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工程地质-地质图

清华大学工程地质-地质图

5 43 2
1 2 34
北京西山百花山向斜
CD S O S D C D
P CDC P C D S
SD C D S O S D
S
C DS O D CDS
4)断层 地层界限被其切断。
300m
400m 整体是一个沟
500m
400m
分析: 地形, 地质构造
南高北低 南低北高
5
DS
OD
T P C
І-І 剖面图
清水河水库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 黑山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3. 地质图的基本要素
图名,图例,比例尺
图名 说明图区位置,地质图的性质。
图例 图例,主要是的所表达地质条件的说明,自上而下或从左 到右,地层从新到老排列。 图例的主要内容:地层和岩性新;生表,达地中质生构代造,、远地古质现象 的符号。
3
岩石代号与花纹
通过2个途径来了解: 现场实地地勘查; 阅读对一个地区地质条件的描述,即文字描述(地质 报告)和地质图。
地质图是地质勘查和测绘的成果。
岩土工程师了解地质条件,主要是通过阅读地质资料。 在阅读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可选择部分重要地质现象做 一些现场堪察。
1. 地质图的内容:
(1) 地形地貌:高低起伏,成因; (2) 地层岩土性质:岩石的形成年代、类型;松散沉积物
2014/5/21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主要内容:地形(大比例尺地质图)、第四系沉积物的 性质和年代、各地貌成因类型。
3)水文地质图: 主要内容: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各种水文地质现象。
2
4)工程地质图: 在普通地质图的基础上, 描述各种工程地质勘查 工作成果(比如勘查的 内容、位置和性质,各 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 件)。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阅读“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

1.比例尺综合地质图比例尺1:50000,1-1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50000。

图上1cm=实际500m.这个16.5*22.5的印刷图幅地质图相当于实际范围为8250m×11000m2.图例主要看地层图例,最古老的地层为震旦系Z,最年轻地层为第四系Q。

中间地层存在不连续,缺失三迭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这四个时段可能存在地层不整合。

3.地形地貌桑河上游由清溪与洪溪两条支流在上坨镇汇聚而成,并且以上坨镇为分界,上游走向由西南至东北,下游走向由西北至东南,直至桑河镇。

桑河两岸多山脉,包括向阳山、黑龙山、峰岭、峻岭、桑山等。

高度从800至1100不等。

4.地层岩性新元古代震旦系Z由白云岩和石英砂岩组成,分布在东部桑山。

古生代寒武系Є含砾粗砂岩,硅质砾岩和粉砂岩互层,同样分布在东部桑山。

奥陶系O由粉砂岩、泥灰岩组成;志留系S由页岩、石英砂岩和泥灰岩组成;泥盆系D由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组成;石炭系C由石英砂岩和底部石英砾岩组成;二迭系P由石灰岩及上部碳质页岩夹煤层组成;此五种地层多为带状或区域状分布,从东南到西北大致由老到新依次分布。

新生代第四系Q由砂砾石、含砾粘土组成,分布在河谷两岸及山间盆地的冲击洪积层。

5.地质构造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地层主要构造线呈为东南—西北走向,被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破碎带F7截断分为东西两部分,形成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背斜以Z为中心,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向斜以P为中心,呈东北方向展布。

F7为区域性大断层,与西北部F6、东南部F8、F10、F12为逆断层;东南部F2为正断层;南部F9、F11、F21为平推断层。

此外,古生代地层中发育的断层都终止于古生代地层。

新生代地层Q为水平地层,即地质界限平行于等高线。

6.地层接触关系震旦系和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

新元古代及古生代地层之间均为整合,新生代地层第四系Q和古生代地层P、C、D、S之间角度不整合,缺失三迭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2009年10月第44卷 第5期 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710054本文于2008年11月4日收到,修改稿于2009年6月3日收到。

中石化“十条龙”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原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P01034)。

・综合研究・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张亚敏3①②(①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②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张亚敏.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5):613~616摘要 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白音查干凹陷陡坡带桑合地区都一段含油砂层组的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该区砂泥岩薄互层砂岩的阻抗特征不明显,单一的储层预测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通过地震多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在地质规律的指导下采用多信息综合储层预测的方法对这种薄砂层进行了预测,砂体在地震多属性分析预测结果上有很好的反映,砂泥岩厚度的横向变化细节也刻画得非常好,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比较吻合。

