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失业保险(张秀峰)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2022年月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2022年月2005年11月失业保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1、下列属于失业人员的是DA)失业并无就业意愿的人员B)在监狱服刑但表现良好的犯人C)因车祸瘫痪在床的中年男子D)工作2年后失业,一直努力寻找工作但未能就业的人员2、在我国,标志着失业保险成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主要形式的法规是CA)《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B)《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C)《失业保险条例》D)《劳动保险条例》3、我国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单位缴费费率为DA)3%B)2.5%C)1.0%D)2%4、失业保险调剂金的规模和筹集比例一般遵循的原则是BA)收支平衡B)以支定收,略有结余C)略有结余D)以收定支,略有结余5、参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而确定的标准是CA)最低工资标准B)失业保险金标准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6、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求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从失业原因上来看属于A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视同性失业7、以下不属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后备防线”的是BA)失业保险调剂金B)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C)财政给予补贴D)调整失业保险费率8、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必须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下列情形不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DA)终止劳动合同B)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C)被用人单位开除D)自愿辞职9、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我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为CA)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B)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C)低于当地最低工资,但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略高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10、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CA)15日内B)30日内C)60日内D)90日内11、关于失业率,下列正确的叙述是BA)失业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实际失业人数占全体人口数量的比重B)我国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C)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D)失业率一般的计算公式为:失业人数与全体就业人数之比12、通常情况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处理失业保险行政争议案件的法定时限是DA)7日内B)10日内C)15日内D)20日内13、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模式属于CA)补贴性自愿失业保险制度B)失业救助型失业保险制度C)混合型失业保险制度D)社会福利型失业保险制度14、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中,属于基本生活保障支出的项目是CA)促进再就业支出B)基金往来支出C)医疗补助金支出D)转移支出15、失业调控的核心目标是DA)控制失业群体出现的地区不能过于集中B)使各行业的失业率基本保持一致C)使失业人员个人失业时间不至于过长D)控制失业率上升16、关于国有企业关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政府采取行政强制手段终止企业经营B)由法院宣告关闭C)由企业向政府提出关闭申请D)企业负债可以依法免除17、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是CA)8个月B)10个月C)18个月D)24个月18、若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种状态属于BA)不充分就业B)视同失业C)视同就业D)充分就业19、“通过对失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失业的变化规律,对未来的失业状况预先做出推测和判断,以把握未来的失业变化趋势”,该段话是指AA)失业预测B)失业预警C)失业调控D)失业管理20、德国对大规模失业采取的特殊促进就业政策之一是AA)实施“重新融入社会”工程B)实施“紧急失业救援计划”C)实施“创造工作岗位计划”D)实施中小企业过渡性贷款和减税计划21、失业保险制度起源于BA)美洲B)欧洲C)亚洲D)非洲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失业补贴公约》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B)《失业补贴公约》是又英国制定的C)《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公约》是由德国制定的D)加拿大是第一个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23、《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已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一年,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订的可以领取BA)6个月的失业保险费B)一次性生活补助C)10个月的失业保险费D)12个月的失业保险费A)参保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B)与其他社会保险费的统筹调剂C)财政补贴D)失业保险基金利息25、就提出方式而言,失业保险行政争议可分为AA)书面失业保险行政争议和口头失业保险行政争议B)书面失业保险行政争议和操作性失业保险行政争议C)事前失业保险行政争议和事后失业保险行政争议D)政策性失业保险行政争议和操作性失业保险行政争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26、我国三条基本生活保障线包括BDEA)养老保险B)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C)医疗保险D)失业保险E)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与商业性投资基金相比,失业保险基金具有的特点是ACDA)不以营利为目的B)投资者自有投资C)强制征收D)使用的互济性E)受益最大化28、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BCDEA)以收定支的原则B)以支定收的原则C)公平性原则D)经济型原则E)适度原则29、我国处理失业保险行政争议案件通常采取的方式有ACDA)通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争议处理机关处理B)双方自行调解处理C)通过人民法院处理D)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的相关部门处理E)通过工会处理30、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停止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包括BCDA)再就业后又失业B)应征服兵役C)移居境外D)重新就业E)被判缓刑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31、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1)负责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
第六章_失业保险

