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辟卦图
易经六十四卦卦图

易经六十四卦卦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水地比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天雷无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风雷恒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五十五第五十六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第五十七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读音(方便大家读写结合)1.乾卦:读qián 2.坤卦:读kūn 3.屯卦:读zhūn 4.蒙卦:读méng 5.需卦:读xū 6.讼卦:读sòng 7.师卦:读shī 8.比卦:读bì9.小畜卦:读xiao xù 10.履卦:读lǚ 11.泰卦:读tài 12.否卦:读pǐ13.同人卦:读tóng rén 14.大有卦:读dà yōu 15.谦卦:读qiān 16.豫卦:读yǜ17.随卦:读suí 18.蛊卦:读gǔ 19.临卦:读lín 20.观卦:读guān 21.噬嗑卦:读shì hé 22.贲卦:读bì 23.剥卦:读bō 24.复卦:读fù25.无妄卦:读wú wàng 26.大畜卦:读dà xù 27.颐卦:读yí 28.大过卦:读dà guò29.坎卦:读kǎn 30.离卦:读lí 31.咸卦:读xián 32.恒卦:读héng 33.遁卦:读dùn 34.大壮卦:读dà zhuàng 35.晋卦:读jìn 36.明夷卦:读míng yí37.家人卦:读jiā rén 38.睽卦:读kuí 39.蹇卦:读jiǎn 40.解卦:读xiè41.损卦:读sǔn 42.益卦:读yì 43.夬卦:读guài 44.姤卦:读gòu 45.萃卦:读cuì 46.升卦:读shēng 47.困卦:读kùn 48.井卦:读jǐng 49.革卦:读gé 50.鼎卦:读dǐng 51.震卦:读zhèn 52.艮卦:读gèn53.渐卦:读jiàn 54.归妹卦:读guī mèi 55.丰卦:读fēng 56.旅卦:读lǚ 57.巽卦:读xùn 58.兑卦:读duì 59.涣卦:读huàn 60.节卦:读jié61.中孚卦:读zhōng fú 62.小过卦:读xiǎo guò63.既济卦:读jì jì 64.未济卦:读wèi jì太极易经符号─形象化的潜意识代表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图案,图案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像两条黑白鱼的符号,旁边有八个由三画组成的「八卦」。
易经之十二消息卦

易经之十二消息卦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周礼>所引<归藏>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
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
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汉人之笔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
简单的介绍是: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
“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辟”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
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
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
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遁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即从子月复卦到已月干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爻,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泰卦是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阳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阳爻,而乾卦则全为阳爻,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息”即为生长之意。
反之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
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中气夏至)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故初春为“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可发现,“十二辟卦”既是全部都集中在“乾”“坤”为上下卦的“乾坤区”内,也是全部集中在八宫中的“乾”“坤”二宫之中。
它们处在乾坤二宫的第一到第六卦,也就是“乾”“坤”二宫除去“游魂卦”(晋、需)和“归魂卦”(大有、比)以外的全部的卦。
八卦和六十四卦图表(周易,易经)

