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句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翻译【学习⽬标】1、明确⽂⾔⽂翻译的原则2、掌握⽂⾔⽂翻译的常⽤⽅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
3、让学⽣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学习⽂⾔⽂的热情。
【学习过程】⼀、导⼊翻译:⽲引上⾐,请毕其说。
⾐裾落,上⽈:“正⾔碎朕⾐矣”。
(注:选⾃《宋史·陈⽲传》,陈⽲时任左正⾔)(建议:先让学⽣翻译,⼀起分享,找⼀些不同的典型)⼆、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要求原⽂字字在译⽂中有着落,译⽂字字在原⽂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求和原⽂⼀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翻译的两⼤招式:1、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从句顺明⽩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句⼦的翻译⽅法(⼀)第⼀组1、赵惠⽂王⼗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惠⽂王⼗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得到了楚国的和⽒璧。
⼩结:字字落实第⼀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1、读⽂⾔句⼦,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礼。
分析:晋侯:对晋国国君的称呼,秦伯:秦国国君。
“晋侯”“秦伯”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动。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四、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翻译复杂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2.练习法:通过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互动法: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讲授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包括句子结构、词类、词序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3. 练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教师通过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理解句子结构、分析词义、翻译词序等内容。
4. 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包括分析句子结构、翻译词义、调整词序等内容。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和互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翻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文言文翻译六字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留、删、补、换、调、贯”六字翻译法。
3. 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增强阅读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 “留、删、补、换、调、贯”六字翻译法。
3. 实例分析及练习。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翻译难题,你们通常如何解决?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有效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贯”六字法。
二、讲授新课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
- 译文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尊重原文风格,保持文言文特色。
2. “留、删、补、换、调、贯”六字翻译法:- 留: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理名、人名等。
- 删:删除无实际意义的虚词。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 换: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文中的古汉语词汇。
- 调: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贯串:将文中的句子连贯起来,使译文通顺。
三、实例分析1. 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六字法进行翻译。
2. 学生分组讨论,对句子进行翻译,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吗?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运用六字法进行翻译。
2. 学生独立完成翻译,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留、删、补、换、调、贯”六字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运用此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四、作业布置1. 预习课文,运用六字法翻译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文言文,尝试运用六字法进行翻译。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语文教案文言文翻译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学习文言文翻译,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掌握古代文化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 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掌握:a. 名词的用法和变化;b. 动词的用法和变化;c. 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和变化;d. 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和变化。
2.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讲解:a. 通过对句子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意思;b. 借助现代汉语的语境理解,推测句子的词义;c. 逐字逐句翻译,保持文言文的语感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翻译实践:a. 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b. 教师布置翻译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教学步骤1. 理论学习阶段:a.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讲解:逐步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c. 演示:以经典文言文段落为例,展示正确的翻译过程和方法;d. 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练习巩固阶段:a.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些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b. 指导辅助: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辅助;c. 提交作业:学生将翻译好的文言文作品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价。
3. 总结和评价阶段:a.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和体会;b.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评价和建议;c. 家庭作业:布置相应的文言文翻译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翻译准确性评价:对学生提交的翻译作品进行评价和批改。
如何翻译文言语句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种方法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对拆增
删调”,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同学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
预备知识
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初步的积累与学习。
教学过程
步骤
内容
时间
课堂
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语文微课,文言文翻译的总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至于含有修辞手法等的特定语句,则要借助意译表述。,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技巧。
教学
过程
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六种答题技巧:
1、留字法: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直接使用。
2、对译法:将文言文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音节词翻译为双音节词,对译出来。
3、拆字法: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能恰恰是一个双音节词,翻译时要把这两个单音节调分别翻译,不可直接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如何翻译文言语句》微课教学设计木垒中学朱新萍
微课名称
如何翻译文言语句
制作方式
电脑录课+后期制作
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对象
初中学生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的技巧。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与兴趣。
教学
内容
知识点来源
部编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的能力。
目
3、通过训练,加强学生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好高考文
标
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五字诀” 学
重 点
2、教会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教
学 难
五字诀在具体语段中的运用
点
教
学 方 讲练结合,归纳要点
法
教
具 准
多媒体课件
备
作
业 内
《赢在高考》语句翻译
学生口译
本点可略 讲
1、“留”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译: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学生可能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
