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微小世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镜》微小世界2-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 到了它的特点了吗?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 大呢?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放大镜广泛 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的特点 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因为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有放大的功能, 所以在生活 中人们常常把它叫做放大镜。
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凹透镜和凸透镜有何应用
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透明塑料等)磨制成的两 个折射面都是球面, 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叫做透镜。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大类。凸透镜的 中央部分比边缘厚, 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的中央部分比边缘薄, 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又叫发 散透镜。光线通过透镜会聚的点叫焦点, 焦点与透镜中心 间的距离叫焦距, 焦距越小, 会聚(凸透镜)或发散(凹 透镜)光线的本领越大, 因此可用焦距的倒数表示透镜的 折光本领, 眼镜的度数就是通过焦距的倒数乘以100来计 算的。 凹透镜可以做近视镜, 也可以用来制作显微镜、望 远镜。凸透镜可以做放大镜、老花镜、人工晶体、取火用 (阳光下聚焦)、显微镜、望远镜等。我国早在西汉时期 就有人用冰作为透镜来生火了。
放大镜
放大镜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能放大物体的仪器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 作用是什么?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用眼睛看科学书上的一副图片, 再用放大镜观 察这幅图片, 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功能。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或者中央厚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是:(1)、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人眼和观察对象直接来回移动,直至图形大而清晰;(2)、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观察对象,直至图形大而清晰。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使用观察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11、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人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休,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2、放人镜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越大,例如玻璃球,装满水的烧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件

放大镜的特点
玻璃杯 广口瓶 烧瓶 烧杯
水滴
共同点:透明、凸起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保鲜袋
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 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 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 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 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
昆虫的触角
棒状
羽 毛 状
丝 状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 角,昆虫的触角像“电 视机上的天线”,可左 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 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 味。能感触物体,还能 平衡身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天 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蝗虫的触角呈丝状;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 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 鞭状 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B、牛顿 C、培根 )。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课件目录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
设计者:滨城区实验小学
张春华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 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草蛉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倍数与镜片直径 关,与凸度( 中央厚/边缘厚)值 关。
•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 通过透镜看到的区域)越 。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倍数与镜片直径无关,与凸度( 中央厚/边缘厚)值 有 关。
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折射光线图
放大镜的作用——
• 放大物体的像---物体并未变大
• 聚光作用--聚太阳光点燃火柴或纸 张
放大镜的用途——
•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 • 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 • 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 • 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 • 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 • 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 • 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光源
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不透明的 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反射
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透明的物体 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折射 ————光线从一种物体进入另一种 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 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要求:
1.从侧面,正面两个方向观察水中的筷子
2.观察时要找准观测点和观测的位置
人眼的构造是怎样的
