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第二节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人:薛新梅

课题

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课时 2

教学目的

要求

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

难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五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

授课效果分析总结

导入新课:

当代资本主义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

1、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呈剥削和对立的关系。

2、19世界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①国家资本所有制

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

国家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国家资本所有制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②法人资本所有制

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

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法人资本所有制的性质: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动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这些制度主要有:

其一,职工参与决策。

其二,终身雇佣。

其三,职工持股。

其四,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其五,工人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二,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市场机制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国家权力日益集中于政府首脑。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以维护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利益的协调,缓

和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作用。

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很深刻的,正确认识新变化的原因、态势和实质,对于科学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批判和扬弃其消极和落后的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促使资产阶级在吸取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那种把资本主

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样,那种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课后作业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_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我选用的教材是粤教版教材,面向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来浅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物体扩大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力学的解题范围。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首先从知识层面说,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他们的这一认识只可能是定性地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从能力方面分析,作为高一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对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认识,尽管这个认识不一定正确。他们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在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物理情景”,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知识点+巩固提高新版济南版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知识点】 1.(考点1)人体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 (3)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周围神经系统。 2.(考点2)什么叫神经元?其功能是怎样的?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神经冲动。 3.(考点3)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 (1)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的。 (2)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3)突起包括轴突(长)和树突(树枝状)两种。 4.什么叫神经纤维?神经末梢? (1)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的突起(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在外边的髓鞘。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5.什么叫做神经? 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 6.脊髓的位置是怎样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 下缘平齐。 7.(考点4)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1)脊椎分为灰质和白质两部分。 (2)灰质位于脊髓中央,横切面呈蝴蝶状,色泽灰暗, 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具有反射功能,可以调节人体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 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小儿麻痹等都是脊髓灰质的作用。 (3)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上行神经纤维和下行神经纤维,具有传导功能。是人体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8.(考点5)什么叫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的区别是什么?

(1)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在一起,完成人体的某项生理功能的神经结构叫神经中枢。大脑里的神经中枢是高级的,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 (2)神经中枢是指脑和脊髓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 9.(考点6)脊蛙反射实验中为什么要切除蛙的脑部? (1 (2 10.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1.大脑的结构是怎样的?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1)表面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上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 (2)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将大脑皮层的各功能区、两大脑半球以及小脑、脑干、脊髓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大脑皮层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运动。 12.(考点7)大脑的功能是什么?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 (1)躯体运动中枢:支配身体对侧骨骼肌随意运动。 (2)躯体感觉中枢:接受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的感觉。 (3)语言中枢:能够支配说话、理解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区。 (4)视觉中枢:产生视觉的部位。 (5)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的部位。 13.小脑的位置和功能是怎样的?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推荐】第五章第二节 解方程 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二节解方程第一课时》教案 你今年几岁了第一课时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1.移项法则. 2.移项法则的理论根据. 【教学重点】: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移项要变号. 【教学工具】:投影仪、自制胶片、直尺 ◆教学情景导入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且根据这两个性质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那么,什么叫方程的解. [生]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师]方程变形为什么形式,就可以认为解出了方程的解. [生]需将方程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师]很棒.那么我们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设法将方程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子. ◆教学过程设计 Ⅱ.讲授新课 1.移项法则 [例1]解方程5x-2=8. (由一学生来解答) [生]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 5x-2+2=8+2 化简,得5x=8+2 即5x=10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得x=2. [师]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利用等式的性质1将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到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5x”和“8”在方程两边没有动,而原方程的“-2”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的过程中“-2+2=0”而使“-2”消去,可方程的右边出现了“+2”. [生]刚才的过程,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改变符号后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教师可用多媒体将刚才的过程演示)即: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2]解方程3x =2x +1. 解: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x ,得 3x -2x =2x +1-2x 即3x -2x =1 化简,得x =1 比较原方程3x =2x +1与变形后的方程3x -2x =1,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又发现了刚才的过程,即 我还发现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就相当于将方程中的一些项改变符号后,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师]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能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是最伟大的发现.而这恰好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移项法则.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法则. [生]移项法则就是在解方程中,将一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在应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时,需注意什么? [生]特别注意将一些项从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一定要改变符号后方可移过去. [师]解方程,方程左右两边移项,随意地移过来,移过去都可以吗? [生]我们移项的目的是为了解出方程的解.即将原方程整理成像5x =10这样的形式才能解出方程的解. [师]因此,移项必须有一个目标,是什么呢? (同学们可议一议,然后解答) [生]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这样我们就能够合并同类项,而使方程变形为ax =b (a 、b 为常数且a ≠0)的形式. [师]变形为ax =b (a ,b 为常数且a ≠0)的形式.真棒!最后要解出方程的解来只差一步,是什么? [生]因为a ≠0,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 ,使x 的系数化为1,得到x =a b 即为方程的解.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移项法则来解几个方程. 2.移项法则的应用. [例1]解下列方程 (1)2x +6=1;(2)3x +3=2x +7. 分析:关于移项法则,要强调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尝试着解方程,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觉改正错误.比如有的同学这样解方程(1). 解:(1)移项,得2x =-1+6 合并同类项,得2x =5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 =2 5 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解题过程,移项法则源于等式的性质1,不妨用等式的性质1重新解. 解:(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6,得 2x +6-6=1-6 即2x =1-6 与上一种解法相比较,显然与2x =-1+6是不同的.这说明上一种解法中移项有错误,没有移动的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

