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1课时
课时安排高二理科班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要的3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教学重点
DNA重组技术所需要的3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中基因运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入课题
玫瑰怎么变成蓝色的了?为什么会出现自然界没有的荧光小鼠和荧光烟草?
学习目标
1、DNA重组技术所需要的3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基因的运载体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3、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
明确学法
阅读、讨论、

读书自学
阅读教材P102-103。
检测提问
1、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水平、目的各是什么?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如:“超级菌”——几小时就降解自然菌种需一年才能讲解的水上浮油
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讨论:
优点; ①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②减少农药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③节省生产成本,降低粮食售价;
④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⑤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⑥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读书自学
阅读教材P104-105。
检测提问
1、基因工程的应用主要在哪几方面?举例说明
2、讨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
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在知识处理上,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基因工程的原理,了解其主要步骤,对课本知识并未做过多拓展。

4)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充分显示了多媒体手段教学的优越性,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突破了重点、难点。

特别是对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的认识,学生能亲眼见到,再结合教材图片使学生对这个知识能更轻松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纯粹的记忆。

作业设计【课前自学】任务1: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任务2:阅读教材,回答基因工程操作方法相关问题:【课堂探讨】1.在基因工程中,可依据受体细胞的类型及其生理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载体,既能高效地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又能方便地进行检测。

已知有以下几类含有不同标记基因的质粒,不可作为侵入大肠杆菌的载体的是(已知青霉素可杀死细菌,四环素不能杀死大肠杆菌) ( )解析:选B。

A质粒携带的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可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如果大肠杆菌不死亡,说明这些大肠杆菌已含有了A质粒上的标记基因表达出的性状,进一步说明目的基因已被携带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B质粒作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无论大肠杆菌含有抗四环素基因与否,都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不能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

C和D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均可明显指示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正确的是( )A.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B.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能够获得一些重要的医药产品,如人的血清白蛋白,这是因为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了动物的乳腺细胞中C.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是否完全表达D.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与常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相结合,应用于植物生产的多个领域。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6.2【教学设计】《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6.2【教学设计】《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步骤的同时,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的决心。

【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题导入】说说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特点。

学生发现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身上。

展示热点聚焦:黄金大米引出基因工程。

【独立自学】阅读教材P102-103,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是在什么水平上操作的?3、基因工程的原理?4、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是什么?【引导探究】1、基因的”剪刀”名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名称的由来:在生物体内有一类酶,它们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身的DNA却无损害。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教案

必修2 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内容,本课时是《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本节内容的基础,是掌握后面知识的保障。

对于基因工程,学生只通过文字描述会感到抽象。

1、利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自制教具(模拟制作──构建重组DNA分子),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和重点。

2、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对生物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

通过对第五章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变异及生物育种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引导以及模拟制作活动的指导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辨别黏性末端;②熟记运载体的种类;③能说出DNA连接酶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

3、情感目标: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黏性末端的辨别;学会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

2、难点:制作重组DNA分子。

五、课前准备学案;课件;用蓝色和红色打印纸分别制作模拟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DNA片段;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活动设计预设学生活动通过学案复习导入复习:①DNA分子知识;②基因工程简介。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学习投影学案课件展示:①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磷酸二酯键的位置。

②基因工程概念;基因工程基本工具。

(1)课件展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特定序列和切点。

动手操作模拟EcoRI剪切过程。

(2)课件动画分别演示EcoRI,SmaI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酶切过程。

提问:什么样的末端是黏性末端?怎么切割才能得到平末端?引导、补充(4)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做学案上的“小试身手”。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二是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别用一个课时完成。

对于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而言,既是生进入高中以第一次接触到的生物工程方面的有关内容,又是生物工程中四大主要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其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属于生物中的前沿。

生理解和接受起都十分困难。

因此本节的侧重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大致过程,在教深度的把握上应定位在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法,而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语言力求形象生动,避免不适当地扩展,增加深度和难度。

有兴趣的生可以在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专题》中进一步习。

教时从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的特点总结入手,结合“问题探讨”,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

教中,教师先结合生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类比的方法讲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然后安排生制作模型的活动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最后教师用制作的电脑动画表现这一动态过程。

通过第1课时的习使生达到能简述基因工程所用到的“工具”和了解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的目的。

对于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应用的教,重在在列举基因工程各种应用的基础上,引导生讨论基因工程应用的利与弊。