▲三、失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有关对策
❖ 把化解企业冗员作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 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应有利于向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
制度过渡 ❖ 失业保险作为短期支付类项目,实行现收现付、略有
节余的筹资原则 ❖ 根据失业保险的主要环节与其前导环节,后续环节之
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从员工剥离下岗到其再就业这一 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配套 ❖ 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
保障对象
待遇享受时 间 待遇项目 待遇性质
失业保险
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 岗位
有限制,一般较短,以 促进就业
没有赔偿性
是必要劳动的一部分, 体现权利与义务统一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
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 能力
限制少,一般较长,以 保障生活
有赔偿性
失业救济津贴则不同
■四、国外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失业保险起源于欧洲。法国于1905年最早建 立了失业保险,挪威、丹麦两国也分别在 1906年和1907年建立了类似于法国的失业 保险。1911年,英国颁布《国民保险法》, 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 失业保险的主流。
第六章 失业保险
第一节 失业概述
一、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表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
的分离。
从个人角度看,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 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构成失业有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在劳动年龄之内; 二是有劳动能力; 三是有就业意愿; 四是没有找到任何职业。
三、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和失业观念的更新
▲失业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同时是把“双 刃剑”,既会带来社会困苦,但是,当失业率 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时,它也有益于社会发展:
保险学(第三版)魏华林 林宝清-第六章财产损失保险

5、对重复保险的保险财产损失,要按照重复保险分摊原则
在所有承保人之间分摊损失。
6、在赔款计算中,除剔除不属于保险财产和保险责任范围
内的损失外,还应扣除免赔额,对有关费用还需要进行分
摊。
9
第二节 火灾保险
一、火灾保险的概念及特征
• 定义:简称火险,是指以存放在固定场所并处于相对静止 状态的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承担保险财产遭受 保险事故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
21
第三节 运输保险
2、运输货物保险的保险金额 • 货物运输保险采用定值保险方式。
国内运输货物保险的保险金额的确定依据包括起运地 成本价、目的地成本价、目的地市场价等,由被保险 人任选一种; 涉外运输货物保险的保险金额的确定依据包括离岸价 (Free on Board, FOB)、成本加运费价(Cost and Freight, CFR)、到岸价(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CIF)等,由投保人根据贸易合同确定。
–同时,船舶保险的承保人往往将保险上述保险标的的 碰撞责任亦作为船舶保险的基本责任予以承保。
29
第三节 运输保险
3、船舶保险的保险责任
• 船舶保险的保险责任可以划分为碰撞责任与非碰撞责任。
–前者系指保险标的与其他物体碰撞并造成对方损失且依
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责任;
–后者则包括有关自然灾害(主要是海洋灾害)、火灾、 爆炸等,以及共同海损分摊、施救费用、救助费用等。
• 就保险标的范围而言,火灾保险的可保财产包括: 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和附属装修设备; 各种机器设备,工具、仪器及生产用具; 管理用具及低值易耗品、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 产成品或库存商品和特种储备商品; 各种生活消费资料。
哈尔滨市失业保险办法(2007)

哈尔滨市失业保险办法(2007)【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发文字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57号【发布部门】哈尔滨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04.16【实施日期】2007.05.15【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修改依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等六部政府规章的决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57号)《哈尔滨市失业保险办法》已经2007年3越3日市人民政府第 4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5日起施行。
市长张效廉二00七年四月十六日哈尔滨市失业保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履行缴费义务,失业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并已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
第四条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履行缴费义务。
失业人员有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五条失业保险应当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相结合,鼓励、扶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第六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失业保险工作。
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市、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财政、审计、工商、税务、统计、民政等行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二章失业保险登记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材料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一)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者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三)开户行账号、职工名册;(四)社会保险登记表。
黑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

黑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正文:---------------------------------------------------------------------------------------------------------------------------------------------------- 黑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8月11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失去工作,并已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辖区内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及社会团体的专职人员(以下简称个人)。
本条例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城镇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本条例所称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本条例所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自筹经费,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四条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五条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省失业保险工作。
市(行署)、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社会保障学(专升本自考)5-9章

三、医疗社会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
(1)从其产生的直接现实背景看,补充医疗保险是在整个社会 补充医疗保险的定义 保险制度改革中,或者说是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
一种现象。
(2)从《决定》的有关文字理解,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在基本医 疗保险基础上,为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 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保险形式。 (3)从社会保险的原理出发,可以说补充医疗保险是一种自愿 性的辅助医疗保险。它产生的需求基础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因 其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了抵御高额医疗费用风险而自愿投资的 行为。
医疗保险概
一、医疗保险概念与特征 概念——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
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 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强制性
特征 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保障性
二、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 关系
商业医疗保险——是由合法的保险企业承办,按照商业经 营原则来经营,投保人和保险人是在遵循公平互利、协商 一致、自愿订立保险合同,当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 受到伤害时所花医疗费用如药费、手术费、诊疗费、住院 保险金额的可选择性 费等经济损失,由保险人给予补偿。 保险金给付的严格条件 商业保险的特点 投保年龄的要求 保费率 支付方式
第三节 我国失业保 险制度的适应性
制度模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制度功能与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形势相适应
低水平的保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节 我国失业保 险制度存在的主要
问题分析
对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
严重不足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不足
•资金严重短缺 •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所提供的保障能力有限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太小
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创新初探

