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2节
10.第五章 第二节立体的相贯简介

2.作图方法
求交线的实质是求各棱面与回转面的截交线。 分析各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相对位置,从而确 定交线的形状。 求出各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连接各段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例1:已知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的H面和W面 投影,补全主视图
相贯线一般为光滑封闭的空间曲
线,它是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2.作图方法
表面取点法 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找点。 用辅助平面法。 一般是根据立体或给出的投影,分析两回转面的形状、 大小极其轴线的相对位置,判断相贯线的形状特点和各投影 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作图。
利用表面取点法求作相贯线
如果两回转体相交,其中有一 个是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圆柱,则 相贯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在 圆柱面上。利用回转体表面取点的 方法可以作出相贯线的其余投影。 按已知曲面立体表面上点的投 影求其它投影的方法,称为表面取 点法。
第二节 立体的相贯简介
一、
相贯的概念及其特点
相贯线——两立体相交,在立体表面留有的交线。
相贯线的形状取决于参与相交的两立体的形状 和两立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与相交的两立体不同,相贯线又可分为:
1、两平面体相贯线
2、平面体与曲面体相贯线
3、两曲面体相贯线
㈠ 两平面立体相贯线的性质
1、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公有线;相贯线上的点是两立体 表面的公有点。 2、相贯线的形状为空间多边形。
垂直相交两圆柱直径相对变化时的相贯线 水平圆柱较大 两圆柱直径相等 上下两条空间曲线 两个互相垂直的椭圆 水平直径较小 左右两条空间曲线
当圆柱直径变化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5.2第五章第二节__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第二节贷款定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第五章贷款业务管理第二节贷款定价一、贷款定价原则二、贷款价格的构成三、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四、贷款定价方法一、贷款定价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保证贷款安全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二、贷款价格的构成(一)贷款利率(二)贷款承诺费(三)补偿余额(四)隐含价格(一)贷款利率1、根据在借贷期间利率是否可以调整划分①固定利率②浮动利率利率调整方法有按季、按半年和按年调整三种例题若某商业银行于2014年4月27日发放了一笔长期住房抵押贷款,我国于20014年11月21日调整了贷款基准利率,则该笔贷款()A.在整个贷款期间执行原利率B.从2014年4月27日按新利率计息C.从2014年11月21日按新利率计息D.从2015年1月1日按新利率计息2、人民币贷款利率档次按贷款期限可分为短期贷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及票据贴现利率•短期贷款利率可分为6个月以下(含6个月)和6个月至1年(含1年)两个档次•中长期贷款利率可分为1至3年(含3年)、3至5年(含5年)以及5年以上三个档次2、人民币贷款利率档次一年以内的贷款均执行合同贷款利率,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期限一年以上的贷款利率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例如:12月6日发放6个月期限的贷款,12月24日利率调整,如何计息?如果是3年期贷款,从去年的12月24日至今年4月6日,调整了3次利率,如何计息?3、几个与贷款利息相关的概念贴息•指借款人应支付的贷款利息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财政部门或借款人的主管部门代为支付•根据国家政策,为了促进某些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可以对贷款补贴利息•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原则是:贷款的贴息坚持谁确定谁贴息的原则3、几个与贷款利息相关的概念•贷款停息是指从某一时间起,对该笔贷款不再计收利息•减息是指对某笔贷款应计收的利息进行抵减而少计收利息•缓息是指对某笔贷款应计收的利息计息,但暂缓收息•免息是指对某笔贷款应计收的利息进行豁免《贷款通则》规定:除国务院决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陆地环境
呈现为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小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的纬度差异。 (2)形成基础: 热量 。 低纬和高纬 地区,自然带横穿整个大陆 分异 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自然带 (3) 表现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
答案:(1)A (2)B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
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
高度、山体的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异规律;甲→乙→丙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丁地→纽约→华盛顿,则主要反映了从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
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 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
。
教材P91图5.7探究 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世界气候带的分布有怎 样的关系? 提示:二者大致是一一对应的。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温带
大陆性气候控制下的自然带是什么? 提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 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形成了温带 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
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 的变化。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
第五章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教案(2)含答案

第5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二)本课时为必修2的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由“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平衡定律"两部分构成.前面介绍现存物种的由来及进化论的证据,使学生初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这节课安排“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由来,也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生命观念】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认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和证据,基于生物学事实,理解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现象.【科学探究】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
【社会责任】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进化观。
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平衡定律难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平衡定律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基础: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同种个体普遍存在变异(繁殖力强)→影响存活与繁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进化,新物种产生。
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但也存在一些局限.2.内容:(1)个体→群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群体可以将有利变异延续下去。
种群是生物进化、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
(2)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桦尺蠖为例,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就进化.反之,种群的基因若不改变,种群就没有发生进化.Ⅰ。
此处,引入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根据哈迪—温伯格发现的这个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例1:在昆虫中,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若该种群中A=0。
6,a=0.4,该种群中出现AA、Aa、aa概率是多少?例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 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14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 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 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 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法人资本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 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 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 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 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5
资本家及其代理人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 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 主要有:
28
9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
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参 1995年版。 考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书 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目。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 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8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 有所扩大。
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 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 目的现象。
必修2之第五章第 2 节_平抛运动

