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07年)

合集下载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箱简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模块由六个模拟运算单元及元器件库组成,这些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上配有多个各种参数的电阻、电容,因此可以完成各种自动控制模拟运算。

例如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PID环节和典型的二阶、三阶系统等。

利用本实验机所提供的多种信号源输入到模拟运算单元中去,再使用本实验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界面可观察和分析各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响应曲线。

主实验板根据功能本实验机划分了各种实验区均在主实验板上。

实验区组成见表1。

虚拟示波器的使用一、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示波器,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示波器的一般用法: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工具”栏中的‘单迹示波器’项或‘双迹示波器’项,将可直接弹出该界面。

‘单迹示波器’项的频率响应要比‘双迹示波器’项高,将可观察每秒6500个点;‘双迹示波器’项只能观察每秒3200个点。

点击开始即可当作一般的示波器使用。

2、实验使用: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 / 微机控制 / 控制系统’菜单下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CH2测孔测量波形。

二、虚拟示波器的使用1、虚拟示波器的一般使用图1 虚拟示波器运行界面图1为示波器的时域显示和相平面显示界面,只要点击开始,示波器就运行了,此时就可以用实验机上CH1和 CH2来观察波形。

CH1和 CH2各有输入范围选择开关,当输入电压小于-5V ~+5V 应选用x1档,如果大于此输入范围应选用x5挡(表示衰减5倍)。

该显示界面中提供了示波和X-Y 两种方式,示波就是普通示波器的功能,它提供了示波器的时域显示,X-Y 相当于真实示波器中的X-Y 选项;如果需要用X-Y 功能,只要选中X-Y 选项即可,它提供了示波器的相平面显示,进行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实验中必须用X-Y 功能。

《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机械工程控制实验指导书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4 年10 月目录1.概述 (2)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 (6)3.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13)4.实验三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17)5. 实验操作指导 (22)6. 典型环节仿真实验硬件模块配置及信号设置表 (23)7. 阶跃信号及响应曲线图 (25)一. 实验系统构成实验系统由上位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T-I实验箱、并行通讯线等组成。

ACT-I 实验箱内装有以ADC812芯片(含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为核心构成的数据处理卡,通过并口与PC 微机连接。

1 .实验箱ACT-I简介ACT-I控制理论实验箱(见图1 )主要由电源部分U1单元、信号源部分U2单元、与PC机通讯及数据处理U3单元、元器件单元U4非线性单元U5〜U7以及模拟电路单元U8〜U16 等共16个单元组成。

(1)电源单元U1包括电源开关、保险丝、+ 5V、—5V、+ 15V、—15V、0V以及1.3V〜15V可调电压的输出,它们提供了实验箱所需的所有工作电源。

(2)信号源单元U2可以产生频率与幅值可调的周期方波信号、周期斜坡信号、周期抛物线信号以及正弦信号,并提供与周期阶跃、斜坡、抛物线信号相配合的周期锁零信号。

该单元面板上配置的拨键S1和S2用于周期阶跃、斜坡、抛物线信号的频率段选择,可有以下4种状态:①S1和S2均下拨一一输出信号周期的调节范围为2〜60ms;②S1上拨、S2下拨一一输出信号周期的调节范围为0.2〜6s;③S1下拨、S2上拨一一输出信号周期的调节范围为20〜600ms;④S1和S2均上拨一一输出信号周期的调节范围为0.16〜7s;另有电位器RP1用于以上频率微调。

电位器RP2、RP3和RP4依次分别用于周期阶跃、斜坡与抛物线信号的幅值调节。

在上述S1和S2的4种状态下,阶跃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均为0〜14V;除第三种状态外,其余3种状态的斜坡信号和抛物线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均为0〜15V;在第三种状态时,斜坡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为0〜10V,抛物线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为0〜2.5V。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青岛科技大学前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该实验环节。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共编写了4个实验,有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实验四、调节器参数对系统调节质量的影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主要依据“控制工程基础”教材的内容,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

利用计算机和MATLAB程序完成实验。

注:1)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均由5部分组成,最后一部分“实验数据分析”或“思考题”必须写。