第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达标题A 1、电路的组成 ①由 、用电器、 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 ;导线: ; 用电器: ;开关: 。 2、干电池的锌筒是____极,碳棒是______极。 3、如图所示,在小灯泡和开关之间连着金属夹A 和B ,当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A 和B 之间分别接入铅笔芯和木尺。小灯泡发光时接入的是_________,这是因为它是__________;接入_________时,小灯泡不发光,因为它是_________。 4、避雷针工作时,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那么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 A.从尖端流向地面 B.从地面流向尖端 C.没有电流 D.是任意的,没有规定 5、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 6、 如图所示,有一个小电动机模型和一盏电灯,当开关S 闭合后, 则( ) A .电动机转动,灯不亮 B .电动机转动,灯也亮 C .电动机不转动,灯亮 D .电动机不转,灯也不亮 7、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生的现象是( ) ⑴灯正常发光 ⑵灯不亮 ⑶电源会被烧坏 ⑷灯会被烧坏 A .⑴ B .⑵ C .⑶和⑷ D .⑵和⑶ 参考答案: 1、①电源 开关 ②略 2、负 正 3、铅笔芯、导体、木尺、绝缘体 4、A 5、C 6、 C 7、D 第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达标题B 1.电流通过半导体二极管时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_________流动,电流流过时能发光的二极管叫_________,可用来做指示灯。 2.在使用电源时,不允许将电源的_________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否则将出现事故。 3.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会产生电流 B .电路是通路就一定会有电流 C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一定就有电源 D .电路中电灯发光,电路不一定是通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闭合S 2,断开S 1S 3时,电路是断路 B .闭合S 1S 2、S 3时,电路是通路 C .闭合S 1S 2,断开S 3时,电路是短路 D .闭合S 1S 3,断开S 2时,L l 发光而L 2不发光 5、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 能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正确电路是( ) 6、如图所示电路中,下列关于开关对电路控制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开关连在靠近电源正极一端,才能起控制作用

