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导学案 李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题目:《坐井观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个字(沿、际、信);能正确写出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放开眼光,乐于去探索世界的道理。
二、活动重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明白放开眼光、乐于探索世界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结合图画理解题目“坐井观天”,引入小鸟和青蛙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课1.初读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解决“沿、际、信”的读法和写法,明白字的意思。
2.细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思考:大家一起想想在小鸟眼中和青蛙眼中,天是什么样子的?(小鸟:无边无际;青蛙:井口大)进一步引导:为什么在它们眼中天不一样大呢?(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原因在位置不同)(三)拓展角色扮演游戏:6个学生围城一个圈扮演“井”,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坐在井里,一名学生扮演“小鸟”在“井”外。
游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词“天很蓝”,问井底小朋友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再问小鸟扮演者。
通过不同回答,让学生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从而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放开眼光看得更远”的道理。
(四)总结与作业总结:今天学生什么字词,明白了什么道理。
作业: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坐井观天小鸟站在井沿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坐在井底天空井口那么大位置不同,眼光不同——跳出来,放开眼光,看的更远。
六、教学反思试讲逐字稿题目:《坐井观天》一、导入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大家以前听过童话故事吗?同学们都说听过,这位同学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听过《种太阳》的故事,好,大家啊,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现在大家请看大屏幕,老师啊,给大家播放了一个小小的图片,大家看图片上有什么啊,有一口井,在井里坐着的是青蛙,那在井边站着的是一只小鸟,今天啊,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小鸟和青蛙之间。
坐井观天导学案

<<坐井观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我会读”的生字。
2、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弄错、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
3、能有表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
二、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同时识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从中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链接: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
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
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
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
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三、学习难点: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从中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自主、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3、小组内自由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从句子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弄错、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5、重点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6、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7、讨论: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8、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9、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A、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dā( ) h uán( )答还dá( ) hái( )B、我能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呀()2、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3、青蛙每天坐在井里()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就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异于“坐井观天”啊。
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5分钟。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坐井观天》。
齐读课题。
“观”是什么意思?看了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3、要想读好这篇课文,首先就要检测同学们的生字认读情况,看那位同学预习的最好,生字认读的最好。
(出示课件)三、课文讲读。
1、看来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都很好,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以上要求。
《坐井观天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坐井观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坐井观天》,学生能够了解故事情节、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认识。
一、导入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知道《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吗?它讲述了什么内容?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2.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你们有没有类似于坐井观天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有局限性的想法,导致无法看到更辽阔的世界?二、整体理解1. 请同砚们阅读《坐井观天》的故事,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并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2.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你们认为主人公小白龟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干系如何?三、深度思考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小白龟为什么会有“坐井观天”的想法?他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看到更辽阔的世界的?2.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于小白龟的局限性思维?我们应该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看到更辽阔的世界?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以小组形式,创作一个类似于《坐井观天》的故事,探讨一个人如何克服困难,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认识?举例说明。
五、总结反思1. 请同砚们回顾今天的进修内容,简要总结《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发?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从今天的进修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将如何运用这些收获到自己的生活中?六、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完成一篇读后感,写出你们对《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写出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并分享你们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认识,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愿同砚们在进修中不息成长,英勇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可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想”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感悟生活中的哲理,由浅入深,曲径通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坐井观天故事的视频,“坐井观天”的情境图。
2.青蛙、小鸟、井的板贴画,认字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这只井底之蛙。
(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4.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
“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5.教师介绍寓言特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简捷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二、读文识字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坐井观天》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课文《坐井观天》。
2. 学习生词和拼音:生词:坐井观天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3. 预习并掌握下一课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坐井观天》的主要内容。
2. 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坐井观天》2. 单个字的卡片,黑板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对于“坐井观天”这个词搭配有什么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坐井观天。
2. 预习导入请学生翻开课文第一页,读懂第一页的标题和第一段文字,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提问: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3. 理解课文请学生跟随教师读课文《坐井观天》。
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简单讲解一下课文的意思,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学习到坐井观天的错误观念,鼓励学生要多看外面的世界。
4. 教授拼音和生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和生词“坐井观天”,请学生跟随教师读拼音和生词。
5. 合作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问题:问题:你有过坐井观天的经历吗?请你说一说。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6. 课文分段讲解请学生跟随教师读第二段文字,教师可以对其中的生词进行解释。
然后,请学生读出第三段文字,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从中理解到坐井观天是愚蠢和可笑的。
最后,请学生跟随教师读最后一段话。
7. 课后练习练习一:填空题1. 坐井观天是______的。
2. 我们应该多看_________的世界。
3. “坐井观天”的意思是_________。
练习二:找出相同字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坐井观天”生词相同的字。
练习三:背诵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话进行背诵。
8. 课堂总结教师可以简单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要有广阔的眼界,不要“坐井观天”。
五、板书设计《坐井观天》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