在进行教的过程中,布置生在课前浏览相应的信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并分析、归纳、整理,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自主探究的课题,提交组内讨论;各小组讨论归纳,在课堂上进行全体同的交流和讨论。

在课堂上通过模拟一次听证会,让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生采用思考、分析、想象、推断和辩论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基因工程的利与弊,分析讨论是否需要关注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必刻意将生的争论引向一致的结论,争辩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生思维的训练,能够给予生不少启发。

教师要注意引导生摆事实、讲道理,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鼓励生积极参与。

还可设计合适的情境,组织生制作公益广告、撰写咨询报告等多种活动,让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使生体会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设计

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是整本书的一个重点内容。

而该章的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又是该章节的重中之重,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难点多,内容杂,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遗传与变异角度理解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 课程标准要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能力目标】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目标】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教学策略或方法:从对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的特点总结入手,结合“问题探讨”,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大致过程上。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讲述,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本节课的侧重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因此在教学深度上定位于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法,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基因工程所用到的“工具”和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

教学方法为讲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基因工程一、概念:二、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三、工具: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基因针线——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b1教案.doc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b1教案.doc

教案 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认识基因工程技术的优势,同时理性对待基因工程技术及产物。

培养科学、严谨、为人类谋福利的主体科学思想。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2.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基因工程应用现状,并预测发展。

3.让学生学会通过讨论,对转基因生物和食品持理性态度。

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安全问题。

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问题导入以“问题探讨”导入,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示:此节“问题探讨”以基因工程菌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原理。

为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遗传学知识,如不同生物的DNA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等。

通过“嫁接”引出基因工程。

2.复习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杂交育种,知道杂交育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但是,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繁琐。

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办法解决,即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这就是基因工程。

二、新课教学(一)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地意愿,Eco RI是已发现的5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 分子的酶。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DNA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TTC”这样的序列,一旦找到就从G和A之间剪断(参考教科书插图6-3)。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DNA片断其末端可以用连接酶来缝合(参考教科书插图6-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000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000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第3章中有关DNA的结构、基因的本质,第4章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是学习本节的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教材结合实例介绍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药物研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将重点放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上。

教材安排了一则“资料分析”,分左右两栏列举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并在每种观点下都提供了部分资料,为学生展开讨论设置了具体环境。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在高中阶段不可能直接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充分准备,如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电脑动画来表现这一动态过程。

本节课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为主线,穿插基因工具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培养生物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法都局限于同一物种进行的操作。

能否跨越物种的界限呢?通过“问题探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

学生之前在必修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主要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基因的概念六、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动画、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剪刀、针线。

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八、教学过程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引入新课5分钟展示两组图片,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使烟草和热带鱼也能发光?(操作对象是不同的物种,不能运用之前的杂交和诱变育种方法。

)通过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事例,引入基因工程这一新概念。

思考问题,发挥想象,探讨解决的办法通过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与工具25分钟播放flash动画构建DNA重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鸟枪法、人工合成基因法(逆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工具: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专一性针线——DNA连接酶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的DNA片断就可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碱基可互补配对,末端的骨架缺口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基因工程所需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二是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别用一个课时完成。

对于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而言,既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生物工程方面的有关内容,又是生物工程中四大主要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其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前沿科学。

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都十分困难。

因此本节的侧重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大致过程,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应定位在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法,而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语言力求形象生动,避免不适当地扩展,增加深度和难度。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进一步学习。

教学时从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的特点总结入手,结合“问题探讨”,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

教学中,教师先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讲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然后安排学生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最后教师用制作的电脑动画来表现这一动态过程。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简述基因工程所用到的“工具”和了解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的目的。

对于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应用的教学,重在在列举基因工程各种应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基因工程应用的利与弊。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布置学生在课前浏览相应的信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并分析、归纳、整理,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自主探究的课题,提交组内讨论;各小组讨论归纳,在课堂上进行全体同学的交流和讨论。

在课堂上通过模拟一次听证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采用思考、分析、想象、推断和辩论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基因工程的利与弊,分析讨论是否需要关注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必刻意将学生的争论引向一致的结论,争辩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够给予学生不少启发。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还可设计合适的情境,组织学生制作公益广告、撰写咨询报告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使学生体会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章进行小结,进一步突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条技术发展的主线。

同时,教师也应强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类造福,又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身为现代公民,应该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步骤的同时,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3)通过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辩论,积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协调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及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的决心。

