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性偏头痛

合集下载

2019前庭性偏头痛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2019前庭性偏头痛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2019前庭性偏头痛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导读随着《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相继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以及《中华内科杂志》刊登,前庭性偏头痛(V M)这种“曾经的”相对少见、比较疑难、眩晕为主的疾病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C S A&TI SC2019)的眩晕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戚晓昆教授对最新版的《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

1、前庭性偏头痛概念及机制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VM概念的提出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的。

1917年,Boenheim首次提出“vestibular migraine”,即VM概念。

1984年Kayan和Hood首次对偏头痛和眩晕关系进行描述。

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再次提出VM这一概念,但仍未被广泛认可。

直到Neuhauser在2011年首次将VM作为独立疾病体,自此得到广泛接受。

2012年,Barany学会和IHS共同制定了VM概念及其诊断标准,后被2013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试行版(ICHD—Ⅲβ)、2018年ICHD-Ⅲ所采用。

来自德国的Brandt等人对23915例头晕病因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VM占到了头晕病因的第四位(11.8%)。

戚晓昆教授2012年的研究显示,VM占有眩晕主诉患者病因的第三位(8.4%)。

VM是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VM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后,导致复发性眩晕的第2大常见病因。

目前VM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假说:皮质扩布抑制、神经递质异常、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及遗传基因异常等。

前庭性偏头痛护理课件

前庭性偏头痛护理课件
特征
前庭性偏头痛多见于中青年人群,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症状 具有自限性,持续时间较短,但 易反复发作。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前庭性偏头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 与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 素有关。
病理机制
前庭性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 确,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血管 舒缩功能障碍等有关。
06
详细描述
提醒患者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过度吹风、受凉 等因素诱发头痛发作。
康复护理
总结词
进行前庭功能训练
详细描述
指导患者进行前庭功能训练,如平 衡训练、视觉训练等,以改善前庭 功能,减轻症状。
总结词
进行放松训练
详细描述
教授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 松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和身体 不适。
总结词
治疗方法研究
药物治疗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
探索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THANKS。
鼓励积极心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生活护理
总结词 保持规律作息

01
总结词 合理饮食调理
03
总结词 注意气候变化
05
02
详细描述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04
详细描述
建议患者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 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适当补 充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
05
前庭性偏痛的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研究
遗传因素
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的遗传特征,探索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前庭性偏头痛怎么治疗呢?

前庭性偏头痛怎么治疗呢?

前庭性偏头痛怎么治疗呢?在日常生活中,偏头痛的症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过度用脑之后,或者晚上没有睡好觉的情况下,或者长期疲劳,都容易出现偏头痛,偏头痛是非常复杂的,也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叫前庭性偏头痛,这种疼痛具有明显的症状,下面介绍一些有效治疗措施。

★第一、前庭性偏头痛,试试中医治疗1.多用祛风药和引经药。

因头居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而治疗头痛多用祛风之药如川芎、白芷、柴胡、全虫、蜈蚣等。

同时还多用引经药,比如太阳经常用川芎、羌活,少阳经常用柴胡、黄芩,阳明经常用白芷、葛根,太阴经常用苍术,少阴经常用细辛、独活,厥阴经常用吴茱萸、藁本。

2.因人而异。

瘦人多火注意防治其热,肥人多湿防治其痰,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3.分期论治。

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寒、热、湿),缓解期调理气血,若反复缠绵,还可添加全虫、蜈蚣、僵蚕、地龙、琥珀、穿山甲、羚羊角、麝香等祛痰活血化瘀的虫蚁类药物治疗。

★第二、前庭性偏头痛的诱发因素众多。

大部分前庭性偏头痛严重头晕症状持续两三天就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可能会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对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久、复发频繁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则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王新志教授认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痛苦异常,临床并不少见,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鉴别诊断,辨证施治。

★第三、前庭性偏头痛的认识前庭性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引起患者反复发作眩晕的疾病之一。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的人群中眩晕的发生率较无偏头痛的人群高。

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的偏头痛学组和B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学组将偏头痛与眩晕之间的交集统一定性,命名为前庭性偏头痛,并制定了相关的诊断指南。

前庭性偏头痛例临床分析

前庭性偏头痛例临床分析

前庭性偏头痛例临床分析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诊断与评估•临床特征•病例报告与分析•讨论与总结01引言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

