
为依据,来选择合适的方案。
n
E(Q(ai))=qi, jPj
(i =1,2,---,m)
j 1
式中,E(Q(ai))是i方案的收益的
期望值,是i方案在出现j状态时的收益值;
是j状态出现的概率。
风险型决策的准则(二)
变异系数准则
在期望值达到一定数额的前提下,
以变异系数较低的方案作为所要选择的
方案。
式如下方:差Var(ai)和变异系数V的计算公
n
Var(ai) =E(Q(ai))=
qi, j E(Q(ai))2
pj
(i =1,2,…,m)
j 1
Vi= Var(ai )
(i =1,2,…,m)
E(Q(ai))
风险型决策的准则(三)
(三)最大可能准则
在最可能状态下,可实现最大收益值的方案为最
系数α(0≤α≤1),以α和1-α分别作为最大收益值
和最小收益值的权数,计算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
E(Q(ai))
E(Q(ai)) =α{ qij } +(1-α) {qij }
并以期望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所要选择
的方案。
完全不确定型决策的准则 (四)
(五)等可能性准则
《统计综合评价》PPT幻灯片PPT

量化处理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对各个等级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 。 第二步,对各评价项目评判。 第三步,计算单个评价项目的分值。 第四步:综合评价结果。
四、同度量处理方法
1、相对化处理方法
进行相对化处理,必须先对每个评价指标确定一个 标准值,而后计算实际值与标准值之比。
注意:指标有“正”、“逆”之分 ,对于正指标, 以实际值对比标准值;对于逆指标,以标准值对比 实际值。
式中, 为实际值, 为第i项指标平均值, 为标准差。
第三步: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指标中若有逆指标,改 变处理后的指标的符号。
第三节 权重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综合
一、权重含义及其分类 1、权重:在综合评价的一个论域中,对目标值起权
衡轻重作用的数值即权重,也称权数。 2、权数主要的分类: 1)按权数的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绝对数形式权数
和相对数形式权数(或称比重权数),相对数权数 能较直观地显示权数在评价中的作用。 2)按权数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自然权数和人工 权数。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与统计指标合 成方式而得到的权数即自然权数,这种权数也被称 为客观权数。人工权数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 标的内涵,人为地构造出反映各个评价指标重要程 度的权数,这种权数也被称为主观权数。
标准化处理: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为0, 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
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围绕着0上下波动,数 值大于0的说明高于平均水平,数值小于0的 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标准化处理的步骤: 第一步: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
期望值)和标准差σI; 第二步:利用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变量
三、统计综合评价的特征
统计综合评价的特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 合,它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现象的 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刻的、更全 面的认识 。
管理统计学12 第十二章 统计决策

❖
原概率修改为P(A1)P(a2/ A1)=0.6×0.1=0.06;
❖ 当新产品销路不好时,采用新产品就要亏损X21=-3万元;不采用新产 品,就有可能用更多的资金来发展老产品,获利X22=10万元。
❖ 现确定销路好(A1)的概率为P(A1)=0.6,
❖
销路差(A2)的概率为P(A2)=0.4。
方案 ❖
新产品销路好 A1
P(A1)概率 0.6
新产品销路差 A2
P(A1)概率 0.4
管理统计学 [第四版]
星蓝海学习网
第十二章 统计决策
• §12.1 统计决策概述 • §12.2 以期望值为准则的决策方法 • §12.3 以最大可能性为准则的决策方法 • §12.4 决策树方法 • §12.5 贝叶斯决策方法
星蓝1海学习网
案例导入
1981年3月30日,一个大学退学生Hinckley企图对里根总统行刺。他打伤了里根、 里根的新闻必输以及两个保安人员。在1982年审判他时,Hinckley以精神病为理由 作为其无罪的辩护。在18个医师中作证的医师是Daniel R.Weinberger,他告诉法院 当给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人以CAT扫描(计算机辅助层析扫描)时,扫描显示 30%的案例为脑萎缩,而给正常人以CAT扫描时,只有2%的扫描显示脑萎缩。 Hinckley的辩护律师试图拿Hinckley的CAT扫描结果为证据,争辩说因为Hinckley的 扫描展示了脑萎缩,他极有可能患有精神病,从而免于受到法院的起诉。一般地, 在美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大约为1.5%。利用以上数据,运用贝叶斯公式,我们 可以算出即使Hinckley的扫描展示了脑萎缩,他也只有18.6%的可能性患有精神分 裂症,因此CAT扫描无法作为其无罪的证据。
13统计综合数据处理与多指标评价方法

(一)计分法
1. 综合计分法
根据评价目的及评价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评价 指标
逐个指标定出评价等级,每个等级的标准用分值 表示
以恰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 选定累计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
评价结果受极端值影响的程度比指数法和最优值距离法 都较弱。
缺点:
必须事先确定两个参照系(对比标准——满意值和不容 许值)。
分。
加总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
特点:
简便易行,过于粗糙。
2、排队计分法
将评价单位的各项评价指标依优劣秩序排队, 再将名次(位置)转化为单项评价值,最后 由单项评价值计算各单位的综合评价值(总 分)。
f (K ) 100 K 1 100 n K 100
n 1
n 1
f f (k)w w
加权算术平均法的主要特点
