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分析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进入了初三,感觉孩子不一样了,那么初三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呢?有哪些表现呢?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一起看一下吧。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独立意识增强,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产生成人感,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自尊心增强,初三孩子在心理上一个明显的表现是自尊心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怎么应对初三学生
孩子进入初三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决断权,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掌控一切,决定孩子的行为,给予孩子一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让孩子明白父母知道他们成长了。
父母要比以前更加尊重初三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家长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孩子的叛逆行为,尤其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叛逆期,如果家长不会尊重孩子,就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进入初三,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4.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5.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6.自我管理两极分化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就感觉自己被社会所不容,产生一种心理的恐慌。
如何应对初三孩子的心理特点1.仔细观察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初三学生的情绪变化,像春天的天,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细雨绵绵。
因初三学生处在高度紧张的学习之中,情绪变化很大。
孩子比以前更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变得沉默,不愿把自己的内心透露在外表。
要细心观察孩子,学会与孩子对话。
孩子的内心隐秘总会通过种种迹象显示出来。
初三的孩子不再像儿童那样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而喜欢把“秘密”藏在心里,但这正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因此,要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随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机,才能与孩子一起克服生理、心理上种种矛盾,顺利地走过第二次断乳期,顺利地走过初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2.平等尊重加强交流假如你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到最后形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家庭”,就是成功交流的家庭。
初三的家长经常问的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很少有家长会问“你今天心情怎么样?你们班级发生些什么事啊?”孩子兴高采烈地和你讲学校的事情,你要么冷漠的不当一回事,要么就是拐弯抹角回到学习的主题。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应对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应对一、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政治学了有何用,学文言文?难道还要做古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他都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我肯定不行了4.异性交往有所分化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状态。
???????????????????????????????????????????????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想把父亲从窗口扔出去割手腕例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江之源案例可以坐半天不挪窝就是不学习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二、初三学生的行为特点1.心理浮躁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对于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
没有外语老师我也能考好成绩成绩掉下来后,就更会自暴自弃,最终一落千丈。
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较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作对话工作,否则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痛的类型。
2.力不从心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
有的时候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不足;又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也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
初三学生6个心理特点家长朋友要了解

初三学生6个心理特点家长朋友要了解对孩子来说初三是一个坎,孩子处在初三这个特殊时期,不论是心思还是生理上都会发作庞大的变化,家长冤家需求随时洞悉孩子的这些变化,才干更好的协助孩子、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1.发生成人感表现为生理功用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看法向独立成熟方面开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心情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作了清楚的变化,同时也盼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由于初中生心思上的成人感及干练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思抵触和矛盾,具有清楚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添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念上日益脱离,父母的典范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员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管和批判、疑心的成分。
他们对父母的依赖那么表现为希望失掉父母肉体上的了解、支持和维护。
比如他们有时对立是在向他人说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许需求粉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才干提高他们不只体验到自己和家人、教员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思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盼望失掉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先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惧怕教员指摘讪笑他们的干练和激动,反感教员高高在上的痛斥与批判。
5.片面性和外表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效果的看法发生偏向,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思阻碍,因此带来了心情上的顽固性。
6.性心思的发生、开展和表现由于性的发育而招致的性别看法、性看法进一步在心思上发生断乳,进而构成渐趋剧烈的特性看法、独立看法、成人看法。
正是这些看法的构成,使他们以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议自已。
面对教员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干练型的情感激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发生兴味,并希望有时机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所想方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留意。
初三学生的六大个心理特征

初三学生的六大个心理特征1.产生成人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初三学生的考试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的考试心理特点考试,除了知识的掌握度以外还有就是考试的调节,那么初三学生的考试心理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初三学生的考试心理特点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承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拟偏激。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4.异性交往有所分化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状态。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那么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1.心理急躁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对于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绪波动比拟大,学习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
成绩掉下来后,就更会自暴自弃,最终一落千丈。
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拟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作对话工作,否那么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痛的类型。
2.力不从心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
有的时候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缺乏;又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缓慢,记忆力减退;也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
有时还出现了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缺乏,失眠头晕等现象。
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他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应对

一、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强烈:九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尊严和认同感很敏感,对他人的看法开始在意。
2.矛盾和焦虑:由于面临许多新的责任和期望,他们会感到压力和紧张,既想独立又想得到关爱。
3.对未来的迷茫:九年级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选择学科和职业道路,面临一些重大决策。
4.情感起伏大:由于激素的变化和青春期的影响,他们容易情绪波动、忧郁和易怒。
5.同伴关系重要:同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渴望亲近和被接受。
6.探索自我身份:九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兴趣和特长开始产生疑问,探索自我身份。
二、应对方法:1.理解与支持:教师和家长应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2.建立健康心态:教育学生如何建立健康心态,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加强自我调节能力。
3.设置合理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可行、具体和有挑战性的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尝试新事物,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
5.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指导,提供不同职业领域的信息和资源,帮助他们以科学的方式做出选择。
6.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同伴之间的合作与理解。
7.倾听和沟通:教师和家长应倾听学生的心声,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8.加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并迎接挑战。
9.培养积极心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学会从失败中学习,养成积极的心态。
总结起来,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强烈、矛盾和焦虑、对未来迷茫、情感起伏大、同伴关系重要以及探索自我身份等方面。
教育者可以通过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康心态、培养兴趣爱好、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沟通与倾听等方式,帮助他们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1、产生成人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
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题目的认识产生误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停滞,因此带来了情感上的固执性。
比方,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回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感所埋住,很长时间不克不及摆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
的成分。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
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
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
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
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