管理论坛MANAGEMENT FORUM182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创新初探文/卢蓉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中,失业保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搞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用、支出与管理,对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发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笔者对当前中国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金管理的具体措施方案,旨在为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失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有序发展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是向失业职工提供生活救济以及促进其再就业,维持社会稳定。
其主要来源主要由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四方承担它是失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研究,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事业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金短缺,保障力有限从本质上来讲,所谓的失业保险基金,指的就是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所征缴的用来进行各项失业保险开支的专项基金,从内容上来看,其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所构成的:①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②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③财政补贴,④其它资金。
就针对于失业保险制度的实行来说,充足的失业保险基金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虽然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已经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不过,由于事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基金支出也逐渐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
(二)基金运营效益相对较低就针对于我国的基金投资方式而言,其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和其他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并且其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政府就针对于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来说,还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除此以外,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健全的监督体制,导致失业保险的管理单位受到较大的约束。
失业保险案例警示教育

失业保险案例警示教育在中国,失业保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旨在为失业员工提供经济援助和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然而,一些失业保险案例提醒我们,该制度也可能被滥用和不当使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失业保险案例,以展示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警示教育意义。
第一个案例涉及一个名叫张某的个体企业主。
张某在自己的公司经营了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他的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为了获得失业保险金,他故意将公司的财务报表调整得破产,然后解雇了所有员工。
尽管张某并不是真正的失业人员,但他成功地获得了失业保险金。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些人可能会滥用失业保险制度,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的问题。
另一个案例涉及一位名叫王某的失业人员。
王某曾经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多年,但由于公司业绩下滑,她被迫解雇。
根据失业保险的规定,她有权获得失业保险金。
然而,王某却没有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是利用失业保险金过着闲散的生活。
她拒绝参加一些培训和就业辅导,并且在求职过程中不积极努力。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失业保险并不意味着停止努力和依赖社会救济,而是应该用作重新就业的机会和过渡。
还有一个案例涉及一个名叫李某的失业人员。
李某曾经是一名销售代表,但由于公司减员,他被迫离职。
李某申请了失业保险金,并通过了面试和审核程序。
然而,事后发现,李某虽然领取了失业保险金,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其他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并继续获得收入。
这个案例揭示了失业保险制度监管不力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监督和审核。
以上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失业保险制度在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当使用和滥用的可能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个体企业主的审查和监督,以防止他们滥用失业保险制度。
其次,应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和审核程序,确保只有真正失业的人员才能获得失业保险金。
最后,应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辅导,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减少他们的依赖和滥用失业保险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失业问题
• 1、整体失业问题严重 • 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 3、就业的“观念瓶颈” • 4、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
1、失业问题严重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我国 城镇人口失业率是4.2%左右,而中国社科 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 》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已经超过 了7%的国际警戒线
中国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情形
• 1)领取期限已满 • 2)不愿接受职业介绍机构介绍的工作 • 3)拒绝接受职业培训 • 4)骗取失业保险金
20
中国的失业保险
• (一)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 (二)中国失业保险运行概况及问题 • (三)中国失业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 固定工 铁饭碗 隐性失业
(五)失业保险待遇
• 1、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情形
• 1、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 1)法定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参加失业
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 2)向失业保险机构登记失业并接受职业培训 或职业介绍
• 3)非自愿失业 有就业愿望 接受职业介绍 所提供的合适就业机会
学校稿纸作答;班级、姓名、学号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2020.10.20Tuesday, October 20,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7:04:4307:04:4307:0410/20/2020 7:04:43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007:04:4307:04Oc t-2020- Oct-20
• 4、待遇水平偏低 • 2008年底,全国月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只有387
元。
• 5、促进再就业功能未充分发挥 • 促进就业支出包括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
补贴两项,2008年,两项支出占基金总支出 15%弱。
6、缺乏预防失业的理念
• 失业保险应就具有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 预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
2863 10408
4350 23151
58.82 12.44 10584
6845 26476
61.76 34.16 39.98 25.85
2005 17488 10022 10648
8478 27331