2)每个实验所记录的图形均需标出横轴和纵轴上的关键坐标点。

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 (4)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7)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9)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四调节器参数对系统调节质量的影响 (11)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附录一:MATLAB6.5的使用 (13)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观测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观测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测试并记录相应的曲线三、实验原理1.惯性环节(一阶环节),如图1-1所示。

(a) 只观测输出曲线(b) 可观测输入、输出两条曲线图1-1 惯性环节原理图2.二阶环节,如图1-2所示。

或图1-2 二阶环节原理图3.积分环节,如图1-3所示。

机械系统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机械系统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机械系统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完整版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机械系统控制基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系统的控制原理与方法,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2. 实验原理2.1 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2 机械系统的数学建模2.3 机械系统的控制方法与策略3. 实验器材3.1 电脑3.2 控制器3.3 传感器3.4 电动机3.5 运动平台4. 实验内容4.1 实验一:机械系统的建模与控制4.1.1 步骤一:搭建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4.1.2 步骤二:进行系统辨识并获取系统参数4.1.3 步骤三:设计控制器,实现对机械系统的控制4.2 实验二:机械系统的位置控制实验4.2.1 步骤一:确定位置控制的目标和性能指标4.2.2 步骤二:设计位置控制器,实现机械系统的位置控制4.3 实验三:机械系统的速度控制实验4.3.1 步骤一:确定速度控制的目标和性能指标4.3.2 步骤二:设计速度控制器,实现机械系统的速度控制5. 实验步骤5.1 实验一:5.1.1 搭建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将传感器和电动机连接至运动平台,连接控制器至电脑。

5.1.2 进行系统辨识实验,获取机械系统的相关参数。

5.1.3 根据系统参数设计控制器,并对机械系统进行控制实验。

5.2 实验二:5.2.1 根据位置控制目标和性能指标,设计位置控制器。

5.2.2 将设计的控制器连接至电脑和电动机,实施位置控制实验。

5.3 实验三:5.3.1 根据速度控制目标和性能指标,设计速度控制器。

5.3.2 将设计的控制器连接至电脑和电动机,实施速度控制实验。

6. 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完成后,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理论基础、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

7. 实验安全7.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7.2 未经指导老师允许,不得擅自改动实验器材或调整实验参数。

8. 参考资料[1] 《机械系统控制原理与应用》[2] 《机械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以上为机械系统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的完整版,希望能对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范本(doc 34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范本(doc 34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范本(doc 34页)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用)编写:梁华琪班级:学号:姓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电系机械实验室2007年9月实验一螺栓联接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要求:必开一、实验目的现代各类机械中,广泛应用螺栓进行联接,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动态特性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螺栓的受力进行测试和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

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

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4、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以验证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项措施。

二、实验项目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项目:1、(空心)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栓+刚性垫片+无锥塞)2、改变螺栓刚度的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栓、实心螺栓)3、改变垫片刚度的静、动态实验。

(刚性垫片、弹性垫片)4、改变被连接件刚度的静、动态实验。

(有锥塞、无锥塞)三、实验设备及仪器该实验需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台,CQYDJ-4静动态测量仪一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

1、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

1)螺栓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螺母、组合垫片和M8小螺杆组成。

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矩的两组应变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预紧拉力和扭矩。

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M8小螺杆,拧紧或松开其上的手柄杆,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截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

组合垫片设计成刚性和弹性两用的结构,用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2)被联接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八角环、锥塞组成,八角环上贴有一组应变片,测量被联接件受力的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拨出锥塞即可改变八角环的受力,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一 典型环节模拟一、实验目的①了解、掌握计算机模拟典型环节的基本方法。

②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③了解各种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④了解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特点与优点二、实验要求①通过计算机的仿真图形观测各种典型环节时域响应曲线。

②改变参数,观测参数变化时对典型环节时域响应的影响。

④对实验程序加上注释,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一般来讲,线性连续控制系统通常都是由一些典型环节构成的,这些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积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延迟环节等。

