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ICU 护理

合集下载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肌力等。

2、评估患者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恐惧等。

二、护理措施1、休息:重症患者指导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协助翻身、拍背或体位引流。

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2、饮食护理:指导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软食,多食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水分。

吞咽困难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应及时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进食后 30 分钟应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病情监测:给予心电监测,观察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情绪变化,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等症状,注意呼吸困难的程度和血气分析的指标变化,必要时备气管切开包及机械通气设备,以利抢救。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出现应激性溃疡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应注意有无胃部疼痛不适或解柏油样大便等;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时常导致发热、面红,减慢输液速度可减轻症状;某些镇静安眠类药物可产生呼吸抑制,不能轻易使用,以免掩盖或加重病情。

5、预防并发症: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肢体挛缩和肌肉失用性萎缩、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

护士应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活动肢体、按摩腹部,必要时穿弹力长袜、灌肠、导尿等。

6、康复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均应保持关节的最大活动度;运动锻炼过程中应有家人陪同,防止跌倒、受伤。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

2、告知患者如有胸闷,痰不易咳出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保持情绪稳定和健康心态。

四、注意事项1、避免淋雨、受凉、疲劳和创伤,防止复发。

2、出现胃部不适、腹痛、柏油样大便、肢体肿胀疼痛,以及咳嗽、咳痰、发热、外伤等情况时就诊。

一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的护理

一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的护理

一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2-18T15:10:12.1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作者:王丽影[导读]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本文对我科收治的一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133000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临床表现为四肢弛缓性瘫痪,重症可累及肋间肌、膈肌而致呼吸麻痹,需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本文对我科收治的一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以“双下肢无力”为主诉入院。

患者一周前有消化道感染症状。

入院第二天,四肢肌力均为0级,完全瘫痪,呼吸未受累。

第三天七时,患者自述呼吸费力,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日下午行气管切开术。

经过20天机械通气治疗,成功脱机,自主呼吸恢复,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Ⅰ级,住院治疗44天,痊愈出院。

2、护理措施2.1 心理护理。

患者神志清,经历抢救治疗的全过程,紧张、恐惧、烦躁,对疾病知识缺乏。

我们不断和患者沟通,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讲解疾病的知识,鼓励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并发肺部感染,我们在护理患者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时动作轻柔,减少患者不适。

病室每天通风湿式清扫,保持一定湿度,减少人员探视。

给予日6次口腔护理。

经常给患者翻身,叩背,配合振动排痰仪治疗,防止痰液结痂堵塞气道。

每日两次给予气管切开处护理,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机率。

2.3 生活护理。

患者完全瘫痪易发生压疮,我们给予患者气垫床治疗,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求。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2.4 肢体功能锻炼。

每天给予2-3次肢体按摩,双下肢被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发生。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体会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陈霞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è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性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本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进展迅速,由四肢瘫痪无力进展到呼吸肌麻痹,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呼吸肌瘫痪、延髓麻痹等症状,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

因治疗中需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措施,且因病程相对较长、恢复较慢,治疗中经历痛苦多,很多患者易产生悲观、恐惧情绪,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1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16~68岁。

临床表现先出现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于发病后3~18天,平均8天进展到呼吸肌麻痹,患者全部做腰穿发现脑脊液(CSF)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为60%~70%。

血氧饱和度下降。

经过给予抗炎、免疫抑制剂、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法治疗,一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好转出院。

2、护理2.1一般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让患者处于舒适卧位;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变化及肌力情况等,鼓励患者多咳嗽和深呼吸;有呼吸困难者应抬高床头;有肢体瘫痪时应维持肢体的功能位置,相应部位辅以软枕支持;慢性起病或恢复期的患者可适当运动,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2.2饮食护理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多伴吞咽困难,满足患者营养的供给,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是治疗的关键。

宜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每日所需热量及蛋白质,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维持正氮平衡,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流质。

适量增加患者饮水,以促进排尿排便。

2.3呼吸麻痹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呼吸困难时及时气管切开,当呼吸麻痹出现时,立即人工呼吸,正确使用呼吸机,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调节通气量和通气压力,定时检查呼吸机各连接部位有无漏气或阻塞,管道有无受压或扭曲,定时气管内滴药和气道雾化,定时翻身、拍背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常。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方法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方法

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护理方法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

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称为综合症。

起病急骤,且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呼吸肌受累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故呼吸麻痹和心脏并发症为本病最常见的死因,在护理中应倍加注意。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

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

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
1、肢体应用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的挛缩畸形。