(1)对于数据的要求最宽松,用于合成的某一指 标数值可以为0、为负;
(2)各指标可以相互补偿(等量补偿),即此升 彼降,总的评价值不变;
(3)突出了评价分数较大、权数较大者的作用, 适用于主因素突出性的评价;(对较大数值的变 动更为敏感)。
几何平均法的主要特点 (1)对数据要求较高,指标数值不能为0、负 数,
(1)标准差法: xij
xij
sj
xj
(2)极值差法:xij
xij m j M j mj
(3)功效系数法:xij
c
xij mj M j mj
统计综合评价

统计综合评价章前导读按照某一个指标对事物进行评价很容易实现,但在现实中,往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依据多个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这就需要综合评价。
本章将介绍综合评价的概念、程序和方法。
引例全面小康1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
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
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
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
综合评价习题(含答案)

第十二章 综合评价(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C 综合评价指标值D 综合评价总指数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D 纯粹是人为的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A 1(,)1001001i k f k n x -=-⨯- B 1(,)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D 1(,)100100i n f k n kx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Ai ix XB 1i ix X-Ciix X- Diix X -8.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综合评价总指数其公式为( )A 1ni =∑=综合评价总指数B =综合评价总指数C =综合评价总指数D 1ni =∑=综合评价总指数9.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单项功效分的计算公式为( )A 4060h s i i is ii x x d x x *-=⨯+- B 4060s i ii h si ix d x x x *-=⨯+- C 4060ii h s iis i d x xx x*=⨯+-- D 6040s i ii h si i x d x x x *-=⨯+-10.在计算改进的单项功效系数(i d *)时,若s iix x =,则有( )A 60i d *=B 0i d *= C 40i d *= D 100i d *=(三)多项选择题1.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同向化方法一般有( ) A 倒数法 B 求和法 C 平均法 D 替代法 E 水平法2.综合评价的局限性主要有( )A 评价结果不唯一B 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C 评价结果带有客观性D 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性E 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性3.单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时正确的公式为( ) Aii XXZ σ-=Bmin()max()min()iii iiX X Z X X -=- C100%i i X Z X =⨯ D1100%ii i X Z X-=⨯Ei iX ZX=标4.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主要有()A 目的性原则B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C 数据内容一致原则D 时间长度统一原则E相关性低原则5.在指数综合法中,计算单项评价指标的指数时,标准值()A 可以是总体平均水平B可以是某规划值C 可以是其它某个公认值D不同评价对象的相同的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必须统一E 可以是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基期数值(四)判断题1.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只能采用平均法。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第十二章 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一节资料的审核与整理研究资料的审核与整理是分析资料的基础,它是研究阶段后期的第一项工作,是保证调查资料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完整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资料审核的概念和原则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审核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步进行,叫做实地审核或收集审核。
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进行审核叫做系统审核。
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叫做多次审核。
2.资料审核的原则资料审核工作一般应按照以下一些原则进行:(1)真实性原则。
对收集到的资料要根据实践经验和常识进行辨别,看其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
(2)标准性原则。
在较大规模的调查中,对于需要相互比较的材料要审核其所涉及的事实是不是具有可比性。
(3)准确性原则。
要对资料进行逻辑检查,检查资料中有无不合理和相互矛盾的地方。
(4)完整性原则。
要检查调查资料是不是按照提纲或统计表格的要求收集齐全。
二、资料的整理1.资料整理的概念和原则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将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条件。
它是从调查阶段过渡到研究阶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资料整理应遵循三条原则:(1)条理化。
条理化是指对资料进行分类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创造条件。
