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 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__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__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 wéi )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

【篇一】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
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重点问题摹形、传神。
训练概括和推理能力(讨论)寄意(托物言志)它们同属被摧残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个性小麻雀面对逆境不挣扎、不反抗,任凭摆布,想依靠别人活着;而小桃树虽历经磨难,却从没畏惧,顽强不屈,敢于同命运抗争,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
19一棵小桃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9一棵小桃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一棵小桃树》。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种下的一棵小桃树,以及小桃树的成长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字词和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对话。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棵小桃树童年怀念喜爱成长经历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用本课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植物,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内容细节1. 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怀念”、“喜爱”、“成长”等,这些词语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2. 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述,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小桃树的特征,并能够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桃树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桃树?小桃树长什么样?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就小桃树展开自由交流。
2.探究(25分钟)(1)任务1:观察小桃树教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林地,通过实地观察小桃树的外形、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了解小桃树的特点。
(2)任务2:小桃树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小桃树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小桃树的生长状态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通过对比,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及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理解。
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内的小桃树,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们对自己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反思和自评,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养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积极参与,调查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羞涩和害羞心理,需要在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本次教学以小桃树为主题,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2

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更深刻理解两者的经历,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我”从小桃树身上学到了许多生活哲理,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在朗读对比中总结相似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态度。
(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
2.过程安排(1)回忆《紫藤萝瀑布》内容,圈画关键词句。
(2)小组讨论:比较两篇文章在托物言志手法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3)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3.成果展示预设:(1)《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中所寄托之物与“我”的亲近度不同,一个是路边偶遇的,一个是从小种的。
(2)《紫藤萝瀑布》和《我的小桃树》中“我”与寄托物的关联时间长度不同,一个是偶尔一见,一个是共同成长。
因此,托物言志,可以借某一与自身关系不大的外物寄托价值观念,也可以将某一外物与自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与外物的共同成长历程中,自然地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寄托于外物之上。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感受托物言志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课堂小结文章采用托物言志手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两者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两者也息息相通,平实的语言也让我们读者从中收获不少人生启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重点内容,巩固知识。
四、拓展延伸阅读孙犁《再谈贾平凹散文》节选。
结合本文,感受贾平凹散文特点。
身处人海之中,心想山林之美,我读着贾平凹的散文,就像离开了大都市,又从容漫步在山野乡村的小道上了。
在这种小道上,我闭上眼睛走,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
吹来的风,是清新的,阳光是和暖的,仰头彩云浮动,俯视芳草成茵。
行路人即使忍饥挨渴,他的心情也是平静的,没有任何哀叹和怨言吧。
然而,自然的天地在逐渐缩小,物欲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比重越来越大。
人口的密度越大,道德的观念越薄。
这是不用做什么实验,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为了寻求一种安宁身心的机会,不期然而然的,我遇到了贾平凹的散文。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比较等多 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 感,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选材依据
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人文性的散文,通过描 述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 然的敬畏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阅读教 学的材料。
心得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如“你从课文中学 到了什么?你对小桃树的成长有什么看法?”。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讨论等方面,记录学生的表现 并给予及时反馈。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心理活动,作者表达了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 的敬畏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人生就像小桃树的 生长过程一样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梦想。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桃 树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
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小桃树的生 长条件、生长过程及结果 ,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角色扮演
学生分别扮演小桃树、阳 光、水分等角色,通过表 演形式展示小桃树的生长 过程。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导读:本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公开课教案津中汪莉三人行李萍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地点:津河中学七(2)班执教时间:2018年5月15 日上午第2节课执教教师:津河中学汪莉《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矜持、孱头、猥琐、淅淅沥沥、垂垂暮老"等词语。
2、自主阅读,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难点: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由上节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识记字词,采用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词并解释意思的形式。
2、理清写作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三、整体感知,初识小桃树1、理清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遇风雨一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2、通过找出作者描写小桃树的句子,分析小桃树的形象。
"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开得太白,太淡了""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小桃树的形象:外形单薄、弱小、不旺盛,但是意志顽强,不屈不挠,敢于同困难作斗争。
四、研读文本,走进"我"的梦1、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喜欢、爱怜2、作者是怎么称呼小桃树的反复说这是"我的小桃树","蓄着我的梦""你是我梦的精灵3、小桃树与作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另一个"我""我"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偏僻的山村小院—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感到自己的渺小—长大,人世复杂,社会复杂,在特殊的年代里,遭受种种不幸—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
" 小桃树 "
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 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
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
蕾,岂止是 " 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 " ,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
(二)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它最终能孕育出桃么?为什么?
指导:“我”忘却时它破土而出,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 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第一次开花就被暴风雨摧残。 (我们可以看出它敢于向困难作斗 争的顽强性,凭着这些,它最终一定能够孕育出一个桃。)
(三)小桃树的形象: 单薄弱小却又顽强的小桃树,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 《一棵小桃树》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 1953 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53 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 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但是, 1966 年开始,长达 10 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 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 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第二课时
一、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再读读 描写小桃树在不同成长阶段形态的语句 语句, 边读边想象小桃树的形象, 想想这 是一株怎样的小桃树。
1. 它长得很委屈, 是弯了头, 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 瘦瘦的, 黄黄的, 似乎一碰, 便立即会断了去。(摹形:单薄、弱小、不旺盛)
2.. 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 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小 桃树虽单薄弱小,却顽强地开了花,只是仍显得那么孤单病态。)
(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 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 4)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 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 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纤纤” “黄黄的”“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
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小桃树
——
“我”
饱受冷落,经受风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活受挫
依然坚强
重拾信心与希望
托物言志
2、记记背背
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楚楚:娇弱柔美。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服侍:伺候,照料。 恍然 : 忽然醒悟的样子。 猥琐 : (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含贬义。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赤裸: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祸不单行 : 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 : 灾难。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埋在角落——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 花苞 2、认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桃树在不同成长阶段形态的语句。(请学生齐读) ( 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 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 2)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我 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 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 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 苍白白的脸, 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就那么一树, 孤孤地开在墙角。
3.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 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顽强)
4. 那树的顶端, 高高的一枝儿上, 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嫩黄的, 嫩红的,在风中摇着, 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 现的嫩黄的光, 嫩红的光。(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 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
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写写
矜持( j īn ) 摇撼( h àn ) 拱( ɡǒnɡ )
淅淅沥沥( x īl ì )恍然( hu ǎnɡ ) 马嵬坡( w éi )
忏悔( ch àn ) 欲绽( zh àn ) 猥琐( w ěi su ǒ )
幼稚( zh ì) 赤裸( lu ǒ ) 服侍( sh ì )
1972 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20XX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 奖,20XX年 1 月,入选 “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 评选小说家榜。 主要作品有小说 《废都》《浮 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写作背景
1976 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
二、问题探究
(一)补充作者的人生经历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 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三)“我”从小桃树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2 、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3、文末“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初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以此作结有什 么含义? 四、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 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 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 来。 五、拓展延伸 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的异同。 六、作业设计 1. 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 2. 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尝试使用明线暗线交织的叙述方式。 七、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 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 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 1. 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 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 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查找贾平凹的资料。制作 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桃子图片,吸引学生兴趣 导语: 你们喜欢桃子吗?有谁见过桃树生长的过程?给我们描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