----第2节 平抛运动
第2节 平抛运动
• 学习目标 • 1、平抛运动的速 度和位移;
• 关键术语
• 1、平抛运动;
• 2、应用平抛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 2、匀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 3、偏向角;
• 3、斜抛运动规律。
自主学习:“平抛运动的速度” • 1、找出:x轴方向的合外力 、加 速度、速度的规律? • 2、找出:y轴方向的合外力 、加 速度、速度的规律? • 3、如何求平抛物体的实际速度? • 4、怎样表示速度方向与x轴的方向 关系?
自主学习:“平抛运动的位移”
• 1、找出:x轴方向的合外力 、 加速度、位移的规律? • 2、找出:y轴方向的合外力 、 加速度、位移的规律?
• 3、实际位移与分位移的关系?
• 4、推导:平抛轨迹方程。
自主学习:“斜抛运动” • 1、找出:x轴方向的合外力 、加
速度、力 、加 速度、速度、位移的规律?
• 3、推导:平抛轨迹方程。
初一地理第五章第二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2PPT课件

B
②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
③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④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课后练习】
综合题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
是 沿海,海陆交通便利
。
(4)关于D工业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选择填空)
A.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B.能源丰富,水资源紧张
太阳能发电
“玉兔号”月球车
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
说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 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 环渤海 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地区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 长江 渤海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三角洲 集中的地区。
“大分散,小集中”
珠江三角洲
第五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主讲人 王秀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
本节主要学习内容
工业的概念。 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家和学校中,我们会用到哪些工业产品?请同学们选择一 种,说说其生产过程。
面包的 生产过程
生产小麦,为面粉 小麦加工,为面包
京津唐工业基地
读图思考: 1.阅读图例,说出京津唐工业基地主要的 工业部门有哪些?概括该工业基地在全国 的地位及作用。 2.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影响京津唐工业 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有哪些?
京津唐工业基地
读图思考: 1.阅读图例,说出该工业基地主要的工业 部门有哪些?概括该工业基地在全国的地 位及作用。
城市建筑
航天基地
老
照
片
看
工
纺织厂
第五章第二节第2课时氨及铵盐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加热
②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H2O。+CO2+NH3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铵盐的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aOH。====NaCl+ NH3∙ H2O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C )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
装置是___C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 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②__④___。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如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3)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__________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6.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 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 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例.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
。
(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②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
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C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工业生产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 C.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板块构造学说
1. 60年代后期,在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产生 的又一种学说。 2. 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分为六 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 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 板块。 3. 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板块边界是 构造活动地带,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 脉、海沟和岛弧等。
板块构造学说
1. 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展,从大 陆漂移说开始,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2. 板块学说引出了“板块”的观念 3. 板块构造的理论,地球外壳约一百 公里厚的部份称为岩石圈,由许多 块体构成,这些块体即称为板块。
二、大陆漂移说
1910年有人第一次提出了这种 疑问:位于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 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为何如 此相似?这个人就是德国地球物 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 魏 格纳,这个念头成为他提出“大 陆漂移说”的契机。
本节主要参考书
1. 塔奇著《地球的构造圈》(地质出版社) 2. 普雷斯等著《地球》 (科学出版社) 3. 范时清著《世界大洋地质基本轮廓 》 (科学出版社) 4. 孙荣圭著《地质科学史纲》(北京大学 出版社)
50年代伊始,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开发的新技 术被广泛用于海洋观测, 比如采用声纳装置观测 海底地形,利用海洋磁 场仪探测海底磁场异常 情况等。通过这些探测, 科学家终于搞清全球海 底被称为“海岭”的巨 大海底山脉是彼此相连 的。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的对流作用
大洋板块俯冲图
海沟
1968年深海钻探第三次在南大西洋 的钻探结果证实了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学说深刻地解释了世界地震和火 山分布、地磁和地势现象、岩浆和造山运 动,说明了全球性大洋中脊和裂谷系、大 陆漂移、洋壳起源等重大问题,以全球整 体的研究观点,开拓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深 广度。但该学说对板块活动具体作用过程 和细节还不十分明确,对板块动力的确定 还有问题,对板块内部构造与板块俯冲消 亡及伴随的岩浆活动研究不足,还不能圆 满地解释大陆岩石圈的成因和演化,有待 进一步的完善。
第二节 现代地学的突破
1. 地质学的发展阶段 2. 大陆漂移说 3. 海底扩张学说
4. 板块了解现代地学关于地质构造问题的不同学说争论 的概况; 2. 把握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线索,重点 掌握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 3. 深刻理解科学上不同学说之争对科学发展的重要 作用。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认为二 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 整块联合古陆。后来,在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 天体引潮力下,这一联合 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 硅铝层组成的陆块浮于较 重的硅镁层上。逐渐形成 现在的海陆分布。
三、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越靠 近海岭的岩石越年轻,越远就越古老, 呈两侧对称分布。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 涌出,冷郄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继续上升的岩浆,将旧的大洋地壳推向 两边,当被越推越远的大洋地壳遇到大 陆地壳时,便俯冲至大陆地壳之下的地 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海底由此得以 不断更新和扩张。
一、地质学的发展阶段
1. 18世纪末----20世纪初,在研究地质历史时,用 生物化石来断定地质年代,称之为生物学地球 观阶段。 2. 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地壳和海洋的化学成 分构成及其变化,矿物元素的分布,以此来推 断地球地质的形成和演化,称之为化学地球观 阶段。 3.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用力学、电磁学等 理论来研究地球地质结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产生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地质力学等一系 列新的学说和理论,称之为物理地球观阶段。
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 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再者, 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 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 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思考题
1. 概述现代地学关于地质构造问题的不同学 说争论的情况? 2. 简述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 说的基本观点? 3. 试述现代地质构造学的不同学说之争对科 学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