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1、松梅⽵菊寓⾼洁 松梅⽵菊是品⾏⾼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古⼈常⽤这四种形象表现⾼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则⾔:岁寒别有⾮常操,不⽐寻常草⽊同。
元稹《菊花》⼀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2、借⽉托雁寄乡思 皓⽉当空常常引起游⼦的思乡之情,唤起诗⼈的怀远之念。
如李⽩《静夜思》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杜甫《⽉夜忆舍弟》露从今夜⽩,⽉是故乡明,再如苏轼⼈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的思乡之情。
雁是⼀种候鸟,古诗词常⽤⼤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的思乡之情。
王湾《次北固⼭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中的诗⼈⾃⼰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雁为⾃⼰传书了,归雁这⼀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名⼦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后隐居⼭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如李⽩的《越中览古》:宫⼥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叶落⽽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常⽤的⼿法。
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意象:夜久⽆眠秋⽓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诗经》中的《采薇》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
长亭为古⼈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诗歌鉴赏题常考的100个意象

诗歌鉴赏题常考的100个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1. 自然景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代表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 星空宇宙: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和银河系,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浩渺之感。
3. 季节变迁:春天绚丽多彩、夏日阳光明媚、秋季金黄如火、冬天寒冷凛冽。
每个季节都有其特殊气息与情调。
4. 动物生灵:野兽奔跑于原野上,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啼唱。
动物们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人类活动场所: 咖啡馆里轻松愉悦交谈声;图书馆内安静祥和读书声;市集上喧哗吵闹购物声……这些场所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及其中蕴含的故事与思考。
6.城市风貌: 高楼耸立, 灯红酒绿; 蓝色海岸线边百般姿态.7.家庭园艺 : 小院落里的花草树木, 代表着家庭温馨和幸福。
8.战争与破坏:火焰、爆炸以及被摧毁的建筑物,象征着人类冲突和暴力带来的伤害。
9. 爱情与浪漫: 情侣手牵手散步在海滩上;两颗心相拥而成一体。
这些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感情和甜蜜之处。
10. 孤寂无助 : 黯然神伤地站立于大雨中; 寒风吹过空旷街道.11.音乐艺术:琴弦轻柔激起内心涟漪;交响乐团奏出壮丽动听声音.12.时间流逝:沙漏缓缓倾斜,钟表指针不停转动……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忙而去。
13. 心灵迷茫: 进入黑暗森林失去方向感; 内心形单影只孤单思考14. 文化遗产:古老城堡、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反映了历史积淀下留存至今珍贵资源15. 神秘与超自然:魔法、巫师和神话传说中的生物,给人以无限遐想。
16.温暖家庭: 家里炉火旁团聚欢笑声;母亲怀抱孩子安稳入睡。
这些意象代表了家庭关爱和幸福。
17.食物美味:香喷喷蛋糕散发出诱人甜香; 馒头刚出锅时白雾缓升.18. 孤岛寂静 : 身处荒凉小岛上, 迎面吹来海洋气息.19. 信仰与宗教:圣经、佛像等具有特殊精神性质感的符号或场景20.友谊情深: 坐在咖啡厅畅快交流声音 ; 彼此肩并肩一起走过岁月长河21. 战胜挑战:攀登高山顶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达到目标22 . 大都市拥堵 :车辆行驶于城市道路上 , 尺度之大让人眼花缭乱 .23 . 浪漫夜晚:明月当空星点点,两人并肩走在街头。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1.鸳鸯比喻不分离的情侣,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2.鸿雁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它们结队排成“人”字或“一”字秩序井然向南飞去。
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3.杜鹃杜鹃,又叫杜宇,子规。
相传古代蜀国郡主望帝,名叫杜宇,因被迫禅让给自己的臣子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化为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因杜鹃鸟口角鲜红,人们又附会出“杜鹃啼血”之说。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
4.丁香指愁思。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唐·牛峤《感恩多》)5.鹧鸪鸟鹧鸪的呜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难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渲染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7.乌鸦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渲染秋日萧瑟、肃杀的气氛。
8.黄鹂(黄莺)它善于呜叫,歌喉圆润,啼叫宛转,歌声优美动听。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因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9.燕子春天的象征。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对燕子啄春泥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象,它们是诗歌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此,我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进行总结与归纳,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通过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和景观来抒发情感或表达思想。
例如,描绘四季变换的景色、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等都是常见的自然意象。
通过自然意象,诗人可以借用大自然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使诗歌更富感染力和艺术性。
2. 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品质、情感或社会现象。
例如,老虎象征勇猛,孔雀象征美丽,狼象征狡猾等。
通过借用动物的特征来表达人物的性格或描述社会现象,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与联想。
3. 花草意象花草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或者某种情感。
例如,蔷薇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百合花象征纯洁,菊花象征坚强等。
通过借用花草的形象,诗人可以用简洁的描写表达出某种情感的深度和力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星空意象星空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浩渺、辽阔、神秘或者梦想。
星星、月亮、银河等天体常常被诗人运用,通过对星空的描绘,营造出宏大的氛围和广阔的空间感。
星空意象常常与思考人生意义、追寻梦想等主题有关,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思索。
5. 色彩意象色彩意象在诗歌中经常被用来描绘景物或者表达情感。
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红色象征激情、力量,蓝色象征冷静、宁静等。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诗人可以给诗歌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张力。
6. 城市意象城市意象在现代诗歌中较为常见,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描绘,表达思考现代化发展、生活压力等主题。
例如,高楼大厦、拥挤的街道、霓虹灯等都是常见的城市意象。
通过对城市的生动描绘,诗人可以展示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7. 季节意象季节意象是描写时间变迁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手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100个意象擎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钓鳖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惊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巴歌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如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送别类意象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思乡类意象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愁苦类意象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
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抒怀类意象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爱情类意象1.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莲。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战争类意象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