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 西安
高层建筑结构教学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使学生熟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践技能,以及了解各种结构体系和应用案例。
二、教学内容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践技能3.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应用案例4.结构设计中的安全与稳定性分析5.设计方案评价和优化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研讨会等。
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形式,系统介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应用。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模拟分析等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研讨会:组织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方案的研讨和评价,培养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2.软件:欧拉、ANSYS、Revit、AutoCAD等设计和模拟分析软件3.实验室:配备完善的结构设计和模拟分析实验室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教师将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研讨会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对学生的绩点和学业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学生也将针对本教学计划进行匿名评价,供教师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进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第1-2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践技能第5-6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应用案例第7-8周结构设计中的安全与稳定性分析第9-10周设计方案评价和优化七、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将深入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能够熟练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以及掌握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和优化等关键要素,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大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410课程名称中文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英文名: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选修学分 2 学时32 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结构力学、建筑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钱稼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陈忠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一课程简介高层建筑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课程讲解高层结构的体系、荷载、受力特点,讲授高层结构经典计算理论,介绍现代基于电算的设计方法,介绍相关规范的内容。
本课程运用已经学习的结构力学、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专业基础知识,面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纽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高层结构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高层结构的设计方法,学习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支撑比重1 毕业要求3.1 具有完成土木工程结构构件、节点和单体的设计能力。
90%2 毕业要求7.1 能够广泛了解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0%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论教学第一章高层结构体系及荷载毕业要求3.1、7.1 第二章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毕业要求3.1第三章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毕业要求3.1第四章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和位移毕业要求3.1计算第五章筒体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毕业要求3.1第六章高层结构电算毕业要求3.1第七章高层结构的构件设计和构造毕业要求3.1、7.1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结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掌握一般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使其具有一般房屋结构的设计概念。
在一般建筑设计中能在所学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形式;对于功能复杂、技术先进的大型建筑设计也略具初步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1.绪论:建筑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结构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建筑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划分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建筑的地基与基础。
2.建筑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材、木材、混凝土、砌体等四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3.建筑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结构的功能要求与极限状态,极限状态设计的基本原理,极限状态设计的实用表达式。
4.钢结构基本构件钢结构轴心受力构件的破坏状态及设计方法;钢结构受弯;拉弯和压弯构件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钢结构的连接构件及计算方法。
5.木结构基本构件木结构轴心受力构件的设计方法。
受弯、拉弯和压弯构件的设计方法,木结构连接的构造方法。
6.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受弯物件的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的方法;受压构件,偏压构件的设计方法,受拉、受扭构件的设计方法。
7.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的结构布置方案,单向板的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的肋梁楼盖设计,无梁楼盖的设计。
8.预应力砼基本构件预应力结构的一般概念;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设计计算原理。
9.无筋砌体基本构件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墙、柱高厚比的验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轴心受拉、受弯、受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0.地基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地基设计的基本规定,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地基变形的计算方法,地基稳定的计算。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1.绪论:了解建筑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明确建筑结构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掌握建筑结构的特点与应用;了解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能划分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并对建筑的地基与基础有初步的了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四章课本重点完美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四章课本重点完美版第4章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要求本章主要内容z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简介)z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重点)z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重点)z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重点)z超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简介)4.1 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4.1.1 结构计算分析方法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主要有(1)线弹性分析方法(2)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3)非线性分析方法(4)模型试验分析方法。
