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switch语码转换理论

合集下载

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研究

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研究

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研究在跨语言交际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又处于交际的目的,场合和交际双方交际角色的需要,交际双方经常使用语码转换。

这对于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发展既是挑战又是促进和更新。

本文拟用海姆斯(D.H. Hymes)分析言语行为的SPEAKING模式,来分析和探讨中英语码转换在言语交际中的语境化提示功能。

标签:语码转换;SPEAKING模式;功能。

1、引言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

该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也可以是一种方言(如汉语的地方性方言等)、语体(如汉语的文言文等)或语类(如文学语类等)。

总之,语码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包括地域变体、时代变体和社会变体)。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频繁,英语教育的普及以及海外留学人员的增多使得使用中英双语的人日益增加。

在跨语言交际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又处于交际的目的,场合和交际双方交际角色的需要,交际双方经常使用语码转换。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现象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广义上讲,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成分的并置(McCormick 2001:447)。

从跨语言交际的角度来说,语码转换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语言行为(Auer 1998)。

对于使用双语的人来说,两种语码分别反映着他们所熟悉的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及其行为标准(Gumperz 1982)。

在使用语码转换的情况下,作为本民族语言的汉语与内部关系和交际联系在一起,体现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轻松的和亲近的内部关系,而作为其他民族语言的英语,则与比较正式的、拘束的、和疏远的外部关系和交际联系在一起。

不同的语码选择会影响到对交际内容的理解。

这就使这些使用中英双语的人意识到可以使用语码转换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来传递语言蕴涵意义(implicature)。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

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定义与分类[摘要]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代写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不同的语码转换的定义及分类做了归纳和总结并加以评价。

[关键词]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定义分类一、引言Gumperz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挪威的方言时,发现说话人从使用某一方言转而使用另一方言是有社会意义的。

在此之前,语言学家并不认识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语言接触的学者把在一段话里出现两种语言的现象看成是语言干扰的结果。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结果之一,在过去得到了众多研究领域的重视。

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语法学及语用学等。

许多语码转换研究都是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的(Appeal & Muysken 1987,Myster-Scotton 1993/1998,etc.)这些研究通过寻求社会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与语码转换在宏观层面上的关系来探讨语码转换背后的动机。

这种研究的中心议题是语言选择如何反映权利和不平等,或者说如何成为某个社会集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指针(Auer,1998:3)。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功地将社会因素引入了语码转换的研究的视野,这些研究者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根本不可能脱离社会因素和社会规约的制约,这种对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宏观关系的探索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本文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语码转换的定义关于语码转换这个术语,研究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对该现象的认识进行定义,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些定义分成三类:(1)认为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与语码混用(code-mixing )之间存在区别,这些学者的认知基础在于他们对被转换的语码的语言单位或者说语言结构的理解。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动因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动因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动因作者:热西旦•阿布都瓦依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3期摘要: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诸多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它可以改变社会场景以确立新的交谈性质,也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心理以及对某种语码所持的态度。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本文,语码转换的定义,以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码转换的类型、动因及其社会功能。

关键词: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类型;语码转换动因作者简介:热西旦·阿布都瓦依提(1990-),女,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语码转换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前已经由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过探讨,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涉及的学科包括语言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其中社会语言学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深入,体系更加完备。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在社会语言学中,语码(code)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它可以是一种语言、方言、语体或语类。

语码不像方言、语言、标准语、语域、皮钦语等术语一样,因为这些语言本身带有一些感情色彩,有时候甚至由社会偏见的烙印,语码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中性,不要小看这种所谓的中性,其实中性在很多时候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在进行论述时,需要区分一下两个术语,即语码混合(code-mixing)与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前者的意思是操双语者集团内部的语言行为,后者的意思是指双语者在同一话题或不同话题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言语行为。

学术界往往对这两个术语运用标准不太统一,而且这两个术语本身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在论述之前有必要说清楚一点,本文采用的是语码转换这一术语,以免造成混乱,因此特此说明。

语码转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码转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码转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语码转换是指在交流中使用多种语言而不引起交流困难的行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具有不同的语言能力和习惯。

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首先,语码转换可以促进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能力。

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母语或其他外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发音和语音规律。

例如,在教授汉语拼音时,可以使用学生的母语拼音来比较并解释汉语拼音的发音特点,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汉语的发音。

其次,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和词汇。

通过将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外语进行对比和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例如,在教授汉语的动词时,可以使用学生母语的动词来比较并解释汉语动词的用法和变化规律,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动词。

此外,语码转换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通过允许学生在汉语教学中使用他们熟悉和掌握的语言,可以帮助他们更自信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鼓励他们用汉语进行思考和表达,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母语或其他外语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最后,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使用汉语以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解释和讲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国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这可以丰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认知,促进他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语码转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促进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丰富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认知。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语码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研究7页word

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研究7页word

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研究1、引言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

该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也可以是一种方言(如汉语的地方性方言等)、语体(如汉语的文言文等)或语类(如文学语类等)。

总之,语码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包括地域变体、时代变体和社会变体)。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频繁,英语教育的普及以及海外留学人员的增多使得使用中英双语的人日益增加。

在跨语言交际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又处于交际的目的,场合和交际双方交际角色的需要,交际双方经常使用语码转换。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现象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广义上讲,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成分的并置(McCormick 2001:447)。

