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原因
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作者:李德敏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摘要]本文结合现实语料将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为轮换式和插入式转换两大类型,并对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码转换广告语篇原因[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49-01语码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常指同一段话语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方言)的“混合编码”,“语码转换既可以出现在同一句话中,也可以出现在话轮和话轮之间”。
作为广告主与消费者沟通商品信息的重要手段,广告语篇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语码转换现象。
结合众多现实语料,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广告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一、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类型广告语篇中使用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码的现象,我们称其为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从语言结构角度看,汉英语码转换可以分为轮换式转换和插入式转换。
(一)轮换式转换轮换式转换通常发生在句与句之间,轮换的方式比较均衡、整齐,如汉语→英语→汉语→英语→汉语。
广告的标题或广告口号经常使用该种转换。
如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广告文案:MISSION HILLS GOLFCLUB;观澜湖高尔夫球会GUINNESS RECORDS WORLD’S NO.1 吉尼斯纪录世界第一球会。
(二)插入式转换插入式转换指的是在一个汉语分句中插入英语语码,直观体现为英语语码镶嵌在汉语语码中。
在笔者收集到的语料中,插入式转换占据了绝大部分,是广告语篇中使用最广泛的语码转换类型。
1.单词式插入。
顾名思义,单词式插入指的是将单词嵌入到另一种语码的语句或语篇中,插入的单词通常是大众比较熟悉、使用率较高的单词,如Good、Ok、Cool等;或是某些专业领域的特殊词汇,如mp3、DVD、GPS、CI等。
如长城汽车广告:都市智能SUV,哈弗H6荣耀登场。
2.词组式插入。
词组式插入指的是在汉语广告语篇中插入英语短语或词组,有时插入的只是一些可以帮助产生“洋化”效果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辅助词语,如奥迪汽车广告:Audi Top Service奥迪卓悦服务,轮胎及冷却系统免费检查,完美呵护您的冬日出行。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翟昕尔(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241)摘 要:香港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粤英语码转换现象是香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之一,本文从语码转换的定义出发,挑选了五部不同类型的tvb剧集,搜集了其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料,着重对其功能和产生原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语码转换现象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语码转换;粤语;英语;tvb一、语码转换的定义美国语言学家Carol Myers Scotton(1998)把“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i。
《社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将“语码转换”定义为“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ii。
它考虑到了汉语中方言的特殊性。
目前,学界对于“语码转换”这一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矛盾集中在“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的分界问题上。
一部分学者主张区分两者,他们认为“语码转换”指句际转换,而“语码混合”指句内转换。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采用“语码转换”来一并概括句际和句内语码转换这两种现象。
本文更加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下文的讨论也是基于这一定义来进行的。
二、研究材料本文选取了香港回归十年多来的五部tvb热门剧集,其语言真实。
考虑到语料的多样性问题,因此本文挑选了家庭伦理、商战和职业剧三种不同类型的剧集来进行研究。
考虑到转写的时间和精力问题,在这五部电视剧中每部随机选取了五集作为样本来进行语料研究。
本文所选取的具体剧集和集数如下:家庭伦理 《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2008 1-5集职业剧(律师) 《真相》 2011 11-15集职业剧(医生) 《On call 36小时》 2012 7-11集职业剧(刑侦) 《使徒行者》 2014 6-10集商战 《再创世纪》 2018 30—34集三、语码转换的功能(一)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是指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进行语码转换来强调其社会身份与地位,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民族和社会地位等。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码、不同的文化习惯等等,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了相对应的交际规范。
然而,一些特定情境下的语言交流呈现出了语码转换的现象,这让语言交流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人们在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习惯的人交流时,往往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使用适当的语码进行交流。
换句话说,从一个语言转换到另一个语言并不难,但更难的是在交际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与影响,为语言交流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以及实践指导。
2. 研究内容与思路(1)概括语码转换的现象及影响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通常指在一段对话中,使用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使用情景,例如与外国人或外籍人士交流、跨地域的商务交流以及各地方言交流等。
这些情境下,进行合适的语码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而正确的语码转换不仅会让双方交流更加顺畅,还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文化交流、增强相互理解等。
但要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并不是那么容易,常常需要考虑对方的语言背景、地区文化、交际目的、语言风格等多种因素,因此,语码转换在实际生活中的达成度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分析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语码转换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跨越语言界限、交际目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交流的准备不足等。
