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类学十讲 笔记
参考书目

1、《人类学》,招子明,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2001,在《费孝通文集》第二卷,群言出版社。
另有1986江苏人民出版社(戴可景译)版;3、《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兹,199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观照、理论与实践》,黄应贵,2010,商务印书馆。
5、《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凌诺斯基,2002,梁永佳、李绍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6、《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埃德蒙-R-利奇,2010,杨春宇、周歆红译,商务印书馆;7、《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特纳,2006,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商务印书馆。
复试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同初试。
1、《人性之窗:简明人类学概论》(第三版),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尼著,范可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2、《人类学》,招子明、陈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江村经济》,费孝通著,戴可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乡土中国》,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凌诺斯基著,梁永佳、李绍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6、《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埃德蒙-R-利奇著,杨春宇、周歆红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7、《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英】特纳著,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A.教科书、参考书部分,①《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讲解清楚透彻,即使零基础的人也可以读得懂,记住里面某些重点的理论,其实纵观考研的试题,几本古典进化论部分考的微乎其微,可以不作为重点,但是想列维·斯特劳斯,还有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这些就成为了重点,格尔茨一直被当成了靶子来批评的,具体可参见一下蔡华老师对格尔茨的批评。
②《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埃里克森著),这本书写的很好,这本书在朱晓阳老师的人类学导论课是作为课前阅读教材来讲解的,人类学导论是一门通选课,如果你没上过的话,直接阅读这本书就可以了,其课程内容就是基于这本书,在试题中的体现比如,萨林斯的“并置结构”,这个概念好迷惑人啊,在这本书可以找到出处。
西洋政治哲学概论笔记10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課程筆記第十章:霍布斯論主權者與宗教衝突;洛克論自然狀態、上帝與自然法授課教師:陳嘉銘教授授課老師:陳嘉銘筆記整理:鄭皓中霍布斯論主權者與宗教衝突;洛克論自然狀態、上帝與自然法筆記人世間各種不同領域的劃分1人類理性無法介入的領域這一塊領域是神(God)明確意志表示範圍2,在霍布斯所處時代,人們普遍認為這塊領域並不是人類理性能夠斟酌的,因此政治不該介入。
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領域在神明確意志表示範圍之外,則是人能夠自我掌握的領域,因為沒有上帝直接意志的表示,所以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範疇。
●在此領域中,還包含著宗教的儀典,例如結婚儀式、祈禱文、受洗日……。
然而也正因為此些宗教儀典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範疇,沒有特定標準,各教派的爭端也就時常出現。
●另有一塊領域對霍布斯來說可以獨立於其他諸領域來看待,它包涵了霍布斯意義下的stability與peace3。
而保衛這一塊領域就是成立政府的最主要目的。
也就是說,政府存在的目的並非推動某一宗教教義,又或是推動任何一種政治意識型態,而是要維持和平、穩定。
◆正因為必須去維護和平、穩定,霍布斯認為政府應該要擁有最高且不可分割的權力。
基於對和平與穩定的維護,政府能夠去判斷其餘一切領域如何安排才能給國家帶來最好的結果。
雖然,政府只能基於維護和平、穩定的理由管理一切領域,但,什麼樣的事情與國家和平、穩定相關,是由政府決定的。
因此,霍布斯實際上是一個絕對王權的支持者,他認為主權者握有世俗的劍,也握有教會的權柄4。
●另外,有一塊領域則包含政治上的各種理念,以及實踐上的各種不同意見和衝突。
例如,共和、自由和人權都被歸在這個領域。
1建議讀者搭配老師版書閱讀,才能得到最佳的理解。
2多半是記錄在聖經上。
3這塊領域對霍布斯來說可以被獨立出來看待。
4正因為握有教會權柄,基於維護和平和穩定的理由,政府能夠去干預宗教教義。
●最後被歸類的,則是生活中人們所面對的各種世俗領域。
人类学通论_庄孔昭_笔记精华整理_up

人类学通论第一编第一章绪论——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和内容一、人类学是什么:anthropology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关注人类及其文化的整体。
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和英国人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位对人类学起关键作用的人:美国人博厄斯。