前庭性偏头痛定义根据症状和体征,前庭性偏头痛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前庭偏头痛、外周前庭神经炎等。

前庭性偏头痛分类定义和分类前庭中枢与外周神经连接前庭感觉中枢与外周神经相互连接,当受到刺激时,可引起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是前庭性偏头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发眩晕。

发病机制1症状与表现23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出现强烈的眩晕感,表现为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等。

眩晕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多为单侧搏动性疼痛,也可表现为胀痛、刺痛等。

头痛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还可能出现耳鸣、耳闷胀感、恶心呕吐、视觉模糊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其他症状02诊断与评估•2013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ICHD-3)诊断标准:至少5次发作,其中至少一半的发作表现为旋转性眩晕或不稳感,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伴随至少2个以下症状:1)头痛或偏头痛的先兆症状;2)眩晕或失衡的先兆症状;3)不能观察到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03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球震颤、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庭功能受损情况。

评估方法01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头痛和眩晕发作情况,特别是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频率和伴随症状。

02神经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一般不需要常规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持续时间短暂,反复发作,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耳蜗症状。

前庭阵发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偏头痛性眩晕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24小时。

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等症状,一般无头痛症状。

表现为头痛和眩晕交替出现,眩晕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伴有偏头痛先兆症状。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治进展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治进展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治进展前庭性偏头痛( vestibular migraine,VM)是指反复发生的前庭症状伴偏头痛性头痛或存在偏头痛其他症状的疾病。

2012 年国际头痛协会和巴拉尼协会发布了共识性VM 诊断标准,并在2018 年出版的正式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eases 3rd edition,ICHD-Ⅲ) 中继续保留。

VM 在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为1% ~3%, 在偏头痛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0. 3% ~ 21. 0% ,是眩晕门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之一。

但由于临床医师对VM 的认识不足,导致本病诊断正确率不高,有资料显示,首诊时仅有约2%的患者被疑诊本病,最终也仅有约20%的患者被确诊。

一、V M 的发病机制VM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与离子通道缺陷、皮层扩布性抑制、炎症及遗传易感性有关。

VM 患者脑内离子通道功能缺陷可能是发作性的,在触发因素刺激下发生异常,使细胞外钾升高。

环绕软脑膜动脉的三叉神经末梢因钾离子浓度升高发生去极化,导致神经递质如P 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 释放,从而使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痛觉感受器。

此外,三叉神经纤维随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到达内耳,在化学因素和电刺激下兴奋,使内耳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血浆蛋白渗出到内耳,引起眩晕。

VM 与遗传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40 个与偏头痛显著相关的基因。

近期有学者发现,VM 的发病与5-羟色胺6 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6 receptor, 5-HT6R)基因有关。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可与CGRP 等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发挥不同的痛觉调制作用。

相见不相识,容易被忽视的前庭性偏头痛

相见不相识,容易被忽视的前庭性偏头痛

相见不相识,容易被忽视的前庭性偏头痛平时生活中偶尔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一般不用大惊小怪,但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如果头痛发作时觉得房子都要转起来的情况就要注意了,要警惕前庭性偏头痛的可能性,好多患者当成眩晕症、脑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效果一般不佳。

下面,请跟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神经内科黄瑞博士一起了解容易被忽视的前庭性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类型,世界约1/10的人群备受其影响。

在偏头痛患者中,眩晕或头晕是最常见的主诉之一,终生发病率约52%。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眩晕疾病,眩晕发作多伴有偏头痛性头痛、畏光畏声、视觉先兆的偏头痛性症状,伴有偏头痛病史。

与偏头痛中女性占有优势一样,男女两性发生前庭性偏头痛的比例范围为1:2~4.5。

前庭性偏头痛可以出现在不同年龄,一般在7至74岁。

大多数患者(约3/4)在发生偏头痛后都会出现前庭性偏头痛。

约半数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后>5年发生前庭性偏头痛,约1/4的患者在偏头痛发生后>10后出现前庭性偏头痛。

约40%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符合慢性偏头痛标准。

一、临床表现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出现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

有些患者先出现一段时间的自发性眩晕,随后转为位置性眩晕。

通常表现为旋转性而不是前后摆动的感觉,有些患者可能仅有或同时伴随更多的症状(如头晕、头昏、眼花、浮沉感、晕动病样感、头部游泳样或摇摆样感觉)。

视觉性眩晕是前庭性偏头痛的另一主要特征,是身处移动变换的场景(商业区、电影院)中诱发产生的眩晕。

同时伴发恶心和平衡失调,但并非VM发作的特异性症状。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期最常见的偏头痛症状是头痛。

