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解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与0.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A) 0.1 mol/L 蔗糖溶液 (B) 0.2 mol/L 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 葡萄糖溶液(D) 0.1 mol/L BaCb 溶液2. 25°C 时,总压为10 atm 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O.lg H 2 (B) 1.0 g He (C) 1.0 g N 2 (D) 1.0 g CO 23. 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6. 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比是( )。
(A) 6 : 1(B)1 :6(C) 1:3(D) 3:1 7. 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o(A) HAc 溶液 (B) CaCh 溶液 (C)蔗糖水溶液 (D) NaCl 水溶液 8. 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A)氯化钠 (B)氯化钙 (C)尿素[CO(NH 2)2] (D)蔗糖9. 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 形成稀溶液。
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加的增加而 ()。
(A) 升高(B)降低 (C)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C 时,0.1 mol/L 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o(A) 25 kPa(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11.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12. 37°C,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8.5 g/L 13.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另附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填空题:(除了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0分)?1. 1.标准态下,对⊿fHΘm>0的反应,若⊿rSΘm _________,则其在温度_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
2. 2.在298.15K,标准态下,1 g F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2O3(s),放热7.36kJ,则298.15K时,Fe2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_______________。
(已知M(Fe)=56g?mol -1)3. 3.已知HAc的pKa=4.74,则在pH=4时,HAc和Ac-的分布系数分别为和_________。
4. 4.室温下,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05×10-5 mol·L-1,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_________。
5. 5.根据杂化轨道理论,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6. 6.某一反应的活化能是105kJ· mol-1,该反应在400℃时的反应速率是80℃时的__________倍。
7. 7.原子R的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msmmpm,则R位于_____周期,_____族,其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8.配合物[ CoCl (NH3)4(H2O) ]Cl2命名为,中心离子的配位体位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为。
该配合物的磁距为4.9玻尔磁子,按照价键理论,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已知Co的原子序数为27)9. 9.已知EΘ′(Ag4+/ Ag)=0.799V,EΘ′(Fe3+/ Fe2+)=0.771V,则298.15K时,反应Ag++ Fe2+→Ag(s)+Fe3+的标准平衡常数KΘ为。
10. 10.浓度为5.00×10-4g·L-1的Cu2+溶液,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0n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300,则该有色物质的吸光系数a =,摩尔吸光系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 √;错误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空间构型是平⾯三⾓型。
()2. ⼀个化学反应不管是⼀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3. 与纯溶剂相⽐,溶液的蒸⽓压⼀定降低。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则准确度必然⾼。
()5. 电⼦的波动性是电⼦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6. 标定NaOH 溶液常⽤的基准物有邻苯⼆甲酸氢钾。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剂的原则是指⽰剂的变⾊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8. 以铁铵矾为指⽰剂,⽤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配合物的稳定性愈⼤。