2008年在近洼带预测目标上成功钻探了C35井,发现了富集区块,控制地质储量数百万吨,实现了高效勘探。

关键词 属性分析 砂体类型 岩石物性 储层预测 白音查干凹陷1 概述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缘,为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勘探面积约3200km 2。

沉积盖层为砂泥岩剖面,自下而上由中生界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赛汉塔拉组和上白垩统的二连达布苏组组成,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为烃源岩和目的层。

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6年在陡坡带完成三维地震勘探,到2003年底,发现了C9井高产富集区块,当年探明储量达600×104t ;近年来,利用三维地震技术精雕细刻,在桑合西又发现了C27、C30、C32富集区块;2008年,应用储层预测技术,在近洼带钻探C35井,发现新的高产富集岩性油气藏,控制地质储量数百万吨,实现了高效勘探(图1)。

北疆水库均质土坝识图说明

北疆水库均质土坝识图说明

北疆水库均质土坝识图说明一.工程概况新疆北疆引水工程500平原水库库容2,81亿m3,为大(2)型水利工程,是整个引水工程的尾部调节水库。

坝轴线长约17km,最大坝高28.0m,坝基为深厚覆盖层软基,由于地形限制,在坝身设有放水兼放空涵洞,其工程性态复杂。

新疆北疆引水工程500平原水库是引水工程的尾部调节水库,坝址位于天山北缘山前冲洪积下部细土平原区,北部为中主坝,东、西、南三面为副坝。

工程自2002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已于2005年9月底通水成功并开始蓄水。

500水库库容为2.81亿m3,属大(2)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Ⅱ等,其主要建筑物为粉质壤土均质土坝和钢筋混凝土涵洞。

坝顶高程503.00m,最大坝高28m,上游坝坡坡比为1:3.0,下游坝坡坡比为1:2.5,圆弧段490.00m高程以下放缓为1:2.75,下游坡在490 m高程处设一级2m宽的马道,坝体内部设“L”型排水体与下游坡脚排水棱体相接。

涵洞为双孔城门洞型。

水库主、副坝典型削面(见图1)。

该水库均质土坝有如下3个特点:一是坝轴线长;大坝全长约17.6km,其中主坝(中坝段)长8.264km,东副坝长3.038km,西副坝长3.27km,南副坝长3.104km;二是坝基为深覆盖层软基;其中东、西、南副坝坝基埋深2~4m处还存在厚2~4m的软弱夹层;三是工程的泄水建筑物因地形限制采用在坝内埋涵洞的设计方案,均质土坝上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涵洞贯穿主坝坝身。

二. 结构设计北疆水库是一座人工建坝四面围筑而成的平原注入式水库。

工程由大坝.放水兼放空涵洞和管理站组成。

(1)P142页平面布置图1.水库坝体外围为上游,内部为下游。

2.水库转角坝体图例α87.63°表示转角圆弧角度,T切线长,R半径3.坝顶长:28m4.从大坝平面图坝体由外至内五条线分别表示:上游坝脚线,环库施工道路轴线,纵向排水沟轴线,大坝轴线,下游坝脚线。

桑河水库地质图

桑河水库地质图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1.比例尺:1:500002. 图例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Z, 最年轻的地层是第四纪Q,中间地层不连续,缺少了整个中生代(M Z)地层,老第三纪(E)和新第三纪(N),所以其中可能存在地层不整合。

3. 地形地貌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处典型的山谷地形,南北两侧是山丘,桑河在狭长的山沟中顺着地势由西向东流。

图中所示区域内的最高点是东北角的山顶,高程大于1050米;最低点是桑河河谷,高程小于500米。

由此可知该地区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大于1550米。

在桑河两岸,地势很平坦。

而两侧的山地也都没有出现十分陡峭的坡度,没有发现有悬崖峭壁的存在。

山脉的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这与岩层的走向一致。

4.地质构造(1)褶皱在地质图的东侧,有一NNE走向的背斜,震旦系地层Z为中心,两边对称分布寒武系地层E、奥陶系地层O、志留层地层S、泥盆系地层D等,年代从老到新。

在地质图的西部,有一与背斜平行的向斜,以二叠系地层P为中心,第四系地层Q、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等在两侧对称分布,年代从新到老。

两个褶皱均被河流断开,中间沉积了第四纪地层。

(2)断层逆断层:从西北到东南看,依次有F6:石炭纪与泥盆纪之间的断层,倾角为35°;F8(七里村西):泥盆纪与志留纪之间的断层,倾角为58°;F7:贯穿整个志留纪,北东走向,倾角为35°,造成了断层破碎;F10位于图中右下角志留纪和奥陶纪O地层中,被平推断层F21分隔在两侧,并发生错动,成为了两个断层,倾角为32°;顺断层:仅有一处,F2(图的右下角):志留纪与奥陶纪间的断层,倾角为80°。