z线弹性分析方法是最基本、最成熟的方法,目前大多采用该方法,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该方法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z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例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对框架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装配整体式框架取0.7~0.8,现浇式框架取0.8~0.9;抗震设计的框剪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z对复杂的不规则结构或重要的结构,可考虑非线性分析方法和模型实验方法。
4.1.2 结构计算模型(一)计算模型高层建筑结构是复杂的三维空间受力体系,应根据实际选取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力学模型。
可选择(1)平面协同工作模型:平面和立面布置简单规则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2)空间协同工作模型:(3)空间杆系模型: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和复杂布置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采用空间分析模型(4)空间杆-薄壁杆系模型(5)空间杆-墙板元模型(6)有限元计算模型。
针对这些力学模型,目前我国均有相应的结构分析软件。
(二)计算假定:z楼盖(面)平面内刚度为无限大楼(屋)面为水平放置的深梁,近似认为其平面内为无限刚性。
可使自由度数减小,计算大为简化。
实践证明,对很多高层建筑结构可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若采用了刚性楼(屋)面板假定,设计上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面的整体刚度。
如结构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对局部削弱的楼面,可采取楼板局部加厚、设置边梁、加大楼板配筋等措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一章重点梳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1) 一门主要专业课之一;2)与先修课程密切联系;3)与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密切相关;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1)绪论2)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3)荷载和设计方法4)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5)框-剪结构分析与设计6)筒体结构分析与设计3、学习本门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几个矛盾?1)课时少与课程内容较多(抓住内容主线、重点突出)2)推导多、公式多(掌握思路、理解推导原理)第1章 绪论1.1 概 述问题:高层建筑的定义?通常以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两个指标来判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1)国外:美国规定:高度22~25m以上或7层以上建筑为高层建筑;英国规定:24.3m以上的建筑;日本规定:8层以上或高度超过31m的建筑。
2)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 规定:≥10层的居住建筑或≥24m的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0层或≥28m;(本课程内容的依据)3)国际上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40层以上(高于100米)注:高层建筑的高度般是指从室外地面至檐口或主要屋面的距离,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构架等高度。
4)超高层建筑最初来源于日本,1995年出现英文词条Super-tall building ;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规定,一般泛指某个国家和地区内较高的高层建筑;通常将高度超过 100m 或层数在 30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1.2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问题:与多层建筑相比有哪些的设计特点 ? 1、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决定性因素1)竖向荷载产生轴向压力与结构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轴力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建工专业建筑结构设计方向的一门的专业模块课。
主要是在已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等)为基础,进行多层、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学习。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软件的应用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原则及方法。
2、对筒体结构内力分布、计算特点、结构设计有初步知识。
3、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有初步的了解。
4、掌握一般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课题一、建筑结构体系布置与受力特点1.高层建筑的发展2.高层建筑结构体系3.结构总体布置原则4.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教学要求:一般了解高层建筑的特点及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掌握不同体系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掌握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掌握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课题二、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1.概述2.风荷载3.地震作用计算4.荷载效应组合及结构设计要求教学要求:掌握恒荷载及楼面活荷载的计算,掌握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的计算,掌握用反应谱方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方法,掌握结构自振周期计算的实用方法。
了解地震作用的一般计算原则,突出屋面上塔楼的地震力及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掌握荷载效应组合各种情况的区别应用,理解无地震组合及有地震组合时承载力验算与位移限值的区别。
了解结构简化计算原则。
了解扭转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熟练掌握质量中心及刚度中心的近似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剪力修正系数。
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地震作用两阶段设计的内容、方法。
课题三、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1.概述2.分层法3.反弯点法4.D值法5.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了解反弯点法、D值法计算内力及位移方法,深入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及应用范围。
《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适用学生层次:业余专升本土木工程(类)专业4、学时:345、学分:2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及要求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高层建筑结构概述;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的近似计算方法及设计概念;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设计。
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择与布置原则、各类结构体系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及其结构构件设计方法等。
2、本课程在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体现了高层建筑结构学科的基础性和研究的前沿性,力求为学生继续深造、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同时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力求为学生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及施工也打下良好基础。