()10. 有⾊溶液显现的颜⾊是透射光的颜⾊。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A. 溶液的蒸⽓压下降B. 溶液的沸点升⾼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 溶液具有渗透压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A. 1 dm 3溶液B. 1000 g 溶液C. 1 dm 3溶剂D. 1000 g 溶剂3. 反应 A + B C ,焓变⼩于零,若温度升⾼10摄⽒度,其结果是()A. 对反应没有影响B. 使平衡常数增⼤⼀倍C. 不改变反应速率D. 使平衡常数减⼩4. 分⼏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A. 增加平⾏测定次数B. 进⾏⽅法校正C. 进⾏空⽩试验D. 进⾏仪器校正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程为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A. ⼀定是基元反应B. ⼀定是⾮基元反应C. ⽆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7. 基态原⼦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则原⼦的第四电⼦层中的电⼦数()A. 肯定为8个B. 肯定为18个C. 肯定为8~32个D. 肯定为8~18个8. 某元素原⼦基态的电⼦构型为[Ar] 3d84s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d区B. f区C. p区D. s区9. 对于原⼦的s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距原⼦核最近B. 球形对称C. 必有成对电⼦D. 具有⽅向性10. 已知某难溶盐AB2的溶解度为S(单位为mol·L-1),其溶度积为()A. S3B. S2C. 4S3D. S3/411. 过量AgCl溶解在下列各物质中,问哪种溶液中Ag+浓度最⼩()A. 100 cm3⽔B. 1000 cm3⽔C. 1000 cm3 0.5 mol·dm-3KNO3溶液D. 100 cm3 0.2 mol·dm-3KCl溶液12. 在0.10 dm3 0.10 mol·dm-3 HAc溶液中,加⼊0.10 mol NaCl晶体,溶液的pH将会()A. 升⾼B. 降低C. 不变D. ⽆法判断13.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A. E= 0,E≠0B. E≠0,E≠0C. E≠0,E = 0D. E= 0,E = 014. ⽤Nernst⽅程式计算Br2/Br?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Br2的浓度增⼤,E增⼤B. Br?的浓度增⼤,E减⼩C. H+的浓度增⼤,E减⼩D. 温度升⾼对E⽆影响15. 下列分⼦中相邻共价键的夹⾓最⼩的是()A. BF3B. CCl4C. NH3D. H2O16. Al3+与EDTA形成()A. ⾮计量化合物B. 夹⼼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A. [Fe(C2O4)]3-B. [AlF6]3-C. [Mn(NH3)6]2+D. [AgCl2]-19. 有⾊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有⾊配位化合物的浓度B. ⼊射光的波长C.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D. ⽐⾊⽫厚度20. 重量分析中的沉淀形式应当符合()A. 溶解度⼩B. 沉淀纯净含杂质少C. 相对分⼦量尽量⼤D. A、B和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已知标准电极电势E(Cu2+/ Cu+)=0.153V, E(Cu+/ Cu)=0.521V,则E(Cu2/ Cu)=,能发⽣歧化反应的物质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一、试卷概述本次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旨在测试学生对基本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试卷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和综合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题解析1、选择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填空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常用化学仪器的认知。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简答题(3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和阐述。
4、实验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5、综合题(1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合成、化学分析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
三、答案解析1、选择题题目:下列哪个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A. 铜 B. 铁 C. 金 D. 镍答案:C 解析: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第8、9、10三个周期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铁、镍等,而金属于第6周期的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题目: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_____,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_____。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三(含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三(含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前打“√”,错误的题前打“×”)1.同种原子间,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 )2.化学反应2X+3Y=Z 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d c (X)/2dt=d c (z)/dt 。