《周礼·春官》说,“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辨九筮之名”。
连山和归藏次序因为失传,不得而知。
八卦次序和卦象,自古有之。
传说是伏羲画八卦。
太极图则公认为宋·陈抟所画。
陈抟传穆修伯,穆修伯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康节。
邵“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
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
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王湜《皇极经世节要序》)。
邵康节发明《梅花易数》的占卜方法。
邵康节传朱熹。
朱熹将卦图列在周易之前,著《周易本义》。
由于明朝皇帝姓朱,将朱熹封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周易本义》就成了官定的正本周易。
八卦有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和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之分。
卦有阴阳,这是人的大脑工作的最基本模式。
大脑工作要靠神经元。
和电脑一样,神经元工作,无非是关与开,这就是阴阳,这就是1与0。
这就是毕达哥拉斯讲“万物皆数”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我们讲“周易的本质是数”的物质基础。
易就是日月,易就是阴阳,伏羲在五千年前就画出来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两千多年就由孔子说出来了,六十四卦方位图,一千年前就由朱熹写在《周易本义》里了。
朱熹后六百年,法国传教士白晋把易图带到德国,莱布尼兹看到易图,恍然大悟,说他搞了二十年二进制,没搞明白,而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把二进制搞得明明白白了。
八卦与现代二进制数、十进制数互换如下:坤艮坎巽震离兑乾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0 1 2 3 4 5 6 7六十四卦与现代二进制数、十进制数互换如下:坤剥比观豫晋萃否00000 0 0000010000100001100010000101000110001110 1 2 3 4 5 6 7 谦艮蹇渐小过旅咸遁00100 0 0010010010100101100110001101001110011118 9 10 11 12 13 14 15 师蒙坎涣解未济困讼01000 0 01000101001010011010100101010101101011116 17 8 9 20 21 22 23 升蛊井巽恒鼎大过姤01100 0 011001011010110110111001110101111011111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复颐屯益震噬嗑随无妄10000 0 100001100011000111001010010110011100111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明夷贲既济家人丰离革同人10100 0 101001101011010111011010110110111101111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11000 0 110001110011100111101011010111011110111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泰大畜需小畜大壮大有夬乾11100 0 11100111101111011111101111011111111111156 57 58 59 60 61 62 63先天八卦圆图与太极图文王八卦次序图坤母兑离巽乾父艮坎震兑为少女,得坤上爻离为中女,得坤中爻巽为长女,得坤初爻艮为少男,得乾上爻坎为中男,得乾中爻震为长男,得乾初爻伏羲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是一分为二法所得。
十二辟卦(12消息卦)

十二辟卦(12消息卦)《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在獄中,周文王將“乾、兌、離、震、巽、坎、根、坤”這“八卦”上下重疊,演繹成六十四卦,後又經補充完善,孔子及其學生又將其整理成書,這本書就是《周易》。
後人將六十四卦中的“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復、臨”十二卦,叫做“十二消息卦”,分屬農歷一至十二月。
農歷五至十月,謂之“消”,是陽氣漸漸消散的意思,十一月至四月,謂之“息”,是陽氣漸漸生息壯大的意思。
這十二消息卦也很有哲理思想,它將一年四季十二個的陰陽消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性都形象而又巧妙地包藏其中。
“十二消息卦”,亦稱“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卦”、“十二主卦”,其組成由乾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為眾卦之基礎,依陰陽消息的次序排列卦。
十二消息卦與十二個月相對應,反映了壹年間寒暑易節、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
在孟喜的卦氣理論架構裡,以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來主掌一年的節侯時序,其中震、兌、離、坎「四正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震為春,兌為秋,離為夏,坎為冬。
四正卦共有24爻,每爻則又分掌一個節氣。
最後則又以四正卦之外的六十卦分掌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而有六日七分之說,也就是六十卦每卦分掌6日又7分,也就是6又7/80日。
而十二辟卦則是以十二個卦來分掌一年十二個月,這十二卦總共有七十二爻分掌七十二侯。
之所以叫「辟」卦,辟是指「君」,或「法則」的意思。
《爾雅.釋詁》:「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孔穎達疏曰:「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
」《爾雅.釋詁》又曰:「柯,憲,刑,範,辟,律,矩,則,法也。
」所以辟卦可以理解為十二主卦、十二君卦,或是十二法則卦。
而之所以稱作「消息」卦,是因為這十二法則卦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陰陽消長。
息為生長,消為消退之意。
前六卦從復至乾為陽之「息」,所以稱為「息卦」,也可稱為陽卦。
而後六卦為陽之消,也是陰之息,所以稱作「消卦」,也可稱為陰卦。
八卦如何定吉凶-论十二辟卦讲解