泰勒提供人类学理性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
人类学最早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
随国际交流增加,学科名称趋向一致,即包含了“民族学、民族志”的人类学。
人类学关注人类及其的整体,而其它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只关注人类行为的一方面。
人类学相比他们是是年轻的学科,因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大部分欧洲学者都对异文化缺少兴趣,也很少思考对不同生活方式进行系统研究。
二、人类学的领域和学科关系: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学科:1)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两类问题:a.人的出现及其进化;b. 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在我国,a.研究主要集中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科之下。
2)语言学(或语言人类学)(研究文化与语言相互关系的学科)。
与其它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家对非书面语言的意义更感兴趣。
3)考古学(或考古人类学)(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包括a.史前考古学:研究文字出现以前的社会b. 历史考古学: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这些遗迹和遗存统称为遗存,分为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其中以人类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
4)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广义上:指后三个学科;狭义上仅指民族学。
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社会现象研究上。
民族学的核心是:文化。
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访谈观察,更主要是获得局内观点的过程,即体会主位与客位的关系。
与一般观察不同,它是一种参与观察。
从HRAF总结的条目看,文化人类学9方面内容:1)主要分支2)理论构架和主要概念:如人文主义、文化进化、精神分析、深度解释、文化唯物主义3)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跨文化、话语分析、民族志、网络系统分析、统计等等。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1.希腊罗马Homer Author of epics Sappho Lyric poet三大悲剧家:Aeschylus Tragic dramatist Sophocles Tragic dramatist Euripides Tragic dramatist喜剧家:Aristophanes Comedy writer历史学家:Herodotus wrote about wars between Greeks and Persians Father of history Thucydides wrote about wars between Athens and Sparta and Athens and Syracuse the greatest historian that have ever lived哲学和科学:Pythagoras All things were numbers founder of scientific mathematics Heracleitue Fire is the primary element Democritus Materialist,one of the earliest exponents of the atomic theory Socrates Dissect of oneself,virtue was high worth of life,dialectical method Plato Man have knowledge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certain general ideasAristotle Direct observation,theory follow fact,idea and matter together made concrete individual realities Euclid a textbook of geometry Archimedes when a body is immersed in water its loss of weight is equal to the weight of the water displaced “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a nd I…ll move the World”Others Diogenes (the Cynics)Pyrrhon(the Sceptics)Epicurus (the Epicureans)Zeno(the Stoics)4th century B.C.后半叶希腊在Alexander,king of Macedon的领导下,5th century B.C.达到顶峰,146 B.C.被罗马攻克2.基督教和圣经Jews—以前叫Hebrews,3800B.C.穿过中东沙漠,1300B.C.Moses带领Hebrews离开埃及,开始他们的Exodus,他在Sinai 山定了ten commandments in the name of God,40年后Hebrews定居Pelestine,known as Canaan,Hebrew人的历史口头传送记入the old Testament,6th century B.C.,他们在Babylon形成synagogue(忧太集会)来发扬他们的教义。
西方文化史复习笔记完结版

阿布维利-阿舍利文化的代表性工具是:手斧。
在欧洲,首先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尼安德特人化石。
莫斯特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埋葬死者的习俗。