概括不
录后序》)
学 生 讨 论 全,教师
译: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各 归纳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译:日日夜夜勤劳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③填然鼓之 译:敲响战鼓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那里要知道他是生在我前还是后呢?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的特点: 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
点拨
路兵马。
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以上三点可以概括出时间、地点、官职、人名不译,应保
留,进一步引导可以得出以下答案) 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 小组讨论 学生归纳
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 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2、“删”
深渊也。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人不信,
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
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
者,视此省哉! 《盲苦》 译文:有 一 个 盲 人 过 一 条 干 涸 的 河 流 。 从 桥 上 失 足 掉 下 , 两 只 手 抓 住 栏 杆 ,恐 惧 地 握 得 很 牢 ,心 想 放 手 一 定 会 掉 下 深 渊 的。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你不要害怕,只要放开手,下面 就是实地。”盲人不相信,抓住栏杆大喊。过了很长时间, 力气疲乏了,失手掉在地上。于是自我嘲笑说:“嘻嘻!早 知道下面是实地,何必那么长时间辛苦自己呢?”真理的道
的面前。 4、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介词结构后置)(调) 译: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
敌人。 5、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省略句)(补) 译: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
思。
(二)语段翻译 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
五、课后作业:完成《蠃在高考》中相关习题。
展示学习目标: 1、记忆理解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五字诀); 2、掌握文言语句翻译的解题步骤。
(一)回忆巩固强化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
展示 目标
对以前知 识点回顾
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_、____。(信 达 雅) 师问生答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首先要求准确表
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4、“补”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组讨论 学生归纳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
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译文: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
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
教师作一 定的解说
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过渡:要做到信达雅就必须 ——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为主,以____为辅 (直译 意译)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 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 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 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 结构。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直译”。 )
宾语、兼语和介词等。
5、“调”(此处重点讲解,主要是倒装句)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 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 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及到五字 诀中的所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有要点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译: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通过这三个文言语句的翻译,我们发现文言翻译需要注意很 多问题,仅仅识记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不够的。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文言语句的翻译。 二 、新授 展示:2009 年江苏省【考试说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师补充
花纹,(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蛇)如果咬人,
没有什么办法医治。
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译文:我从十五岁时就在轩中读书。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 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
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 小组讨论
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学生归纳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
路 本 来 是 很 平 坦 的 ,但 有 些 人 却 陷 在 空 想 中 ,抓 住 某 一 点 而 矜持自负,看看这个盲人的故事大概会醒悟了吧!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
的信心。
3、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实用性和可
操作性。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练习导入: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 学 生 写 好 此 三题 涉
意外变故。
后 口头作答
拜访我)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是为伴。
教师补充
译:那么智慧通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
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
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通假字和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
容
教 学 后 记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备课
教学设想:
1、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
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翻
译五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
译: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2、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补、
分散穿插 到各个知 识点
归纳展示
调)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词类活用)(换)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
展示:五字诀要点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 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 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 去。 ③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 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古今异义、通假字、词 类活用)。 ④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 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语法习惯。
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 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 分等。
教师适当 补充
3、“换”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组讨论 学生归纳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
前三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
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教师小结:五字诀是分开讲解,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牢记 五字诀,考虚全面,字字落实,做到意思明确清晰。下面我们试 着在具体语段中翻译句子。
三、课堂巩固练习 (一)语句翻译 1、 彼知吾将用之(管仲),必不吾予也。(宾语前置)(调)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宋国有家姓丁的,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 因此常占用一个劳动力在外边干这个活。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 井,再也不用出去担水了,所以他告诉人家说:“我们家打了井 后多出一个人来。”听见这话的人传开了说:“丁家打井挖出一个 活人来。”国都里的人也都这样传来传去,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 里。宋君派人向丁家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说的是多出一 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翻译需要注意的五个 要点留、删、换、补、调,希望大家牢记这五点,在今后的文言翻译 中熟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