从跨语言交际的角度来说,语码转换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语言行为(Auer 1998)。

对于使用双语的人来说,两种语码分别反映着他们所熟悉的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及其行为标准(Gumperz 1982)。

在使用语码转换的情况下,作为本民族语言的汉语与内部关系和交际联系在一起,体现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轻松的和亲近的内部关系,而作为其他民族语言的英语,则与比较正式的、拘束的、和疏远的外部关系和交际联系在一起。

不同的语码选择会影响到对交际内容的理解。

这就使这些使用中英双语的人意识到可以使用语码转换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来传递语言蕴涵意义(implicature)。

而语码转换作为对常规语言使用的偏离,对理解话语的内涵意义有着特定的语境化提示功能(contextual cue)。

2、中英语码转换的语境化提示功能语码转换是一种复杂的交际策略。

Blom和Gumperz 在对挪威北部Hemnesberget双语社区的Ranamal和Bokmal两种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的研究的基础上,将语码转换分为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code-switching)和喻义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码、不同的文化习惯等等,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了相对应的交际规范。

然而,一些特定情境下的语言交流呈现出了语码转换的现象,这让语言交流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人们在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习惯的人交流时,往往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使用适当的语码进行交流。

换句话说,从一个语言转换到另一个语言并不难,但更难的是在交际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与影响,为语言交流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以及实践指导。

2. 研究内容与思路(1)概括语码转换的现象及影响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通常指在一段对话中,使用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使用情景,例如与外国人或外籍人士交流、跨地域的商务交流以及各地方言交流等。

这些情境下,进行合适的语码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而正确的语码转换不仅会让双方交流更加顺畅,还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文化交流、增强相互理解等。

但要进行正确的语码转换,并不是那么容易,常常需要考虑对方的语言背景、地区文化、交际目的、语言风格等多种因素,因此,语码转换在实际生活中的达成度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分析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语码转换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跨越语言界限、交际目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交流的准备不足等。

因此,本论文将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并深入探讨这些原因对交际效果的影响。

(3)讨论应对日常生活中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减少语码转换的不良影响。

本论文将重点讨论应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如何进行语言、文化的学习,如何提高语码转换的能力,如何掌握合适的交际技巧等。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顺应性原则研究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顺应性原则研究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顺应性原则研究一、引言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问题,语言学家从社会学、心理学、句法学、语用学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Fraomkin (1998)认为语码转换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转引自王娟,2008)。

Scotton (1993)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

McKay & Hornberger (1996)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的现象是语码转换。

国内的语言学家也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探讨了语码转换的成因、功能、效果。

本文拟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语码转换,认为语码转换是双语交际者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

同时对课堂中的语码转化进行具体的研究,旨在讨论外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功能,揭示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码转化的顺应性语码转换的解释涉及到语言、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Verschueren在所著书Understanding Pragmatics(1999)中提出的“顺应性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今的语用学。

Verschueren 认为语用学是语言现象的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观,一种功能性的综观,语用学渗透在语言使用的所有层次上,所以它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以往研究更广阔、解释力更强的新视角,能全面阐释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等因素。

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

具体的选择手段和策略受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成为可能,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使语言使用富有弹性; 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Verschueren, 1999) 。

广告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广告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广告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民众外语水平的提高,广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本文收集了包含语码转换的广告文本,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其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运用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语码转换在广告受众中产生的效果和达到的交际意图。

分析结果证实,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广告策略。

关键词: 语码转换;合作原则;语境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33-006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Advertisements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ducation reform, student hous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students, raw, then, thinking, emotional interaction of basic space, the use of student housing for students in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al work,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become imperativ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document clearly states: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new circumstanc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not enough to adapt to, there are many weak links.” Therefore, the writer’s apartment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Ideological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recommendations and propose specific options.Keywords: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tudent apartments; system一、关于语码转换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熟悉一种以上语言、方言或语体的讲话人在语篇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体的一种语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re

Code switching occurs far more often in conversation than in writing.
who

Larry Selinker: Interlanguage the terms "interlanguage" and "fossilization." Uriel Weinreich is credited with providing the foundational information that was the basis of Selinker's research. Selinker (1972) noted that in a given situation, the utterances produced by a learner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native speakers would produce had they attempted to convey the same meaning.
THANK YOU~

2.Poplack (1980) :Her finding pointed out that CS was used by those individuals whose language skills in both languages were balanced. While CS might be an indicator of bilingual ability in adults ,it might indicat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hildren who are still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4.Align speakers with other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e.g., defining oneself as a member of an ethnic group). 5.Announce specific identities, create certain meanings, and facilitate particula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Johnson, 2000, p. 184) (William B. Gudykunst, Bridging Differences: Effective 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4th ed. Sage, 2004)
Code-switch
1501王向楠
What--------definatio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de switching is the practice of mov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languages or between two dialects or registers of the same language at one time.(Thought Co.) 1.Gumperz (1973): refers to the alternate us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the same utterance or conversation.

Code-Switch is a new project funded by Temasec Labs at NTU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headed by Prof. Dr. Haizhou Li.
how----function



1.Hide fluency or memory problem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but this accounts for about only 10 percent of code switches). 2.Mark switching from informal situations (using native languages) to formal situations (using the second language). 3.Exert control, especially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