2020版注册监理工程师 合同法规 第五章第二节 建设工程监理投标工作内容和策略

第二节建设工程监理投标工作内容和策略 一、建设工程监理投标工作内容 工程监理单位的投标工作内容包括:投标决策、投标策划、投标文件编制、参加开标及答辩、投标后评估等内容 (1)建设工程监理投标决策 投标决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决定是否参与竞标;二是如果参加投标,应采取什么样的投标策略 (2)投标决策定量分析方法 常用的投标决策定量分析方法有综合评价法和决策树法 1)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指决策者决定是否参加某建设工程监理投标时,将影响其投标决策的主客观因素用某些具体指标表示出来,并定量地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投标决策依据 综合评价法也可用于工程监理单位对多个类似工程监理投标机会选择,综合评价分值最高者将作为优先投标对象 1.确定影响投标的评价指标 2.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上述各项指标对工程监理单位参加投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了在评价中能反映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应当对各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各项指标权重之和应当等于1 3.各项评价指标评分。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衡量各项评价指标水平,可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各等级赋予定量数值进行打分 4.计算综合评价总分。将各项评价指标权重与等级评分相乘后累加,即可求出建设工程监理投标机会总分 5.决定是否投标。将建设工程监理投标机会总分与过去其他投标情况进行比较或者与工程监理单位事先确定的可接受的最低分数相比较,决定是否参加投标 2)决策树法 多项目多方案的选择,通常可以应用决策树法进行定量分析 当工程监理单位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投标时往往事先不知道参与投标的竞争对手),仅根据自身实力决定某些工程是否投标及如何报价时,则是典型的风险型决策问题,适用于决策树法进行分析 (3)建设工程监理投标文件编制 1)投标文件编制原则 1.响应招标文件,保证不被废标 2.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深入领会招标文件意图 3.投标文件要内容详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投标文件编制依据 1.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监理投标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2.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文件。建设工程监理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 3.企业现有的设备资源 4.企业现有的人力及技术资源 5.企业现有的管理资源 3)监理大纲的编制 建设工程监理投标文件的核心是反映监理服务水平高低的监理大纲,尤其是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制定的监理对策,以及向建设单位提出的原则性建议等 监理大纲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和自己初步掌握的工程信息,对工程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工程结构或工艺特点;工程地点及自然条件概况;工程质量、造价和进度控制目标等 2.监理依据和监理工作内容 ①监理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工程勘察设 计文件;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相关建设工程合同等 ②监理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等 ③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方案。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方案是监理评标的重点。建设单位一般会特别关注工程监理单位

2021-2022年高中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教学对象 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为高一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 学生的接受能力 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较强。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情况 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功能及新课标的要求,并联系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为实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重、难疑点如下: 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为此我打算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改演示为学生实验,让他们从实验中归纳出规律 2.例题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释疑 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本质就是活动的原则,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采用的教法为实验法、探索法。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把教学引导到心理层面。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快乐。 二、学法指导 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节课主要教会学生“三会”:会观察、会实验探索、会分析总结规律。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我对师生间的互动是这样设计的。 三、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 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 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 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 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 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 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 (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贝贝:农业以旱作为主,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 玲玲:这里的水资源明显不足,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你觉得有道理吗?(学生判断回答)明确:贝贝说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其中春小麦是错误的。北方地区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玲玲说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是错误的,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归纳总结:

第五章第二节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人:薛新梅 课题 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课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求 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 与 难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五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 授课效果分析总结

导入新课: 当代资本主义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 1、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呈剥削和对立的关系。 2、19世界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①国家资本所有制 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 国家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国家资本所有制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②法人资本所有制 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 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法人资本所有制的性质: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1》导学案 备课人:刘政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认识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重点、难点】水电解实验;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阅读课本P,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目的是_______ 也可加入_______ (2)在正极上得到的气体用______ 检验,现象是,是____气。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______ 检验,现象是,是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则正、负两级上得到的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3)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旧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形成_______。 (4)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2. 观察课本P, 水分子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示意图,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 。 3. 阅读课本P, 依据图示,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由此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何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如果用V 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 A:VB约等于:。(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重新组合 B.原子重新组合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三、自我小结、交流共享(5分钟) 四、达标测试 1.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A.水受热后气化 B.储存氮气的钢瓶爆炸 C.氧气溶于水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 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气+氧气点燃水 B.水通电氢气+氧气 C.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D.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五、评价反思 反思:这节课内容挺多,学生不能都掌握,尤其是从微粒观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很有难度,对于分子原子的认识也缺乏记忆,课堂时间不够,只好课后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刘立煌说课稿详细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牛顿第三定律,我是08科本的刘立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五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第一说教材,第二说学情,第三说教法学法,第四说教学程序,第五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 地位和作用: 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独立的一个定律,能体现物质间普遍联系的规律,应用极其广泛。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标要求: 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正确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并能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因而更具有能力培养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理解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3)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体会人类只有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及课标要求,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设定为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少不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 知识层面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能力层面 学生虽然有了初中的物理基础,可认识层面上还是停留在感观的理解上,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的异同之处,学生往往把其混淆。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我设计本节课的难点为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性格特点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2)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进行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之一,它既是整个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又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可见,《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很高,达到了理解与应用的水平,而且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提出过程性要求,即通过实验达到知识目标。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知道二力平衡的知识,而且他们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是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会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比如认为:①强者施予弱者的力大;②主动施力者施加的力更大;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相互抵消。所以教学中要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多提供感性素材,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前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