2、肢体活动,被动运动,按摩2~3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

3、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摘要】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四肢软瘫,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瘫痪肢体功能锻练,及其他诸方面总结讨论护理措施。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急性周围神经系统的脱髓鞘性炎性疾病,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1]。

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进展迅速,由四肢瘫痪无力进展到呼吸机麻痹,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呼吸肌瘫痪、延髓麻痹等症状,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

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麻痹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格林巴利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现将28例格林巴利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15~65岁。

其中轻型17例(肌力大于2级),中型5例(肌力大于3级),重型10例(有吞咽困难,饮水咳呛或言语台糊,4例伴有轻度呼吸困难,都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极重型1例(24 h内出现呼吸肌麻痹)。

气管切开11例,机械通气21例。

机械通气时问3~6 d。

气管切开护理7~15 d.全部治愈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病程长,住院时间久,患者意识清醒,生活又不能自理,心情烦躁、紧张,多担心愈后。

合并呼吸麻痹患者多神志清楚。

对合并呼吸麻痹非常恐惧、紧张、焦虑。

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细致,科学地讲解。

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消除疑虑和恐惧,安心接受治疗2.2 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护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为心脏骤停和呼吸麻痹。

四肢瘫痪,卧床易发生褥疮和静脉血栓。

故应加强对这些危险致死因素和并发症的护理。

部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可引起心脏功能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等,而心跳骤停是早期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一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
2.3.1 加强皮肤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受压,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供血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因此要每日温水擦拭1-2次,保持床单位干净、干燥、平整、整洁,协助病人2h翻身拍背一次[3]。同时注意各管道以防滑脱,按摩骨突出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并发肺栓塞,可穿弹力长袜。
关键词 急性 格林-巴利综合征 肌无力 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为神经系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损害脊神经和周围神经,常累及颅神经,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少数疫苗接种史,其临床特点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自主呼吸丧失而危及生命[1]。我科于2016年8月收治转科一例女性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并于2016年10月患者好转出院。现将此例病例的护理报告总结如下。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病人四肢肌力的发展情况。因呼吸机麻痹可致呼吸困难,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微量血糖测定等。若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及口唇紫绀等缺氧症状,要做好急救处理,拍背不能咯痰者给予经口鼻吸痰法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准备好气管插管,设重症监护,并使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准备机械通气。
1. 2.3.2 饮食护理:由于该患者住院期间一段时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症状,患者期间不能进食饮水,在此期间给予该患者鼻饲饮食,即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无碘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患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消失后恢复常规饮食,多食蛋白质食物:瘦肉、牛羊肉、鸡、鱼、蛋、水果等,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莲子心(清心降烦)。患者要多食脂类食物:蛋黄、花生、羊脑、猪脑、核桃等。多食含维生素B1、维生素 E 的食物:酵母、肝、豆类、糙米、燕麦等,但需禁碘。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在进食和进食后的30s应取座位或床头抬高,以免食物进入气管而窒息。每日给予患者口腔护理1-2次,保持口腔清洁。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
【观察要点】
1、急性期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2、由于患者肌无力或截瘫、感觉缺失,所以需观察大小便情况、皮肤完整性、四肢感觉、肌肉瘫痪情况等。

【护理措施】
1、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四肢感觉、肌肉瘫痪进展情况等。

如出现呼吸无力、吞咽困难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饮食护理:如有吞咽困难,可插胃管,鼻饲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易消化的流质。

4、休息与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及肢体运动的重要性,定时翻身,维持肢体运动功能及正常功能位置,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活动。

5、心理支持:关心体贴患者,给予精神鼓励,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恢复期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特点,取得家属支持,促进恢复。

6、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或体位引流,必要时吸痰。

8、呼吸机的应用:有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9.3Kpa,宜及早使用呼吸机。

【健康教育】
1、按时服药,保证足够的营养。

2、坚持每天被动或主动的肢体锻炼,病愈后仍应坚持适当的运动,加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及感冒。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的护理体会1例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的护理体会1例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的护理体会1例病历资料患儿,男,2岁,因于入院前6天不慎受凉,遂出现发热,当地诊所给予输液及口服“退热药”治疗(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于发病第3天热退,继而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排尿及排便困难,同时发现患儿双下肢呈迟缓性瘫痪,运动障碍。

急来我院查脊髓MRI及相关检查,以“格林-巴利综合症”收住。

患儿抱入病房,精神萎靡,颜面及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节律不齐,急查血气分析PO2 50mmHg,SO2 60%,PCO2 65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未引出,双下肢呈对称性迟缓性麻痹,运动障碍伴感觉障碍。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腰椎X线、头颅CT检查、脊髓MRI检查均未见异常。

经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常规示:蛋白质增高,出现明显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治疗: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同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保证足够的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蓄积症状,改善呼吸困难[1]。

