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精选)

合集下载

交际教学法启示

交际教学法启示

交际教学法的启示【摘要】交际教学法自进入中国后,受到学者及教师的青睐。

本文介绍了交际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问题启示一.引言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交际(法的)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最初人们称它为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approach)。

1972年萨维农(s.j.savignon)提出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的思想,1978年蒙比(johnmunby)发表《交际大纲设计》,威多森(h.g.widdowson)发表《作为交际的语言教学》,标志着交际教学法的正式确立。

交际教学法自诞生以来,便受到许多学者和语言教师的青睐,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使根深蒂固的语法—翻译法受到巨大冲击,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去审视外语教学体系。

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1.功能和意念相结合。

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情景中选择典型材料,学习表达和理解不同功能所需要的语言。

2.语篇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语言教学由句子的机械操练转向语篇在交际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要求教学法中的句型操练是在语篇上下文中为表述意义和交际功能服务的。

3.教学过程交际化。

利用外语组织课堂进行教学,通过交流讨论和角色扮演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

学生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仅要求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且还应注意场合、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等,得体地使用外语。

4.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交际教学法反对命令、强迫和机械的训练,强调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言语交际活动,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

三.交际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交际教学法在短短时间内受到国内学者和教师的追捧,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交际教学法存在一些问题。

交际法

交际法

特点
1)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 2)以功能意念为纲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 6)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7)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 务
交际法的教学原则
意义原则 交际原则 任务原则
意义原则:教学材料、教学活动要有意义, 教学者要用有意义的语言促进语言学习。 交际原则: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能促进语言 学习,因此课堂中要设计有情境的真正的交 际活动。 任务原则:语言是用来完成任务的,并且通 过任务来进行语言的学习。
功能意念大纲
功能:通过语言做成某件事或达成某 些目的。如:建议、请求、希望等, 可以用“why”来检验的。 意念:功能的内容,即人们在使用某 种语言完成某种功能时所涉及或处理 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比如时间、空 间、数量、条件、因果等。是通过 what 和who来检验的。 意念分为普通意念和特殊意念。前者 多涉及抽象的时空数量等关系,后者 指具体词汇内容。
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心理学基础
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20世纪
60年代兴 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尤其是社 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功能主 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 析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 。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首先提 出了“交际能力”这一著名的概念,这是交 际法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交际法的语 言学理论基础。受其影响,交际法把语法看 作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这一概念的提出与 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形成了鲜明对 比。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1、什么是交际法 2、交际法产生的背景 3、交际法的基础 4、交际法的特点 5、交际法的教学原则 6、交际法的要核及大纲 7、交际法的教学流程 8、交际法的评价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

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 A. 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

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

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

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

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

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

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 A. 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

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

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

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

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

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1.“3P”教学法简介"3P(Present, Practice, Production/PPP)"教学法也称“三位一体教学法”,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讲解(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

在Presentation过程中,教师把要学习的新的语言知识介绍给学生,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新句型、新对话或新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检查学生对新讲授要点的理解。

在Practice过程中,教师则给学生很多的操练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刚介绍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句型练习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正确率。

在Production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并自由地运用语言,实现正确并流利地进行交际的目标。

优点(1)强调以结构—功能—交际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操练频率。

在运用“3P”教学法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入和展现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练(机械操练、模仿练习、表演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提供相应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交际任务,达到语言运用和输出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是教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3P”教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井有条的,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交际语言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语言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交际语言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交际语言教学法(clt)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种教学法已得到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被广泛应用在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领域。

但中国的教学法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而交际语言教学法相对来说还是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法。

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通过数据及实验教学,深度剖析了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及劣势,并由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传统教学;文化差异;显著性差异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74—02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定义的提出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在20世纪30年代,哈罗德·帕莫尔(harold palmer)和霍恩比(hornby)在英国和欧洲大陆提倡了情景教学法;1964年,奈尔逊·布鲁克斯(nelson brooks)在美国创造了听说法;同时,语言学界出现了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教学理论。

这种理论不仅冲击了结构主义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统一的局面,而且促进了语言学家们重新看待了主流教学法。

由此,伴随着其他的社会学科以及认知学科新理论的深入影响和探究,交际教学法由此产生了。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教学原则以语言功能为纲,交际语言教学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总的来看,对这种教学体系的观点归纳如下:注重其语言的功能”brown则将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归纳为三点,分别是:第一,语言是表达意义系统的一种交际工具。

第二,基于学生不可避免地在交际中出现语言错误,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先于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第三,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的作用,交际语言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canale和swain则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应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强调了语言应具备四种能力,分别是: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CLT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与推广的问题与对策-5页文档资料

CLT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与推广的问题与对策-5页文档资料

CLT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与推广的问题与对策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是目前在世界各国语言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国外的教学实践证明,它对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语言综合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该教学法自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产生以来,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对整体教学环境,包括人文、道德、文化、语言教师的语言水平及教学水平、教材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班容量的大小以及课堂时间的分配等教学中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该教学法于2002年引入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大力倡导该教学法的使用,但十几年过去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那么,影响和阻碍CLT教学法应用和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应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和障碍? 本文将依据CLT对外语教学中各个环节和层面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外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外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依据CLT的要求,教师的外语水平必须达到像说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教师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考取硕士以上TEFL(外语)或TESOL(第二外语)教学资格证书;语言教师必须熟练掌握CLT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外语师资队伍的整体外语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状况与CLT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是CLT在我国推广和应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1. 外语水平与CLT的要求差距较大。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听说”在外语教学中一直不是教学重点,因此,外语教师的外语听说能力在一开始就是弱项。

另外,外语教师在语音、语调以及外语使用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都严重制约着CLT 的推广和应用。

2. 缺乏提高外语水平的语言环境。

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

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

Exercise 2: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deskmate.
A: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bedroom?
B: Guess.
A: Do you have _________?

B: No, I don’t.
• A: Do you have _________ ?
• ----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promotes learning
Main features
• ---- An emphasis o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through intera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语言教学)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蓝卫红
Objectives
➢ 领会交际语言教学理念; ➢ 掌握交际教学语言教学特点、教学目标和
教学原则; ➢ 掌握运用信息差活动组织交际性操练。
Stage 1: Experience
Experience and think: What can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nd sustain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Types of learning techniques and activities
•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uses almost any activity that engages learners in authentic communi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