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分类:
1.典籍文学:《尚书》、《春秋》、《诗经》、《易经》、《周易》、《论语》、《孟子》等。
2.秦汉文学:《离骚》、《楚辞》、《史记》、《汉书》、《汉晋文学》、《魏晋文学》、《新唐书》、《元史》等。
3.秦汉小说:《围城》、《搜神记》、《梦溪笔谈》、《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秦汉诗歌:《楚辞》、《古诗词》、《诗经》、《齐谐文集》、《秦汉诗词》、《魏晋诗词》等。
5.秦汉戏剧:《红楼梦》、《西游记》、《梦溪笔谈》、《孔雀东南飞》、《牡丹亭》等。
秦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一、秦汉文学渊源深厚。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先秦文学为基础的新的文学活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秦汉文学。
二、秦汉文学以传统文学为基础,继承了先秦文学的经典传统,但又有新的发展。
三、秦汉文学以宣扬政治思想为主,在宣扬统一思想的同时,还着重宣扬思想解放、民主和仁慈的思想。
四、秦汉文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以礼乐文学为主,有许多儒家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韩非子》、《礼记》等。
五、秦汉文学注重文体,以诗歌文学为主,有许多著
名的诗人,如刘邦、楚庄王、汉武帝、屈原、韩愈、贾谊等,这些诗人的诗歌,都对后世文学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一、秦汉文学概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但是由于秦王朝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且历时短暂,因此“秦世不文”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两汉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代文学样式丰富,许多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孕育而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内容(一)秦与两汉散文1.秦与两汉散文综述秦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多文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汉散文,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文学的旧传统,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2.秦代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由于《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中还保存大量的寓言故事,全书的寓言故事共有两百多则。
《吕氏春秋》中的寓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李斯的散文秦代唯一的作家是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人。
曾从荀卿学,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因说秦王并六国,拜为客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为丞相,定郡县制,下焚书令,变籀文为小篆。
《史记》有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在泰山,琅玡、峄山等地刻石表功。
这些刻石文大多出自李斯之手。
内容虽没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汉魏碑铭有直接的影响。
2.西汉散文(1)贾谊的政论文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先是陆贾,早在刘邦称帝之初就在其面前时时称说诗书,并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和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新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1.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品有《离骚》、《屈原》、《楚辞》、《淮南子》等。
2. 秦汉时期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诗歌创作:诗歌成为文学的重要体裁,有灵秀华丽的风格,代表作品有《离骚》和《楚辞》。
(2)史书创作:史书成为文学的重要形式,有精彩生动的历史描写,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3)哲学著作:哲学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淮南子》等。
(4)散文创作:散文成为文学的独立体裁,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等。
3.《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表现了诗人辛辣的爱国情感和抵抗野心勃勃的暴君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4.《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楚国人民的荣辱成
败,反映了人民反抗奴役统治的精神。
5.《淮南子》是传世文献中汉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6.总体来说,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秦汉文学作品:
1. 《九歌》:《楚辞》中的一篇,被誉为华夏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楚辞之冠。
3.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 《汉书》: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5. 《论衡》:著名的辩证文集,是汉代刘向所著,包括了对伦理、道德、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讨论。
6. 《风俗通义》:古代百科全书,是汉代郭璞所著,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化辞典。
7. 《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
8. 《古诗会议首》:汉代刘琨所编的古代诗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集。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秦汉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没有列举出来,这些作品在秦汉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一、秦汉文学的背景1. 秦汉政治背景•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放农民,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度•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2. 秦汉社会经济背景•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等级分明•农业生产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交流频繁,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二、秦汉文学的特点1. 国家文化政策•秦朝提倡儒家思想,严禁其他学派•汉朝兴起,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2. 文学风格多样•豪放派:描写爱情、英雄壮志的作品多见•史诗派: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的史诗广泛流传•诗词派: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进行抒发的诗词广泛传播3.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秦朝文化人地位低下,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汉朝文人士大夫崛起,文化繁荣兴盛三、秦汉文学的主要作品1. 史书•《史记》:司马迁的代表作,有“史家之绝唱”之称•《汉书》:班固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书写的另一部重要作品2. 乐府文学•乐府诗:用以演唱的民间歌曲,描写爱情、战争、田园生活等•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3. 诗词•秦朝:以《九歌》为代表,描绘神话传说和爱情故事•汉朝:诸葛亮的《桃园三结义》、曹操的《短歌行》等4. 