分类系统实际上是资料存取系统,它便于资料的保存、检索和利用。
科学的分类系统不仅是资料的存取系统,还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系统,分类反映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2)系统化。
系统化是指从整体上考察现有资料满足研究目的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必要吸收补充其他资料。
条理化原则是从对事物分类归纳着手,而系统化是从整体综合的角度考虑问题。
(3)统计汇总。
统计汇总是指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整理,以把握其总体上的数量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Ⅰ.学习目的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
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
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
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1、综合性和整体;2、可比性;3、不稳定性。
第二节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1、次要指标的删除。
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154155(1)删除重复指标。
设有m 个备选指标,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各个指标与其余1-m 指标的复相关系数来衡量一个指标被其它指标替代的程度。
(2)选取代表性指标。
同类指标中典型指标的选取可以根据某个指标与其它同类指标的单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平均数大小来确定。
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与其它指标的关系越密切,可以作为同类指标中的典型指标。
二、数据预处理方法(一)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致化评价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
在对各指标值进行综合时,必须确保各指标的类型相同,才能给最终的综合结果一个评判的标准,即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如评价指标jx 为逆指标,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分别为ij x ,n i 2,1=,则可以令)0(,1'>=ij ijij x x x 或ij ij n i ij x x x -=<<1'max 或ijij ni ij x x x +=<<1'max 1(ij x 可以是负值)。
(二)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评价指标之间的计量单位和数量级一般来说是不同的。
在综合汇总前要去掉指标量纲的影响,即确定指标评价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把指标实际值转化为可比的无量纲的指标评价值,这个过程就称作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通常是将逆指标和适度指标转化为正指标,然后再进行无量纲处理,最后进行综合汇总。
常用的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有:1、相对化处理法。
这需要事先确定一个对比的基准,然后计算指标实际值与基准值之比,所得结果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以此作为指标的评价值。
基本公式为**jij ijx x x =,式中,*j x 为对比基准值。
此外,也可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在指标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即以指标值总和作为对比的基准计算指标的评价值,主要公式有:∑==ni ijijij x x x 1*()0>ij x 或∑==ni ijijij x x x 12*)2,1(m j = 。
只要是正指标,则*ijx 的数值大者为优。
2、功效系数处理法。
一般用ij d 表示第i 个评价对象第j 个指标的功效系数,并以}{max ij ij x M =作为j 个指标的满意值,}{min ij ij x m =作为j 个指标的不允许值,对正指标而言,则jj j ij ij m M m x d --=。
10≤≤ij d ,ij x 离最佳值jM 越近,ij d 越接近于1,反之,越接近于零。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计算公式为:6040+⨯--=jj j ij ij m M m x d ,当ij x 为不允许值时,ij d 等于60;当ij x 取满意值时,ij d 等于100。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指标值都处在允许状态至满意状态之间,相应的指标评价值就介于60至100之间。
3、标准化处理法。
当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呈正态分布时,可利用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转化为服从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的无量纲指标评价值。
在对各指标评价值进行综合时,不同的无量纲方法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一般来说,各种无量纲方法均有其较适用的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通常用指标综合法或用TOPSIS 法进行综合时,多采用相对化方法进行数据无量156 纲化;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时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计算指标的评价值;而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多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处理。
第三节 评价结果的综合一、几种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由于不同的评价指标相对于某种评价目的而言其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对各指标评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后再进行综合。