十二辟卦(12消息卦)十二辟卦又稱十二消息卦,或十二月卦,是指主掌一年十二個月的十二個卦。
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息卦(陽卦,陽長陰消)----消卦(陰卦,陽消陰長)--在孟喜的卦氣理論架構裡,以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來主掌一年的節侯時序,其中震、兌、離、坎「四正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震為春,兌為秋,離為夏,坎為冬。
四正卦共有24爻,每爻則又分掌一個節氣。
最後則又以四正卦之外的六十卦分掌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而有六日七分之說,也就是六十卦每卦分掌6日又7分,也就是6又7/80日。
而十二辟卦則是以十二個卦來分掌一年十二個月,這十二卦總共有七十二爻分掌七十二侯。
之所以叫「辟」卦,辟是指「君」,或「法則」的意思。
《爾雅.釋詁》:「林,烝,天,帝,皇,王,後,辟,公,侯,君也。
」孔穎達疏曰:「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
」《爾雅.釋詁》又曰:「柯,憲,刑,範,辟,律,矩,則,法也。
」所以辟卦可以理解為十二主卦、十二君卦,或是十二法則卦。
而之所以稱作「消息」卦,是因為這十二法則卦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陰陽消長。
息為生長,消為消退之意。
前六卦從復至乾為陽之「息」,所以稱為「息卦」,也可稱為陽卦。
而後六卦為陽之消,也是陰之息,所以稱作「消卦」,也可稱為陰卦。
以下分別說明這十二卦:復卦:十一月建子,一陽復生於下,雷動藏於地下。
「一元復始」的吉祥語就是源自於此。
只是「一元復始」正是冬至最為寒冷之時,此時陽氣才方歸來,生機(下卦之雷動)還隱藏於地下,乃萬物冬眠之象。
所以復卦《大象》說:「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所以,看來和「一元復始」比較應景的時節應是冬至吃湯圓時不是春節春暖花開時。
臨卦:十二月建醜,陽氣漸長,浸逼於陰,因此稱「臨」,臨就是近逼的意思,也是陽剛之氣開始增長以近逼於陰。
《彖》傳曰「臨,剛浸而長」,剛也就是陽。
泰卦:一月建寅,陰陽通泰調和。
十二辟卦、伤寒欲解时与时间医学

遯卦(天山遯卦),代表
未月(6月),此月中有 小暑、大暑两个节气,此 月是白昼最长的时间,天 长至于此,白天59刻,夜 间41刻(14.4分钟一刻, 白天14.16小时,夜间 9.84小时)。夏日炎炎, 麦子熟了,外热内阴已生, 中暑中湿之类的病证不可 不辨。
否卦(天地否
卦),代表申月 (7月),此月中 有立秋、处暑两 个节气,卦中有 三阴三阳,此时 秋天来了,秋高 气爽,寒气已生。
坤 复 临 恭 大壮 夬 乾 姤 遯 否 观 剥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午 未 申 酉 戊 太阴 少阳 太阳 阳明 少阴 厥阴
太阳病方用桂枝汤、麻黄汤; 阳明病方用三承气汤; 少阳病方用小柴胡汤; 太阴病方用四逆类,仲景明确提出“当温 之”; 少阴病方用四逆汤; 厥阴病使用调整阴阳的药。厥阴病乃阴阳 之气不相顺接“厥阴应下之”(热厥), 是不是阴尽阳生再考虑。
总之,时间医学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如何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 及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和现代高科技重新 整合,为临床做出一些新的理论支持就算 尽心尽力了。
临床中这样的病例比比皆是:夜半头痛用 葱白,交通阴阳;夜半胃痛皆因木反侮土, 当扶阳抑木,疏肝和胃;夜半喘甚皆因木 旺反克乘金;夜半尿频腰痛当考虑乙癸同 源,宜补肾;夜半心悸是子盗母气之故, 当补肝血。夜半为阳气升时,若将此类病 搞清楚,就可以举一反三,知一晓十。
道教说:“日出没,此精神之衰旺,月盈亏, 此气血之盛衰。”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 肾气旺于酉时(17~19时),滤过率峰值在17 时30分左右; 肝气旺于丑时(1~3时),活动低峰值中午; 心气旺于午时(11~13时); 肺气旺于卯时(5~7时); 脾气旺于巳时(9~11时)。
十二辟卦预测学