下面分别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建议实验程序在M 文件中用单步执行的方式执行程序,以便于分析):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G =)(编程分析当k=1~10时,比例环节在时域的情况:①当输人信号是单位阶跃信号时,比例环节的输出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是什么形状呢?实验程序如下:for k=1:1:10num=k;den=1;G=tf(num,den);step(G);hold on;end在M 文件的窗口中,输入程序,录入程序完成后,保存该M 文件,在弹出的“保存为”窗工中输人M 文件名bl.m (也可以自己取文件名),选择存放该M 文件的路径,就可以完成保存工作,然后单击“Tools ”菜单中的“Run ”,将在step 图形窗口中显示出响应图形。

试分析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特点。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Ts G 1)(= ① 当输人信号是单位阶跃信号时,积分环节的仿真程序如下:num=1;den=[1,0];G=tf(num,den);step(G)执行程序,试分析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特点。

若G(s)=k/s ,编程分析当K=1~10时,在单位阶跃信号激励下,积分环节时域响应的情况。

3)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Ts s G①当输入信号是单位阶跃信号时,一阶微分环节的输出在MA TLAB 的函数step ()中是无法绘制的。

工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

工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姓名:班级:概述:MATLAB是Math Works公司的软件产品,是一个高级的数值分析、处理和计算的软件,其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完美的图形可视化功能,使得它成为国际控制界应用最广泛的首选计算机工具。

MATLAB具有良好的的可扩展性,其函数大多数为ASCII文件,可以直接进行编辑、修改;其工具箱可以任意增加,任何人可以生成自己的MATLAB工具箱。

因此,很多研究成果被直接做成MATLAB工具箱发表。

SIMULINK是基于模型化图形的动态系统仿真软件,是MATLAB的一个工具箱,它使系统分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地了解数值问题,而是侧重于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

其良好的人机界面及周到的帮助功能使得它广为科技界和工程界采用。

因此,本试验将尽可能把MATLAB和SIMULINK工具应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中。

试验一:用MATLAB进行传递函数的描述1、试验目的:(1)对MATLAB进行初步的了解;(2)掌握应用MATLAB建立传递函数的常用方法(3)了解应用MATLAB对高阶函数进行部分分式的展开。

2、试验学时:3学时3、试验方法:(1)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模型传递函数表示为11101110...()()()...m mm mn nn nb s b s b s bC sG sR s a s a s a s a----++++ ==++++MATLAB中可直接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表示,即num=[b m, b m-1,…,b0]den=[a m, a m-1,…,a0]G=tf(num,den);当分子或分母表现为多项式乘积形式时,可利用conv函数来获取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数组。

掌握conv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传递函数为 0101()()...()()()()...()m n s z s z s z G s K s p s p s p ---=--- 其中:K 为系统增益,zi 为零点,pj 为极点在MATLAB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
数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 5) 基于上述BODE图,估计该实验装置的开环传递函数。增益K是实
验曲线通过ω=1(rad/s)时的y坐标值,频率
实验曲线从0dB/dec线到-20dB/dec线的转折点,则(本系统转折频 率在数值上与截止频率相等,截止频率是实验曲线通过水平段下降 -3dB线时对应的x坐标值)。分别从0.5V和1V实验曲线估计传递函 数,比较二者的异同。
表2-1 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数据记录表(1V正弦输入信号)
测速电机
幅值(=
幅值(=
频率(Hz) 频率(1/s) 输出电压
20logUo/Ui)) 相位差
Uo/Ui)
峰峰值(V)
(dB)
2.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五、实验报告 1) 对实验内容与实验过程进行描述; 2) 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回答任意两道思考题; 4) 实验总结,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对本实验的意见 与建议。
议。
六、思考题 1)如何利用数字示波器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和测量一阶系统的时间
常数?如何测量稳态增益?
2)除了测速电机外,测量转速还有哪些方法?试画出系统方框 图。
3)为什么作为阶跃输入信号的方波信号,其周期要大于系统过渡 过程时间的两倍?
实验二 频率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典型系统的频域特性。2)掌握机电系统频域特性和传递函数的测试方法。
本实验指导书由陈永亮老师编写
实验一 时域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典型输入信号; 2)了解典型系统的时间响应。 3)掌握典型机电系统时域特性的测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代号:02020102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时数:4学时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实验内容:1.系统时间响应分析2.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机械工程系2010.12实验一 系统时间响应分析实验课时数:2学时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室名称:数字化实验室一、实验项目设计内容及要求1.试验目的本实验的内容牵涉到教材的第3、4、5章的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了解频率响应的特点及系统稳定性的充要条件。

