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主要组成人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2018年修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2018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公布日期】2018.11.29•【文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机构组织正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1995年6月5日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1日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05年2月28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5年6月17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18年11月29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专门委员会是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是政协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在政协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三条专门委员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章工作任务第四条组织委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知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广泛凝聚共识,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020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题及答案(第二组)

(第二组)1.以下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是社会团体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2.人民政协的一切活动以_____为根本准则政协章程马列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4.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是参政党,这表明民主党派的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占有一定比例,并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民主党派的成员在各级人民政协中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民主党派的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5.近年来,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特邀监察员、特邀检查员、特邀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廉政监察员等。
这一措施扩大了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了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强化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会议纪要宪法史册组织法8.在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提案,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这一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9.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正确错误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50题)两会知识题

两会知识题(选择题)(一)1、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
a、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b、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d、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
标准答案:c2、历届全国人大委员长为:a、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彭真、万里、乔石、李鹏、吴邦国b、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乔石、李鹏、吴邦国c、刘少奇、朱德、叶剑英、彭真、万里、乔石、李鹏、吴邦国d、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真、万里、乔石、李鹏、吴邦国标准答案:c3、台湾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是由________协商选举会议选出的。
a、在台湾的台湾省籍同胞b、在祖国大陆的台商及亲属c、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d、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标准答案:c4、中国的人大共分为___级,分别为______。
a、五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乡、民族乡、镇人大。
b、四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
c、三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
d、二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标准答案:a5、政协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包括:a、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b、中国共产党代表c、台湾同胞代表d、无党派民主人士标准答案:a6、常委会组成人员由本级人大从其代表中选出,当选后___担任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职务。
a、不得b、可以标准答案:a7、政协委员由提名推荐产生的程序是:a、自荐申请、协商审议、投票表决。
b、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建议名单、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c、报名申请、无记名投票表决、宣布当选名单。
d、报名申请、发表竞选演说、投票表决。
标准答案:b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行使下列哪个职权______。
7.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必背内容

7.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必背内容:开学考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
(二)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
1、人民政协
(1)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共产党、各民主党、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港澳台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2)性质(地位)
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特别注意: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政府职能
2.协商民主
(1)地位: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主要渠道: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3)重要性: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人民政协的职能。
1.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①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重要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中进行协商;
②民主监督是对宪法和法律、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协商式监督;
③参政议政是对国家经济、政治等方面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及国家机关提出建议。
特别注意:人民政协不同于国家机关,它不能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政协的提案、建议案没有法律约束力,也不能直接去处理行政事务。
第九章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

(二)特点
1.政治协商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条件的。 2.政治协商的主体,是有组织的、高层次的和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包括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各少 数民族等的代表人物。 3.政治协商的内容具有政治性和全局性。包括党的路线 决策,国家大政方针等 4.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是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政治协商的结果不具法律效力,也不形成国家意志, 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具有主要的建议、咨询、参考作用。
(三)常委会议 是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的主要协商形 式。全国政协常委会议一般每年召开4次,主要任务 有:听取中共中央、国务院负责人的重要报告;讨论 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审议重 要的建议案、提案和调研报告;研究政协工作中的重 要事务等。 (四)主席会议 是常委会议闭会期间的重要协商形 式。其主要任务有:讨论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群众 关心的重要问题;审查以全国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名 义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要建议案;拟定常委 会议的日程和议程草案;审议提交常委会议的文件; 执行常委会的决议,处理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等。
三个历史性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 法》 (3)《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组织法》
三、发展
政治协商制度走过了50多年,大致 可以分为4个时期。 (一)1949年9月-1954年9月 行使全国人大职权的时期。 (二)1954年10月-1966年5月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三)1966年6月-1976年10月 受文革冲击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四)1977年以后 恢复和发展时期。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主 席 邓颖超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主 席 李先念 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主 席 李瑞环 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主 席 李瑞环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主 席 贾庆林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 (2008年3月~2013年3月) 主 席 贾庆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最新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政协的宗旨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
第二章组织和成员第四条政协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其他爱国人士组成。
第五条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任期五年。
地方各级政协委员会的组织和任期,由各级政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政协委员由相关单位推荐,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政协委员应当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社会影响力、参政议政能力的各界人士。
第七条政协全国委员会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就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九条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政协委员会应当加强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联系,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地方事务的协商。
第十条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政协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制度,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要认真办理,确保提案落到实处。
第十一条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政协委员会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协工作有序开展。
第四章权利和义务第十二条政协委员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二)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三)对政协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四)依法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第十三条政协委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政协章程;(二)执行政协的决议;(三)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四)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指出:“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意见》和《规定》特别强调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无疑将对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搞好人民政协工作的灵魂和基石,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政治基础,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同时,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以来就有着通力合作、同舟共济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其政治目的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各项工作都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
二、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积极履行三大职能。
实践证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要在履行政协职能中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就必须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并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只有这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才能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反映社情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充分利用提案、调研、视察、情况通报、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努力做到履行职能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才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第十章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 6、全国政协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 助主席工作。设副秘书长若干人,设立办公厅。 • 全国政协可以设立若干工作机构,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 三、政协地方委员会 • 1、1982年12月在制定新的政协章程时,规定在省、自治区、直 辖市设立政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自治州、社区的市、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地方,均可设立 政协各地方委员会。
• (6)协商决定本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的变更以 及下一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 • (7)决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起 领导成员;
• (8)联系和指导地方政协工作。
• 5、常务委员会的会议按规定有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主席会 议和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三种。 • (1)常委会全国体会议由常务会全体组成人员参加。一般每 季度举行一次。会议日期、议程有主席会议决定,并于会前 一个月发出通知。
• 2、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县、 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也可 以不设秘书长。
• 3、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政协各 级地方委员会主持会务。
• 4、政协地方委员会对全国委员会的全国性决议,下级地方委 员会对上级地方委员会的全地区性的决议,都有遵守和履行 的义务;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的关系和上级政协对下一级政 协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 第一节 概述 • 一、涵义和特点 • 1、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 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 2、特点: • (1)政治协商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条件; • (2)政治协商主体是有组织的、各层次的和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包括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物,是中 国知识层次最高的一个政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