十二辟卦预测学第一章预测学基础学习“十二辟卦预测学”首先要掌握有关“十二辟卦”的基础知识,其次必须掌握“十二地支”的一些常用知识,这样即可掐指妙算了。
第一节十二辟卦十二辟卦分别是:复卦,建子,十一月;临卦,建丑,十二月;泰卦,建寅,正月;大壮卦,建卯,二月;夬卦,建辰,三月;乾卦,建巳,四月;姤卦,建午,五月;遁卦,建未,六月;否卦,建申,七月;观卦,建酉,八月;剥卦,建戌,九月;坤卦,建亥,十月。
十二辟卦在预测学中,每个卦均有不同含义,故述口诀如下:复卦自生姤相遇,临逢百物遁退却,否遭大往而小求,泰卦大来而小去。
大壮刚动观求之,阳刚夬阴剥自烂,乾为纯阳宜速求,坤卦纯阴待时机。
这首口诀,是讲述“十二辟卦”每一卦在预测中的含义,所以学者不但要牢记口诀,而且必须懂得其中之义。
复卦,在十二辟卦中,是第一卦,是一阳来复之卦。
在这里,好比是果实落地而生根发芽,所以说:“复卦自生”。
姤卦,为一阴生之卦。
《杂卦传》中曰:“姤,遇也,柔遇刚也。
”所以说:“姤相遇。
”临卦,居上而临下,有相逢百物之义。
但居上而临下,只能给予,不能求之。
遁卦,有逃避、退却的意思,所以说:“遁退却”。
否卦,上乾下坤,天在上地在下,为阻塞,要想突破阻塞,必须化很大的力量,才有希望突破,因已消耗了很大的能量,所以收获不会很大,故说:“否遭大往而小来。
”泰卦,坤上乾下,天地相通。
《说卦传》说:“泰者,通也。
”因泰卦本已通畅,所以只要努力而行,用比较少的付出即可换来较大的收获,故说:“泰卦大来而小去。
”大壮卦,雷行天上,为阳风震动之象,亦有一鸣惊人之义。
大壮,有壮大之义,又喻多而大。
易经中认为,天地间唯刚阳能壮、大者能壮,但是刚阳、大者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壮,而是必须在“刚动”的情况下才可谓壮。
观卦,与临卦为综卦。
前已述,临卦具有居高临下之义,故观卦具有由下观上之象。
由下观上必有所求,故说:“观求之。
”这里还有“求必得”之意。
夬卦,刚决柔也。
十二消息卦的卦名和卦象

十二消息卦的卦名和卦象六十四卦中有一组举足轻重的卦:十二消息卦,又称十二辟卦。
“息”指阳爻的生长,“消”指阳爻的消失。
这十二个卦的卦爻以阴阳消长的次序排列,反映了一年十二个月的节气变化,对应于十二地支。
◎泰卦正月,三阳出于寅,三阳至而泰道成,小往大来,上下交通,草木甲折。
气清爽朗。
当此之时,阳数不可不足,宜健以敌于阴。
若阴数多阳数少,而又所得之数只有十二、十四、十六、十八,则合成卦位爻于阴,则见失于太弱。
在人必为时之所合成,居贫贱或遭天横,或为僧道,富不能安,贵不能久。
唯阳数无不及太过之衍,则贵显清高。
丰饶充实,其人必非下流。
若其数又过于二十五数以上,则又失之于过高,其人必娇亢傲奢,淫欲泛滥,好勇斗狠。
未为善。
如值阴数太多,必有春寒之兆,百作俱迟。
东风解冻之候.,尚阴多阳少。
◎大壮卦,二月,阳生于丘。
四阳爻日:“壮,常出乎震之时也。
”仲春之时,气象喧和,万物荣华,芳菲巧辞,雷霆电辉,蛰藏者出,屈伏者伸,阳气壮甚,仁风畅达之日。
天地发生之候,阴数不宜多,阳数不宜少,唯得中为宜。
得中者,数不过于九数十数之下,亦不过二十五之余。
不及者,九数十数而止。
太过越于二十三余,至二十五、三十以上,是阳数太过者。
舂行夏令,必至太早,酷气早来,虫螟为害。
得此之数,当荣不及,始吉而终凶,先须当贵升达,后必名辱德丧,而有非妄之祸。
不及者,阴寒尚多,春行冬令,时物必乘,而有伤始发须,华丽不实。
人生居此,主吉未成而凶已就,事未合而毁已随。
.若春和有悦,而和气勿夺,爻位更佳,辞理居体更吉则富贵荣华,才高业广,六亲有情、万事和睦。
天地至祥之气于此,,以得中为贵。
◎夹卦三月,五阳生于辰。
五阳既生,则精气勇决,英结实成,阴道消而阳道长,君子众而小人独。
当此之时,阳数虽多不为太过。
若阴数过多敌阳,必至伤气损体,终无久庆之理。
苟于此而阳数有不及之偏,亦非应时合节。
其为人不拘士民,皆无成。
且爻位卦体值此,不可援阴以自附。
盖阳数既不及,又居阴爻,是君子居小人之列。