晚期智人也被称为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文化成就最突出的是岩画艺术。
最具代表性: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最早的雕刻:法国“持角杯的少女”,或称“洛塞尔的维纳斯”。
新石器文化特征: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
现已发现的欧洲最早的农业居民遗址在南欧。
欧洲最早奴隶制文明:克里特岛——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米诺斯王宫的发掘者阿瑟-伊文斯。
(一度称霸爱琴海的奴隶制文明)早期爱琴文化创造者:皮拉斯基人、卡里亚人或勒列吉人。
希腊神话中所说的“迷宫”指的是米诺斯王宫。
爱琴文化由克利特文化转为迈锡尼文化(阿该亚人)时间:15世纪末线性文字A的发明者是克里特人。
泥板文字——线性文字B的发明者是阿该亚人。
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2世纪初,标志迈锡尼的衰落。
“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埃及;“肥沃的新月形地带”指的是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
两河流域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集权国家是由阿卡德人建立的。
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时间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亚述学:通过楔形文字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史诗最著名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
“恣意无敌的洪水”是用来描述天神恩利尔。
《汉谟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的一部成文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杰出的建筑成就“空中花园”、“七级大庙塔”——供奉马都克(巴比伦神话中众神之王)。
今天历法中的星期制度来源于古巴比伦以日、月、水、火、木、金、木七星神的名字命名一周7天的文化制度。
象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古埃及人。
字母文字由腓尼基人创造。
埃及学是研究象形文字的新学科。
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最初是图腾崇拜。
古埃及的著名诗作:《打谷歌》《阿顿颂诗》。
古代埃及的箴言以《伊浦味箴言》最为著名,它反映了埃及人民大起义时的情况。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人类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人类学:人类学就是研究人及与人之相近的灵长类的一门学问,或者说就是多种相关学问的集合。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她一切能力与习惯。
3.自然选择:简单地说就就是保持适用环境较好的特征,抛弃不太适用的特征的过程。
两个重要的基本点:1、所谓特征不就是个别的而就是群体的有利特征;2、特征并不就是天生的“优越”,自然选择完全依赖环境,环境改变,那些有利的适用特征也随之改变。
4.主位观点:将焦点放在当地人的解释方式以及重要意义的判断标准。
5.客位观点:强调研究者的解释方式、概念范畴以及判断重要性的标准。
6.主位研究:就就是要研究者从事件参与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要研究者摆脱既有的范式的束缚,抛弃文化本位的偏见,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现象。
7.客位研究:即使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人的行为与事物。
人类学家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归纳所获的资料。
客位研究经常把当地人认为无意义的、或不适宜的活动、事件来进行比较与评价。
8.文化相对观:就是直接涉及文化价值判断的方法与理论,就是人类学的核心。
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与个性。
在过去、现在与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就是平等的。
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群体的所思所为,而就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与社会中加以对待。
我们不能用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
人类学家用文化相对观来反对种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以及民族中心主义。
9.文化的整合性:文化的所有方面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趋向称为整合。
10.族群:就是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而对她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此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
11.原生论:也称为根基论,该理论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来自天赋或根基性的情感联系。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全面解析参考资料《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艺术哲学》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狄