因此,本论文将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并深入探讨这些原因对交际效果的影响。
(3)讨论应对日常生活中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减少语码转换的不良影响。
本论文将重点讨论应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如何进行语言、文化的学习,如何提高语码转换的能力,如何掌握合适的交际技巧等。
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人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中,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在中,汉英语码转换通常指在一段文字中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或者是在中文中夹杂着英文单词或缩写。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在表达某些特定的概念、品牌、事件等方面时,发现中文无法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或者是因为英文更加简洁、流行、国际化等因素。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认知和融合。
在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现代社会中使用多种语言的需求和文化交融有关。
同时,汉英语码转换也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创新和灵活性,以及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汉英语码转换在中也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
在一些特定的话题或事件中,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可以让信息更加简洁明了,而且更容易引起和讨论。
汉英语码转换也可以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当然,在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也需要注意规范和适度。
如果过度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或产生阅读障碍。
也需要注意尊重其他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用户,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或偏见的表达方式。
中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使用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规范和适度,尊重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用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交流环境。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多种语言的使用相当普遍。
其中,粤语和英语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语言。
在教育、工作、生活等多个领域,这两种语言的使用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语码转换在香港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语码转换是指个体在使用一种语言时,有意识地切换到另一种语言。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摘要: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语码转换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语码转换是指一个个体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从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形式的过程。
本文通过探讨语码转换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流,语言形式,影响因素一、引言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这种跨文化交流使得语言成为了沟通的重要媒介。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存在,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遇到语言障碍。
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人们需要进行语码转换,即从一种语言或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形式。
语码转换不仅是一个个体学习和运用多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社会语言学因素的影响。
二、语码转换的概念和原因语码转换是个体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多种语言或语言形式的过程。
语码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交流需求: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因此需要进行语码转换。
2. 社会身份认同:个体的社会身份认同往往与语言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和社会角色,个体需要进行语码转换。
3. 文化接触和迁移: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移居和旅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需要学习和使用其他语言,进行语码转换。
4. 社会变迁和全球化:社会变迁和全球化使得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促使个体进行语码转换。
三、社会语言学因素对语码转换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语码转换中,社会语言学因素对个体的语言选择和语言形式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1. 社会语言态度:社会语言态度是指社会对不同语言和语言形式的偏好和态度。
个体在语码转换中会受到社会语言态度的影响,选择使用较为受欢迎的语言和语言形式。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变化和演变。
在这个领域中,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码来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码包括单词、短语、语句甚至是语音、语调等。
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单句或者对话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中。
它不仅包括单向转换,也包括相互转换。
二、分类1、情境语码转换情境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比如,在国际商务会议上,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但是,有时候也会使用汉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比如介绍自己的名字、称呼对方等。
2、语体语码转换语体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风格之间进行转换。