平推断层:F3(峰岭山西侧):在泥盆纪中间,形成一处山谷,沿NNW方向;F21(右下角):沿南东方向,穿越奥陶系和寒武系;F11(右下角):沿正东方向,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

(3)其他在图的左方,河北岸的二叠系地层边缘,以及图中部河北岸志留纪地层边缘,共有三处崩塌现象;在图的中部,河北岸的二叠系地层、志留纪地层边缘,共有两处滑坡现象;在图的左部,河的北岸和南岸,各有一处冲沟现象;在图的左下部,平地凹进黑龙山体的部分,以及清溪右侧,各形成一处洪积扇。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张裕厚【摘要】桑干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本文通过对桑干河朔州段河道特征及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期刊名称】《山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03(000)001【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河道特征;水文分析【作者】张裕厚【作者单位】朔州市水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第 1 期(总第 147 期)2003 年 2 月山西水利科技No.1(TotalNO.147)Feb.2003SHANXI HYDROTECI剧ICS1006 -8139(2003)01 -36 -03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张裕厚(朔州市水务局)文摘:桑千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

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 5 年一遇。

本文通过对桑千河朔州段河道特征.a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河道特征;水文分析中图分类号:TV121文献标识码:A1基本情况1.1流域及地貌桑干河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囱上游源子河和恢河在朔城区马邑汇合后为桑于河,流经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在怀仁县古家坡附近进入大同市,经河北省汇入永定河。

朔州市界以上流域面积 8 618km1 ,朔州市境内流域面积 7 588km1,省界以上流域面积为17 744km1 ,省内流域面积为 15 368km1,河道长度为 241km ,其中朔州段长为124km。

在河道上游朔城区东榆林村建有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 6 500 万 d ,水库大坝控制流域面积 3 430km1。

本文仅对东榆林水库下游至怀仁县新桥(浑河人口)段进行初步分析,全长 81.3km。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比例尺:1:50000,即图上1cm=实际500m,这个16.5cmx22cm印刷图幅的地质图相当于实际8250mx11000m。

图例由地层图例知,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Z, 最年轻的地层是第四纪Q,中间地层不连续,缺少了整个中生代(M Z)地层,老第三纪(E)和新第三纪(N),因而在这几个时段存在地层不整合。

地形地貌整个地区沿剖断线走向,大致为高-低-高-高,主要是由于这个地区西北部有一个向斜,东北部有一个背斜。

中间桑河河道流域较低。

相比之下,东北部背斜处的地形要更高一些。

地质构造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为两个NEE走向的大褶皱,上面有第四纪沉积物,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以二叠纪为中心有一个向斜,由新到老依次为,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东北方向有一个以震旦纪为中心的背斜,由老到新依次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与上一个向斜相连。

断层描述(由西北至东南):第一个向斜褶皱在石炭纪地层和泥盆纪地层交界处被逆断层F6切断,在地质图中部的泥盆纪地层(与志留纪相交)有一平移断层F3,在泥盆纪与志留纪相交处有一跨越桑河的逆断层F8。

背斜褶皱的志留纪地层有一跨越桑河的逆断层F7,且以桑河为对称轴,左右基本对称的出现断层破碎。

F7向东南方向,有一跨越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地层的平移断层F13。

逆断层F19跨越了志留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可以看出,F19与F10最初应为一个逆断层,但是他们之间由于平移断层F21的错动,变为两个逆断层。

在背斜褶皱寒武纪底层与奥陶纪地层间有逆断层F12,被抛切线剖到的有一个位于志留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交界处的正断层F2。

且由图中虚线可以判断出,所有断层均位于古生代地层,在断层之上再沉积有第四纪沉积物。

且由于第四纪地层平行于等高线,可以看出第四纪地层为水平地层。

地层接触关系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之间都为整合接触,但古生代地层与第四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不协调,中间缺失了整个中生代地层和新老第三纪地层。

地质图

地质图

桑河水库库区地质图阅读分析地形地貌图区内的地形基本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形态。