( )3.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后都能形成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电子组态。
( )4.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5.在中心离子和配体及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
( )6.--244M nO /M nO 电对对应电极电势不受酸度影响。
( )7.以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 )8.Fe 3+,Al 3+对铬黑T 有封闭作用。
( )9.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与其浓度有关。
( )10.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不仅与离子浓度有关,也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 )二、选择题1.已知:Mg(s)+Cl 2(g)=MgCl 2(s) Δr H m = -624kJ·mol -1,则该反应( )。
A.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自发进行B.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不可能正向自发C. 高温下,正向反应是自发的,低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D. 高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低温下,正向反应可以自发进行2.在一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并保持总压力和温度不变,平衡将会( )。
A. 向正方向移动B. 向逆方向移动C. 无明显变化D. 不能判断。
3.下列化学键极性大小次序正确的是( )。
A. Si -Cl>Al -Cl>P -ClB. Al -Cl>Si -Cl>P -ClC. Al -Cl>P -Cl>Si -ClD. Si -Cl>P -Cl>Al -Cl4.下列离子中外层d 轨道达到半充满的是( )。
A. Cr 3+B. Fe 3+C. Co 3+D. Cu5.下列哪一反应的焓变代表KCl 的晶格能是( )。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无机化合物中的离子反应属于()A.不化反应B.单纯化学反应C.催化反应D.电解反应答案:B2.以下哪一种化学反应并不属于“催化反应”( )A.歧化反应B.过氧化呋喃反应C.银离子捕获氧反应D.还原缩合反应答案:A3.碱金属的无机盐的共价键的分类属于()A.金属–离子键B.金属–氧键C.共价键D.金属–气体键答案:A4.稀硫酸中的sulfur氧化物分子具有以下哪个稳定式()A.SO3B.SO4C.SO2D.S2O答案:B5.根据量子理论,氮原子键定电子主要发生在()A.1s orbitB.2s orbitC.2p orbitD.3d orbit答案:C二、多选题1.汞元素的共价键()A.金属–阴离子键B.金属–酸根键C.金属–气体键D.金属–离子键答案:A、B、D2.Friedel-Crafts的acylation反应的活性变为极性的物质有()A.稀硫酸B.硝酸C.硫酸D.氯化物答案:A、B、C3.化学分析中所用的主要的检测方法有()A.光谱定性分析B.滴定测定C.物质量分析D.比色测定答案:A、B、D4.下列分子结构中,属于共价键的是()A.HClB.H2OC.CH4D.NH3答案:B、D三、填空题1.细胞折射定理是 __ 物质会有折射率的理论。
答案:变性剂2.氯气可以缓慢氧化形成氯___ 。
答案:水。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解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班级:姓名:序号:成绩:一、填空(每空2分,共64分)1、已知反应A(g)+B(g)C(g)+D(l)处于平衡状态:①若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57.5和216.5kg.mol-1,则正反应热效应△H= -59 kj. mol-1,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增大反应总压力,则平衡将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则平衡将g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 ,Kp= ,Kc和Kp 的关系为。
④若测得10秒钟内产物C的浓度改变了 4.0×10-3molL-1,则该反应的速度为 4.0×10-4 mol.L-1.S-1。
2、某温度时,若已知反应Cl2(g)+H2(g)2HCl(g)和2H2(g)+O22H2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反应 2 Cl2(g)+2H2O 4HCl (g)+O2(g)的平衡常数K3= 2 K1 -K2。
3、下列数据各是几位有效数字?①47 任意;②2.0060 5 ;③PH=2.63 2 ;④0.0201 3 ;⑤1.003×10-5 4 。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是酸的有NH4+H2C2O4HA C,其共轭碱为NH3 HC2O4- Ac-;是碱的有CO32- CN-,其共轭酸为HCO3- HCN-;是两性物质的有H2OHS- NH4A C。
H2O NH4+ H2C2O4 CO32- HA C HS- CN- NH4A C5、写出浓度为 C.mol.L-1下列溶液的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①NH3.H2O C=[NH3]+[NH4+] [NH4+]+[H+]=[OH-] [H+]+[NH4+]=[OH-]②H2CO3 C=[H2CO3]+[HCO3-]+[CO32-] [H+]=[HCO3-]+2[CO32-]+[OH-][H+]=[NCO3-]+2[CO32-]+[OH-]③Na2HPO4 C=[HPO42-]+[H2PO4-]+[PO43-]+[H3PO4]2[Na+]+[H+]=2[HPO42-]+[H2PO4-]+3[PO43-][H2PO4-]+2[H3PO4]+[H+]=[PO43-]+[OH-]6、常量分析所用滴定管可精确至±0.01ml,要使体积测量误差不超过±0.2%,应至少取 5 ml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