比如,使用正式语言在商务场合演讲,而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口语或者非正式语言。
3、旁白语码转换旁白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单个对话或者单句话中,使用两种或者以上的语言进行交谈。
比如,在中文对话中突然使用一部分英语表达。
4、语汇语码转换语汇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一段话或者对话中,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以上的语言来表示不同的概念。
比如,“Let’s去看电影”。
5、双向语码转换双向语码转换指的是两个人都在不同的语言中交谈,可以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交替使用两个语言。
比如,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进行对话。
6、混合语码转换混合语码转换指的是将两种或者以上的语言同时使用在一段话中。
比如,在一个句子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单词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以上分类是当前社会语言学中最常见的几种语码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分类之间的界限可能会相互交叉甚至某些转换会出现多种形式。
语码转换现象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存在,在社交场合、商业交流、教育教学以及媒体传播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对于研究语言交流,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语码转换作为现代社会语言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交际、意义和变异等方面。
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法和发音上,还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上。
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或者插入不同语言的一部分。
在多语情境下,语码转换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它在跨文化交际、双语教育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码转换通常表明说话者的双语能力、跨文化经验、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转换达到交际的目的。
总体来说,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在语音、语义和语用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语码转换的分类语码转换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交替转换、嵌入转换和迭加转换。
1. 交替转换交替转换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交流中间交替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
通常,在语言习惯不同的地方,说话者会不自觉地切换语言,以满足交际需求。
交替转换是一种渐变的、习惯性的切换,这种切换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有时甚至只有一个单词。
交替转换通常不会影响句子的整体结构和意思,只是用另一种语言的单词来表达某些特定的含义。
2. 嵌入转换嵌入转换是指在主要语言环境中间插入一部分另一种语言的语言片段的一种转换。
嵌入转换比交替转换要固定,通常是在一段语言交流中插入另一种语言的短语、成语或者俗语等。
这种转换比交替转换要显眼,比较容易辨别。
说话者在进行嵌入转换的时候,可能借助对方语言习惯,或者自己的语言习惯实现转换,这种转换比较有特色,可以显示出说话者的语言特质。
3. 迭加转换迭加转换是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同时用来表达某一个概念或者情境的一种转换。
迭加转换通常在多语使用的情境下出现,在语言交流中,说话者可能会产生出所谓的“混杂语”,使两种语言同时混合在一起。
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

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摘要】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在汉语背景下,中英语码转换用语的实用程度也渐渐增多。
本文对网络、广告和文学著作里的中英语码转换做了分析比较,还分析了汉语背景下的中英语码转换的原因。
【关键词】中英语码转换;网络;广告;文学所谓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一次性对话或交谈中同时使用了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及其变体(gumperz, 1982)。
目前国内的研究学者也有很多,如:何自然,于国栋。
接下来,本文将从网络、广告和文学著作中的语码转换来分别进行分析。
一、网络上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in net)随着英特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语码转换转换出现在网络上,以下有部分例子:a. homework (作业) 我还没搞定。
b. i服了you (u) 。
c. who怕who(谁怕谁)d.别理我,我今天很down(情绪低落)。
e.你真in(时髦)。
f.今天玩的真是h妙(兴奋)。
g.“韩国美女pk中国古典美女”h.别忘了e我(发电子邮件给我)i.下班call我(打电话给我。
)j.今天天气好好啊,so我们去shopping吧!(所以,购物)以上所例举的十个例子是典型的和常见的网络语码转换。
在例(a), (b), (c) 和 (j)中,名词和代词“作业”,“我”,“你”,“谁”和“购物”被对应的英语”homework”, “i”, “you”, “who”和“shopping”所代替; 在例(d), (e), (f)中,形容词和副词“情绪低落”,“时髦”和“兴奋”被”down”, “in” and “high”所代替;在例(g), (h) and (i) 中,动词和被动词短语“挑战”,“发电邮”和“打电话”被”pk”, “e” (e-mail的缩写) 和“call”所代替;在例(j)中,连词“所以”被”so”所代替。
研究发现,上述例子是英语汉语夹杂的情况。
这些汉语被英语替代的情况大部分是名词短语、介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动词短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恰当使用语码转换可以缓和语气或氛 围。
• Proper use of code-switching can alleviate tone or atmosphere.
• 张先生:你好,我等你很久了! • 宛瑜 :我不是告诉过你吗 ,我不喜欢英语
不好的男孩子。 • 张先生 :我英语过了托福… … • 宛瑜:不用了,不用了,我忘了告诉你 ,
• 宛瑜:是Sweetheart!
• 例子中的语码转换起了幽默、 调动观众情 绪的特殊效果。
• 4、语码转换能够体现追求时尚的心理。
• Code-switching can reflect fashionable pursuit of psychology.
• 现代年轻人语言风格活泼、动感时尚,体 现当代生活节奏和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特点。 而年轻人语言中的一些流行的语码转换更 是体现出年轻人追求和引领时尚的心理动 机。
语码转换作用
• 1、使用语码转换比较便利交际。 • Using code-switching is convenient for
communication.
• 由于思维和文化等差异,英汉语言表达之 间有时具有不可译性。当说话人无法用汉 语准确表达英语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时, 或者为了避免翻译失误带来理解错误 ,或 者认为翻译过程比较繁琐时,说话 人可以 采用语码转换的策略 ,直接使用原英语表 达,就比较简单省事了。
我不喜欢单眼皮小眼睛的男生。 • 张先生:啊! • 宛瑜:I’m so rry!永别啦!