●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音像图片资料和实物,并制作成课件。

2.教师参考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6“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编辑成构建重组DNA模型的文字指导,复印后发给各组。

3.学生以EcoRI为例,根据教师下发的指导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

[情境创设]演示多媒体课件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如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3)人的胰岛素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教师:以上几种生物各自有其特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但是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能不能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某个特定性状呢?例如,让禾本科植物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让微生物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药物。

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简化了生产,同时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种设想能实现吗?回答是可以的。

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在20世纪70年代终于创立了一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基因工程。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示基因工程产品,如种子、水果、疫苗或药物等。

同时引出本节课题:基因工程的原理。

[师生互动]教师:利用“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1)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2)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3)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设想用类似的方法来“改造”某种生物,使其符合人们某种特定需要,说出具体设想。

各小组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教师:杂交育种有哪些局限性?人类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造生物。

学生:杂交育种有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的优点。

但是,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缦,过程烦琐。

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办法解决,即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

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引发思考。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学生:头脑中设想“嫁接”的过程。

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

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象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学生:头脑中设想“嫁接”的过程。

并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找到目的基因、剪切、拼接、缝合、表达、检测,所用到的工具: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基因的运载体。

教师:下面以EcoRI为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

EcoRI是已发现的5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DNA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 TTC”这样的序列,一旦找到就从G和A之间剪断(参考教科书插图6-3)。

同学们来试一试,动手做一个重组DNA模型吧。

在动手做之前,先要明白“分子剪刀”和“分子针线”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其末端可以用连接酶来缝合(参考教科书插图6-4)。

这样“剪切拼接”就可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

学生:4个人一组,再次阅读课前教师下发的“构建DNA分子模型的文字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1)制作模型时用到的“剪刀”和“针线”各代表什么?比较剪切后的DNA片段的末端切片,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呢?(2)回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和所用到的工具以及形成的“产品”,你对重组DNA的操作有什么新的理解?学生:讨论模型构建的具体方法,按“指导”的方法步骤依次完成模拟制作过程,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并交流对重组DNA技术的理解。

学生: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它的作用具有特异性特点,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例如大肠杆菌的EcoRI限制酶能识别GAA TTC序列,并在G 和A之间切开。

剪切的结果是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教师: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状的基因必须要用限制酶切几个切口?可产生几个黏性末端?学生: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状的基因必须要用限制酶切2个切口。

可产生2个黏性末端。

学生:针线——DNA连接酶。

连接的部位: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 骨架上的缺口(梯子的扶手),不是氢键(梯子的踏板)。

结果是把两个来源不同却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的DNA连接。

教师:用DNA连接酶连接两个相同的黏性末端要连接几个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磷酸二酯键)?用限制酶切一个特定基因要切断几个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磷酸二酯键)?学生:2个、2个。

教师:现在同学们分组各做一个重组DNA模型,看一看哪个组的最科学。

学生:分组做重组DNA模型,并分别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其他同学点评。

教师:重组后的DNA分子还需要特殊的运载工具运载到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动植物细胞)中。

那么谁能承担这个任务呢?教师:用图片或课件动画展示质粒的结构及特点。

学生:观看图片或课件,了解质粒的特点及其运载功能。

质粒的特点:细胞拟核之外的小的环状DNA分子。

借宿于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细胞里,对细胞的正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质粒能够自主复制,而且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可以容易地从细胞中取出或放入。

这些特点使它能够胜任运载体的工作,携带目的基因进入细胞。

教师:有了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后,那么基因工程具体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呢?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或与教科书插图6-6示意图类似的基因操作步骤的有关录像资料进行展示。

思考问题如下:(可以利用幻灯或多媒体课件演示)(1)举例说明什么是目的基因。

(2)从供体细胞DNA中直接分离基因的方法叫什么?简要说出该方法的过程是什么。

(3)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有几种?其操作过程分别是什么?(4)将目的基因与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的运载体混合,用DNA连接酶处理会出现几种结果?(只考虑两两结合)(5)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细菌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常用到哪种化学试剂?其作用是什么?(6)在目的基因的检测过程中,检测的对象是什么?学生:观看录像资料,想象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这一操作的精确性。

然后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学生对基因工程的步骤能够大体了解,对以上的问题能基本回答,但是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还不能从生物学角度上很透彻地理解)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从理论上理解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从生物学的专业知识角度出发,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准确地解答有关问题。

简要归纳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大致过程。

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基因工程操作的几个步骤:第一步:提取目的基因;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