⽆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第⼀章分散体系1-1 3%Na 2CO 3溶液的密度为1.03g ·ml -1,配制此溶液200ml ,需⽤Na 2CO 3·10H 2O 多少g?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设所需Na 2CO 3m 克,则m =ρ·V ·3%=1.03 g ·ml -1×200 ml ×3%=6.18gm(Na 2CO 3·10H 2O) = 6.18 ×286 / 106 = 16.7 (g)c(Na 2CO 3)=m/[M(Na 2CO 3)·V]=6.18÷(106×0.200)=0.292(mol ·L -1)1-2 为了防⽌500ml ⽔在268K 结冰,需向⽔中加⼊⽢油(C 3H 8O 3)多少克?解:设需加⼊⽢油x 克,根据题意ΔT f =273-268=5(K )ΔT f =K f ·b (B )5K =1.86K ·kg ·mol -1×[x ÷M (C 3H 8O 3)÷0.5]x =(92g ·mol -1×5K ×0.50kg )÷1.86K ·kg ·mol -1x =123g1-3某⽔溶液,在200g ⽔中含有12.0g 蔗糖(M=342),其密度为1.022g ·ml -1,,试计算蔗糖的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x(蔗糖)=n(蔗糖)/[n(蔗糖)+n(⽔)]=(12.0÷342)÷[(12.0÷342)+(200÷18.0)]=0.035÷[0.035+11.1]=0.035÷11.15=0.00314b(蔗糖)= n(蔗糖)/m(⽔)=0.035÷(200×10-3)=0.175mol ·kg -1c(蔗糖)= n(蔗糖)/V(溶液)=0.035÷[(200+12.0)/1.022]=0.169 mol ·L -11-4 101mg 胰岛素溶于10.0ml ⽔中,该溶液在298K 时的渗透压为4.34kPa ,求胰岛素的摩尔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班级:姓名:序号:成绩:一、填空(每空2分,共64分)1、已知反应A(g)+B(g)C(g)+D(l)处于平衡状态:①若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57.5和216.5kg.mol-1,则正反应热效应△H= -59 kj. mol-1,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增大反应总压力,则平衡将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则平衡将g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 ,Kp= ,Kc和Kp 的关系为。
④若测得10秒钟内产物C的浓度改变了4.0×10-3molL-1,则该反应的速度为 4.0×10-4 mol.L-1.S-1。
2、某温度时,若已知反应Cl2(g)+H2(g)2HCl(g)和2H2(g)+O22H2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反应2 Cl2(g)+2H2O 4HCl的平衡常数K3= 2 K1 -K2。
(g)+O2(g)3、下列数据各是几位有效数字?①47 任意;②2.0060 5 ;③PH=2.63 2 ;④0.0201 3 ;⑤1.003×10-5 4 。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是酸的有NH4+H2C2O4HA C,其共轭碱为NH3 HC2O4- Ac-;是碱的有CO32- CN-,其共轭酸为H CO3- HCN-;是两性物质的有H2OHS- NH4A C。
H2O NH4+ H2C2O4 CO32- HA C HS- CN- NH4A C5、写出浓度为C.mol.L-1下列溶液的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①NH3.H2O C=[NH3]+[NH4+] [NH4+]+[H+]=[OH-] [H+]+[NH4+]=[OH-]②H2CO3 C=[H2CO3]+[HCO3-]+[CO32-] [H+]=[HCO3-]+2[CO32-]+[OH-][H+]=[NCO3-]+2[CO32-]+[OH-] ③Na2HPO4 C=[HPO42-]+[H2PO4-]+[PO43-]+[H3PO4]2[Na+]+[H+]=2[HPO42-]+[H2PO4-]+3[PO43-][H2PO4-]+2[H3PO4]+[H+]=[PO43-]+[OH-] 6、常量分析所用滴定管可精确至±0.01ml,要使体积测量误差不超过±0.2%,应至少取 5 ml溶液。
7、准确称取呤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0.4084克,加适量水溶解后同20.00ml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此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0.1000 mol·L-1,滴定度T NaOH= 0.004000 g/ml及T NaOH/H2SO4= 0.004900 g/ml,已知分子量KHC8H4O4=204.2,NaOH=40.00,H2SO4=98.00。
二、计算(共36分)1、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反应:CO(g)+H2O(g) CO2(g)+H2(g)。
CO 和H2O的起始浓度为1mol.L-1,当转化率为50%时,反应达到平衡,求平衡常数,若H2O的起始浓度加倍,平衡时CO转化率为多少?2、分析某矿样得到5次测定结果:36.37、36.31、36.39、36.38、36.42,试用Q值检验法判断以上数据的取舍,并计算其检验后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已知n=5,Q0.90=0.64)。
Q=丨可疑值-临近值丨/(最大值-最小值)3、某反应的活化能为7660J.mol-1,试计算该反应从100k升温到200k 时反应增大的倍数。
lg=() k2=100k14、在1000ml0.050mol.L-1HAc和NaAc混合溶液中加入0.010molHCl (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求此溶液的PH(已知HAc的pKa=4.75 Lg3=0.4771 Lg2=0.3010)。
= PH=PKa-lg=4.75-lg3+lg2=4.57395、计算PH=3.00 0.01mol.L-1的H2S溶液中H+、HS-和S2-的平衡浓度(已知H2S的Ka1=1.0×10-7 Ka2=1.0×10-11)6、下列滴定能否进行,如能进行计算等量点处PH①0.01mol.L-1HCl溶液滴定0.01mol.L-1NaCN溶液,已知HCNKa=2.0×10-9。