《朱狄学术论著六种: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书名已表明作 者的一种愿望:想对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 比较系统的考察,以便把艺术哲学与美学趋同倾向更明确地表 现出来。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与美学的关系曾被看作是一种 从属关系,即美学包括了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从属于美学的, 是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从属关系今 天已名存实亡。作为一种当代倾向,艺术哲学的地位显得愈来 愈重要了,和过去相比,艺术哲学与美学的重要性正在被颠倒 过来
参考书目:《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
《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 方李莉 中国文联出版社 这本是方李莉老师的论文集,对于考点热点的熟悉很 有帮助。本书收录了作者从2001年至今关于艺术人类学 的理论思考、田野考察及个案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理论思考;个案研究;来自人类学的历史思考;杂文随笔。
参考书目:《中国原始艺术》
所以大家一方面要多做真题练习,理清考试范围是出自哪些书籍哪些资 料,出题的侧重点在哪些章节哪些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答题论据的积 累,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风格,建立自己的论据库。
参考资料:《艺术人类学重点汇总》 《艺术人类学重点汇总》 这本资料根据艺术人类学整理的重点笔记,相较于原书更容易 把握重点。重点难点特别标记,知识框架清晰,是复习的时候必 备的材料。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史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史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史重点笔记这本资料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文化史的 重中之重以及难点的分析。
参考资料:《艺术人类学中国文化概论》 《艺术人类学中国文化概论》 这本资料为大家综合了艺术人类学关于《中国文化概论》的相 关知识,是一本很好的理论库。
803西方人类学史重要知识点

重点知识点803西方人类学史古典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它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他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地发展。
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了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里的一致性。
起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人类学学派。
该派对进化论学派都持批评的态度。
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形成了英国较有影响的功能派队伍,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实地调查方法。
播化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人类学学派。
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的传播论,反对进化论学派的方法,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文化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
分为德奥播化学派和英国播化学派。
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97年在巴里创办了《社会学年刊》后形成的学派,故又称“法国社会学派”或“杜尔干学派”。
它既是社会学的学派,又是人类学的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及其继承人莫斯,为巴黎人类学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人类学家。
美国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与个人关系研究。
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
文化是抽象的东西,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这个民族的个体开始。
历史特殊论学派: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三类素材:
第一类,全貌性的概括,用一系列图标展示各种文化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整体的联系,并在图表的基础上补充当地人都讲述情况和人类学者的观察。
第二类:把人类学者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一般指田野日记,或是对被
研究者的实际行为和理想模式之间的对比,是第一种材料的补充。
第三类: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表述风格,民俗,巫术模式等方面的说明,是对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描述。
三类素材作为科学文化的证据,
对功能主义的批判
1,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2,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3,描述和修辞,阐释人类学
反思人类学,文本学派,对传统人类学的批判
1,叙述结构,全观性,理论基础是文化科学或功能主义,先把文化或社会作横切面切割,然后用功能主义理论把他们联系起来,
2,民族志作者在文本中的角色,为了表现科学性,早期民族志作者往往不使用第一人称表述,但让读者不了解人类学者在田野中获得知识的途径