《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 教学⽬的要求: 1.借助汉语拼⾳读准⽣字的字⾳,学会本课⽣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 井观天、⼤话、⽆边⽆际等词语的意思并能书写好。
2.理解课⽂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喻的是什么。
3.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坐井观天的喻义。
(重点) 2.学会本课9 个⽣字,了解独体字做合体字偏旁时的笔画变化规律。
(重点) 3.让学⽣懂得像青蛙这样坐在井⾥看天是不对的。
(难点) 教学思路: 1.指导学⽣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并能借助汉语拼⾳朗读课⽂,理解内容。
2.指导学⽣朗读课⽂,读准⽣字词语,学会观、沿、答、抬、别等 ⼏个⽣字并理解词句,总结课⽂。
3.指导学⽣分⾓⾊朗读课⽂,指导⽣字的书写。
教学⽤具: 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解题导⼊。
板书课题,集体读课题。
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怎样解释呢?⽽后让学⽣带着谁 坐在井⾥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让学⽣带着问题读课⽂。
⼆、初读课⽂。
1.借助拼⾳,⾃读课⽂,认识⽣字新词: 观、沿、答、百、别、弄、标、抬、信。
2.指名读课⽂,集体纠正易错的字⾳,再认识⽣字新词,标出⾃然段。
3.教师范读,学⽣思考:这篇课⽂是写谁和谁的⼀件什么事? 4.不看拼⾳读课⽂,回答:全⽂共有⼏次对话?(三次)(在课⽂中分别标出)争论什么? 三、细读课⽂。
学习第⼀⾃然段。
1.个⼈⾃由读。
2.讨论:(1)⼩鸟和青蛙各在什么地⽅?(贴出同本课插图同样内容的⼤幅挂图--附后)(2)演⽰⼩鸟飞落井沿。
解决落和井沿(井边)。
3.读第⼀⾃然段。
四、作业。
读2-7 ⾃然段,思考课后作业第1 题。
第⼆课时 ⼀、朗读课⽂。
1.朗读第1 ⾃然段。
2.听写:井沿、坐井观天。
⼆、学习2-7 ⾃然段。
1.读2-7 ⾃然段。
问:⼩鸟和青蛙为了⼀件什么事争论起来,它们⼀共进⾏了⼏次对话? 2.分⾓⾊读第⼀次对话(2、3 ⾃然段)。
坐井观天导学案

坐井观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我们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即眼界狭窄、见识有限的人往往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故事,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我们还要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坐井观天》,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寓意,更要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重难点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
重点在于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分歧。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青蛙和小鸟的视角,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对其认知的影响。
难点在于准确把握“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
它不仅仅是对眼界狭窄的讽刺,更是对人们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深刻提醒。
这需要我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坐井观天”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从而避免自己陷入同样的误区。
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我们需要注重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视角,同时也要深入领会成语的寓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对话。
2. 故事中的青蛙认为天只有________那么大,而小鸟则认为天________。
3.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A. 因为它只能看到井口的天B. 因为它不相信小鸟的话C. 因为它没有出过远门2. 小鸟为什么会告诉青蛙天很大?A. 因为它想嘲笑青蛙B. 因为它想告诉青蛙真相C. 因为它想让青蛙出井看看三、简答题1. 请谈谈你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学写“观、喝”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预习导学
小声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读一读。
yán dá kě hē huà nòng cuò jì na tái 沿答渴喝话弄错际哪抬2、“哪”的一个读音是(),另一个读音是()。
guān
3、把课题补充完整:《坐井_____天》
观天的意思是:()
4、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二、探究新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字词。
1、自学需要认读的生字。
(自学提示: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准确认读横线上的生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识记的方法。
)
沿答渴喝话弄错际哪抬
展示一:小组展示
2、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互指、互读。
)
坐井观天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大话无边无际弄错3、教师指导会写的字。
(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田字格的位置,然后看教师范写,自己再描红、练写。
)
展示二:师友展示
(二)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青蛙和小鸟为了()而争论,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
是因为小鸟整天在(),知道天(),大得很;青蛙整天坐在(),只能看见()的一片天。
(学法指导:先读问题,理解题意,再读课文,自己思考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
展示三:小组展示
2、课文写了青蛙和小鸟的几组对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学法指导:①浏览课文,把对话标注出来。
②自学完成后,同桌互助学习。
)
三、总结收获:
【学法指导:对照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四、达标测评。
1选词填空。
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青蛙 小鸟
( )落在( )上,告诉( )天( ),大得很。
( )不( ),认为( )说错了。
2我是小小书法家。
渴 喝 沿 观 际 3给生字宝宝组上词吧。
井 ( )( ) 观 ( )( )
沿 ( )( ) 话 ( )( )
渴 ( )( ) 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