护理一般护理:将患儿安排在非感染性、安静、空气流通的病室,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50%~60%,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急性期卧床休息。

促进瘫痪恢复:评估患儿肢体活动能力,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恢复。

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等后遗症。

根据病情进行肢体的主动与被动运动,进行针刺、理疗和肌肉按摩,2~3次/日,30~60分钟/次,循序渐进。

改善呼吸功能: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抬高床头,采用雾化吸入法和吸痰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呼吸。

采用C250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节律、心率、面色、尿量及精神状态,准确记录出入量。

加强呼吸管理,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缺氧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随时检测呼吸机的运作情况,记录各种参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ICU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ICU护理对策,总结有效的
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格林巴利
综合征患者例,在ICU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系统的护理方案。

结果:
效果显著19例(59.38%),效果良好10例(31.25%),无效3例(9.37%),总有效率
为90.63%。

结论: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在ICU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
理护理的干预,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ICU;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62-01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为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或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
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
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
征的综合征[1]。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四肢和躯干肌
等部位迟缓性瘫痪,周围性感觉障碍和延髓性麻痹等,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机
瘫痪、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收治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
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急性重症格林巴
利综合征患者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3岁,发病前17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9例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余6例有
带状疱疹、水痘或腮腺炎病史。

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在入院的1~2天内出现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无力、言语断续、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等呼吸肌麻
痹症状,及时气管切开进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1.2 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格林巴利综合征起病急,发病快,患者短时间内出
现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陌生的ICU环境,使患者极易产生烦躁、紧张、恐惧、
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抵触心里,拒绝配合治疗,此时,临床上进
行专业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3]。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善,通过使用简单易
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多关心病人,用娴
熟的技术和如微不致的关怀取得患者的信任。

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及时发现患
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地合理地对患者进行疏导,使患者保
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ICU常规护理:室内每天通风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1次,地面每日
用0.5%的84消毒液擦洗两次,严格控制探视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
保暖,将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
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做好详细记录。

在患者背部使
用侧翻枕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

使用波动式气垫床,并间断充气,使受压部位
经常减压。

气管切开的护理:患者取半卧位,注意观察切开局部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等
术后并发症。

气管切开套管下覆盖湿纱布,并及时更换,保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
的湿度。

气管切开处每天换药1次。

机械通气的护理: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保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大于98%,
严密观察呼吸机的运转,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监测结果。

若患者无呼吸机抵抗,胸廓抬起明显,口唇发绀减轻,血压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说明通气参数设
置合理[5]。

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的
频率及节奏,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时,应立即吸氧并告知医师做相应
处理。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当患者
出现咳嗽、呼吸窘迫、气道有分泌物储留、血氧分压降低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时,
应及时进行吸痰,清除患者口腔,鼻腔的异物。

吸痰时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要
更换管道,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秒,吸痰中间间隔2~3分钟。

将5ml生理盐水、2mg布地奈德、2mg异丙托溴铵、2mg沙丁胺醇混合制成湿化液,用微量泵持续
往气道内泵入湿化液,不仅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保持呼吸道内恒定的温度
和湿度[6],而且减少不必要的吸痰,从而减少吸痰所造成的气道粘膜出血和肺感
染[7]。

营养支持的护理: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应给予鼻饲,采
用流质饮食。

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制订合理科学的营养食谱。

鼻饲时患者呈
半卧位,缓慢注入,注入量由少到多,鼻饲后患者平卧半小时。

必要时静脉给予
高营养,保证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

2 结果32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经过系统护理,效果显著19例(59.38%),效果良好10例(31.25%),无效3例(9.37%),总有效率为90.63%。

3 讨论由于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情凶险,且一旦发病将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患者极易产生烦躁、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ICU护理任务繁重,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系统的护理方案,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32例患者经系统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63%,效果显著。

表明重症格
林巴利综合征在ICU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的干预,可使病情得
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张英姿.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 ] .护理与临床, 2 0 1
3 :17(21):2739-2740.[2] 魏玉荣.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 ] . 临床医药实践, 2 0 1 2 :21(2):135-137.[3] 万丽颜.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 ] .中国医药指南, 2 0 1 2 :10(15):356-357.[4] 孙艳,谈静,薛花.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J].常州实用
医学, 2013:29(1):53-54.[5] 于伟玲,谢菲,李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机械通气的临床救护[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8):1913-1914.[6] 焦新立,王梦然,刘吉祥.气
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全面有效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
志,2010: 9(4):227-229.[7] 李春红,李傲阳,刘昕. 格林巴利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持续
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2: 4(4):11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