3,被研究者的共性,常把社会——文化作为整体研究,压制或消除了被研究者的个性,用共性压制个性,实际上减少了民族志的可信度。
4,田野工作经验构成,一开始交代田野经验和条件,以显示研究者的权威性,让读者接受。
但同时,为了显示科学的论述,只用极少篇幅交代田野经验。
5,日常生活情景,用大篇幅描述日常生活情景,显示人类学家和研究对象的“密切关系”,如曼城学派的手法。
6,当地人观念的表述,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借当地人的观点,表述观点。
7,具体素材的推知法,倾向从而把具体事例推向具有理论意义的推论,因此对具体事例描述停留在某种“典型性”上,而不进入到具体细节中,这样做不仅让作者从现实中分离,也让研究社区游离到理论的相关性之外,让民族志成为与作者和社区都无关的论述。
8,术语的润色,为表现专业性,同时试图避免采用太多术语使自己的描述不显示,试图在术语和描述之间找到平衡点,但显得虚假。
9,被研究者的概念和言论的注解,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或是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对当地语言能力的理解有限,对文中研究者用的概念加以注释,以体现自己作品的现实性。
实验民族志,三个方向:
一,多声道的文化表述
《摩洛哥对话》是人类学家在田野作业中访问研究对象的记录,展示人类学家获得资料的手段以及文化描述的主观性。
、
邀请研究对象参与民族志写作,
二,结合政治经济学理论,把小型地方性社区的描述放在更大的世界体系中考察,强调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和殖民主义对其他文化体系的入侵,揭示
另外,有研究者透过民族志反应非西方民族的时间和历史观念的存在,《依龙哥特的猎头民俗》,
三,主张人类学是文化批评的艺术,民族志作为一种文化批评,其传统早已存在,米德对萨摩亚青年的研究,其目的就是以他者观照自身文化。
文化批评的关键,通过对他者的观察和描述,对比和反思自身文化,以达到对文化整体的充分认识。
“转述为生”,在于将熟悉的事物变成陌生的事物,通过对他者文化的对比,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文化或价值观,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认识论的“转述为生”,一种是跨文化交叉法,即把本土文化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
由于民族志的创造受到包括研究者自身文化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只能反映“部分真理”,
编码和译码
传播过程要素。
在传播过程中,将信息转换成可以发送的信号称编码。
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信息则称译码。
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符号是具体的,不能传送出去,要转换成信号才能传送出去。
如语言符号不能传送,只有人用口说出声来,转换成声音信号才能传送出去。
在传播过程接收端的译码,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符号叫信道译码,这是受接者接收到感知信号转换为符号的过程。
将符号转
换为信息的过程为信宿译码,这是在人大脑进行把接收到的知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地方性知识贡献:
全球化人/物/资金/信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交流互动变得非常密切,打破地域限制,同时,信息的高效传播使得各种多元文化得到更好的展示,人们以一种更加密切的交流/表达,共同建构了一个动态/多元/多层次的想象共同体。
在全球化环境下,并不是人类学的终结,而是更好的展示了多样的地方文化,新的象征符号的到来,并没有从根本改变原有的地方性知识,反而是与地方性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展现出不同于发源地的象征意义,
这给人类学家另外一个视觉和素材,去更加深入了解他们一直研究的地方性文化,改造
并不会削弱地方性知识,反而在与本地
地方性知识,不但呈现文化
P204 从异域回归本土
人类学在探索地方性知识的贡献和价值
1,全球化情况下,“悲观”的人类学命运,但其实全球化的另一面是多元文化的展示,在这方面,人类学贡献良多,大有可为。
2,博厄斯,相对论
3,本。
尼德克特《菊花与刀》
4,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田野调查的参与式观察,了解当地人的思维
5,埃文斯-普里查德,翻译过程
6,格尔茨,阐述人类学
7,萨伊德《东方学》反思西方的欧洲中心主义
8,萨林斯《土著是如何思考的》
9,回到命题,全球化情况下,一方面,同质化,政治经济学派,另外一方面,是多元化和地方化,麻的福建某村落蛇王节,政府/资金把它纳入更大的区域和市场。
萨林斯,文化并置,通过结构分析法,文化符号分析法,对西方物质社会的符号基础加以结构主义的阐述,他选取食物/衣服和色彩作为分析对象,并被他组合成严密的分类代码,形成一个清晰的象征对应图腾体系,在文化概念和社会环境中,反思美国现在的经济观念和消费观念,批评功利主义。
布迪厄,在科学和生活之间寻找联系,促使他从毫无反思的社会学转成反思社会学。
来源于马克思,实践3特点:
1,实践是在社会时空中发生,并不断再生产和修改社会时空制度,一方面,人的活动复制了社会时空的模型,另一方面,这些模型在人的不断实践中被“生产”出来
2,实践不是全无意识,有目的性,也带有惯习
3,但实践不是必然的社会现实和规则的复制,带有一定的“艺术味道”,常有“即兴发挥”。
全球化下田野实践和理论反思
替代传统的二元对立框架:传统-现代,地方-中央
社区研究:
1,布朗-费孝通:类型比较法,多地点民族志
2,政治经济学派-历史人类学,
3,个案拓展发
4,本土回归,
区域与研究对象的流动性
1,族群认同理论,王明珂的中心-边缘论
2,象征体系
跨学科合作
1,庄师,社会学与人类学
2,历史与人类学
3,应用人类学
网络空间——技术要求,虚拟社交,去地域化
文化对话,人群杂居,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的灵活多样性
1,所谓“没有历史”,是相对西方的进步性而言,他们被打上原住民的标签,似乎从未与其他社会有个历史联系,也从不曾被迫在生存上相互适应,更进一步,他们还是“被隔离的”,
2,全球同质化的悲观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