然而只有3%的VM发作以严重疼痛为主要特征,20%的患者报告有严重前庭症状。

畏光、畏声、恐嗅和视觉或其他先兆,是VM常见的伴随症状。

听力丧失及耳鸣并不是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主要症状,但在部分文献中亦有报道。

听力丧失为轻度且十分短暂,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无加重趋势,这一点可与梅尼埃病相鉴别。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

你知道有一种晕是头痛引起的么大家知道三分之二的眩晕是因耳朵引起的,其实还有一种头晕是头痛引起的,发病率并不低特别是女性发病率高,这个疾病又称前庭性偏头痛,就像一个变色龙,患者通过影像学及血液的检查往往无法发现异常,该病是一种反复性,发作性疾病,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时或发病前或发病后具有偏头痛或者家族中有偏头痛病史,有的患者虽然没有偏头痛症状,但是会有畏光、畏声、气味过敏及运动不耐受的表现。

牵和痛之间的关系5几年玫几十年后曾经的痛.................................. > 豪又晕又< ----------------------迫问病史—、症状1.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从而影响甚至不能坚持日常活动。

2.持续超过数分钟至数天的的眩晕或头晕。

3.平衡问题,有的人表示眩晕之后伴有走路不稳。

4.对运动极康敏感,头动时头晕加重;对声青敏感,就想自己静静;对光特别敏感, 总想在暗室独处;对气味敏感r有人表示晕车,一闻到汽油味就受不了。

5.有些患者可能并没有偏头痛的症状或者年轻时有头痛到成年后头痛消失,开始反反复复头晕。

6、有的病人头晕时可能伴有耳鸣或者听力轻度下降。

二、诱发因素1、情绪变化和波动,如:焦虑、抑郁、紧张、烦躁、生气等2、内分泌激素水平波动,如:月经前后、更年期等3、不良的睡眠行为及睡眠质呈差等4、精神及体力方面过度疲劳5、压力过大6、饮食和生活规律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三、预防和治疗为了防止偏头痛性眩呈的发作应注意:1.生活规律,注倉劳逸结合,勿熬夜,少接触强光强声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的强光刺激均会加大发作频率,避免精神刺激、过度紧张。

2.对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很多诱发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因素都需要尽呈避免,如酒精、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拒绝巧克力、乳制品;避免坚果、干酪胺、肉类食物等。

合理的药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是头痛伴随着前庭症状。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目前,国际上对于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国际头痛学会(IHS)和巴塞尔头痛研究组(Bárány Society)发布的标准。

本文将对这两个标准进行介绍和比较,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

IHS发布的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应具备头痛发作的特征,包括头痛持续时间为5-72小时,头痛的特征符合偏头痛的特点,如搏动性、中度至剧烈的疼痛等。

其次,患者应具备前庭症状,如眩晕、视觉异常、听觉异常等,这些症状应在头痛发作期间出现。

最后,其他原因引起的前庭症状应被排除,如内耳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如果患者符合以上所有标准,则可以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

与IHS标准相比,巴塞尔头痛研究组发布的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更加注重前庭症状的特点。

根据该标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需要患者至少有5次头痛发作,每次头痛发作持续5-72小时,且伴随着至少一个前庭症状,如眩晕、视觉异常、听觉异常等。

此外,患者的前庭症状应符合特定的模式,如眩晕持续时间为5分钟至72小时,视觉异常包括视野缺失、视觉幻觉等。

最后,其他原因引起的前庭症状应被排除。

如果患者符合以上所有标准,则可以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

综合来看,无论是IHS还是巴塞尔头痛研究组发布的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都强调了头痛发作伴随前庭症状的特点。

而巴塞尔头痛研究组的标准更加详细和具体,对前庭症状的特点和模式有更为明确的要求。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总的来说,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性偏头痛
Vestibular migraine,VM
1 2 3 4
定义及解剖基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治疗原则
周围突
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 极细胞 (一级神经元)
三个半规管的 壶腹,椭圆囊 和球囊
中枢突
前庭神经 前庭脊髓束 同侧脊髓前角细胞 小脑下脚 前庭核
参与内侧纵束
小 脑(绒球、小结)
BPPV
眼震对应于某单一半规管 发作前更长,频率更稀疏
很可能VM 良性复发性眩晕
VP
持续数秒钟,每日多次 卡马西平有效
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前庭抑制剂:抗组胺制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胆 碱能制剂(东莨菪碱等)