②0.01mol.L-1NaOH溶液滴定0.01mol.L-1H2C2O4溶液,已知H2C2O4Ka1=4.0×10-2 Ka2=9.0×10-57、含Na2CO3、NaHCO3及中性成分的试样0.6000g,溶于水后用18.00ml 0.1000 mol.L-1HCl滴定至酚酞变色,然后继续用该HCl溶液30.00ml 滴定至甲基橙变色,计算试样中Na2CO3及NaHCO3的百分含量(已知Na2CO3=106.0,NaHCO3=84.00)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答案一、填空1、①-59 ②正正③ Kp=Kc(RT)-1 ④4.0×10-42、K12/K23、①任意② 5 ③ 2 ④ 3 ⑤ 44、NH4+ H2C2O4 HAc NH3 HC2O4- Ac- CO32- CN- HCO3- HCN H2O HS- NH4Ac5、①C=[NH3]+[NH4+] [NH4+]+[H+]=[OH-] [H+]+[NH4+]=[OH-]②C=[H2CO3]+[HCO3-]+[CO32-] [H+]=[HCO3-]+2[CO32-]+[OH-] [H+]=[NCO3-]+2[CO32-]+[OH-]③C=[HPO42-]+[H2PO4-]+[PO43-]+[H3PO4]2C+[H+]=2[HPO42-]+[H2PO4-]+3[PO43-][H2PO4-]+2[H3PO4]+[H+]=[PO43-]+[OH-]6、57、0.1000 0.004000 0.004900二、计算题1、CO+H2O CO2+H2 =50%,x=0.5mol.L-1,Kc=11 1 0 0 =1 y=转化率=%1-y 2-y y y2、36.31 36.37 36.38 36.39 36.42 Q==0.55x=36.374偏差:-0.004 -0.064 0.016 0.006 0.046 平均偏差=0.0272标准偏差==0.040373、lg=() k2=100k14、= PH=PKa-lg=4.75-lg3+lg2=4.57395、[H+]=1.0×10-3 mol.L-1 [H2S]==0.10mol.L-1[H2S]= =1.0×10-5 mol.L-1[S2-]==1.0×10-13 mol.L-16、①K b CN-==5.0×10-6CK b>10-8 C NCN=0.050mol.L-1C/Ka=》500,C K a》25k w[H+]===1.0×10-5 mol.L-1 PH=5.00Kb1==×10-9, Kb2==×10-12②CKa1》10-8 CKa2>10-8<104终点:C Na2C3O4=×0.10 mol.L-1[OH-]===×10-5mol.L-1POH=5.00-lg=5.7157 CKb1》500 CKb1》25kw7、Na2CO3%=×100%=31.80%NaHCO3%=×100%=16.8%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二)班级:姓名:序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已知某化学反应:2A(g)+B(l) 2E(g)处于平衡状态,问:(1)若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60KJ.mol-1和180KJ.mol-1,则正反应的热效应△H为。
(2)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产物E的浓度将;(3)该反应的平衡常效Kc= ,Kp= ,Kc 和Kp 的关系为 。
2、下列数值各为几位有效数字:(1)PH=4.060 ,(2)P 4中的4 。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是酸的有 ,是碱的有 ,既是酸又是碱的有 。
S 2- NH 4Ac AL 3+ HF CO 32- HC 2O 4- 4、写出NaAc 溶液的质子条件 。
5、已知某二元的酸H 2A 的Ka 1=10-3,Ka 2=10-5,则在PH=3.0的溶液中A 2-的分布系数£A 2= 。
6、用莫尔法进行滴定分析时,所用指示剂为 ,溶液的PH 应控制在 6.5-10.5 范围内。
7、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Cr2O 72-+ SO 32-+ 酸性介质 Cr 3++ SO 42-+ (2)ClO -+ Mm (OH )2 碱性介质 Cl -+ M n O 2+ H 2O8、已知元素电势图:BrO - +0.32v Br 2 +1.08v Br - ,可知:E Q BrO -/Br -= ,说明Br 2易发生反应 。
9、命名下列配合物或写出配合物的化学式:(1)K4[Fe(CN)6] 六氰合铁(Ⅱ)酸钾。
(2)三氯化六水合钴(Ⅲ)。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温度下,已知反应:2H2(g)+O2(g)2H2O(g)和反应2C(s)+O2(g)2C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反应: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3为,(1)K1K2(2)K1/K2(3)(K1.K2)y2(4)(K2/K1)y22、已知活化能分别为35kJ.mol-1和125KJmol-1的两个反应在300K时速度相等,则在350K时。
⑴活化能小的反应速度更快⑵活化能大的反应速度更快⑶两个反应速度相等⑷两个反应速度均不变3、将等体积0.20 mol.L-1氨水和0.10 mol.L-1HC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为(已知氨水K b=1.8×10-5,PKb=4.75)。
⑴9.25 ⑵7.00 ⑶4.75 ⑷2.254、浓度为0.10 mol.L-1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度为0.20%,同温度下浓度为0.40 mol.L-1该一元若酸的电离度为。
⑴0.80% ⑵0.40% ⑶0.20% ⑷0.10%5、常量分析天平可标准至±0.2毫克,欲使称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称取的样品估量至少应为克。
⑴0.5 ⑵0.2 ⑶0.1 ⑷0.026、HPO42-的K b与H3PO4的Ka1、Ka3的关系为。
⑴K b.K a1=Kw ⑵K b.K a2=Kw ⑶K b K a3=Kw ⑷K b=Ka1.Ka2.Ka37、S2O32-中S的氧化数为。
⑴0 ⑵2 ⑶4 ⑷68、关于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⑴电子流入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正极;⑵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⑷电子由正极经外电路输向负极,电流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