两侧由于西北部的一个向斜和东北部的一个背斜形成了较高的山,中间由于河流的冲刷作用所以地势较低。

沿河两岸的山脚有一些滑坡和崩塌现象,而且集中出现在二叠系以及志留系地层中。

地层岩性古生代地层震旦系Z为条带状白云岩、石英砂岩;寒武系为含砾粗砂岩、硅质砾岩和粉砂岩互层;奥陶系O为粉砂岩、泥灰岩;志留系S为页岩、细砂岩、泥灰岩。

泥盆系D上部为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石英砂岩;石炭系C为石英砂岩。

图区上主要地层均为古生代地层,分布在河流两侧。

条带状分布,整体走向为NEN方向。

图区上的每一地层有明显对称重复,所以可以判断为褶皱,而且由地层新老可以判断图区西北部为一向斜,东北部为一背斜。

古生代地层中有较多北东走向的断层。

中生代地层二叠系P为灰黑色碳质页岩夹煤层,中下部为石灰岩;新生代第四系地层Q 为砂砾石,含砾粘土。

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图区的西北部,新生代地层主要沿着河流流经的区域分布。

地质构造古生代地层为NEN走向的褶皱,西北部是一以震旦系Z为中心的背斜,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

古生代及震旦系地层中断层较多,北东方向的较大的断层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分隔泥盆系和志留系的逆断层F8,该断层穿过桑河。

贯穿图区内整个志留系地层的逆断层F7,而且断层在海拔700m高度以下的部分出现了断层破碎的情况。

分隔寒武系与奥陶系的逆断层F12,该断层止于水平断层F21处。

以及穿过桑河,分隔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正断层F2。

在图区的东南角还发育有一些断层,沿南东方向,穿越奥陶系和寒武系的平推断层F21,沿正东方向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的平推断层F11,这两个断层均穿过了桑河。

以及沿北东方向,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的逆断层F19,和位于奥陶系内的逆断层F19。

而且由观察易知,这两个断层原本应为同一断层,但由于平推断层F21的作用而发生相对的错动,从而成为两个断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
阅读“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分析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

1.比例尺
综合地质图比例尺1:50000,1-1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50000。

图上1cm=实际500m.这个16.5*22.5的印刷图幅地质图相当于实际范围为8250m×11000m
2.图例
主要看地层图例,最古老的地层为震旦系Z,最年轻地层为第四系Q。

中间地层存在不连续,缺失三迭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这四个时段可能存在地层不整合。

3.地形地貌
桑河上游由清溪与洪溪两条支流在上坨镇汇聚而成,并且以上坨镇为分界,上游走向由西南至东北,下游走向由西北至东南,直至桑河镇。

桑河两岸多山脉,包括向阳山、黑龙山、峰岭、峻岭、桑山等。

高度从800至1100不等。

4.地层岩性
新元古代震旦系Z由白云岩和石英砂岩组成,分布在东部桑山。

古生代寒武系Є含砾粗砂岩,硅质砾岩和粉砂岩互层,同样分布在东部桑山。

奥陶系O由粉砂岩、泥灰岩组成;志留系S由页岩、石英砂岩和泥灰岩组成;泥盆系D由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组成;石炭系C由石英砂岩和底部石英砾岩组成;二迭系P由石灰岩及上部碳质页岩夹煤层组成;此五种地层多为带状或区域状分布,从东南到西北大致由老到新依次分布。

新生代第四系Q由砂砾石、含砾粘土组成,分布在河谷两岸及山间盆地的冲击洪积层。

5.地质构造
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地层主要构造线呈为东南—西北走向,被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破碎带F7截断分为东西两部分,形成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背斜以Z为中心,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向斜以P为中心,呈东北方向展布。

F7为区域性大断层,与西北部F6、东南部F8、F10、F12为逆断层;东南部F2为正断层;南部F9、F11、F21为平推断层。

此外,古生代地层中发育的断层都终止于古生代地层。

新生代地层Q为水平地层,即地质界限平行于等高线。

6.地层接触关系
震旦系和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

新元古代及古生代地层之间均为整合,新生代地层第四
系Q和古生代地层P、C、D、S之间角度不整合,缺失三迭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

图例岩性说明补充
第四系:砂砾石,含砾粘土
二迭系:灰黑色碳质页岩夹煤层,中下部为石灰岩
石炭系:石英砂岩
泥盆系:上部为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石英砂岩
志留系: 页岩,细砂岩,泥灰岩
奥陶系: 粉砂岩,泥灰岩
寒武系;含砾粗砂岩,硅质砾岩和粉砂岩互层
震旦系:条带状白云岩,石英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