• 人眼的构造与摄影机相似,整个眼球完全封闭又如摄影机的暗箱。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眼球由外至内可分为三层构造。最外层的后端 是白色的巩膜,即眼白部分,眼球前端为透明的角膜,角膜是接受 信息的最前哨入口,光线由此射入,另外巩膜和角膜还起到维持眼 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第二层称为色素膜,是不连续的, 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眼球最前端为环形的虹膜,有辐射状的纹 理,不同种族的人颜色不同。虹膜中间是瞳孔,瞳孔是光线进入的 孔道,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入眼球的光通量,当处于光线 较强的环境,会自动缩小,避免眼睛被灼伤,当光线变暗时,会自 动扩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看清物体。脉络膜位于此层的后端, 在巩膜内侧和视网膜的外侧,其中的血管可供给视网膜外层营养, 色素起遮光暗房的作用。睫状体连接虹膜和脉络膜,内侧通过悬韧 带与晶状体相连。 晶状体属于眼的内容物。它犹如摄影机的镜头一 样,位于瞳孔后面,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可以通过睫状 肌来改变自身的形状来调节焦点。物体发出的光线透过角膜、瞳孔 ,经过晶状体的聚光调节,影像就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这就是眼 睛视物的原理。眼球的最内层为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 递的第一站。好像照相机的底片一样,具有接受和传送影像的作用 ,视网膜上布满神经,将外面传入的光线传入大脑显现成像。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为什么 看到的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 这是因为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摄入人或景物的 影像后,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3路,由3个 摄像管分别感受光线中红、绿、蓝三种原色 光,然后将感受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这些 电信号被彩色电视机收到后便控制彩色显像 管里的3个电子束(电子枪)。显像管管底的内 壁涂有一层光敏材料——荧光粉,构成荧光 屏。荧光屏在向外的一面含有40万组荧光点 ,每组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它们受到电子束 激发后就产生对应的红、绿、蓝色光。这些 荧光点很小,平时肉眼无法看见,而用放大 镜就能看见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3.观察结束后把自己的得到的结论进行小 组交流
研究内容
镜片一 ( ) 凸透镜
镜片二( ) 凹透镜
镜片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能否放大
能放大
不能放大
能否聚光
能聚光
不能聚光
能否成像 能成倒立的像
不能成像
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 透镜(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所以在生活中人
们常常把它叫做放大镜)
,即使看近物时也无法再收缩使晶状体前后径增大,而维持
在看远物时的细长状态。晶状体前后径小,像落在了视网膜
后,因此要想使像落在视网膜上,必须使光线的聚集点前移
,提前聚光,因此要配凸透镜。返回
凹透镜和凸透镜有何应用
• 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透明塑料等)磨制成的两个折 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叫做 透镜。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大类。凸透镜的中央部 分比边缘厚,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的 中央部分比边缘薄,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光 线通过透镜会聚的点叫焦点,焦点与透镜中心间的距离叫焦 距,焦距越小,会聚(凸透镜)或发散(凹透镜)光线的本 领越大,因此可用焦距的倒数表示透镜的折光本领,眼镜的 度数就是通过焦距的倒数乘以100来计算的。 凹透镜可以做 近视镜,也可以用来制作显微镜、望远镜。凸透镜可以做放 大镜、老花镜、人工晶体、取火用(阳光下聚焦)、显微镜 、望远镜等。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用冰作为透镜来生火 了。
《放大镜》微小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1-1 放大镜
• 科学概念 •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
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 看到更多的细节。 •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 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 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物体,通常是因为眼球太长或晶状
体太厚所致。人们视近物时间过长,睫状肌已习惯像就落在了视网膜前方
。要想使像落在视网膜上,必须使光线的聚集点向后延,于
是需要配凹透镜。远视眼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通常是因为
眼球太短或晶状体太薄所致,睫状肌随年纪增大而弹性降低
• 凸度值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透镜 视野(通过透镜看到的区域)越 小 。
人眼最多可以看到多小的物体
• 一般来说,人眼能看到的最小物体约为0.1mm。人眼视觉是 个很复杂的物理、生理及心理过程,据专家测定,当一个物 体进入眼瞳形成的张角正好是以其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长度的 1/3600左右时,这个物体就表现为一个与背景有别的像点而 被人眼看到。如果距离增大或物体缩小,这个物体的像点就 融入背景中而不能被眼睛识别。 曾有实验证明:一个人站在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刚好能看到400米之外直径为20 厘米的旗杆顶,站得更远些,旗杆顶就分辨不出了;国外一 位训练有素的侦察员在良好的视况条件下可以识别出2公里之 外的一辆坦克上大小约32厘米的炮塔和瞭望孔。按照这两个 不严格实验结果换算出的眼睛分辨率——分别相当于圆周的 1/2000和1/6250,分别大于和小于生理光学专家测定的一般 人眼视力数据。但当一个物体极其明亮,且与背景反差极大 时,也是有可能达到激活视细胞产生光觉、色觉和形觉的水 平,如黑夜中可以看到超远距离的明灯。
放大镜的用途与历史
• 阳光下点燃纸是其 作用;可观察
微小世界是其
作用。
• 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的用途与历史
• 阳光下点燃纸是其 聚光 作用;可 观察微小世界是其 放大 作用。
• 早在 1000多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 大镜。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怎样行进的?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 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计
算机的屏幕,观察的结果是不仅 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 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 密,那就是图像是由色 彩点组成的。
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
• 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彩色画稿或 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 。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 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刷时先将原稿进行色分 解,分成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再进 行加网。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 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构成网点负 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印刷时再进 行色的合成,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 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近视和远视的情况
•
健康正常的眼球,几乎呈圆形,直径约 2.5公分,人的眼
睛想看清楚物体,则物体的成像必须落在视网膜上,当物体
远近不同,正常眼睛的睫状肌会调节晶状体时期呈现不同的
形状,使得物体的成像总能固定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镜,物体越近,凸透镜前后径约大,成像越大,物体越
远,凸透镜前后径越小,成像越小。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像
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
•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 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镜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
其它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 放大物体呢?
•圆柱形及球形的装 满水的容器及水滴 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由此推断 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 目不动,镜动或物 动。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一小块面积图片、屏幕、织物等)
•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将图像分割 成许多网点(逐色印刷不可能!)负 片拷贝
• 显示器屏幕――由色彩点(红绿蓝三 色)组成
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 视机、计算机的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