• 张先生在电梯里第二次向宛瑜表白,遭到 宛瑜的拒绝 ,面对表白者尴尬和失望, 宛 瑜使用语码转换,马上用“I’m sor ry ”来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其实拒绝 了张先生的表白宛瑜内心丝毫没有sor ry在这里却起到了另一种作用, 那就是 调节氛围的作用。
• 6、语码转换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说明所 要表达的内容。
• Code-switching can be used to emphasize or explanation to the content of the expression.
• 在汉语语篇中,其他语言语码的使用能起 到强调的作用。当一个意思用汉语表达之 后,说话人可能觉得还没能使想要表达的 意思足够突出,然后会使用另一种语码重 复它。有时候 ,为了表达和强调自己的情 感,说话人也会用 另一种语言进行重复。
• 子乔:这样吧 ,明天带你去见我的经纪人。 说不定她在百忙之中帮你打两个电话 。
• 关谷:真的吗?太好了,谷到所谓的经纪 人那里 去,让其帮忙把关谷的漫画拍成电 视剧,关谷非常感谢。用中文表达了谢意 之后,关谷还觉得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 感激之情,于是用自己的母语“ 南I护 匕 专 ”( 谢谢 )进行重复。在表达情感方面, 语码转换的强调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
• 一菲:还愣着干什么呀,送到楼下草坪上 去啊,go,go,go,go,go大 家抓紧时间,十分钟之后到总部开会,O ver!
• 回应 :Yes,Madam!
• 这里的 “go",“ over", “ye s,madam等插入汉语表达中, 显示 出了年轻人的追求简洁明了的语言特征, 又表现了他们极具动感和朝气的性格特征 。
• 2、语码转换能够改变交际双方情感距离。 • Code-switching can change the
emotional distance in a communication.
• 在语码转换中,会出现两种情况:语言靠拢或称趋同(c onve rgence)和语言偏离或称求异(div ergence )。Gile s用“ 言语顺应理论(S peech AccommodationTheory, 简称SAT) ”(也叫做 “交际顺应论 ”(Commu nicationAccommodation The ory,简称CAT)来解释这两种现象 。趋同是指交 际者选择适应对方交际行为的语言或非语言变体,以获得对 方的赞同或认可,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言语趋同反映了说 话人对社会融合或被他人认同的需要,其理论基础正是社 会心理学家Byme(1971)提出的“近似相吸” 理论。
• 下面就是出于靠拢的目的而进行的语码转 换的例子:
• 曾小贤:OK。朱迪已经被我放长假了,今 天就是你上班的第一天。
• 宛瑜:Y es,Sir。请给我布置任务 吧!
• 例中,曾小贤给原助手朱迪放了长假,聘 了正急于找工作的宛瑜做其新助理,基于 高兴和感激,宛瑜使用敬称“Yes,S ir”来回应曾小贤,此语码转换拉拢了 两人的距离,使曾小贤听后心里无比舒畅。
• 3、语码转换可起到幽默的效果。
• Code-switching can have a humorous effect.
• 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可以获得某种特殊 的效果,比如调侃、诙谐或讽刺等。幽默 的语言能活跃气氛,可以迎合受众追求轻 松、愉快的心理。
• 张先生:我知道追求你的人很多,所以, 我想约明年情人节,你就给我一次机会吧 。 Myheartsweet!
• 宛瑜:里面是什么呀 ?
• 展博:里面都是我最有价值的收藏品, 我 花了十年时间才收藏的,个个都是典藏版, 价值连城哦!
• 宛瑜 :价值连城?是DIOR,GUCC I还是IV的包包 ?
• 展博:更棒,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
• 例中,DIOR ,GUUCI和IV都是 国外时尚品牌名称,和Vodka、Wh isky一 样 ,都属于品牌的专有名词 。 说话人使用语码转换,直接引用英语词 汇 , 这样既省去了翻译的麻烦,又能保留原文 的风格,也容易被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理 解和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