2.试验内容完成一阶、二阶和三阶系统在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以及正弦信号作用下的响应,求取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记录试验结果并对此进行分析。

3.试验要求学习教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5版)》第2、3章有关MA TLAB 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用MA TLAB 软件的相应功能,编程实现一阶、二阶和三阶系统在几种典型输入信号(包括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和正弦信号)作用下的响应,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处理:对一阶和二阶系统,要求用试验结果来分析系统特征参数对系统时间响应的影响;对二阶系统和三阶系统的相同输入信号对应的响应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4.试验条件利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试验室的计算机,根据MA TLAB 软件的功能进行简单的编程来进行试验。

二、具体要求及实验过程1.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MA TLAB 表达 (1)一阶系统 传递函数为:1)(+=Ts Ks G 传递函数的MA TLAB 表达: num=[k];den=[T,1];G(s)=tf(num,den) (2)二阶系统 传递函数为:2222)(nn n w s w s w s G ++=ξ传递函数的MA TLAB 表达: num=[2n w ];den=[1,ξ2wn ,wn^2];G(s)=tf(num,den) (3)任意的高阶系统 传递函数为:nn n nm m m m a s a sa s ab s b s b s b s G ++++++++=----11101110)(传递函数的MA TLAB 表达:num=[m m b b b b ,,,110- ];den=[n n a a a a ,,,110- ];G(s)=tf(num,den)若传递函数表示为:)())(()())(()(1010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s G ------=则传递函数的MATLAB 表达:z=[m z z z ,,,10 ];p=[n p p p ,,,10 ];K=[K];G(s)=zpk(z,p,k) 2.各种时间输入信号响应的表达(1)单位脉冲信号响应:[y,x]=impulse[sys,t] (2)单位阶跃信号响应:[y,x]=step[sys,t] (3)任意输入信号响应:[y,x]=lsim[sys,u,t]其中,y 为输出响应,x 为状态响应(可选);sys 为建立的模型;t 为仿真时间区段(可选) 试验方案设计可参考教材相关内容,相应的M 程序可参考(杨叔子主编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提供的程序,在试验指导教师的辅导下掌握M 程序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并了解M 程序在MATLAB 软件中的加载和执行过程。

3.实验的具体内容(1)完成一阶(选用不同的时间常数T )、二阶系统(选择不同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固有频率n w ,而且阻尼比ξ要有欠阻、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情况)在典型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单位阶跃、正弦信号)作用下所对应的时间响应实验;(2)完成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求取(设计的二阶系统必须是欠阻尼的二阶系统)。

(3)完成一稳定三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实验;(选作)(4)完成一个稳定的三阶系统和一个不稳定的三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比较两响应曲线的差别并说明原因。

(选作)4.实验分析内容(1)分析时间常数对一阶系统时间响应的影响; (2)分析参数对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的影响; (3)分析系统稳定性与系统特征值的关系; (4)了解系统频率响应的特点。