3、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内容:① 了解高层建筑的历史和现状; ② 了解水平力对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 ③ 了解各种结构缝的处理; ④ 了解结构计算的一般简化假定; ⑤ 了解框剪结构刚结体系协同工作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以下内容:① 熟悉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种类、特点和适用范围及其选择原则; ② 熟悉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 ③ 理解抗震设防的准则和基本设计方法,理解反应谱理论; ④ 熟悉地震作用的特点; ⑤ 熟悉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 ⑥ 熟悉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⑦ 深刻理解整体系数概念及其对剪力墙内力分布与变形的影响; ⑧ 理解刚度特征值的概念及其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⑨ 熟悉延性剪力墙设计原则与方法; ⑩ 熟悉连梁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① 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内容; ② 掌握地基基础选型; ③ 熟练掌握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以及用反应谱方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 ④ 掌握荷载效应组合的基本原则,各种工况的区别及其应用; ⑤ 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侧移计算方法; ⑥ 掌握剪力墙的分类、特点及判别方法; ⑦ 熟练掌握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方法; ⑧ 掌握双肢墙和多肢墙的连续化计算方法; ⑨ 掌握框剪结构协同工作的原理和两种计算简图的差别; ⑩ 熟练掌握铰结体系协同工作的计算方法及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11 掌握结构扭转的近似计算方法; 12 掌握延性框架设计原则与方法;13 掌握框架梁和框架柱以及框架梁柱节点的设计方法与构造要求;14 掌握延性剪力墙,墙肢抗震等级,墙肢轴压比,强墙肢弱连梁,受拉破坏,受压破坏等相关概念;15 掌握墙肢的构造要求;16 掌握墙肢的正截面承载力和墙肢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17 掌握连梁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教学大纲

高层建筑结构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High rise building学时学分:26/1.5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材料力学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之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研究的能力,并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绪论了解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熟悉多层与高层建筑的划分与限制,高层建筑的优缺点。
2.结构方案掌握结构方案选择的原理,框架、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三种结构的形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
掌握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结构布置原则。
3.荷载掌握高层建筑竖向荷载的折减。
风荷载基本风压,风振系数。
熟悉高层框架的温度作用及其计算方法。
4.框架结构熟练掌握框架结构布置,纵向、横向、纵横向共同承重框架方案的优缺点,适用情况。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的选取,计算模型的确定与简化,荷载图式的简化。
掌握分层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反弯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D值法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掌握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控制截面的选择,最不利内力组合方法,截面设计要点。
现浇整体式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图法施工图的绘制。
5.剪力墙结构掌握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外荷载在各片剪力墙间的分配,刚度中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剪力墙的分类,各种剪力墙的计算模型与工作特点。
整体墙的内力与侧移计算,折算等效抗弯刚度的概念。
掌握小开口整体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整体弯曲与局部弯曲效应,剪力在各墙肢间的分配方法。
了解联肢墙的实用计算方法,连梁及各墙肢的内力。
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垂直截面与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剪力墙构造要求。
6.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必要的剪力墙数量及剪力墙最大间距。
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的原理与分析方法。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实用内力分析方法。
刚接连杆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Design of tall building structures课程编号:402403课程类型:选修课学时:34 学分:2适应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技术、工程结构抗震等建议教材及参考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兴文、史庆轩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史庆轩,梁兴文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6年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限选专业课。
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学习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主要要求是:了解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及各种体系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熟练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方法,理解这三种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学会这三种体系包含的框架及剪力墙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国内主流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特点。
能区别非抗震及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
对筒体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内力分布、计算特点、结构设计有初步认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内容:1.高层建筑的特点;2.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使学生关于水平力对于结构内力、变形及对于结构设计的影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应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重点: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
第二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内容: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选型;2.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与实例;3.楼盖结构布置;4.基础结构布置。
基本要求:熟悉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了解不同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会进行结构体系的选择;了解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解高层建筑中变形缝的处理特点;了解楼盖及地基基础方案选型。
重点: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难点:在多层房屋的设计中,抵御竖向荷载,是结构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在高层房屋的设计中,一定要使学生明白:抵御水平荷载,提供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乃结构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深度和广度:结构体系的介绍以框架、框架-剪力墙及剪力墙三大基本结构形式为主,对于筒体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钢结构等结构形式作一般介绍。
结构布置主要介绍一般的原则,具体各种结构体系的布置要求以后各章分别讨论。