苯二氮卓类(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止吐剂(胃复安、氯丙嗪等)

治疗
二、预防性治疗

垂直性眼震对于诊断脑桥被盖部病变具有特异性。(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
定义的经过
1. 1972年Drachman和Hart对头晕的分类
2012
(眩晕、晕厥前、失衡和/或不稳、非特异的头重脚 轻)
2005 1999 1972
Drach man、 Hart对 头晕 的分 类 Neuha user Olesen J
IHS B' ar‘any
前庭性 偏头痛
2.1999年 Neuhauser 偏头痛性眩晕
中度以上发作性前庭症状(旋转性眩晕、其他自身 或物体运动幻觉、位置性眩晕、不能耐受头部运动)
偏头 痛性 眩晕
非特 异性 头晕
3.2005年 Olesen J分析眩晕和偏头痛的相关性
从典型的前庭性眩晕到非特异性头晕(头重脚轻、 运动敏感的头晕、头的运动不耐受)
4.2012年 由国际头痛协会(IHS)偏头痛分类学组
VM诊断的过程
和B' 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学组共同制定的前庭性 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VM的肯定诊断
A.至少5次中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5分钟至72小时
B. 有符合ICHD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病史
C.在至少一半的前庭发作中伴随1项或多项偏头痛表现
喉科和14%神经科医生从未诊断过VM;神经科医生比耳鼻喉科医生更容易认为VM是前 庭中枢疾患。
Text
鉴别诊断
TIA
高龄、血管病危险因素、症状突发、总的发作病史 不到一年,血管影像有VA和BA近端血管病变证据
精神性
与情景相关、自主神经功能亢奋、 灾难性思维以及退缩行为
MD
波动性或持续性听力下降 特征性的听力图
眩晕 持续时间
较重(旋转性) 多不太长(数小时,数 天,数周)
较轻(摇晃感、稳感) 持续
头位改变
眼震 听觉症状
可引起眩晕程度的波动
多有固定方向 可合并
不影响眩晕程度
方向不固定 常不合并
2、平衡障碍:
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易向患侧偏斜, 昂伯(Romberg)征阳性。
3、眼球震颤:
为眼球不自主、有节律的短促来回振荡。 它实际是大脑的纠正引起。 眼震多见于前庭及小脑病变。
持续时间多变:数秒10%、数分钟30%、数小时30%、数天30%。 与偏头痛发作关系:总是同时极少,总是独立极少,有时合并有时分离( 30%分 Text
离)。
单纯或突出眩晕发作: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特征(畏光、畏声、畏嗅、运动后加
重);有先兆易于诊断。
发作或发作间期:轻微中枢性前庭功能损害体征或检查发现。 眩晕发病和头痛发病时间:头痛发病早。 就医经历:对偏头痛和眩晕的患者,82%神经科和64%耳鼻喉科诊断VM;19%耳鼻
D.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诊断或其他ICHD诊断
发病机制
皮层扩步抑制
易感基因
假说
神经递质
激素
血管痉挛
Vestibular migraine
临床表现
多种前庭症状:自发性旋转性(67%)和位置性眩晕(24%)多见,但多与不稳、
头晕等合并难以区分;亦可为运动(尤其头运动)不耐受,类似晕动症;或为注视快速 运动物体而加重(视觉性眩晕);一次发作可以变化(自发性旋转→位置性眩晕→伴不 稳的运动错觉)。
生理:传导身体及床表现: 平衡失调、眩晕、眼球震颤等。 1、眩晕: 为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的自我感觉, 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不能起床,轻者仅有摇晃感 或不稳感。
前庭周围性(内耳 前
庭神经)病变—— 美尼尔病
前庭中枢性(前庭核及
其中枢连络径路)病 变—— 脑桥梗死、肿瘤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抗惊厥药(丙戊酸、拉莫三嗪等) Ca2+拮抗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等) 精神类药物(阿米替林、阿普唑仑等)



治疗
三、中医中药治疗

半夏泻心汤等
四、心理疏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