实验能力,体会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对实验活动与生活情景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概括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五、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认为:差的教师只会奉献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所以在学法上采用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视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

第五章 货物合同的标的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授课教师陈英南

第五章货物合同的标的 【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合同的标的是指进入国际市场买卖的货物。在国际贸易中,货物合同的标的是通过商品的名称、商品的品质、商品的数量及商品的包装四个方面来确定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商品名称的命名方法;理解合同中的名称条款;了解规定名称条款时的注意事项。 2、掌握品质表示的方法,掌握常见的品质条款的规定,了解规定品质条款时的注意事项。 3、掌握商品数量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理解数量条款的规定。 4、了解包装的种类,掌握中性包装,了解包装条款的规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品的名称 一、商品名称/品名(Name of Commodity) 定义:指能够使某种商品区别与其他商品的一种称呼或概念。 二、商品名称的命名方法 (一)以其主要用途命名。 (二)以其外观造型命名。 (三)以其主要成分或原材料命名。 (四)以其制作工艺命名。 (五)以褒义词命名。 (六)以名胜古迹、人物名称命名。 三、合同中的品名条款 无统一格式:单独列出商品名称 名称条款和品质条款合并(把规格、等级、型号包括进去) 如:一级西湖龙井 四、品名规定时的注意事项 (一)名称必须具体、明确,不可太过空泛、笼统。如:电视机——家电/机器 (二)事实求是规定品名,不应列入不必要的描绘词。如:一些保健品,排毒养颜胶囊(三)尽量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四)选用合适的品名,以利节税节费。轿车模型(玩具) (五)名称翻译准确,保持一致。 第二节商品的品质 一、品量条款的重要性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规定:如果卖方所交货物与合同不符,买方有权拒收货物、撤消合同。 二、商品质量含义 定义:指商品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 内在素质:商品的化学成分、物理和机械性能、生物性能等自然性能。 外在形态:大小、长短、色泽、轻重、光滑粗糙、结构、款式以及味觉、嗅觉等 三、商品质量的规定方法 (一)实物表示商品品质 1、看货买卖 (Sale by Actual Quality) 2、凭样品买卖 (Sale by Samples) ⑴凭卖方样品买卖 (Sale by Seller’s Sample) ⑵凭买方样品买卖 (Sale by Buyer’s Sample) (二)凭文字说明买卖 (Sale by Description) 1、凭规格买卖(sale by specification) 2、凭等级买卖(sale by grade) 3、凭标准买卖(sale by standard) (1)“良好平均品质”(Fair Average Quality / F.A.Q.) (2)“上好可销品质标准”(Good Merchantable Quality / G.M.Q.) 4、凭说明书、图样买卖 (sale by description of illustration) 5、凭牌名或商标买卖 (sale by trade mark or brand) 6、凭产地名称买卖 (sale by name of origin) 三、合同中的品质条款 (一)基本内容 1、在凭样品买卖时,合同中除了要列明商品的名称外,还要定明样品的编号,必要时列