63.99 36.67 38.96 31.02
(二)中国失业保险运行概况及问题
1、参保情况 2、待遇发放情况 3、基金结余 4、待遇水平 5、促进就业功能 6、预防失业理念基本缺失
1、失业保险参保情况
参保人数(万人)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城镇就业总量 (万人)
占城镇就业比重 (%)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2000 13617
预防失业举措
• a 为鼓励困难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分担企 业部分用工成本(如对职工实行工资性补贴、 代缴社会保险费)
• b 对重视在职职工职业培训的企业提供补贴 • c 政府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裁员 • d 预测未来就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援企稳岗 “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延长一年
2009年12月25日20:45新华网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0日星期 二上午7时4分43秒07:04:4320.10.2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7时 4分20.10.2007:04October 20,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0日星期 二7时4分43秒07:04:4320 October 20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7:04:4307:04:4307:04Tuesday, October 20,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020.10.2007:04:4307:04:43October 20, 2020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0日上午7时4分20.10.2020.10.20
河北累计逾3万大学生领取失业补助
•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 1)三原则:保障基本生活;低于原就业工
资水平;权利义务相结合 • 2)失业保险金给付方法:a 工资比例法
b 均等法 c 混合法 • 中国:高于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1)失业保险等待期; • 2)失业保险最长给付期 • 确定方法: • a 将给付期与参保时间相对应 • b 将给付期与失业时间长短相联系
• 1)强制性失业保险 1911年始建于英国 •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工会组织 自愿参加 政
府资助)1905年法国
• 2、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 • 1)权利型失业保险:符合给付条件 • 缴费期限 非自愿失业 • 2)调查型失业保险:对收入进行调查,只对
无法生存的失业者提供资助
(三)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正规部门”就业者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4分43秒 上午7时 4分07:04:4320.10.20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2020.10.2007:0407:04:4307:04:43Oc t-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7时4分43秒Tuesday, October 20, 2020
• 失业保险目标与功能 • 失业保险类型 •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 • 失业保险待遇
(一)失业保险目标与功能
• 1、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在一定期限内) • 2、促进就业功能 •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 就业信息服务 • 3、稳定功能 • 社会稳定 经济稳定
(二)失业保险类型
• 1、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 划分:
就业弹性: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就业歧视离你有多远
• 血型歧视 • 性别歧视 • 健康歧视 • 残疾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 色盲 中国-4000万 • 地域歧视 • 家庭背景 • 学历歧视 • 年龄歧视
课后作业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 业保险的筹资主体、筹资方式、覆盖 范围、缴费水平、资金管理、发放条 件、支付方式、待遇水平、领取期限 和停止支付条件。
2006 18766 11580 11187 10269 28310
66.29 40.91 39.51 36.27
2007 20137 13420 11645 12173 29350
68.61 45.72 39.67 41.48
2、失业保险待遇发放情况
3、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 2008年底,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达 1200多亿元; 2009年,结余超过1500亿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 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 业问题严峻型。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 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
• 城镇登记失业率(官方指标) •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
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 质疑——农村劳动力?未登记人员?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02020年10月 20日星 期二7时4分43秒20.10.20
谢谢大家!
3、就业的“观念瓶颈” • 不愿意干苦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 • 高校毕业生 • 某企业:“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观 念
4、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
• 按照奥肯定律,经济增长率高低与失业率高 低存在着替代关系,即高增长往往与低失业 相伴,低增长常常与高失业为邻。
奥肯定律
(四)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
•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 • 1、资金来源:政府 用人单位 个人 • 2、筹资方法:征收失业保险税;征收失业
保险费;按固定金额征收 • 3、缴费比例 • 中国:征费——企业2% 个人1%
失业保险基金使用——
• 1 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基本生活) • 失业保险金 失业补助 • 2 促进就业(就业导向) •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 开发就业岗位 • 德国:基金中40%用于促进就业
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 1)总量矛盾:供过于求
农村有1.2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 产业和城镇转移;
城镇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人,
但城镇每年新增约1000万劳动力。
• 2)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 • 在现有的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
,中级工占35%,高级工、高级管理人员和 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缺乏。 失业及下 岗人员中大多数教育程度不高。
•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 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 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 认为,GDP每增加2%,失 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 点。
• 中国: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增长对 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
• 目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就业弹性为1,其中, 第一产业为0.06;第二产业为0.4,吸纳劳 动力就业的能力趋于下降;第三产业为 0.54,呈现较高的吸收就业能力。 —— 蔡昉
(一)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 1、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待业保 险暂行规定》,失业保险制度框架初步确立
• 2、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有企业职工待 业保险规定》
• 3、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 第一次明确将 “待业保险”更名为“失业 保险”
• 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 其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