鸿篇巨著•《鸿门宴》:描写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历史事件•《红楼梦》:清代作品,描绘官宦家族的衰落四、秦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文化传承•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秦汉文学的经典作品广为流传,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格和题材2. 文学思想的传承•秦汉时期的文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对后世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文学中诗词抒发人生哲理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的观念3. 文化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西域、南洋等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了汉字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小结秦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文学风格,使得秦汉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二、秦汉文学的基本内容: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2、汉赋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
2、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秦世不文”。
3、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
4、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宏大见其壮美。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与文学的基本态势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P132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事实上,汉代诗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2、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P132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的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朱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同时向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因此得到提拔。
武帝还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作注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
”(《汉书·淮南王传》)宣帝修武帝故事,“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
汉宣帝时还有过这样的事情: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其中的奇文当有楚辞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班固所作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吴越春秋》
D.《越绝书》
2、《昌言》的作者是【】
A.恒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寔
3、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4、张衡所作《二京赋》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的作品是【】
A.《两都赋》
B.《述行赋》
C.《幽通赋》
D.《幽通不遇赋》
5、杨恽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A.《新序》
B.《春秋繁露》
C.《盐铁论》
D.《报孙会宗书》
6.《赠四王冠诗》的作者是【】
A.班固
B.应亨
C.张衡
D.秦嘉
7、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A.《两都赋》
B.《二京赋》
C.《归田赋》
D.《鹦鹉赋》
8、在汉代被称为“群儒首”的人是【】
A.贾谊
B.司马迁
C.董仲舒
D.刘向
9、《李夫人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0、《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刘向
B.董仲舒
C.桓宽
D.杨恽
11、开创大赋的是【】
A.司马相如
B.枚乘
C.贾谊
D.班固
12、《士不遇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3、桓宽散文的代表作是【】
A.《盐铁论》
B.《过秦论》
C.《昌言》
D.《新序》和《说苑》
14.《新论》的作者【】
A.桓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颢
15、下列作品属于枚乘所作的是【】
A.《至言》
B.《上书谏吴王》
C.《论积贮疏》
D.《论贵粟疏》
16、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17、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18、王充的散文作品是【】
A. 《新论》
B. 《论衡》
C.《昌言》
D. 《政论》
19、《遂初赋》的作者是【】
A. 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20、目前学术界认定为蔡琰所做的诗是【】
A.五言《悲愤诗》 B.七言《悲愤诗》
C.《胡茄十八拍》
D.《饮马长城窟行》
21、《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A.道家著作
B.法家著作
C.儒家著作
D.杂家著作
22、《史记》中的表有平【】
A.8篇
B.10篇
C.30篇
D.70篇
23、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4、汉乐府民歌中倾诉生活困顿的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5、《上书谏吴王》的作者【】
A.贾山
B.贾谊
C.晁错
D.枚乘
26、“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
A.《子虚赋》
B.《赋篇》
C.《上林赋》
D.《两都赋》
27、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8.汉乐府民歌中讥刺达官显贵德尔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9、蔡邕创作的骚体赋是【】
A.《哀时命》
B.《招隐士》
C.《幽通赋》
D.《述行赋》
30、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司马相如
B.枚乘
C.杨雄
D.贾谊
31、刘向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A.《新序》
B.《说苑》
C.《春秋繁露》
D.《天人三策》
E.《盐铁论》
32、东汉时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
A.桓谭
B.桓宽
C.王充
D.仲长统
E.董仲舒
33、以下著作属于编年史的有【】
A.《国语》
B.《春秋》
C.《左传》
D.《战国策》
E.《尚书》
34、东汉前期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散文作家有【】
A.桓谭
B.王充
C.王符
D.催寔
E.仲长统
35、贾谊创作的骚体赋有【】
A.《吊屈原赋》
B.《招隐士》
C.《幽通赋》
D.《述行赋》
E.《鵩鸟赋》
36、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
A.《吕氏春秋》
B.《谏逐客书》
C.《狱中上书》
D.《之罘刻石》
E.《陈政事疏》
37、下列著述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A.贾谊的《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
B.仲长统的《昌言》
C.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D.刘向的《新序》和《说苑》
E.桓宽的《盐铁论》
38、《乐府诗集》中保存汉乐府民歌的类别主要有【】
A.新乐府辞
B.相和歌辞
C.鼓吹曲辞
D.杂曲歌辞
E.杂歌谣辞
39、董仲舒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A.《新序》
B.《说苑》
C.《春秋繁露》
D.《天人三策》
E.《盐铁论》
40以下作品属于抒情小赋的有【】
A.《吊屈原赋》 C.《归田赋》
C.《七发》D《两都赋》
E.《鹦鹉赋》
选择题答案
单选:1.B 2.C 3.D 4.A 5.D 6.B 7.C 8.C 9.B 10.B 11.B 12.A 13.A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A 21.D 22.B 23.A 24.A 25.D 26.B 27.C 28.D 29.D 30.A
多选:31.AB 32.ACD 33.BC 34.AB 35.AE 36.BCD 37.ACDE 38.BCDE 39.CD 40.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