三、实验参考程序程序1: 求取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响应曲线clear all;t=[0:0.001:0.2]; %nG=[1];tao=0.0125;dG=[tao 1];G1=tf(nG ,dG); tao=0.025;dG=[tao 1];G2=tf(nG ,dG); tao=0.05;dG=[tao 1];G3=tf(nG ,dG); %[y1,T]=impulse(G1,t);[y1a,T]=step(G1,t); [y2,T]=impulse(G2,t);[y2a,T]=step(G2,t); [y3,T]=impulse(G3,t);[y3a,T]=step(G3,t); %subplot(121),plot(T,y1,'--',T,y2,'-.',T,y3,'-') legend('tao=00125','tao=0.025','tao=0.05') xlabel('t(sec)'),ylabel('x(t)');grid on;subplot(122),plot(T,y1a,'--',T,y2a,'-.',T,y3a,'-')legend('tao=00125','tao=0.025','tao=0.05')grid on;xlabel('t(sec)'),ylabel('x(t)');title('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响应曲线----班级,学号,姓名') 程序2: 求取二阶系统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响应曲线% e2 :求取二阶系统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响应曲线(欠阻尼)clear all;t=[0:0.01:4];wn=7;nG=[wn^2];kc=0.2;dG1=[1 2*kc*wn wn^2];G1=tf(nG,dG1);kc=0.5;dG2=[1 2*kc*wn wn^2];G2=tf(nG,dG2);kc=0.8;dG3=[1 2*kc*wn wn^2];G3=tf(nG,dG3);[y1,T]=impulse(G1,t);[y1a,T]=step(G1,t);[y2,T]=impulse(G2,t);[y2a,T]=step(G2,t);[y3,T]=impulse(G3,t);[y3a,T]=step(G3,t);subplot(121),plot(T,y1,'--',T,y2,'-.',T,y3,'-')legend('kc=0.2','kc=0.5','kc=0.8'),xlabel('t(sec)'),ylabel('y(t)');grid on;subplot(122),plot(T,y1a,'--',T,y2a,'-.',T,y3a,'-')legend('kc=0.2','kc=0.5','kc=0.8'),grid on;xlabel('t(sec)'),ylabel('y(t)');title('二阶系统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响应曲线----班级,学号,姓名')程序3:求二阶系统正弦响应及响应曲线% e3 二阶系统正弦响应及响应曲线clear all;t=[0:0.01:14];u=sin(0.3*pi*t);wn=7;nG=[wn^2];kc=0.7;dG=[1 2*kc*wn wn^2];G=tf(nG,dG);y=lsim(G,u,t);plot(t,u,'-.',t,y,'-',t,u'-y,'--','linewidth',1)legend('u(t)','y(t)','e(t)')grid;xlabel('t(sec)'),ylabel('y(t)');程序4:求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e4 求取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欠阻尼)close all;%t=0:0.001:4;%yss=1;dta=0.02;%wn=7;nG=[wn^2];kc=0.2;dG1=[1 2*kc*wn wn^2];G1=tf(nG,dG1); kc=0.5;dG2=[1 2*kc*wn wn^2];G2=tf(nG,dG2); kc=0.8;dG3=[1 2*kc*wn wn^2];G3=tf(nG,dG3); y1=step(G1,t);y2=step(G2,t);y3=step(G3,t);% kc=0.2;% 求上升时间trr=1;while y1(r)<yss;r=r+1;endtr1=(r-1)*0.001;%求峰值ymax和峰值时间tp[ymax,tp]=max(y1);tp1=(tp-1)*0.001;%求超调量mpmp1=(ymax-yss)/yss;%求调整时间tss=4001;while y1(s)>1-dta & y1(s)<1+dta;s=s-1;end ts1=(s-1)*0.001;% kc=0.5;r=1;while y2(r)<yss;r=r+1;endtr2=(r-1)*0.001;[ymax,tp]=max(y2);tp2=(tp-1)*0.001;mp2=(ymax-yss)/yss;s=4001;while y2(s)>1-dta &y3(s)<1+dta;s=s-1;end ts2=(s-1)*0.001;% % kc=0.8;r=1;while y3(r)<yss;r=r+1;endtr3=(r-1)*0.001;[ymax,tp]=max(y3);tp3=(tp-1)*0.001;mp3=(ymax-yss)/yss;s=4001;while y3(s)>1-dta & y3(s)<1+dta;s=s-1;end ts3=(s-1)*0.001;%输出数据[tr1 tp1 mp1 ts1;tr2 tp2 mp2 ts2;tr3 tp3 mp3 ts3]实验二系统频率特性分析实验课时数: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室名称:数字化实验室(机械工程系)一、实验项目设计内容及要求1.实验目的本试验的内容对应于教材的频率特性分析和系统稳定性分析相应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实验,以加强学生对频率特性分析、几何判据及相对稳定性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