第三章高层建筑的荷载作用与结构设计原则内容:1.恒荷载及楼面活荷载的计算;2.风荷载的计算;3.地震作用的计算;4.荷载效应组合;5.结构简化计算原则;6.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要求: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所面对的荷载种类,熟练掌握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载的计算,以及利用反应谱理论确定等效地震作用的方法;理解结构自振周期计算的重要性与实用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组合各种工况的区别应用,理解无地震组合及有地震组合时承载力验算与位移限制的区别;理解结构分析中的平面结构假定;理解抗震计算两阶段设计的内容、方法及目的;理解常遇地震、罕遇地震和设防烈度的关系;掌握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方法。
重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风荷载的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的意义及组合方法,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结构概念设计的理解与应用。
深度和广度:结构荷载的认识、计算及其效应的组合在先修课程中已有接触,这里主要阐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同点;关于概念设计与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也主要是在先修课程工程结构抗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与运用。
第四章框架结构设计内容:1.框架结构的布置与计算方法;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3.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4.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近似计算;5.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6.框架梁的设计;7.框架柱的设计;8.框架节点的设计。
基本要求:掌握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的取法,了解国内主流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特点;掌握教材介绍的各种手算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对结构内力分布及位移的影响因素,了解杆件弯曲变形及轴向变形对侧移的影响;了解延性框架的意义和实现延性框架的基本措施;了解梁、柱、节点区的破坏形态,会区别抗震及非抗震情况下的配筋要求;掌握梁、柱、节点区的配筋设计方法。
重点:框架结构在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特点,延性框架的设计方法。
难点: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数学演绎及规律性的分析和概括;内力最不利组合。
深度和广度:对于框架结构的机算方法可做一般性介绍,但对于教材中所介绍的一些手算方法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关键是要从中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以指导工程应用;对于延性框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轴压比及箍筋作用等重要概念要深刻理解掌握。
第五章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内容:1.剪力墙结构的布置与计算特点;2.整体剪力墙及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3.联肢剪力墙的计算;4.壁式框架的计算;5.剪力墙结构的分类与判别;6.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7.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的受力特点。
基本要求:理解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与计算特点,了解工程常用计算软件的技术处理方案;掌握教材介绍的几种手算方法的简化思路、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开洞对剪力墙内力及位移的影响;掌握几个重要概念:等效抗弯刚度、整体系数;掌握悬臂剪力墙及联肢剪力墙截面配筋的计算方法;了解剪力墙结构配筋特点及构造要求,了解影响剪力墙延性的因素;理解框支剪力墙、落地剪力墙的设计要点。
重点: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与计算特点,剪力墙结构的分类与判别,联肢墙结构内力、位移计算及结构设计方法。
难点: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数学演绎及规律性的分析和概括。
深度和广度:对于剪力墙结构的机算方法仅做一般性的了解,对于教材中所介绍的一些手算方法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这里也是要从中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以指导工程应用;对于等效抗弯刚度、整体系数、延性剪力墙等重要概念要深刻理解掌握。
第六章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内容: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布置特点与计算特点;2.框架—剪力墙铰接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3.框架—剪力墙刚接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4.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5.扭转效应的简化计算。
基本要求:了解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的意义;会进行剪力墙的布置;能提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掌握总框架、总剪力墙、总连梁刚度计算方法;掌握几个重要概念:刚度特征值λ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内力分配的影响;了解框剪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特点;掌握扭转对结构的影响及工程设计中的应对措施;了解质量中心及刚度中心的概念与近似计算方法,会应用剪力修正系数。
重点:协同工作概念的建立,框—剪结构内力、位移计算及结构设计方法。
难点:难点是结构计算的数学演绎及规律性的分析和概括。
深度和广度:对于机算方法主要是了解其技术条件并学会对有关计算结果的评估,对于教材中所介绍的一些手算方法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这里也是要从中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以指导工程应用;对于协同工作、刚度特征值λ等重要概念要深刻理解掌握。
第七章筒体结构设计概论内容:1.筒体结构的布置;2.侧向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3.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4.筒体结构的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平面结构及空间结构计算的不同假设、区别及应用范围;对框筒及筒中筒结构布置及计算方法有初步认识。
重点:筒体结构的布置与受力特点。
难点:筒体结构的计算方法。
深度和广度:本章内容可做一般性介绍,主要是了解筒体结构的构造、布置及受力特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
第八章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内容:1.概述;2.组合结构的基本构件和结构布置;3.组合结构构件设计。
基本要求:理解组合结构的基本概念及结构布置的一般要求;了解组合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特点。
重点:组合结构的基本构件和结构布置。
难点:无。
深度和广度:本章内容可做一般性介绍,主要是了解组合结构的构造、布置及受力特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
第九章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内容:1.概述2.条形基础设计3.十字交梁基础与筏形基础设计4.箱形基础设计5.桩基础设计基本要求:了解高层建筑基础的类型,理解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会进行基础选型,会进行条形基础、十字交梁基础、筏形基础设计;了解箱形基础、桩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重点:基础选型,条形基础、十字交梁基础、筏形基础设计。
难点:基础选型。
深度和广度:高层建筑基础的类型应尽可能介绍全面,基础选型,条形基础、十字交梁基础、筏形基础设计等内容要求深刻掌握,箱形基础、桩基的设计可一般了解。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堂讲授: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讲授为主,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2.作业方面:分章留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3.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题型以简答为主。
四、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国内主流结构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体会结构选型与布置中的一些原则要求。
另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工地参观或到结构与抗震实验室进行结构实验观摩,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鼓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结构设计大赛。
五、学时分配六、教学内容更新说明暂无制定者:史庆轩审定者:王社良批准者:姚继涛校对者:周铁钢制定日期: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