第五章第二节

任何物质,只要它表面的温度大于绝对零度(即t>-273℃),那么它将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四周空间放射能量,这种能量的传播方式称为辐射,以这种方式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也把辐射和辐射能统称为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 (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太阳直射辐射 指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量的多少。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J/(m2·s)。 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海拔高度、地球纬度 2、太阳漫辐射 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透明度 3、太阳总辐射 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太阳辐照度的变化较小,称为太阳常数。其值为1367.69J/(m2·s),其变化幅度一般在±2%范围内。 4、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 吸收作用 a.大气中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其吸收量,约占大气上界的6%。 b.云层的吸收作用云层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其吸收量约占大气上界的14%。 反射作用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50%~55%,有时可达80%,全年平均统计,大约使太阳辐射削弱了27%。而且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反射率越高 各种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相对较少 5、光照强度 表示物体被光照射明亮程度的物理量,是太阳辐射光效应的表现。光照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可见光的强弱。照度单位为勒克斯(1x)。我国常用米烛光,1lx就是以一个国际点光源为中心,以1m为半径的球面上的照度。 二、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 (一)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1、地面辐射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300K左右,地面日夜不停地放射辐射,称地面辐射,以Ee表示,其辐射波长为3~80μm,放射能力最强的波长10μm。地面辐射的波长全部在红外光区,因此,地面辐射又称为地面长波辐射和红外热辐射。 地面辐射结果 据统计地面辐射的能量93%被大气所吸收,仅有7%的能量散失在大气层之外,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仅为大气上界的6%,可见大气能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所以说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2、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温度升高,平均温度约为200K左右,大气亦不断地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波长叶属于红外辐射,所以大气辐射也称为大气长波辐射。 3、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向下到达地面的那部分辐射,因为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所以称为达逆辐射。 (二)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用E表示:E=Ee-Ea,通常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所以Ee>Ea,E>0,即地面放出热量多,而得到的补偿少,这就意味着地面有效辐射将使地面损失热量而降温。影响地面有效辐射(E)的因素有以下6个:水汽、风、地气温差、下垫面性质、覆盖、海拔高度 (三)、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见光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又称生理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对光合辐射各种波长的吸收和利用是不同的,把参与作物光合作用并转化为有机物质而储存起来的太阳辐射。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2)、通过定量实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定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总结并应用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有意识的去感知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所欠缺,老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六、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大量程弹簧秤,小车,薄木板,圆铅笔;圆珠笔芯,水,摄像头。 七、主要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6分钟) 从生活实例引入: 1、演示实验——“以卵击石”。 (强调除了生鸡蛋破以外,更应注意观察石块后退的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体会:碰撞发生时,鸡蛋受力的同时也给石头一个力,力是相互的。 2、亲身体验: 学生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用力推桌子。——(问)感觉如何?如何解释? 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 新课讲授 用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一:把薄木板放在并排的圆铅笔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放在木板上,问: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测试试题

第五章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检测题) 1.下列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神经 B.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C.神经系统对人体各部分起协调作用 D.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可随意支配2.有关下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是细胞体,[3]和[4]是神经纤维 B.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 D.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3]进行传导 3.脑与躯干,脑与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 A.小脑 B.脑干 C.脊髓 D.大脑 4.组成脑的三部分结构是() A.大脑、中脑、小脑 B.大脑、小脑、脑干 C.大脑、小脑、脑桥 D.大脑、小脑、间脑 5.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A.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语言中枢 D.视觉中枢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2.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酒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 ) A.酒精麻醉大脑,使行为失控 B.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失控 C.酒精麻醉脑干,使行为失控 D.酒精引起肝中毒,使行为失控 3.如图是脑的侧面半球,据图填空。

(1)①是,它的表层叫做,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可称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动物的大脑皮层上没有中枢。 (2)当图中[]受损,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而立即死亡;当图中[]受损,可表现出运动不协调。 (3)“中风”病人的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这是因 为。 (4)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轴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 C.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脑干不属于脑的组成部分 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1)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以防跌倒死亡,你知道保护后脑,其实是为了保护。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发生了病变。 (3)“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损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