用j w 表示第j 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称之为第j 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满足10<<j w ,11=∑=mj j w 。
(一)主观赋权法1、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也称德尔菲(Delphi )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经验与意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在一般的统计处理中,用算术平均数表示每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来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当某一轮征询中变异系数小于给定的标准时,就可以用各位专家对第j 个指标赋权的平均数j w 作为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j w 的估计值。
2、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数是一种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赋权方法。
将m 个评价指标关于评价目的的重要程度按一定的比例标度进行两两比较,所得的结果用ij a 表示,则ij a 的赋值即表示第i 个指标与第j 个指标重要程度之比(j i w w /)的估计值。
将指标重要程度两两比较的结果用矩阵表示,就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可以用前面介绍的专家意见法通过反复咨询来得到。
对判断矩阵A 中各行元素求几何平均值,得m ij mj i a a /11)(∏== ,再对)2,1(m i a i =归一化处理,即可得指标i 的权重系数,即∑==mi iii a a w 1,显然有10<<i w ,11=∑=ni i w 。
(二)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对各评价指标的实际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判别指标的效用价值从而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
1、熵值法(1)分别计算n 个被评价对象在第j 项指标下取值的比重∑==ni ij ij xij x p 1/(2)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
ij ni ij j p p k e ln 1∑-==(取n k ln /1=,为常数) ,当所有被价对象在j 项指标上的取值ij x (n i ,2,1=)完全相等,没有差异时,各评价对象在j 项指标下取值的比重相等,即n p ij /1=,此时,第j 项指标的熵值取到最大值,即1ln ==n k e j ;当被评价对象在指标j 下的取值差异越大,即ij p (n i ,2,1=)的差别越大,则相应的熵值越小。
(3)计算指标j x 的差异性系数。
对于第j 项指标,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ij x 的差异越大,熵值j e 就越小,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作用就越大。
因此定义差异性系数j j e g -=1。
157(4)确定指标权重。
对各评价指标的差异性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mj jj j g g w 1 。
2、变异系数法。
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一般步骤如下: 首先,分别计算第j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jj j σx V =;其次,对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mj jj j V V w 1。
二、评价结果的综合评价结果的综合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把评价对象多个指标的评价值合成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以便对评价对象作出综合评判。
概括地说,就是要构造综合评价模型)(i x w,f y i =,根据i y 值的大小,可以对被评价对象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也可在评价对象间进行排序或分类。
几种常规的综合方法有:(一)算术加权综合法,即ij mj j i x w y ∑==1。
(二)几何加权综合法,即∏=∏===∑mj wij w mj wij i j j j x x y 11。
显然,如果指标评价值ij x 都正指标化了,则综合评价值i y 越大越好,可以通过各评价对象i y 值的大小进行评判。
(三)TOPSIS 综合评价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被评价对象看成是由反映它整体状况的多个指标值在高维空间中决定的一个点,综合评价问题就转化成对各评价对象在高维空间中所对映点的评价或排序,这就需要事先确定一个参考点,以此为标准对各评价对象所对映点的优劣做出评价。
通常,参考点有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之分,距离正理想点越近越好,距离负理想点越远越好,可以通过衡量评价对象的对映点与正理想点的相对接近度来对被评价对象的综合状况作出评判。
具体步骤如下:(1)对指标无量纲化得∑==ni ijijij x x x 12*; (2)对各指标评价值加权得*ij j ij x w u =;(3)确定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2121----++++==m m u u u u u u u u ,{}{}ij ni j ij ni j u u u u ≤≤-≤≤+==11min ,max ;(4)计算样本点与正理想点的相对接度-+-+=i i i i D D D y ,其中:∑-==++m j j ij i u u D 12)(,∑-==--mj j ij i u u D 12)(。
(5)比较i y 值的大小,i y 值越大说明第i 处评价对象的综合表现越好。
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定义和特点(一)识记:统计综合评价的含义。
(二)领会: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三)应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步骤。
二、评价指标类型一致化和无量纲化的方法。
(一)识记:评价指标的种类、功效系数法、标准化法的无量纲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